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過年,有人遺憾有人鬆了口氣:「不用被催婚」

2021-01-15 人民資訊

東方網記者李歡、王旭1月14日報導:今年過年要回老家嗎?春節將至,這成為了很多人關心的話題。近期國內疫情形勢複雜,各地相繼倡導大家就地過年,減少人員流動。今天,東方網記者採訪了4位選擇在上海過年的外地人。第一次獨自在外過年,有人覺得「挺好,不用被催婚」;有人看了父親寫的「勸退小作文」,溼了眼眶……

不用面對催婚的「世紀難題」,挺好

昨天,黑龍江省新增確診病例40例、無症狀感染者50例。這條新聞剛看完,哈爾濱人小谷就收到了媽媽的一連串微信:」貝貝啊,看到沒?咱們這也有疫情了,你把票退了,過年就別回來了。「

小谷早已預定了春節假期上海往返哈爾濱的機票。近期國內各地陸續出現疫情,國務院倡導大家就地過年,谷媽媽曾試探著問她「過年是不是回不來了?」一開始,小谷還覺得上海和黑龍江都是低風險地區,應該不受影響。但是接二連三的疫情新聞,逐漸散發出一種信號——可能過年真不能回家了。

小谷退掉了回家的機票

「其實想想,不回去也挺好。有個正當的理由不用去面對那些』世紀難題』了。」小谷說,在家裡過年少不了要和親戚聚會,而此時親戚們的盤問堪比「公開處刑」,「每個人都跑過來問你對象、結婚、工作這些自己都想不明白的事兒,也是種煩惱。」

不出意外的話,2021年的春節,小谷將一個人在上海度過。年底密集加班中的她還沒空計劃春節,「假期就想好好休息,調整一下。」

父親寫「小作文」勸退女兒:雖然十二分地違心,但仍建議你別回來

陝西人萌萌春節回家的想法是被爸爸苦口婆心「勸退」的。

小萌本來準備帶男友回老家過春節。自打說定,4個人的心都裝滿了期待。小萌和男友仔細計劃著行程、挑選禮物,小萌的父母特意把家裡整修一新……誰知疫情形勢逐漸緊張起來,小萌心裡開始遊移不定,不忍美好計劃落空,但也不想讓家人承擔疫情傳播風險。

幾天前,小萌的爸爸在清晨6點發來一長段微信,「疫情這個壞蛋,幹擾了我們的計劃,這是沒有辦法的事……疫情期間,路途人流狀況非己可控,所以爸雖然十二分地違心,但仍建議你和小陳在目前的疫情局勢下儘量不在路上跑。記住:老爸愛你,時時刻刻!」

小萌爸爸發來的微信

看完這段文字,小萌眼眶溼了。為了家人,也為了疫情防控大局,小萌最終決定春節不回去,和男友留在上海過年。

「我男朋友說,我倆這算是經歷過疫情的愛情,經過考驗也會讓彼此更珍惜。現在期待春暖花開時疫情撥雲見日,那時候見面更安心也更開心!」小萌說。

博士生主動留滬過年:路上不可控因素太多

「來迴路上不可控因素太多了!」上海某高校博士生於堯擔心影響論文進度,決定留在上海過年。

於堯是大連人,在過去的20幾天裡,這座城市爆發了聚集性疫情,甚至出現超級傳播者。甚至有段時間,全國的中風險地區一半都在大連。這讓本來打算回家過年的於堯心裡很糾結。他正在撰寫博士論文,現在距離提交草稿只有不到三個月時間,正需要全神貫注衝刺。

於堯自己買的倒計時牌子

「回家了最擔心回不來,一來一迴路上不可控的情況太多了,如果回了家拖沓進度就麻煩了。」於堯說,寫論文需要翻閱的資料都在上海,自己已經是延畢一年,一直在聯繫的博士後導師剛剛同意了今年的入站申請,論文要是沒寫完,後面影響就很大。他開始想是不是留在上海過年更好。

於堯的爸爸第一個不同意。他的理由很簡單:90歲的爺爺很想你,你自己看怎麼辦?於堯心裡也很糾結,但他更擔心將路上的疫情風險帶回家中。他每天在家庭群裡分享學校的安排和媒體報導,也勸說父親「萬一回去帶回去什麼病毒對爺爺也不好,都90歲的老人了」。最終父親在群裡表了態,同意他在上海過年,要「先把這帳記在疫情上」。但爸爸也一再叮嚀,一定要多跟爺爺視頻。

