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會痴迷於具有自戀人格的伴侶

2021-02-13 心理學空間網
你的無數次戀愛是不是像這樣:他剛開始時會表現得特別有吸引力,跟他在一起後很難再離開。戀愛初期,他魅力十足、體貼周到。他似乎是遊戲中的頂級人物,擁有一切:自信、自帶魅力光環。他讓你感覺很特別,因為他選擇的恰巧是你。你興高採烈、毫無防備地進入他的生活,你無法相信自己會如此幸運。現在你在生命的旅途中不可能一個人了,你擁有了一份完美的愛情。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它會改變。你的白馬王子開始對你做的每一件小事評頭論足——從你的穿衣風格和髮型到言談舉止,從你的思維方式到朋友和家人等。你開始變得緊張不安,發生什麼事情了?恐懼侵襲,你意識到自己可能會失去他,因為你達不到他的期望,然後開始自我懷疑:你怎麼能認為自己可以和他在一起呢?他那麼優秀,而你……不過是你。你也知道你沒那麼特殊。不管是他毫無徵兆地拋棄你,還是你別無選擇地結束。你舔著自己的傷口,閨蜜和家人也告訴你,他們反正也不喜歡他,而且你早晚會遇到另外一個男人,而一切又都重新來過。雖然你不想,但你還是再次陷入了無果的戀愛關係。你一次又一次地選擇了根本無法給你所期待的愛情的男人。如果上述的戀愛感受,你都有過。那麼,你愛上的可能是一個自戀者(narcissists)
「自戀」一詞源自於希臘神話納西索斯(Narcissus),他是一位英俊瀟灑、年輕貌美的獵手。這則神話最經典的版本是:

有天在森林裡,納西索斯走著走著,想要停下來從湖中取些水喝,湖面平靜得如鏡子一般。而當納西索斯屈膝跪在河邊看到自己的倒影時,他深深地愛上了它。他對自己的倒影說:「我愛你」。他沉浸在自己美麗的倒影中,無法自拔,終日不吃不喝。伴著自己深愛的倒影,他日漸憔悴,最終離開了人世,化成了美麗的水仙花。

納西索斯的神話並沒有因為這位自戀獵手的消亡而結束。故事中還有一位美麗的女神艾歌(Echo),在納西索斯生前,她愛上了這位英俊瀟灑但又極度自戀的獵手。

艾歌是一位居於山林水澤的女神,由於受到了天神的懲罰,她失去自己的聲音,只能重複別人的話。一天,在森林裡,她遇到了英俊瀟灑的納西索斯,深深地迷戀上他的美貌。

她跟著他,期望他能向自己表達出溫柔的愛意,這樣她也能對他說出心意。所以,當她聽到他對他的倒影說「我愛你」時,她幻想著,自己對他說出「我愛你」,俘獲他的心。

而當她真的重複「我愛你」時,事情並非如她所願,納西索斯痴迷於自己的倒影,根本無心聽她說話,甚至沒有意識到她的存在。艾歌努力著,但絲毫沒有對自己的愛慕對象產生任何影響,

