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好好說話嗎

2021-02-11 央視新聞

問:做什麼事,可以令生活立即變得美好?答:好好說話。好好說話,有多難?醉心於生活藝術的林語堂都「怯」!他直言「說話並不是一件容易事」。這裡有一份真實到「窒息」的「不好好說話」實錄,句句扎心。試問,誰不曾被語言暴力傷害過?

習慣性反問:

「你沒長手嗎?」「你心裡沒點數嗎?」 

習慣性比較:

「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習慣性辱罵:

「你有病吧」「你瞎了嗎」

習慣性嘲諷:

「就你這樣,還是算了吧」「你能成什麼大器?」 

習慣性打擊:

「我生你有什麼用」「當初就不該生你」 

……

很多人對身體遭受的暴力較為敏感,

卻對語言暴力的危害意識不足。

刺耳的話,如鋒利的斧,砍在心上。

有時,一句話,毀一生。

語言暴力,「重災區」在家庭。

《「不好好說話」實錄》

「我怎麼知道」

「不然呢」

 「你心裡沒點兒數嗎?」

找不到合適的實習特別困擾,就打電話想跟媽媽吐槽,結果媽媽說,「誰叫你當初要選這個專業?」一下子什麼說話的欲望都沒有了。
看到這條太有感觸了,我媽媽是小學教師,可能是職業病吧,把學校的那種情緒完美帶到家裡,跟我們說的話全部都是反問句——爸爸在開車,我坐在後座。也不記得爸爸問的具體內容了,只記得我回答的是:「不然呢?」車裡沉默了2秒。我聽到爸爸猛吸了一口氣,又深深嘆了出來。我知道我錯了,我沒有道歉。

「你還會幹什麼」

「廢話」

「‍早知道就不生你了」

@白雷

我有次站著在看手機,我媽就到我身後想看我的手機屏幕,然後我藏了一下,我媽說你在看啥?我說我刷朋友圈呢。我媽就:「喲,你還有朋友啊!

 

@劉女士

中年夫妻,日漸冷漠,一天說不上五句話。偶爾為了活躍氣氛,我會就丈夫正在看的電視提一兩個答案顯而易見的問題。他只沉默不語,我若重複問,就會嗆我:「瞎了嗎?不會自己看?

 

@念念

我問我姐作業是不是沒寫完,她說:廢話

我問我姐是不是沒煮飯,她說:廢話

我問我姐我是不是很笨,她說:廢話

每次被我姐教訓的時候,都會在腦子裡循環播放「廢話」。我從小就不理解「廢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我真的不想再因為「廢話」崩潰了。

@土撥鼠

吃飯時幫忙端湯。

端湯前,我媽:注意看著點兒,別打翻了

端湯沒打翻:嗨呀,這次居然沒打翻

端湯打翻了:我早就知道你要把湯打翻

後來端湯時,我就不伸手了。

@從前有個胖莉莉現在還是胖莉莉

忘了事情起因是什麼,然後我爸就開始嘲諷我,最後說,「知道就不生你了」,我永遠都忘不掉這句話。

「你生病了可千萬不要找我」

「你走路難道不避著點車嗎?」

「穿這麼點衣服,嘚瑟什麼」

@小魚

我85歲高齡的奶奶去銀行取錢的時候摔跤了,萬幸沒有骨折,但是臀部有一大片烏青,心疼得我爸直掉眼淚。我爸爸跟奶奶說,不要再操那麼多心了,摔那麼嚴重讓家人跟著擔心,我奶奶就說沒事不疼,我爸的火「蹭」地就躥上來,說不要再嘴硬了,萬一再摔一次呢,我奶奶就說,那就再摔!然後兩個人陷入無休止的抬槓中……

 

@假小子

我媽就是不好好說話的代表,明明是想說,天氣冷加件衣服吧,別凍著了,非要說,穿這麼點衣服像什麼鬼樣子,嘚瑟什麼。

@yang

我媽:「你不喝水生病了千萬不要找我」,「我是不會帶你去看牙的,誰叫你刷牙不認真」。

現在我看到那些未成年少女懷孕的事情就會想,我十幾歲如果遇到這樣事情第一時間想到的絕對不是跟我媽說 ,因為她從來都沒有給過我一種「你遇到事情一定要找長輩」的感覺,即使我知道她是關心我的。

