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50歲,突然發現朋友圈越來越冷清了,人越來越少了

2020-09-18 婚戀專家魏亭亭

作家路遙說:

「越是成熟的人,就像成熟的麥穗一樣,低頭沉默不語。」

身邊常常有人會說童言無忌,小孩子說的話最多,小孩子說的話也最不靠譜。每個人似乎都可以把寬容給一個小孩子,卻不能給一個大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別人不會再對你寬容了,你也不想再說什麼話了。

也許在生活當中,我們見的人比較多了,所以才會變成這樣。

白女士表示,自己獨到50歲,突然發現朋友圈越來越冷清了。

後來才知道,原來有些人把自己屏蔽掉了,有些人是不喜歡發朋友圈。

白女士,平時忙於工作也沒有時間去看這一些,這一次發現了這個事情,覺得也特別的傷感。

有時候冷清就像一根針一樣,雖然掉在地上的時候可能非常的安靜,也不是多麼的震撼,卻扎在人的心窩裡了。


01.人情越來越淡薄

著名的哲學家馬克思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

「資本越來越多了,人情卻越來越少了。」

當一個人慢慢長大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的身邊會有這麼一些人,和你漸行漸遠了,留下來的人寥寥無幾。

這個時候你以為留下來的都是精華,以後可以成為好朋友,好夥伴,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你們的聯繫會越來越少,你們會為了金錢忙裡忙外,你們會為了利益上的東西和別人不去聯繫。

以前在一起的好朋友,感情變得越來越淡了,後來留下的好朋友都留在了你的騰訊的QQ,或者是微信裡邊,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你會發現留下的這些人人也會漸行漸遠。

前段時間我打開一個規律的微信小姐,這個閨密發信息,但是信息發過去之後,在屏幕上面卻出現了一個紅紅的感嘆號。


看到這一幕,我的眼眶裡充滿了淚水,我才發現原來有的人是漸行漸遠的。

也許你認為一個人是你永遠的朋友,她他當成了你生命的全部,甚至覺得可以和她無話不說,但是後來你才會發現,原來你只是自作多情,這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會變。

你覺得對方什麼信息都沒有發過對方朋友圈也不發,不是因為這個人不想發,而是這個人已經把你拉黑了,或者是刪除了你,根本看不見對方的信息了。

人是越長大越事故,越長大越勢利越長大,越懂事的,然而有的人選擇了正確的道路,這條路就是保留一顆真誠和初心,而有的人卻選擇背離了這條路。


02.社會的壓力讓人學會了沉默不語

社會的壓力有時候也讓人學會了沉默不語,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知道什麼話說了也等於沒有說,甚至比說了還要糟糕。

八年前我的堂哥,因為一件事情導致嫂子離開了堂哥。

那個時候堂哥還比較年輕,還不到30歲,今年唐哥已經30幾歲了。

那會兒丟了自己的媳婦之後就在微信裡邊,每天都訴苦,發一些比較傷感的語言來解悶。

有時候我去堂哥家裡面,他開口閉口跟我說的就是他的媳婦的事情,他說的就是他現在的日子有多難,似乎什麼話都可以跟我說,我認為他非常的信任我。

前年的時候,堂哥的媽媽又得了心臟病,做了一場很大的手術。

這一次堂哥並沒有說太多的話,而是學會了沉默不語。


他告訴我:

「有的話說了,等於沒有說,有的朋友圈發了,還會惹別人笑話,自己的事情,還是自己裝著吧!」

那一刻我才發現他已經變了,是因為生活的壓力讓他變得不再說太多的話。

復旦大學的教授在講課的時候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你不知道我的故事,所以不要怪我沉默不語。」

一個個沉默的背後,一個個冷清的朋友圈的背後,都隱藏著多少被傷害過的心,都隱藏著多少個被這個社會的壓力所折磨著的日日夜夜。

如果說剛開始遇見壓力的時候發在朋友圈裡面,是一種發洩,是一種傾訴,那麼後來不發朋友圈是覺得壓力已經夠多了,朋友圈發出去意義也很小了。

有時候壓力也會讓我們習以為常,也會讓我們覺得沒有必要再去給別人說了。


03.越是成熟的人越穩重

著名的作家路遙說過這樣一句話:

