迷信「詩和遠方」的人,終究還要面對眼前的苟且

2020-11-19 直言偏語

迷信「詩和遠方」的人,終究還要面對眼前的苟且

作者:喬克叔叔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朋友或同事對自己說:「我分手了好難過,想去西藏,然後一個人重新開始。」或者是「我受夠了沒完沒了的加班和XX領導,我要辭職去遠方」……

自從網絡上那些情感金句+網紅景點的視頻爆火之後,很多人把「旅行」奉為任何人生問題的良藥,失戀了、辭職了、迷茫了......但凡在生活遇到一點難以解決的「苟且」,就想要去遠方,好像遠方可以解決任何問題。

每一次,我都想問一句:遠方,救得了你麼?去一次旅遊回來就真的會想通了麼?在北京解決不了的事,去趟東京就能解決嗎?如果是,為什麼我們去了那麼多次遠方,回來還是苦逼工作,面對重重障礙壓力?!

其實,再遠的遠方,也救不了你眼前的苟且,但可以給你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


-01-

生活中,總有很多我們想要逃離的東西,比如那個讓你感到無望的未來,那個和你有嫌隙的同事,總會挑你毛病的上司,還有那個義無反顧的離開你的人,一場失敗的愛情,一段潰敗的奮鬥。

我也曾在年少時,因為一段不爽的經歷,逃往某個邊陲的古城呆了幾天,那幾天的確暫時逃離了眼前的尷尬和難堪,可是幾天回去後,尷尬還是尷尬,難堪還是難堪,並沒有因為去了趟「遠方」而有所減少。

保羅·柯艾略在《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說:「一個牧羊人喜歡旅行,但永遠不要忘記他的羊群。」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牧羊人,旅行就是我們心心念念的「遠方」,羊群就是眼前的苟且,我們都不能因為想要遠方,而對眼前的羊群視而不見。

世界那麼大,誰都該去看一看。但是看過之後,房貸依舊會如約而來,婚姻的雞毛還是一地,領導還是那張令人倍感壓力的面孔,口袋的鈔票還是那麼幾張。一切都會如常。那些期待著經歷了一場旅行,自己就脫胎換骨,立即奮發向上,看書做事均會有效率的想法,不過是一場可笑的循環罷了。

-02-

旅行不是萬靈藥,它並不能解決任何根本問題,我們總得面對與認清我們所處的環境。但旅行可以是一片阿司匹林,在生活靜如死水的時候,聊藉現實之痛。

在電影《白日夢想家》中,沃爾特因為一次尋找底片的經歷,從日復一日平淡無味的工作生活中跳出來,開始了一段不可思議的冒險旅程。

一次旅行回來,並沒有讓膽小怯懦的沃爾特告別原來的屌絲生活,成為他白日夢想中的英雄,但一路上的經歷,卻讓他逐漸克服內心的恐懼,開始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在一個環境裡生活久了,人就會變得麻木,失去原有的幸福敏銳度和感觸力,旅行不過是一次激活,讓我們從瑣碎疲憊的日子中跳出來,重新獲得生活的決心和溫情。

再完美的旅行,也拯救不了我們眼前的苟且,但是,經過旅行,觸碰到那些不同的人和事,你也許能在自己的世界裡獲得安靜和飽滿。

-03-


很多人都聲稱自己熱愛旅行,時不時有著放棄學業和工作去旅行的念頭,但很少人問過自己為什麼要去旅行。

我小時候生活在西安,只要一出門,就能看到從世界各地去西安旅遊的人,他們中大多數人,急匆匆的趕著鐘樓大雁塔,吃著全都是外地遊客的回民街,當時我就想,這樣一次旅行回去,收穫的大概只有滿身疲憊和「到此一遊」而已吧。因為最當地的風情,不是趕出來的,是感受出來的。


有人說,最好的旅行是活成當地人,當你擠過長城與故宮的人山人海,當你排隊幾小時登上華山泰山峨眉山,當你在曼谷大皇宮的宮殿內著急尋找著廁所,這種旅行並不會改變你,只會讓你更加疲憊 。

所以每次出門前細細的考慮清楚,這次出門究竟期待著得到什麼?是一次放鬆之旅,或者一場文化修行?找到與自己契合的旅遊路線,不要打卡式的拍照,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旅行伴侶,把一切煩惱暫時拋到腦後,完全投入到對陌生和遙遠的探索中,然後再以全新的姿態和滿血的熱情回到生活的苟且中。