@秋寶

明明是該替我開心的事卻要用嘲諷的語氣說出來。明明是該關心我的事卻先用責備的語言對我一通怒吼。

印象最深刻的是,剛上大學出了小車禍,開始是蒙的,恢復反應能力後的第一句話是「我很好,不要告訴我家裡」。因為心裡首先想到的是如果告訴家裡,肯定會遭到一頓生氣的數落:「你走路難道不避著點車嗎?」語氣和神情都想像到了。

@Emma

我母親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然而我經常被這把「刀子」捅得支離破碎。聽多了這些話真的會漸漸麻木忘掉這背後的豆腐心,時常捫心自問是不是相愛的人一定要互相傷害。

然而更可怕的是這種說話方式已經潛移默化到自己身上。有次和舍友路過奶茶店,正在減肥的她忍不住想買奶茶,我張嘴就吼:「你看看你肚子上的肉!還買奶茶!」附近的人都看了過來,內疚一瞬間湧上心頭,感覺自己魂穿母親,怎麼會下意識說出這麼傷人不給人面子的話。最終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有種深深的挫敗感。

「你認識字嗎」

「你不會自己看嗎」

「你聽不懂人話嗎」

@芯

我:老師,這道題我不會,是怎麼做的?

老師:(不耐煩)我還想問你,你說怎麼做?

之後再沒有問過那老師問題,畢業後也不再聯繫。

@北極兔

以前的領導和她的得力下屬都是這樣的人,從我上班的第一天開始就全是用反問句跟我說話:

你自己沒看見啊?

你不知道啊?

你不去做誰去做?難道我去啊?

這些反問讓剛進公司的新人完全無所適從,更別提得到什麼關懷。工作一年過後,我每天光是聞到辦公室裡獨特的味道都會有一種生理上排斥反應,反胃想吐。之前從來沒有發現反問句對人傷害那麼大,直到遇到這個領導,我本來高漲的工作積極性全被這一句句的反問噎回去了。

 

@蓮蓉包

那年高三,為了高考第一次去辦身份證。因為是第一次,很多相關的流程都不太懂。當時需要拿戶口本的原件和複印件給服務窗口的阿姨,但是我只帶上了原件,阿姨讓我趕緊去列印戶口本的複印件。因為怕聽錯想多加確認,我就問那個阿姨:「阿姨,請問我是現在是去列印嗎?」那位阿姨的回話是:「你讀過書嗎?人話都聽不懂嗎?」一瞬間,我就懵了,感覺委屈極了。

@半尺厚

這是我家今天剛發生的事——我的家人陪我上路練車,從家裡開到公司,直線上路和變道都還算順利,結果到了公司停車場倒庫停車的時候,始終停不好,我的母親真的是噼裡啪啦(數落我)都不帶喘氣的,「到底會不會開車,都已經練了多少天了,就是這麼懶惰,一點追求都沒有,自己上班要開車不知道勤奮一點,以後上班了都沒有人陪你練車了……」

我一邊強忍一邊告訴自己,算了算了,沒想到她後來又說,「這樣我怎麼放心你一個人開車上班,以後你這樣的水平開車出去我要擔心死……」我一下就感覺用拳頭打了一下棉花糖,甜甜的。