「麥子熟透了之後就會低頭。

快到50歲的年紀,這個時候也快要退休了,在這個年齡我們經歷了少年時的無知,我們經歷了青春時期的懵懵懂懂,我們也經歷了中年時期的坎坎坷坷,在這個時候,無論是在家庭上面,還是在事業上面都經歷了很多的事情。

也許這個時候你的事業沒有別人的好,也許做的時候你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領導,但無論是你是哪種人,你在生活當中所獲得的東西肯定都讓你成長了不少。


成長的人總是穩重的,不會因為一件小事情就在朋友圈裡面發朋友圈。

一個50歲的人的朋友,大多數也都是和自己年齡相當的人,這個時候發現朋友圈裡的人很少,發朋友圈是因為他們也穩重了,他們也成熟了。

他們不再想著用一條朋友圈就去換了一個心愛的人的點讚,不會想著因為一個朋友圈就博取別人的關注。

這個時候他們學會了自己過日子,也學會了做自己的事情。


04.見過的事情多了,就不知道該說什麼

走過的路越多,越不知道從何走起,見過的人越多,越分不清人究竟是什麼樣的動物?你經歷的事情比較多了,你就會發現:

很多的事情都是不好說。

諸如在愛情當中,愛得深了一樣,有一首詩這樣說:

「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

真正的申請就是你不知道為什麼會愛上對方,你也不知道從何時何地,你愛上了對方,但是沒有想到的是,你已經愛得很深了。


當事情研究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人往往會有這種感覺,當你見的事情比較多了的時候,你也不知道該從哪件事情說起。

