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做什麼事,可以令生活立即變得美好?答:好好說話。好好說話,有多難?醉心於生活藝術的林語堂都「怯」!他直言「說話並不是一件容易事」。這裡有一份真實到「窒息」的「不好好說話」實錄,句句扎心。試問,誰不曾被語言暴力傷害過?
習慣性反問:
「你沒長手嗎?」「你心裡沒點數嗎?」
習慣性比較:
「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習慣性辱罵:
「你有病吧」「你瞎了嗎」
習慣性嘲諷:
「就你這樣,還是算了吧」「你能成什麼大器?」
習慣性打擊:
「我生你有什麼用」「當初就不該生你」
……
很多人對身體遭受的暴力較為敏感,
卻對語言暴力的危害意識不足。
刺耳的話,如鋒利的斧,砍在心上。
有時,一句話,毀一生。
語言暴力,「重災區」在家庭。
《「不好好說話」實錄》
「我怎麼知道」
「不然呢」
「你心裡沒點兒數嗎?」
找不到合適的實習特別困擾,就打電話想跟媽媽吐槽,結果媽媽說,「誰叫你當初要選這個專業?」一下子什麼說話的欲望都沒有了。「你還會幹什麼」
「廢話」
「早知道就不生你了」
@白雷
我有次站著在看手機,我媽就到我身後想看我的手機屏幕,然後我藏了一下,我媽說你在看啥?我說我刷朋友圈呢。我媽就:「喲,你還有朋友啊!」
@劉女士
中年夫妻,日漸冷漠,一天說不上五句話。偶爾為了活躍氣氛,我會就丈夫正在看的電視提一兩個答案顯而易見的問題。他只沉默不語,我若重複問,就會嗆我:「瞎了嗎?不會自己看?」
@念念
我問我姐作業是不是沒寫完,她說:廢話;
我問我姐是不是沒煮飯,她說:廢話;
我問我姐我是不是很笨,她說:廢話;
每次被我姐教訓的時候,都會在腦子裡循環播放「廢話」。我從小就不理解「廢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我真的不想再因為「廢話」崩潰了。
@土撥鼠
吃飯時幫忙端湯。
端湯前,我媽:注意看著點兒,別打翻了。
端湯沒打翻:嗨呀,這次居然沒打翻。
端湯打翻了:我早就知道你要把湯打翻。
後來端湯時,我就不伸手了。
@從前有個胖莉莉現在還是胖莉莉
忘了事情起因是什麼,然後我爸就開始嘲諷我,最後說,「早知道就不生你了」,我永遠都忘不掉這句話。
「你生病了可千萬不要找我」
「你走路難道不避著點車嗎?」
「穿這麼點衣服,嘚瑟什麼」
@小魚
我85歲高齡的奶奶去銀行取錢的時候摔跤了,萬幸沒有骨折,但是臀部有一大片烏青,心疼得我爸直掉眼淚。我爸爸跟奶奶說,不要再操那麼多心了,摔那麼嚴重讓家人跟著擔心,我奶奶就說沒事不疼,我爸的火「蹭」地就躥上來,說不要再嘴硬了,萬一再摔一次呢,我奶奶就說,那就再摔!然後兩個人陷入無休止的抬槓中……
@假小子
我媽就是不好好說話的代表,明明是想說,天氣冷加件衣服吧,別凍著了,非要說,穿這麼點衣服像什麼鬼樣子,嘚瑟什麼。
@yang
我媽:「你不喝水生病了千萬不要找我」,「我是不會帶你去看牙的,誰叫你刷牙不認真」。
現在我看到那些未成年少女懷孕的事情就會想,我十幾歲如果遇到這樣事情第一時間想到的絕對不是跟我媽說 ,因為她從來都沒有給過我一種「你遇到事情一定要找長輩」的感覺,即使我知道她是關心我的。
@秋寶
明明是該替我開心的事卻要用嘲諷的語氣說出來。明明是該關心我的事卻先用責備的語言對我一通怒吼。
印象最深刻的是,剛上大學出了小車禍,開始是蒙的,恢復反應能力後的第一句話是「我很好,不要告訴我家裡」。因為心裡首先想到的是如果告訴家裡,肯定會遭到一頓生氣的數落:「你走路難道不避著點車嗎?」語氣和神情都想像到了。
@Emma
我母親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然而我經常被這把「刀子」捅得支離破碎。聽多了這些話真的會漸漸麻木忘掉這背後的豆腐心,時常捫心自問是不是相愛的人一定要互相傷害。
然而更可怕的是這種說話方式已經潛移默化到自己身上。有次和舍友路過奶茶店,正在減肥的她忍不住想買奶茶,我張嘴就吼:「你看看你肚子上的肉!還買奶茶!」附近的人都看了過來,內疚一瞬間湧上心頭,感覺自己魂穿母親,怎麼會下意識說出這麼傷人不給人面子的話。最終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有種深深的挫敗感。
「你認識字嗎」
「你不會自己看嗎」
「你聽不懂人話嗎」
@芯
我:老師,這道題我不會,是怎麼做的?
老師:(不耐煩)我還想問你,你說怎麼做?
之後再沒有問過那老師問題,畢業後也不再聯繫。
@北極兔
以前的領導和她的得力下屬都是這樣的人,從我上班的第一天開始就全是用反問句跟我說話:
「你自己沒看見啊?」
「你不知道啊?」
「你不去做誰去做?難道我去啊?」
這些反問讓剛進公司的新人完全無所適從,更別提得到什麼關懷。工作一年過後,我每天光是聞到辦公室裡獨特的味道都會有一種生理上排斥反應,反胃想吐。之前從來沒有發現反問句對人傷害那麼大,直到遇到這個領導,我本來高漲的工作積極性全被這一句句的反問噎回去了。
@蓮蓉包
那年高三,為了高考第一次去辦身份證。因為是第一次,很多相關的流程都不太懂。當時需要拿戶口本的原件和複印件給服務窗口的阿姨,但是我只帶上了原件,阿姨讓我趕緊去列印戶口本的複印件。因為怕聽錯想多加確認,我就問那個阿姨:「阿姨,請問我是現在是去列印嗎?」那位阿姨的回話是:「你讀過書嗎?人話都聽不懂嗎?」一瞬間,我就懵了,感覺委屈極了。
@半尺厚
這是我家今天剛發生的事——我的家人陪我上路練車,從家裡開到公司,直線上路和變道都還算順利,結果到了公司停車場倒庫停車的時候,始終停不好,我的母親真的是噼裡啪啦(數落我)都不帶喘氣的,「到底會不會開車,都已經練了多少天了,就是這麼懶惰,一點追求都沒有,自己上班要開車不知道勤奮一點,以後上班了都沒有人陪你練車了……」
我一邊強忍一邊告訴自己,算了算了,沒想到她後來又說,「這樣我怎麼放心你一個人開車上班,以後你這樣的水平開車出去我要擔心死……」我一下就感覺用拳頭打了一下棉花糖,甜甜的。
我們將傷口示眾,是為了不讓語言暴力
成為習以為常的惡性循環。
正如一位讀者所述,
「意識到了,就要努力行動起來打破它。」
好好說話,
展現的是一個人極強的共情能力、
穩定平和的內心以及良好的修養。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說什麼樣的話。
朗讀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央廣播音員 朱衛東
配樂丨Brian Crain - Dream of Flying
配圖丨視覺中國
願你
壞話不說,大話少說,
重話輕說,急話緩說,
長話短說,虛話實說,
把話說到人家心坎裡。
點擊「寫留言」傾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