我們將傷口示眾,是為了不讓語言暴力

成為習以為常的惡性循環。

正如一位讀者所述,

「意識到了,就要努力行動起來打破它。」

好好說話,

展現的是一個人極強的共情能力、

穩定平和的內心以及良好的修養。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說什麼樣的話。

朗讀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央廣播音員 朱衛東

配樂丨Brian Crain - Dream of Flying

人是不能不說話的,但是,有的人說起話來,娓娓動聽,使人聽了全身的筋骨都感覺到舒服;有的人說起話來,鋒芒銳利,像是一柄利刃,令人感覺到十分恐懼;有的人說起話來,一開口就使人感覺到討厭。所以人的面貌各個不同,而人的說話,獲得的效果,也正像面貌的各個不同一樣。說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們天天都在說話,並且不見得我們是會說話的。我們說了一輩子的話,試問有幾句話是說得特別好的?我們對人家說話,是不是每一句都能使人家心服?我們對人家辦交涉,是不是自己能夠完全佔得了勝利?「辯士的舌鋒」「三寸不爛之舌」這種讚詞,完全是對於說話的人的稱讚。然而,我們的說話,是不是句句都能獲得這種稱譽?照這樣看來,就可以知道我們的說話,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雖然說,我們並不想去做辯士和說客,我們並不需要犀利的舌鋒;但是,我們要知道,人的一生,不外是言語和動作。我們除了動作之外,就是言語。我們不能終身不說話,一切的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說話當中。我們的話說得好,小則可以歡樂,大則可以興國;我們的話說得不好,小則可以招怨,大則可以喪身。所以,古人說的「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這話真是不錯的。我們雖然手裡並不執著國柄,所以我們的說話,不會去負著「興邦」或是「喪邦」的責任;可是,我們也不能不顧到「歡樂」或是「招怨」方面,不能不顧到把事情「辦成」或是「辦毀」方面。我們要顧到這一點,那已是不容易的了。說話有正經的和隨便的兩種,所謂正經的,大都是拉長了面孔說話的;所謂隨便的,大都是帶些嬉皮笑臉的態度來說話。比方,法庭的審判、會議的發表意見,這都要求十分莊重嚴肅,拉長了面孔說話,有時是可以先期準備好了的。至於和朋友的談天,上下古今,東西南北,大至宇宙,小及螞蟻,可以零零碎碎,也可以成為整個的,這種帶些嬉皮笑臉的態度,那是不能先行準備的,完全是將話搭話,隨機應變。正經的說話,當然是拉長了面孔說的時候居多數;然而也並不一定完全要拉長了面孔。因為拉長了面孔,使得聽者嚴肅而拘謹起來,在聽者是一件感到不大舒服的事情。如果完全嬉皮笑臉,那又失之莊嚴,人家也就要不當一回事了。所以,在說話的時候,能夠在莊嚴之中帶些輕鬆的話,能使有時在十分的拘束之中,也可以自由隨便地透一口氣,這是最要緊的。我們在說話的時候,最要緊的是不可閉著眼睛瞎說。雖然在說話的時候,誰都沒有把眼睛閉著,可是你雖然張開著眼睛,但如果沒有把事理看得清楚,或是沒有把說話對象的態度認清,環境認清,這說話仍舊是等於閉著眼睛一樣。就以我們普通的談話而論,我國有一句老話,叫作「對得意人勿講失意話」,這真是有經驗的處世之談。比方,有人走馬上任,大家都是笑容可掬地在恭維,你混在中間,暢談著一般汙吏的下場和醜相,這不要說當局者難受而對你不高興,就是周圍的人,誰都要當你是精神病患者。客氣些大家不睬你,不客氣些會群起而攻之,你就做了眾矢之的了。