你會發現在你發朋友圈的時候,你感覺每一件事情都很重要,但是每一件事情都沒有必要說一下。

快到了50歲的人了,這個時候也到了,這個欲言又止的年紀。自然也會少發一些朋友圈,如果你是一個怪盜,50幾歲的人,你的朋友圈裡面自然也是這種人居多。

不到50歲,突然發現朋友圈越來越冷清了,也許這就是人生必經的階段,在每一個過程當中都會有一些表現。

而你的朋友也是如此,突然的發現,也許會讓我們感慨萬千,但回過頭來一想,其實這也許就是人生。

相關焦點

  • 發朋友圈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少了
    最近,發現發朋友圈的朋友越來越少了,許多人甚至一年都難得發一條,這究竟是怎麼了?朋友圈,作為微信平臺的一種交流方式,一度風靡一時。曾記得當年還有人專門總結了愛發朋友圈的十種類型:自戀型、虛榮型、英語型、炫富型、驢唇不對馬嘴型、廣告型、感慨型、拍飯型、瞎B贊型、怨婦型,基本上囊括了發朋友圈的各路牛鬼蛇神,朋友之間通過這個平臺進行交流互動,分享快樂憂愁,了解彼此最新的動態。
  • 人過四十,突然發現這3個人對我們越來越「薄情」了,很是傷感
    人過四十,突然發現這3個人對我們越來越「薄情」了,很是傷感。但你要明白,人生的必修課,就是要習慣身邊的人的離開。在每個人的童年,多少都會有那麼幾個關係特別好的玩伴,一起玩遊戲、打鬧,非常和睦的玩在一起,想想就覺得特別感動。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兒時的朋友,疏遠了,也不聯繫。尤其是人過四十,突然發現兒時的玩伴對我們越來越「薄情」了,很無奈。
  • 「90後消失在朋友圈」,你為什麼越來越少發朋友圈?
    一開始我們不太明白,發朋友圈無非也是尋求關注和認同,後來發現,大多是白費力氣。1:以前總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父母、親戚、朋友都圍著自己轉。漸漸長大才發現,我們只是自己世界的中心。隨著遇到的人越來越多,我們想要別人真實的認可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人設幫不了你什麼,朋友圈更是幫不上太多忙。畢竟朋友圈發再多的加班照,都不如給老闆領導做一次成功的項目。
  • 為什麼我的朋友圈越來越少有人看見了?
    01昨天閒著沒事兒,我就翻了翻自己的朋友圈,發現幾個問題:一是,我發現越往前,每天發朋友圈的次數越多,最多的時候一天發過五條,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一周也就發兩三條;二是,之前發的狀態,大都和自己的心情有關,也生氣的罵過別人「傻X」,也吐槽過,有一點事都要發到朋友圈裡去,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心情狀態」越來越少了,更多的是一些小雞湯,或者自拍、開心事等等;三是,我發現之前的狀態點讚的評論的人好多好多,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的朋友圈好像很少有人看到一樣,前幾天我發的狀態,竟然一個點讚的評論的都沒有。
  • 發現一個怪現象,追女生的男人越來越少了
    發現一個怪現象,追女生的男人越來越少了!Q:你們大家怎麼看?(1)因為你在追求的過程中付出了大量的金錢,但是有90%的可能是追不到手的40歲之前努力讓自己實現財富自由。40歲以後一樣可以有20幾歲小姑娘追你,50歲實現財富自由,也一樣有20幾歲小姑娘追你。所以男人實現財富自由最重要。
  • 越來越多人從朋友圈消失,我發現了這3點真相
    真的,臨公子這幾年寫公眾號,朋友圈發自己的內容比以往少了不少。有時在線營業轉轉自己的文章,還怕打攪到親朋好友,都會小心翼翼地分組。不僅發的少,而且很多小夥伴們都有個感覺:看朋友圈的頻率也低了。為什麼隨著微信通信錄裡的人數增加,我們反而逐漸退出網絡社交圈?
  • 為什麼大部分人越來越脫離「朋友圈」
    第一點,在剛有朋友圈的時候,因為大家處於好奇的狀態,所以幾乎每個人都願意發朋友圈,甚至很多用戶將朋友圈當做自己炫耀的設施。而如今的朋友圈,就相當於整個社會,裡面包括家庭、工作、同事、老闆、陌生人等等,這便讓用戶在發朋友圈的時候,考慮的太多,導致最後就不願發朋友圈。
  • 越來越多的人淡出了朋友圈
    說起朋友圈,當初可以說是風靡一時,它可是人們情感的寄託,心情的宣洩的一個載體。每個人都喜歡發一個朋友圈,尤其是80、和90。那時候的我們,80後喜歡曬房子和車子,曬老婆和孩子,而90後呢,則喜歡秀恩愛、曬美照、曬美食,那時的我們可以說是每天都要去更新自己的朋友圈,而現在朋友圈除了幾個做微商的,發朋友圈的人是越來越少了,那現在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淡出了朋友圈了呢?
  • 越來越多的人淡出了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大家都不陌生。
  • 與人交往,這樣的"老實人",很難招人待見,朋友圈越來越小
    不會沒事想要欺騙與傷害他人,是一種非常懂得收斂本性、循規蹈矩,在自覺遵守各種法律及道德標準之餘,還能在人際交往當中適當吃點虧、讓點利的那種人。與人交往,這樣的&34;,很難招人待見,朋友圈越來越小。但是社會當中大家往往會發現,有種人平時最喜歡打著&34;的旗號,幹出一些不那麼地道的事情來,比如:喜歡直言不諱揭人短。這其實不叫老實,這叫沒有教養!在他們看來,別人身上如果存在這樣或那樣先天的缺陷、後天的缺點,就是一種既定的事實。那自己看到了直接說出來,也只是在陳述一件事實,無比正常又實在。
  • 為什麼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少,這段話道出了現實。(深刻)