對於在上海怎麼過年,於堯沒有太多想法,「肯定要跟家裡打個電話,給爺爺視頻拜年。」除此之外,再囤點菜,最重要的是把活幹完了,「心裡踏實了就是過年」。

該吃吃該喝喝,疫情過後再平安相見

臨近年關,疫情的消息又多了起來,在上海打工的劉師傅一直在琢磨回不回家過年的事。

他告訴記者,去年一家三口回老家過年,結果因為疫情困了兩三個月。不幹活就沒有收入,這是擺在一家人面前最現實的問題。

「其實往年也不是每年都回去的。」在上海生活工作了20年,劉師傅的生活重點基本從老家安徽轉移了過來,老婆在上海有份工作,兒子也已經在這裡就讀。

促使劉師傅全家人做出最後決定的是孩子。小劉今年五年級,前幾天,學校正式給家長發了通知,「原則上無必要不離滬」,劉師傅說 ,學校說了,如果確實需要離開上海的,需要告訴老師申請,回來之後還要隔離和核酸檢測。他和老婆一商量,兩人很快達成了一致,今年就不折騰了,定定心心在上海過年。

「該吃吃該喝喝,反正回去(過年)也是吃喝」,做出決定後的劉師傅踏實了許多,他盤算著留在上海老婆還能順便多賺個三倍工資,等疫情過去就回去看老母親,一家人整整齊齊、安安心心的團聚。