配圖丨視覺中國


願你

壞話不說,大話少說,

重話輕說,急話緩說,

長話短說,虛話實說,

把話說到人家心坎裡。

點擊「寫留言」傾訴

相關焦點

  • 好好說話,人生會更美滿
    只要你學會好好的說話,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01夫妻之間好好說話,感情更好一對夫妻正在廚房,忽然廚房水管爆裂,水迅速從裂口溢出,丈夫大驚失色,對著旁邊的妻子吼叫:「快快快,快去拿毛巾。」 妻子趕緊跑到雜物間,丈夫罵道:「混帳!你聽不懂中文嗎?毛巾在雜物間嗎?不是在廁所嗎?」
  • 《心海夜航》今日話題:在婚姻中好好說話,你真的會嗎?
    婚姻中好好說話,看似不難,其實不然。說話之道,其實就是我們和別人的相處之道。
  • 你會說話嗎?
    如果有人問你:你會說話嗎?你肯定會感到不悅。但我要告訴你,學會說話,好好說話,不僅是修養、智慧,更是一個人品格的體現。在人際交往中,往往因你的一句好的言語,能啟人良知,煥發心智而使他人的人生易轍改向,從而會變得優秀起來,甚至成為大眾的楷模。林清玄曾撰稿報導一個小偷作案手法之巧妙和細膩,行竊千次,從未失手過。對此,林先生感嘆道:『』心思如此細密,手法這般靈巧,風格這麼獨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會有成就的吧!
  • 能好好說話嗎?
    福州廣播電視臺暢行876成立了一個讀書分享會 ——UCAN暢聽面試新工作,希望能把薪水談高一些,卻總是難以如願…朋友來借錢,卻不知道怎麼巧妙拒絕…跟別人商量事情,經常得不到別人的支持…生活裡,你是否也經常遇到這樣的窘境呢?
  • 正確的家庭教育,從好好說話開始,對孩子「說話」你走心了嗎?
    當家長與孩子交流時,好好說話就顯得更加重要。 教育孩子,要讓語言發揮它的魅力和力量,而不是讓語言成為一把利刃,傷害孩子的同時也傷了家長的心。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好好說話,發揮語言的魅力和價值,給孩子帶來走心的鼓勵、理性的批評以及溫暖的鼓勵。
  • 「你怎麼又犯同樣的錯誤?」「爸,您會好好說話不訓斥我嗎?」
    「你怎麼這麼笨?說了幾遍你都學不會!你能不能認真點,耐心點?」「你怎麼又碰著了?不是跟你說讓你小心了嗎?這是第幾次了?」也許在生活中,你也會遇到跟我類似的情況,你也許會疑問,難道他都不會關心人嗎?難道他是「火柴」做的嗎?一點就著?其實都不是,今天我才明白,為什麼有的人不會好好說話?今天我才有了答案。
  • 感情需要的是好好說話,好好說話是感情繼續下去的基礎
    看到這裡,我想說的就是,感情需要的理解,需要的是兩個人好好說話,如果不能,那麼就放棄吧,因為繼續下去只會讓你受到更大的傷害。但是他卻說,這樣和一個人在一起生活,只會給自己帶去更多的傷害,下次如果還是這樣,那麼我就離開吧。
  • 《非暴力溝通》就是不僅會說話,還要好好說話
    以下場景你一定碰到過或聽說過:你媽對你爸說:「整天就知道喝酒,你能幹點正事嗎?遲早喝si你」;你爸媽對你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哪個像你」;老師對學生說:「你們怎麼這麼不動腦筋,這道題我講了多少遍了,還不會,笨死了」;領導對員工說:「你天天遲到不說,工作進度也這麼慢,你是要我守在你旁邊,你才會認真工作嗎?」
  • 不會好好說話,這樣的感情還需要維護嗎?
    有句話說得好:「好好說話是成年人的高配!」好好說話很重要,不僅是修養,更是尊重和愛的表現,尤其是對家人,熟悉不是亂發脾氣的藉口。有時候回想,還真是,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能好好說話,似乎,好好說話和是否成年也沒有太大的關係。如果彼此之間都會好好說話,或許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會少很多。
  • 好好說話,好好去愛
    後來我才明白,是我有病,不敢實事求是的表達,一味的說著我覺得的會被認同的話,卻將自己刻意的隔離開了。我經常會說一句話,我這個人說話比較直,你不要介意。然後開始吧嗒吧嗒。以前覺得,你看我有話說話,我多真誠。直至我開始接觸心理學,開始明白什麼叫內外合一。我才知道,這不叫直接,這叫沒腦子。說話需要思考,需要經過思維邏輯的語言重組,然後用最簡單而溫暖的話來表訴,這樣的對話才有趣。我突然想起相互冷暴力結束的一段感情。
  •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說話了?