我們總想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生活裡尋求一絲與眾不同新鮮感,於是我們都熱愛遠方,然而遠方救不了我們眼前的苟且,還有可能讓我們的生活限於更加疲憊中,但在旅行中遇見的各種人和事,得到的各種感觸,最終會慢慢積累成內心強大的力量,成為我們應對各種苟且的武器。

相關焦點

  • 面對眼前的苟且,願生活充滿詩與遠方
    可以看到,當代人的一天都被分為三個部分:工作、業餘、睡覺。而這業餘有時候卻因為沒有自己的打算而被消耗、被浪費掉了。所以,人不應該只看著生活中的苟且,只知道去承受它,不知道改變生活的方式,去稀釋它,去轉換它,生活中除了各種苟且之外,還應該有著詩與遠方。
  • 面對眼前的苟且,願生活充滿詩與遠方
    我們每個人都只是善於隱藏自己的壁虎,將最能融合進生活的一面表現出來,獨自承受著生活帶來的壓力,獨自與生活的苟且做著抗爭。這不知道多少的無奈、多少的辛酸、多少的苟且的生活,在我們不知道的時候,在悄然之間,悄悄的摧毀我們的防線,讓人崩潰,很多人都說的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只在一瞬之間,那是生活的積壓,那是過多的承受生活的壓力,卻沒有地方排解而導致的結果。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有人說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不論我們在做什麼,對於自己而言,都是苟且;求而不得的,統統都是詩和遠方。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我固執地把微醺的日光阻擋,近乎瘋狂夢裡幾度回首,輕聲吟唱....這句話出自《高曉松184天監獄生活實錄:人生還有詩和遠方》有人說:其實詩就是你心靈的最遠處。我們應該有詩也應該有憧憬的遠方。
  • 眼前的「詩和遠方」
    高曉松一句「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喚醒了人們對詩和遠方的嚮往,因此許多人拋下眼前的所謂「苟且」,去刻意追求「詩和遠方」,可到頭來卻發現無論你走多遠,無論你尋多苦,並沒有找到你理想的「詩和遠方」,於是很多人喟嘆:詩和遠方究竟在何方?
  • 不要在意眼前的苟且,因為還有未來的詩與遠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與我的內心產生了共鳴。是啊,生活遠不止這些柴米油鹽,還有書裡的詩和遠方。很多時候,我們喜歡去抱怨生活中的苦和那些瑣碎的日子帶給我們的煩惱,卻總是忽略了身邊新鮮的空氣,湛藍的天空,溫暖的太陽。這些美好的事物,總能構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詩和遠方。
  • 《陳情令》魏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魏嬰便是如此,生活給他的苦難太多,家園被毀,親人死在眼前,被世人唾棄,甚至於摔得粉身碎骨。但即使如此,他也不曾放棄過生活,他笑著面對生活,即使被別人說成是「離經叛道」,他也要一條獨木橋走到黑,因為這就是他的生活,一直堅守自己的初心「鋤奸扶弱,不愧於心」!這條路很孤獨,正如魏嬰說的是個「獨木橋」,這只是生活的苟且。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 生活不止是詩與遠方,還有眼前的苟且
    生活不止是詩與遠方,還有眼前的苟且.文/李廣鳳.你一定注意到了,我把人們的說法給反了過來,多少有些叛逆和反骨的意思。我不是要在這裡來證明這兩種說法哪個對?哪個錯?其實哪個都沒有錯,不過是這一反一正的語句置換中,代表的是持兩種生活態度的人。一提起詩與遠方,大約人們就會聯想到"十指不沾陽春水",不食人間煙火味之類的詞藻,也罷,我到也真這麼覺得與詩,與文結交的人,終究骨子裡藏有那麼一種與生俱來的蘭心蕙質。比平常人多了一股子文化的氣息和內在的修養,頭腦裡 多了一些思考和夢想。
  • 你的詩和遠方,正是別人的眼前的「苟且」,沒有「也許」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很多年前,這句話曾火得一塌糊塗,也曾有無數的文藝青年,背了吉他,挎了背包,毅然走向他們所謂的詩與遠方,目標無一例外地直指雲南和西藏,去追逐他們的夢想中的香格裡拉。因為他們心目中的偶像――先驅者高曉松已經先與他們火得一塌糊塗了。與他們不同的是,高曉松去的卻是廣州。這句話就是他說的。
  • 【夜讀】遠方未必不苟且,眼前誰說不是詩?
    他卻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要有詩和遠方,懂不懂?」我還真有些不懂了,我只知道這是不顧父母的苟且,還沉迷於詩和遠方。  很快,他充滿「詩和遠方」的生活便無以為繼,女朋友也把他甩了,借的錢還不上,生活一片愁雲慘澹。後來他日日為了還債而奔波,過年連家也不敢回,整天一張苦瓜臉,連笑都笑不出來。  試問,這樣的生活哪裡有樂趣?這樣的「遠方」哪裡有詩?怕是連苟且也談不上吧。
  • 你會因為眼前的苟且而放棄詩和遠方嗎?