疫情之下的這個春節註定特殊。採訪中,有人這樣說:我們不是不想回家,只是更想家國平安。

「決定響應國家號召,春節留深。在這個新冠肆虐的時期,惟願家國平安,相隔的人早日相見」

「有點遺憾又有點小興奮,好像自己終於長大了」

「回家和親人見面也心懷忐忑,倒不如不折騰這一趟,彼此心安」

「第一次不回家過年,媽媽說不論在哪裡平安就好」……微博上,許多網友分享著自己不回家過年的決定。

許多網友做出了不回家過年的決定

好在,這個特殊的春節將會成為許多人的共同記憶。不是一個人不能回家,而是很多「打工人」都不能回家,這份心情大家都一樣。同樣的思念之情,就讓大家一起分擔吧。

相關焦點

  • 非必要不返鄉,雖有遺憾,是不是也鬆了口氣,不用面對催婚了?
    每年到春節前,就有人歡喜有人憂。歡喜的是可以回家見自己的老爸老媽了。憂的是沒有對象的,又要回家面對老媽和三姑六婆們的催婚了,外人倒是小事,自己老媽老爸那關最難過了。最近由於各地疫情反彈,紛紛出臺非必要不返鄉,即使返鄉也有多重要求,七日內的核酸檢測是必備條件。不光是條件上的限制,如果你真回去了,周圍人怎麼對待你也是個問題。
  • 與催婚頑抗的年輕人:過年又要被催婚?
    「想想過年回家被催婚,就覺得令人窒息。」(11月11日是「光棍節」,南京某地產商請來著清涼夏裝的帥哥靚女搞起行為藝術秀,公開「挑戰脫單」。)年關難過。春節每臨近一天,被催婚的年輕人就多了一分不安和焦慮。「是否被逼婚?是否被相親?何以解憂,唯有留守」,多地因疫情倡導就地過年,也了給大齡單身青年一個避風港。
  • 上海人,你被催婚了嗎?想不到爸媽催婚的理由竟然是……
    而且這個世界上你永遠想不到爸媽催婚會有多少你無法反駁的理由全妹也採訪到了一些正在被催婚的盆友們來上海6年,剛畢業的前兩年父母幾乎沒怎麼催過我結婚這件事情,隨我自己怎麼來。可能,後來他們真的覺得我的年齡到了吧,從不催婚變成了每年必定催婚。
  • 催婚自有催婚的道理
    近些日子,和斷聯了許久的一些同學恢復了聯繫,發現了一個現象,他們的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作的適婚子女,單身的居多。這些單身者,有的覺得周邊很多人都這樣單著,自己這樣單著很正常;有的壓根就沒有結婚的念頭,覺得這樣單著「很自由」,「為什麼要讓另外一個人介入你的生活?」於是,父母就成了不受歡迎的催婚者。父母急啊,他們不能一輩子陪著子女,今後子女病了,誰來照顧;老了,又誰來養老?
  • 「去年春節被催婚,今年過年我已離婚」女人該怎樣面對催婚?
    春節將至,很多人在外奔波一年之後,踏上了回家的路,心中的喜悅溢於言表,只不過也有些人心裡是忐忑的,因為單身的他們過年回家也意味著要被父母和親戚朋友們催婚。小悅過年就要29歲了,這個春節她原本想申請單位的加班名額,她不是羨慕那幾天的高額工資補貼,而是她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父母對她感情狀態的盤問和催婚,有時候她甚至想與其讓父母嘮叨著,朋友親戚盤問著,她真的不如隨便找一個人,或者隨便接受一個他們介紹的人嫁了算了。小悅覺得,此時此刻她心裡最大的煩惱會在她結婚後完全的得到解決,父母不再擔憂了,她也有了歸宿了,兩全其美的辦法。
  • 「留深過年」標語走紅朋友圈,網友:不想被催婚,唯有留深!
    根據各地衛生防控的數據顯示:截止1月12日9點,全國共有1454例現有確診,其中河北最多,達到了307例,上海有90例,遼寧72例,北京38例,廣東43例……「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家裡總有年夜飯!」這句歌詞讓我們出門在外打工的人感觸很深,一年到頭在外面辛苦工作,為的就是過年時能夠與家人團圓,今年開始,正式開售臘月二十九的火車票了。
  • 中國式催婚等於變相「催命」?父母催婚的誤區,不要再犯了!
    小朋友都喜歡過年,因為可以吃到好吃的收到壓歲錢,但是大人們對過年回家卻是又愛又恨,歡喜的是終於能一家團圓,跟朋友聚會,不高興的是每年回家都要面對一個問題——催婚。每次過年親朋聚在一起吃飯「年紀不小了,啥時候結婚,有沒有對象啊?」家人的催婚簡直就是變相催命。
  • 父母催婚,讓很多人不敢回家過年,你反感父母催婚嗎?
    今天是大年初三,你回家過年了嗎?如果你已經到了適婚的年齡,過年回家,父母催婚了嗎?年年過年年年過,歲歲年年有今朝。相似的是歲月,不同的是自己長大了,到了適婚的年齡,卻還未結婚。有多少單身男女,到了過年的時候,自願留在公司值班吃泡麵,也不願意回家陪伴父母,享受父母給他們做兒小時候愛吃的飯菜。從內心來說,他們不是不願意回家陪父母過年,而是害怕父母以及親朋好友的盤問和催婚。
  • 面對催婚最好的態度是什麼?