    很多剛開始諮詢的來訪者,都有一個疑惑:「為什麼在諮詢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我在說,你在聽,難道我來,不應該是聽你說的嗎?」每當這時,我都會告訴他們:「生活中,已經有太多的人,想讓你聽他們說,在這裡,我想聽你說。」
  • 暑假你暴躁了嗎?一個家庭的幸福,從好好說話開始
    家庭並不是無堅不摧的,幸福的家庭需要經營,一個家庭的幸福從好好說話開始。夫妻間相處尊重比責怪重要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往往幸福感更強。很多時候,換一種說話方式,兩個人的心情會截然不同。好好說話,多表達擔心,少一些指責。
  • 高情商三會:會好好說話,會控制情緒,會幹脆拒絕
    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並不容易,但是當你成長為一位高情商的人,你的人生之路會一路平坦。我認為高情商的人一定要學會的三點:會好好說話,會控制情緒,會幹脆拒絕。一、會好好說話你的內心是不是常常這樣想的: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明明我一開始想的挺好的,怎麼一開口就詞不達意,要是我當時能好好說話就好了。
  • 夫妻爭吵的導火索:「你怎麼說話呢?」、「你能不能好好說話?」
    從前人們把「七年之癢」當作夫妻間最需要堤防的一個時間節點,大多數夫妻會認為,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一旦到了第7個年頭,一定會出現問題,會讓夫妻關係癢一癢。現如今「七年之癢」早就成為歷史,五年、三年,有些夫妻甚至只用一年時間,夫妻關係就亮起了紅燈。
  • 婚姻,從好好說話開始
    要想婚姻幸福美滿,就要學會好好說話,學會尊重,也學會在人前給你的另一半留面子。我的姨媽,我媽的堂妹,對我姨夫說話,知道的是夫妻,不知道的是以為當媽的跟兒子說話。我們去吃飯,我姨父問我姨媽,飲料放在那裡,我姨媽說:沒眼睛嗎?不知道自己找啊?吃飯的時候,我舅舅他們說你們生意不錯,然後誇獎我姨父。我姨媽就說:哪裡是他的功勞,還不是都靠我一個人。我舅舅說靠你一個人,你去送貨?你去給人家安裝水電?你去給人家修理電器?我姨媽不做聲了。
  • 「好好說話,別傷人」:會說話的人,贏一輩子
    說話是生活中常用的技能,一個不會說話的人,張口就會引起別人的厭惡,人際交往中更是屢屢受挫。雖然我們從兩三歲的時候就已經是牙牙學語,在社會上更是有很多人能夠口若懸河,不過這種說話的能力只是生理能力,只管是把自己心裡想的東西給表達出來,卻不論及別人的感受,尤其是這種說話,倒還不如閉嘴。
  • 不要陰陽怪氣,好好說話,會讓一個男生愛你很久很久
    我很奇怪,這不是很正常嗎?人家在開會,要怎麼回復?她說:「我也不知道,反正我就是很生氣。他真的很能惹我生氣,我要冷一下他,他就老實了。」02學會好好說話很重要。原本就是一個無傷大雅的事,對方也道歉了,但是你非執著於此,那不是和自己過不去嗎?
  • 婚姻裡,你有沒有好好說話?
    :我就那麼幾秒或者一分鐘而已,說完了,情緒過去就過去了,而且事後我也在主動緩和,你何必一直糾結,每次非要冷戰四五天,搞贏才行!難道不能好好說嗎?所有愛意瞬間蕩然無存,就是突然間不愛了,多一句話都不想說,一秒都不想見,然後所有的行動隨心而止:昨天早上說好今天給老公做便當,因為他的言語,冰箱剛拿出的排骨又放回去了;天天爬起做早餐今天睡懶覺,早餐老公自己做,每天滴一杯愛心咖啡,今天無,老公自己也沒滴了;每天會在老公上班出門換鞋空隙甜言蜜語兩句,今天是老公出門前輕輕推開小房門,無語幾秒,然後默默關上。
  • 生活 | 家庭裡要好好說話,孩子也會效仿長輩說話的方式,切記
    論一個家庭的溝通有多重要,好好說話就更重要。朱同學順口一句「貓一天,狗一天」我當時就說「你這種人真是不配吃我做的早餐」,「你說你為什麼就這麼說話呢?你就不會說愛吃,如果都做的面和硬一點就更好了?」朱同學說「艾瑪,說實話還不行?」
  • 好好說話,涵養幸福
    珍惜很抽象,什麼叫珍惜可能大家各有各的觀點,但其中不可否認的一條就是好好說話。能在日復一日的煙火氣裡好好說話就是一種信仰。甚至有人說所謂真愛就是好好說話。可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好好說話的重要性,以為它是最不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