    我們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多,不知從何時起,微信朋友圈開始變味,各種炫富,各種微商廣告穿梭其中,讓人對朋友圈開始膩味反感。認識的人多了,朋友圈關係也變得錯綜複雜,對熟悉的人,我們發動態只是為了表達現在的生活狀況,對一些不熟悉,而添加的陌生人,則擔心他們會從我們日常發送的一些動態中尋找利益關係。同樣的語言文字表達,在不同人的眼裡便是不同的理解會意,曲解了發朋友圈的初衷。
  • 當代婚戀怪現象:初婚的人越來越少,再婚的人越來越多
    在離婚率仍然很高的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第二次婚姻。根據騰訊信息可視化實驗室的數據,從國家統計局收集的婚姻服務數據可以看出一個特徵:初婚越來越少,再婚也越來越多。但是後來,我們發現有時候離婚也是一種重生。羅子君在《我的前半生》中說:您必須自己一步一步走,也要自己一個人吃東西。只有抽筋和脫皮才能使自己重生,否則就沒有捷徑可走。我認為這是有道理的。經歷失敗的婚姻並不意味著一生都結束了。前面的路很長,我們可以嘗試很多事情。儘管此過程很痛苦,但可以重生。離婚五年的朋友昨天與我聊天了一段時間。
  • 工作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發朋友圈了?
    一直以來,有一個疑問,「一直以來,有一個疑問,「工作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發朋友圈了?」。以上,說的不一定對,歡迎討論,留下你的評論。工作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發朋友圈了?」。和小夥伴們一起聊天,包括自己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發現,工作後,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發朋友圈了。大概分析了一下,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你被屏蔽了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微信作為最常用的通訊、支付軟體,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很多時候,因為工作需要,我們要加別人的微信,從而進行溝通聯繫。
  • 女性單身的越來越多,根本原因是什麼?可能想像不到
    前段時間聽一位主持人說:「現在的女性地位越來越高了,男人也只能娶一個老婆了,可是現在的女性單身的卻越來越多了。」以前的女人十幾歲就嫁人了,可是現在的女人30歲40歲沒有結婚的卻比比皆是。老家裡的人之前都是很早就嫁了人的,可是今年回家卻發現這樣的情況變了。很多的姑娘已經30多歲了,卻還沒有嫁人。我感覺到非常的好奇,有一次和她們在一起玩兒,問起原因才得知。
  • 出現在同學聚會上的人越來越少,總結退出原因,無非這三種
    結果往往不盡人意,當初的誓言隨風飄散,參加聚會的人越來越少這就讓原本用來溝通感情的聚會逐漸變了味,你一定能想像到「家宴」變成「應酬」之後給人心理上造成的落差感,同學聚會就是從第一年的家宴逐漸變成了後來的應酬。出現在同學聚會上的人越來越少,每個不願意參加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原因,總結下來,無非是這三種,看看有你嗎?
  • 賺錢的項目是越來越多還是越來越少?
    賺錢的項目是越來越多了?還是越來越少了?  這個問題,的確難住我了。  我有時候連一個賺錢的項目都找不到。  面對未來,我是迷茫,我是困惑的。  我對很多人說過,我賺錢的小道道,就是少說多幹,習慣性打持久戰。
  • 結婚12年的我,為何越來越孤單朋友越來越少,友誼之花開始枯萎
    可隨著我們慢慢走進社會工作,成家生子後,很多朋友幾乎沒怎麼聯繫了,尤其是大家各奔東西,天南地北,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環境,可以聊的也越來越少了。有時偶爾回想起某一個老朋友卻發現沒有了對方的聯繫方式。能夠一如既往交心的朋友所剩無幾,就比如我,結婚12年,還能夠成為好友閨蜜的就那麼三五個,可都還不在一個城市生活。
  • 時間的朋友,留下的越來越少。
    不久前得知她與我同在一座城市上大學,心裡不由多了幾分竊喜,儘管初中時候的我們並不算摯友,甚至連說話的次數也屈指可數,幾年來的聯繫更是少之又少,但不知為何,赴約的路上我心情異常輕快愉悅。大概是他鄉遇老同,莫名感到親切吧,我對自己說。點了倆杯咖啡後,便聊起大學日常,氣氛不慍不火,卻無半點尷尬。默默聽她講述這些年來,努力考大學努力走出那個小城的艱辛。
  • 男人過了50歲,對女人的依賴只會越來越強,兩個過來人說出實話
    導讀估計大部分人都認為在一段婚姻當中女人是更加依賴另一半的,因為女人會比較膽小脆弱一些,在體格上就是先天不如男人,所以都有著這樣的一個固有思維,女人更加需要男人的照顧和保護,然而當過了50歲之後,並不像大家想的那樣,相反的男人會更加的依賴女人,有些甚至離開了自己的妻子都不知道如何生活,我們來看看這兩個過來人的經歷
  • 婚外情的人,福報會越來越少,別不信
    想必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回答,但是無論如何,在婚姻生活中,忠誠兩個字是尤為重要的,倘若連最基本的一點都做不到,那麼即便是結了婚,也不會收穫幸福。李濤今年30歲,前不久因為感情的問題,他個妻子也離了婚。離婚之後,他的生活並沒有好過一些,反而越來越糟糕,年輕的時候,他還是和窮小子,兩個人剛認識的時候,他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