納西索斯從來沒有愛過她。艾歌日漸消瘦,盼望著他的回應,最終因為無果的愛情而離開了世間。

納西索斯和艾歌的故事也反映了當今自戀式戀愛關係的變化。納西索斯過於自我陶醉,根本注意不到周圍那些愛自己的人;艾歌不懈地讓對方聽到自己的心聲,等來的只是被拒之門外。在這個故事的另一個版本中,納西索斯太過傲慢,當艾歌向他表達愛意時,他感到的只有厭惡。他聽到了艾歌的心聲,卻吼叫著讓她閉嘴。這正如女性和自戀男性的關係中的樣子,女性說的話或做的事情違背伴侶的意願時,男性就會很容易被激怒。就像在這個神話故事中,有自戀情結的人對於自己、對於愛自己的人都具毀滅性。自戀人格的一般定義反映了納西索斯神話,指完全處於對自身的「迷戀」之中,對其他人或事不太關心或完全不關心的一類人。這類人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其共同點就是不能真正尊重他人的感受,不能站在他人的立場看問題。但人們很難辨別,因為有時,特別是剛開始時,他可以表現出關心。同時他缺少一種強烈的自我意識,需要他人不斷地給予崇拜和認可。他無法接受自身的缺點,因此,他也無法忍受他人的缺點。在戀愛關係中,他會表現出吹毛求疵、控制欲強和難以相處。對於自己的錯誤,他拒絕接受責備或承擔責任,而且在戀愛關係中,他的需求永遠是第一位。現在,「自戀者」這個詞語已經成為誇大狂者或極端自我主義者的同義詞,形容某人專橫傲慢、驕傲自大。自戀者的表現各異。這就是為什么女性在剛開始時無法識別這是一段自戀式關係。我們很容易注意到那些明顯具有討厭的自戀特徵的男人——浮誇、傲慢或自負,因為大多數女性都不喜歡那種粗俗或者表現粗俗的男人。但如果只將具有那些特點的人定義為自戀者,那你肯定無法做出正確判斷,遇到那些真正具有自戀人格但又不露聲色的男人時會顯得措手不及。對於這種更「低調」的風格,你迷戀的這位自戀者會在開始時表現得體貼周到、富有愛心、平易近人。你們仿佛已經認識了一個世紀,在他身邊,你會覺得舒服自在,暢所欲言,可以做真實的自己。你覺得沒有人會像他那樣了解你。他就是你一直等待的那個人,就是你理想中的樣子。他說話做事的方式讓你著迷、陶醉。在你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時,你已經深陷於他,深陷於這份感情。自戀男性會向自身之外的因素尋求認可和自我價值感,例如有成就或漂亮的妻子。換句話說,他們更感興趣的是社會對於某位女性的吸引力或成就的認可程度,而非女性本身,因為這些外在東西也反映了自戀者的「成功」——「俘獲」了一位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女性。還有一類自戀者,雖然他們喜歡崇拜自己、讓自己感覺特別的女性,但他們還是會選擇自己認為易於控制的女性。這些女性通常自尊心較弱,不重視自己。這樣的女性,由於自身具有特定的生活陷阱,會更受具有大男子主義或用成功來補償所謂自身缺點的男人的青睞。自戀者的真實面目終究會顯現出來,而你卻過於沉醉在這份童話故事般的愛情中,你深愛的不過是自己想像的男人而非那個真實的他,所以你根本看不到高高揮舞的警示旗。凱特·溫斯萊特(Kate Winslet)在電影《戀愛假期》(The Holiday)中的角色在回答一位男性朋友的問題時完美地總結了以上內容。男性朋友問:「我明明知道這個女人不好,為什麼還是會愛上她?」在想了一下自己無果的愛情後,她告訴他說:「因為你希望你是錯的,每次她做了讓你感覺不好的事情後,你都會選擇忽視,而且每次她過來給你驚喜時,你也總是心軟,在她是否適合你的這場內心鬥爭中,你已經敗給了自己。」凱特的話詮釋了所有一切。我們想要去相信。我們把信念寄托在希望上,希望我們錯了,希望他會回到最初我們認識時的樣子。我無數次聽到女性對我說這樣的話:「剛開始時他並不像現在這樣。」而這個「剛開始」有可能是幾個月前,也可能是幾十年前。

本文授權摘錄自《我愛你,你卻只愛自己》

為了了解我們為什麼會痴迷於具有自戀人格的伴侶,首先要明白我們在童年時期所形成的核心信念,除非我們有意識地改變,否則這種模式會伴隨我們一生。核心信念源自於童年時期,是我們持有的關於自身和周圍世界的信念它們會影響我們對人們和各種情況的看法,影響我們的感覺和回應方式。例如,如果我成長在一個經常受到批評、父母從來不會表達愛意的家庭裡,慢慢地我就會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我不值得被愛」這個想法就會成為一條關於自己的核心信念,我會帶著這種信念從童年步入成年。它繼而會影響我與他人的所有關係,特別是親密關係,影響我對約會對象的選擇,因為我在感情方面很脆弱,渴望得到在童年時期不曾擁有的被愛的感覺。作為成年人,我可能會徹底避免親密關係,因為我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或者我可能心裡一直裝著第一個向我表達關心的男人。我會很容易把關心誤認為是愛慕,如果對方並非真心實意,那結果很可能具有毀滅性。如果他是一個自戀者,那這個關係註定要以失敗告終。它終將會結束,而我也會把它看作自身的問題,因為我一直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這其實是核心信念和對關心的渴望讓我受到註定失敗的約會的傷害,對此我卻渾然不知。所以,在向我表示關心的男人之間,我不停地重複著這種模式。核心信念成為我們人生故事的主題。核心信念決定著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思考和行為方式,它最終會成為行為模式,因為我們一直是通過核心信念的視角來看我們的所有經歷。這些行為模式被稱為「生活陷阱」,因為它們將我們困在不健康的生活和交友方式中。在組成我們身份的基礎中,核心信念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不僅會穩定存在,而且對我們的生活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如果那些核心信念是健康的(例如,我值得被愛),那它們就會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正面而重要的角色。相反,如果我們的核心信念不健康(例如,我不值得被愛),那我們就需要確定和識別它們的真實面目——不健康的核心信念——並且有意識地改變它們。不健康的核心信念可能聽起來像「不會有人陪伴我」「每個人都讓我失望」 「沒有人值得我信任」,等等。例如,如果我經歷過被拋棄的生活陷阱,那我的核心信念可能就是每個人都會離我而去。所以,當處於一段戀情時,我可能會非常具有控制欲或嫉妒心很強,因為我的核心信念是伴侶終將會因為其他人而離開我,這個核心信念則會一直威脅著我。或者,我可能會迫使伴侶離開我,這樣,在他主動離開我之前,我自己先結束這段感情。核心信念是我們對這個世界和自身持有的根深蒂固的看法。

