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尼莫媽媽日記,原創首發,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如果問,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是什麼時候,也許很多人都會說,一定是晚年的時光。可是,又有多少身處晚年的人,在苦苦的煎熬中掙扎度日呢?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社會結構也不斷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老人在家庭結構中充當主要地位,比家裡有老人更糟糕的,是家裡還有一個&34;的老人。這種壓力,不僅使得老年子女的壓力增大,而且整體家庭的幸福感也隨之降低。
關於&34;的真實狀態,3位70歲老人發出了真實的心聲。
劉阿姨今年已經70歲了,本該享受兒孫滿堂幸福的年紀,卻因為家中的高壽母親而無法停歇,仍然忙碌地生活著。
本來老人長壽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但是劉阿姨的媽媽不僅高壽而且還患了老年痴呆症,這對任何家庭來說,都是一種極大的負擔。
平時劉阿姨的媽媽經常會到處路亂跑,每天&34;就成了她最大的重擔,不僅要照顧她的起居,平時生活的瑣事也要她獨自處理。
兒女在外工作,很久才回家一次,所以劉阿姨在這個古稀之年,卻仍然要背負著照顧別人的重擔,日子的難過。
劉阿姨每天都在伺候自己的媽媽洗澡吃飯,哄媽媽的過程中度過,等媽媽睡著了,劉阿姨才有空閒的時間忙活自己的事情。
明明家裡有著兩位高壽的老人,可是在母親面前,原來孩子永遠是孩子。無論多少歲,母親只要還在這個世界上健康地活著,為人子女就要承擔照顧母親的責任。
劉阿姨感嘆:&34;
晚年,別人享受兒孫滿堂的幸福,而她們,仍在街頭巷尾&34;。也許推著輪椅的時光是上天賜予她們孝順的機會,但是對於身體笨重的她們來說,一切,都太累太坎坷了。
陳叔叔剛過古稀的壽辰,他的父親還親自為兒子祝壽。他的老伴走得早,孩子們都出去了,只剩下兩個老頭相依為命。以前年紀稍微沒那麼大的時候,兩個人還能一起嘮嘮嗑,下下棋,出去散散步,像兄弟又像朋友,雖然日子過得很清閒,但至少還有彼此陪在身旁作伴。
但是,隨著父親年齡的增大,身體也越來越差,最後終於病倒在病房,陳叔叔只能拖著本就疲憊的身體照顧自己的父親,像孩子一樣照顧,飯要餵到嘴裡,廁所也要陪著,不管做什麼事,父親都無法自己完成,只能靠陳叔叔幫忙才能行動。
就這樣,兩個高齡老人相依相伴,日子的坎坷也是難以言說的。
但是陳叔叔的老伴前不久摔了一跤,只能臥床在家,而兒女們離家遠,又無法照顧老伴。
有一段時間,陳叔叔在家照顧妻子晚了一些去照顧父親,結果趕到父親身邊的時候,父親把身上拉的滿身糞便,他只好幫父親收拾,洗澡。
陳叔叔一下子從照顧一個人到兩個人,每天照顧完父親,又要趕回去照顧妻子,這樣的日子實在是讓他吃不消。
趙阿姨今年70歲,母親也已近百。如果說返老還童會是每個老人的福分,那孩子般的行為卻會成為子女的負擔。
趙阿姨的媽媽年紀大了以後,脾氣就越來越差,經常動不動就摔東西,對不喜歡的話和言語就反駁,然後罵人,直到心裡舒暢為止。趙阿姨面對這樣無理取鬧的媽媽,感到十分無奈,但是想到老人年紀已大,有小情緒很正常,所以也盡心盡力照顧母親,滿足母親的要求,只要她舒心就夠。
可是這樣的日子,卻從未停歇過,趙阿姨要忍受著這樣的痛苦繼續生活著,還要拖著本就不年輕的身體照顧自己的母親,實在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
可是,日子總要過下去,畢竟為人子女,永遠都要把父母放在首位,好好孝順。
&34;
王爾德曾說:&34;
對於歲月來說,漫長也許是對一個人的賞賜和饋贈,但是身後也在逐漸衰老的孩子來說,年邁的自己,是一個無法擺脫的咒語。
只能祈求,在有生之年,可以健康平安,給予互相安慰。給予互相陪伴,讓孩子輕鬆而安心地孝順。
不負以一場親情緣分,這一生也沒有白費。
-END-
本文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