    也許我們可能一輩子都只能看到眼前的苟且,又或者一輩子都在為眼前的苟且而奮鬥。可是你願意放棄嗎?詩和遠方真的很遠,可能我們一輩子都看不到,可是你又真的想放棄嗎?我明白多少人一輩子只為生活眼前的苟且,不是他心中沒有遠方,而是現實太近,我們抓不住我們要去的路。說真的很容易,詩和遠方真的太遠了,也許你們有一天放棄,沒有人會怪你,更沒人人會笑話你。
  • 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哪還有詩和遠方。
    今天,忽然聽到同事在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不由想起這一路走來,見到了太多的人,經歷了太多的事。「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是多麼文藝的一句話,曾因這句話而去關注它的作者高曉松先生,也曾將句話寫在筆記本的首頁,以此激勵自己。
  • 人生,忍得住眼前的苟且,才能迎來詩和遠方
    高曉松在《人生還有詩和遠方》裡說:誰要覺得你眼前這點兒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詩和遠方,能走多遠走多遠;走不遠,一分錢沒有,那麼就讀詩,詩就是你坐在這,它就是遠方。這話說得很有詩意,意思就是人生在世,身不由己,雖然很多時候不能選擇怎麼生活,但可以選擇對待生活的的態度。
  •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婚戀情感中的始亂終棄與善始善終戴浩然 2020年12月5日一般而言,苟且就是得過且過,只管眼前,走哪算哪;詩是人生理想,遠方是指未來漫長的歲月。就男女關係來講,苟且就是不道德和沒節操的男女搞在一起,尤其滾床單和啪啪啪;詩是指情調和浪漫,遠方指白頭到老;加起來就是找到自己愛的和愛自己的人,好好過,瞻前顧後,從一而終。「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就是在教化大家,人生要看長遠,要有追求。
  • 樂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被玩兒壞了的詩和遠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然後切換到了許巍和曉松老師原來的作品——《兩天》、《B小調雨後》,還有給鄭鈞寫的《一霎那》 。一邊聽,一邊感嘆當年的曉松真牛逼,當年的許巍無論是哪種風格的歌,也不會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我的小心肝兒啊,那被玩兒壞講濫了的生活、詩和遠方啊。到底有幾個人能夠像許巍那樣破釜沉舟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去靠近夢想的彼岸,最終找到自己的詩和遠方呢。
  • 高曉松: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這也許就是高曉松所說的戰士在戰鬥的真正含義——不僅為了眼前的苟且戰鬥,還要為了詩和遠方。他可以從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清華大學退學,他可以恣意的利用很長時間來玩音樂,他可以輕鬆的得到阿里的職位。總之似乎因為資源他可以不在乎那些困擾著平常人的苟且,去追求詩和遠方。如果你曾經極端的厭惡你當下的平凡生活,如果你想從每天壓榨自己的工作當中解脫,如果你不想再每天利用自己寶貴的生命為他人的財富奮鬥。
  • 讀四首古詩,感悟生活中眼前的苟且,期待心中嚮往的詩和遠方
    現在很多朋友都愛說一句話: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非常流行的話,出自高曉松,最初的版本是這樣的:從小媽媽告訴我們的許多話裡,迄今最真切的一句就是: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其實詩就是你心靈的最遠處。苟且這個詞有幾種解釋,其中一種是只顧眼前,得過且過。
  • 我們總在「苟且」,但不一定有「詩和遠方」
    近日有位朋友說工作實在太痛苦了,真想辭職,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體驗一下人家說的「詩與遠方」生活,我只淡淡問了句「你可以嗎?」,朋友無語。曾幾何時非常流行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這句話聽起來似乎很正確也很美好,而事實往往卻未必如此,理想和現實差距很大,在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是我們總在「苟且」,但不一定有「詩和遠方」。
  • 名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到底應該怎麼理解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看似文藝風爆棚,讓人難以理解,實則卻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在無數人奮勇向前的時候,這一句話,更是成為了無數年輕人不怕苦不怕累的根本。懂得其中真正要表達的意思,那麼也就懂得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