拋棄型生活陷阱:你總是感覺被否定。
核心信念:人們總會離開你。

不信任/虐待型生活陷阱:你感覺很受傷。
核心信念:人們傷害或利用你。 

情感剝奪型生活陷阱:你感覺被誤解。
核心信念:沒有人支持你。

不完美/羞恥型生活陷阱:你感覺自己不夠好、沒人喜歡、不值得被愛。
核心信念:你沒有資格談愛。

抑制型生活陷阱:為了取悅他人,你抑制自己的欲望和需求。
核心信念:如果你沒有滿足他人的需求,那個人就不會關心你。你別無選擇。

自我犧牲型生活陷阱:你感覺自己有責任照顧他人,如果不照顧他人,則會有負罪感;但如果照顧他人,自己又不喜歡這樣做。
核心信念:你需要幫助他人或解決他人的問題,這是你自己的選擇。

嚴苛標準型生活陷阱:你感覺自己必須在所有方面都做到最好,讓自身或身邊事情變得完美,或遵守自己強加的嚴格規則。
核心信念:不管你做什麼,都不會足夠完美。

在你閱讀這七條生活陷阱以及相應的核心信念的詳細描述時,你可能會對自己說:「噢,這說的就是我,我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會這樣想。」這就是問題所在。我們的核心信念潛移默化地塑造了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我們認為這是我們固有的方式,從來沒有停下來思考過它們是如何影響我們選擇伴侶的。

