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平
插圖|來自網絡
白巖松在一次演講中,曾經說道:「我在30歲以前,拼命做加法,但是30歲以後,要懂得做減法。」
所謂做減法,就是捨棄一些無用的、浪費生命的情感以及時間投入。為了不辜負自己來這人間一趟,「斷舍離」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課。
認識一個大姐剛剛50多歲,退休之後她的心情一直很低落,她覺得自己到了這個年紀,遭到了所有人的嫌棄。
工作上已經體現不出什麼價值,生活上逐漸開始依靠兒女,日常也會覺得自己跟不上快節奏的時代變化。就這樣,她變得愛嘮叨,愛挑剔,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回憶過去,像祥林嫂也要絮絮叨叨。
有時甚至還會設想,如果自己當初沒有嫁給現在的老公生活狀態會是什麼樣;如果當時自己工作上能夠更進一步,現在自己是什麼樣子……她變得喜歡抱怨生活,沉浸在過去的莫名悔恨中,不可自拔。
這位大姐向我述說後,希望我給出一個解決的方案,我要告訴這位大姐的是,人生匆匆總是要向前看的,不必把自己困在原地打轉。人生過半,能夠想得開、放下才是最智慧的活法。
兩個忘掉:
第一,忘掉過去的怨恨、後悔之事
要知道你畢竟不是人民幣,你不可能事事讓他人都滿意,當然,生活中也會有許多讓你產生怨恨,甚至耿耿於懷的事情。
可是到了一定年紀,有了一些閱歷之後,我們才明白,有些事真的沒必要自己和自己過不去。有這麼一句話說,不要用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可見怨恨是對自己的懲罰,而於他人沒有影響。
那我們何必不讓自己過得簡單幸福一些,忘掉過去的怨恨和自己已經無法挽回的後悔之事?很多事情當時想不開,卻非要糾結不放,結果把自己搞得很崩潰。
有些過不去的事情,越想越後悔,越後悔就會越懊惱,可是等你過段時間回頭來看,才會發現和往事糾纏和爛人爛事計較才是最不應當的。
第二,忘掉已成遺憾的、無緣之人
好像張愛玲所說的蚊子血與白月光一樣,「求而不得」才是最讓人念念不忘的。
畢竟在感情上不是你付出的夠多,別人就會珍惜,也不是你用真心去換,就能收穫一段穩定的情感。而錯愛一個人不值得傷心,記掛一輩子,將自己困在其中。
轉念想想,如果真的在一起過上了柴米油鹽,雞毛蒜皮的生活,也不知道究竟是幸還是不幸。也許你心目中的男神女神,也變得一樣的無味和平凡了。
所以對於過去刻在心頭的無緣之人,遺憾之事,只要在心頭的一個角落畫一小小塊地方就可以了,不必時常拿到生活中晾曬。
當然,如果能忘掉更好,那是對眼前人的珍惜和對自己的放過。
兩個放下:
第一,放下無用的社交和攀比
我們生活在社會中,執著於什麼就會被什麼所困。其實最舒服的一種活法就是能夠放下虛榮心,攀比心,甚至去放下所謂的追求。
畢竟到了一定年紀,我們不可能一往直前的衝在第一線,去耗儘自己所有的能量。當然有精力力,有能力的人是可以奔跑在頂端的,但大部分人生活的平凡簡單,懂得知足才是真正的幸福。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這是古人總結出來的智慧。如果人的一生能夠有一個心靈相通,無話不談的朋友是極其幸運的。而我們大多的人際交往中,卻把時間浪費在簡單的寒暄和虛榮之中。
人到中年,交際圈子越簡單,生活的越幸福越清淨,質量越高。把時間浪費在無用的社交上,不如騰出時間來經營好自己的小家庭,豐富自己的興趣愛好。
第二,放下放縱和包袱
健康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放縱」這個詞,包含情感上的和身體上的,「健康」這個詞同樣有著這樣引申的含義。在人生的下半場,我們最不能犯的兩個錯誤都在此處。
想要擁有餘生平淡生活中另一半踏實的陪伴,我們就把控好自己的感情方向,不要在情感上放縱,要選擇健康的,可以走在陽光下的感情。克制好自己的情緒,把控好生活的方向,才能不讓自己後悔。
而在健康上更不需多言,畢竟人不服老不行,而身體是第一位的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首先我們不應該像年輕時那樣放縱自己去「享受」生活,熬夜酗酒等等。
同時到了這個年紀,真要病倒了,你才知道這才是人生中最可怕的部分,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不可能成為子女,一輩子的依靠,他們也要有自己的擔當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當一個人跨過中年的門檻之後,一定要學會做減法,找準自己的定位,適應更多的變化。唯有如此,才能在餘下的歲月中海闊天空。
--END--
作者簡介:張平,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知名情感自媒體。我有酒,你有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