    小時候非常盼望過年,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拿,還有很多好吃的東西……一家人可以坐在一起說說笑笑,邊嗑瓜子邊看春節聯歡晚會。等到了放煙花的時間,就可以看黑色的夜空變得絢爛無比。可是自從智慧型手機問世以後,每個人沉迷於自己的世界。一個家庭裡大家的交流越來越少,年味也越來越淡。更為可怕的是,辛苦一年回家以後要面對親朋好友的催婚。
  • 女兒過年被催婚,爸爸的一番話在朋友圈火了!
    女兒過年被催婚,爸爸的一番話在朋友圈火了,女孩子一定要明白結婚絕對不是隨便找個人嫁了,遇到錯的人比孤獨更可怕。
  • 那個被催婚的女孩,崩潰跳河了:過年催婚,在變相殺人!
    本文共2487個字  閱讀時間3分  「快過年了,又要被催婚了。」  為逃避這令人窒息的催婚壓力,25歲的女同事主動提交了春節加班申請。  被催婚帶來的心理壓力有多大?  前不久,貴州一女子因身邊人不斷催婚,感到很焦慮,極度鬱悶下竟一時衝動跳河,幸被民警救起。
  • 父母催婚的背後,可能隱藏著他們深深的「不安」
    你被催婚了嗎?年近三十的你,是不是一碰到父母便會遭遇瘋狂氏催婚,他們無孔不入,用盡各種手段,最近,新聞上不斷爆出,孩子因為被催婚以至於引發精神問題,他們甚至寧願住在醫院,也不願回家。前不久,朋友說,她家鄰居的姐姐已經好幾年不回家了,也不跟家裡聯繫,就是因為當初父母催婚。
  • 爸媽催婚的時候都在催什麼
    催婚和過年好像又很般配,畢竟春節期間,城裡的Fiona回到農村變成了春花,「御姐」的標籤回到小地方也變成了「某某家嫁不出去的女兒」。春花跟往年一樣被催婚了,阿姨嘴裡咬著蜜餞說:「你咋還不結婚啊,過兩年可就不值錢咯。」她這回不服地懟了回去:「阿姨,你每年都問好幾遍,我結不結婚對你有影響麼?」
  • 與催婚頑抗的年輕人
    春節每臨近一天,被催婚的年輕人就多了一分不安和焦慮。「是否被逼婚?是否被相親?何以解憂,唯有留守」,多地因疫情倡導就地過年,也了給大齡單身青年一個避風港。適度的迴避、妥協之外,他們更多選擇與「花式催婚」頑抗到底,期望自己的婚戀觀能得到父母輩的認同和理解——儘管這很難。
  • 如何逃離被父母催婚的命運?
    這個國慶中秋,你被催婚了嗎?於是,不禁有人抱怨:「遇到合適的人哪有這麼容易呢,催也沒有用啊!」 面對被催婚這一系列的煩惱,TA們有怎樣的行為和看法呢? 又或者:「你要正確看待父母催婚的行為,這是他們愛你、關心你的一種表現,你不能老是這麼抱怨你的父母。」
  • 每年春節,總有人害怕回家過年
    很多身體踏上旅途的人,心裡卻是怕回家過年的。我們為什麼害怕回家過年?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覺,小的時候其實還挺喜歡過年的,有紅包,有各種好吃的,可以和小夥伴一起玩等等。但是,年齡越大,卻越煩過年,甚至是害怕過年。
  • 為什麼想生女孩結果生了男孩反而鬆了口氣?90後寶媽的回答很扎
    想走就走,不用拖家帶口。看她信誓旦旦地樣子,還以為這輩子都不會進入婚姻的殿堂了。不想,沒過一年戀愛了,不到半年意外懷孕了,匆匆忙忙地結了婚,看著日漸大起來的肚子,她的眼睛裡愛意滿盈。然後說出了她的心聲,希望寶寶是個女孩子。女孩子的話她就可以發揮她的特長,幫女兒好好打扮,每天都美美的。而且小棉襖貼心,長大嫁人了也懂得孝順父母,老了病了也會照顧父母。
  • 過年家長又催婚?這個過年相親自救指南送給你!
    最新一期《演員的品格》影視化考核的的短片《神秘的藥》塑造了一個挺亮眼的相親男形象,可謂是真實的"奇葩相親經歷"了,還引起了不少關於過年奇葩相親經歷的討論這個短片可謂是還原了過年相親遇奇葩的你,有點過於真實了。
  • 過年回家被家長催婚的你,是如何霸氣回懟的
    一個朋友過年回家,被爸媽催婚。她是這麼霸氣回懟的:我去相親,然後結婚生孩子。她的舅舅有姐妹,但是沒兄弟,第一胎是個女兒,外公外婆催他生二胎。後來二寶出生的時候,大寶都上高中了。舅舅舅媽白天上班沒時間,二寶就交給外公外婆帶。老兩口就這樣天天去帶孩子,一帶就是好幾年。朋友對她父母說:要換成你們,你摸著良心問問自己,你們能天天地起那麼早幹活?當初我上高中,熬了你們三年,你們還想上趕著再多熬幾年?
  • 男子被催婚輕生,中國父母為什麼總喜歡:催婚?
    「『我壓根沒女朋友……』杭州市30幾歲大兒子被父母催婚擊垮,再度造成網民對中國式家庭逼婚的強烈反響:「我九二,男,不愛說話,迄今沒有談過談戀愛,戀愛恐懼症,儘管有時候期盼談戀愛,可是,一旦有異性朋友表明好感度,就覺得擔心,總是躲避,大學畢業三年,相親約會多次,如今也在被逼婚,說真話,由於催婚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