心理學課程推薦


☝掃碼試聽/報名

☝掃碼試聽/報名

相關焦點

  • 自戀型人格的表現,及如何改變自戀型人格?
    很多人由於過度自戀,往往會形成一種自戀型人格,這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我們通常會有一種受到侮辱的感覺,不允許其他人對自己評頭論足。很多事情我們都知道,只是不想過多地言語。2、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標 在我們自戀型人格群體中間
  • 愛上一個自戀伴侶?別怕!|每日罐頭
    不知道大家怎麼想,但我從這個故事中讀到的是:我們更容易被自戀的人吸引自戀的人好像不知道如何愛人的確,我們容易被具有自戀特性的人吸引,研究發現,自戀與性吸引力之間存在牢固的聯繫。華盛頓大學的Simine Vazire及其同事發現,自戀者具有獨特的身體特徵。與其他人相比,自戀得分較高的人被認為更具時尚感,開朗,且在外觀上更具吸引力。一項關於英國女性婚姻願望的研究發現,自戀型人格在促進短期交往方面具有優勢。
  • :聊聊自戀人格特質
    我們一生的自我探索和身心療愈,就是為了將這爛到骨子裡的假愛扔掉,可以用自己那顆經累累傷痛修煉而成的心,去創造和接收真正的愛。真正的愛讓你做真實的人,也給你力量,讓你可以允許別人,賦權別人去做真實的他們。今天我們就聊聊這種「假愛」的超級製造者:具有自戀人格傾向的關係對象不久前我收到一封粉絲來信,信中講述了她和媽媽的關係。
  • 解讀兩種自戀型人格:曹操的自私型自戀與朱由檢的無知型自戀
    在現實生活中,自戀其實是一種較為常見的人格類型。有這種人格特徵的人,雖然一時看上去意氣風發、自信無比,但實際上最終大多會走向悲劇的命運。對於具體的個體來說,自戀也有有意、無意之分。有意的自戀者屬於自私型自戀。最大的特徵就是,不但對自我過分關注、重視和肯定,而且明知道自己會損害到他人、傷害到他人,但為了自己的利益還是會毫不猶豫,而且不會有半點愧疚。
  • 什麼是自戀型人格?怎麼跟TA們相處?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人:雖然他會徵求你的意見,但不管你說什麼,他最後還是會聽從自己的建議。她喜歡談論自己,關於她的一切都比你好。當你試圖分享自己的快樂時,她會給你一種質疑的感覺。如果你認識這樣的人,他們很有可能是自戀者。
  • 為什麼性格越黑暗的人,看起來更有人格魅力?
    當然,它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缺乏對人格特質形容詞中的「不禮貌」詞彙的分析(Block, 2010),過度偏向於人格的光明面。在人們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同樣有著極其豐富的內心世界。我們習慣於關注那些積極向上的性格特徵,往往會忽略掉和壓抑那些隱藏在陰暗面的人格。存在即是合理的。
  • 《親情操縱者》:自戀型人格「操縱者」分析手冊
    作為社會群體中的一員,我們幾乎每天都會主動或者被動與他人接觸,這其中可能包含了我們的親人、朋友、同事、同學甚至是路上碰到的陌生人。要與人接觸,我們自然而然就會產生行為和語言,以及心理活動等,並且相互影響!這些影響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負面的。可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怎麼去規避那些負面影響呢?對!我們可以選擇阻斷與那些相處不舒服的人之間的來往!
  • 男女關係中的禁區:控制型伴侶
    控制型的人有時候與自戀型人格容易混淆,自戀型人格障礙的表現有以下幾種:⑴ 對別人的批評表現出憤怒羞愧或恥辱⑵ 喜歡指使他人為自己服務⑶ 自高自大,渴望受到關注⑷ 渴望受到讚美,缺乏同情心⑸ 具有很強烈的嫉妒心理自戀型人格通常對他人的評論過於敏感
  • 小時代:讓我們自戀吧!
    傳統上把自戀作為一種病態,它被看作是一種人格障礙而寫進心理學和精神疾病的教科書,但是,現在有幾個女青年敢說自己不自戀呢?難道大家都成了精神病患者了嗎?小時代:讓我們自戀吧!  自媒體 成了自戀媒體  現在有多少人自戀,你到微博、微信上看看就知道了。MM們爭著曬萌照、曬美食、曬時裝、曬包包……在微博和微信上,你關注的人越多、朋友圈越大,你就越會發現,自媒體其實也是自戀媒體。  自從有了微博以後,人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用文字和圖片的形式發表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形象、呈現自己的生活了。
  • 社交卑微型人格:我們為什麼冷漠又卑微?
    :我們為什麼會冷漠?:我們為什麼會卑微? 這些父母本身可能是迴避型人格,他們害怕與孩子親密接觸,儘管想要撫摸和親吻孩子,但可能因為羞恥感而與孩子保持距離。這樣的教養模式往往會讓孩子覺得困惑,孩子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感覺——母親不是非常投入,對自己沒有熱情。也許父母願意抱起我們,但他們缺乏溫情,抱起孩子的動作也不協調,笨手笨腳的,會使孩子感到不舒服和輕度不安。
  • 你最喜歡的花揭示了你有多自戀
    你有多自戀?選擇其中一朵花,結果會顯示出你和自己的關係。有人說,在你能愛別人之前,你需要愛自己。但是相愛和自戀有什麼區別呢?誰是自戀者?眾所周知,他是一個真正痴迷於自己形象的人。你和你的形象有什麼關係?
  • 戀愛的本質是自戀:你體內潛在的「異性人格」,決定了你另一半的樣子
    人們總是被同一類型的人所吸引,我們最終選擇的伴侶,一定是和自己有許多相似之處的人。這是因為,戀愛的本質其實是「自戀」,人們對於和自己擁有同樣特徵(特別是背離大眾喜好)的異性會有種莫名的親切感。第二階段是「浪漫阿尼瑪」,這個階段的男人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對肉體的痴迷,他們不再關心一個女人性感與否,而是開始關注女性的內涵,產生想和她們談戀愛的想法。他們會給女性的顏值、身材、性格、氣質進行綜合打分,會被溫柔甜美、純真優雅的「女神」所吸引,甘心為「女神」做任何事情——即使「女神」根本不看他們一眼。
  • 著急上趕娶個媽寶女,一見傾心嫁個自戀男
    人,過於自戀,異性被拒之門外有一個男人患有自戀型人格障礙,但是無數少女對他一見傾心,可太氣人了。 這個人源於希臘神話裡,死後化為水仙花。 為了更了解古希臘愛情神話,在學習古希臘文學的時候,也深刻認識到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情感是扭曲的。 當納喀索斯沉迷於自己的容顏,不吃不喝,一直躺著湖旁邊欣賞這世間絕美的容顏。這要是放在21世紀,他估計早就被人打了哈哈。
  • 可以愛惜自己,但不可以陷入自戀的迷境之中
    人生在世,愛惜自己沒有錯,但不可自戀,達到自戀的程度就進入了一種迷境。一個人不能自命清高,行為不能太自戀。自戀有時會以不可理喻,甚至讓人難受的方式表現出來。其實,每個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自戀傾向,人人都應該愛自己,但是愛得過了頭就危險了。
  • 戀愛中有這些表現的男人,往往很「自戀」,女人最好敬而遠之
    嚴格意義上來說,他應該是屬於自戀型人格。從心理學上來說,每個人都有自戀的一面,表現在對自己某方面很滿意,自我欣賞,喜歡把自己一些好的方面展現給別人。比如,有的女孩對自己的長相滿意,總喜歡在朋友圈裡發自拍照,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是過度自戀的人,就讓自戀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成為了自戀型人格。
  • 愛情炸彈和自戀
    大量的關注和喜愛似乎在回答我們的祈禱。我們找到了先生或女士-您的靈魂伴侶;毫無疑問,我們已經成為自戀者的目標。轟炸機突然變色並失去興趣,我們的夢想崩潰了。這種拒絕令人難以忍受,尤其是在浪漫時代。這是對我們心臟的創傷。我們感到被騙,被出賣和被拋棄。我們很困惑,試圖理解曾經夢dream以求的噩夢。我們認為真實的東西實際上是海市rage樓。我們尋找答案,懷疑並怪自己,常常對自己和異性失去信任。
  • 你是否也屬於「虛體自戀」
    你和伴侶在一起的初衷就是因為他對你好。當我們戀愛的時候,彼此在向對方輸出感情,對方就是你的一面鏡子,我們可以從對方的反饋裡看到我們自己的樣子。比如說呢:你會主動的和知心朋友阿談天說地,或者呢從某首歌或者某本書中看到你自己的影子,這些都是你的一面鏡子。它們折射出了你人格中不一樣的部分。
  • 如何挽回完美型人格的伴侶?
    這個it男其實就是典型的完美型人格伴侶,他們因為性格的某些極端性,很容易在親密關係中因為某些原因與對方分手,或者長時間給伴侶壓力而成為被分手的一方。完美型伴侶在分手後往往態度會非常冷淡,甚至會讓你懷疑他到底有沒有愛過你,而他這樣的態度,其實就是因為他已經在心裡認定你並不適合他,那麼讓他繼續在你身上花費時間對他來說就是比較痛苦的事情。
  • 親密關係:湖大碩士為愛殉情,不是真勇敢,而是真自戀
    在親密關係中,如果一方是自戀的,看不見對方的存在,對方可能會變著法的做出一些事來吸引自戀者的關注,最後很可能會導致對外攻擊和自我攻擊,比如自殘或者自殺或者是傷害伴侶。男人耍酷、玩一些帶有危險性、挑戰性的遊戲用此吸引他人的關注,也是自戀的表現。自戀是指對自己存在的肯定。自戀的人通常會覺得自己很棒。
  • 反社會人格佔比為3%?三個特點,識別並遠離反社會人格
    缺乏真正情感的人是很難識別的,因為除了至親,我們跟一般的人都是泛泛而交,所以他不拿出情感,我們也不會覺得奇怪。但是,至親,和跟他交往密切的人就會感受到他的無情。他的無情,也不是針對你的各種冷酷和敵意,而是,掀開面具之下,空空如也,不同於「自戀型人格」,自戀型人格有的是一顆冰冷的心;反社會型人格根本是沒有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