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節被催婚,今年過年我已離婚」女人該怎樣面對催婚?

2021-01-07 北蘇

文|北蘇

慌慌忙忙的人生,往往容易讓人迷路。

春節將至,很多人在外奔波一年之後,踏上了回家的路,心中的喜悅溢於言表,只不過也有些人心裡是忐忑的,因為單身的他們過年回家也意味著要被父母和親戚朋友們催婚。

小悅過年就要29歲了,這個春節她原本想申請單位的加班名額,她不是羨慕那幾天的高額工資補貼,而是她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父母對她感情狀態的盤問和催婚,有時候她甚至想與其讓父母嘮叨著,朋友親戚盤問著,她真的不如隨便找一個人,或者隨便接受一個他們介紹的人嫁了算了。

小悅覺得,此時此刻她心裡最大的煩惱會在她結婚後完全的得到解決,父母不再擔憂了,她也有了歸宿了,兩全其美的辦法。

聽完小悅的想法,我想起前幾天和我聊天的另一個讀者,我想她的故事會告訴小悅,還有和小悅一樣很多被催婚的女人有一件事,比結婚更重要。

1催婚是父母的一種愛,不要把它當成一種負擔,不要因此而盲目做選擇。

催婚這個詞似乎讓很多單身的女人很無奈,一面要扛著被催婚的壓力,一面自己也被弄的很著急,可是現實卻是一直碰不到那個一眼就認定彼此又適合結婚的那個人。

宋靜這個春節過完33歲,去年春節的時候她在催婚和大齡單身剩女這兩個詞語裡煎熬著,這個春節,她成功的脫離了被催婚的煩惱,也脫離了剩女的大軍,不過她過得也不是多麼幸福,因為她如今成了一個離過婚的女人。

宋靜說,雖然她知道離過一次婚對女人來說也沒什麼,以後依然有機會去遇見自己新的幸福,可是如果能夠回到一年前,她情願不讓自己那麼草率的做決定。

一輩子遇到一個人,彼此從一而終的幸福,才是一個女人最期待的婚姻。

宋靜沒有把自己的離婚責任推到任何一個人身上,比如一直勸她差不多就嫁了吧的朋友和一直催她結婚的父母,她說最該怪的人是自己,因為是自己沒有為自己的幸福做出最好的堅持和選擇。

宋靜的前夫是去年春節回家時相親認識的,同樣也是一個在外地打工回家過年的大齡剩男,前夫比宋靜還要大兩歲,見面之後,宋靜的心裡並沒有泛起漣漪。

但是見面之後,宋靜的親戚朋友和父母都一直勸宋靜多和對方聯繫,多見面,那幾天只要是對方打來電話,宋靜就會被父母推回她的臥室,讓他們好好聊。

看著父母為自己著急的樣子,宋靜妥協了,她決定努力的和這個人交往,爭取早一點結婚,這樣父母和她都安心了。

既是出於對父母的孝順,也是出於擺脫被父母催婚的負擔,也有那麼一點想就此找一個人依靠,宋靜和對方確定了戀愛關係,並且在和前夫相親認識六個月的時候走向了婚姻的殿堂。

催婚的確會給人一種壓力感,但是其實催婚是父母愛我們的一種方式,父母們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們能夠早一點走進婚姻。

對父母來說孩子不需要有多好的成就,有多少財富,她們只希望孩子能早一點安穩的生活,並且一直安穩下去。

父母的這種愛也許是盲目的,但是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父母的催婚不應該被理解成為一種負擔,也不應該讓自己因為這份負擔而匆忙的做出選擇。

就像宋靜,自己不喜歡沒有感覺,並且並不適合自己的人,不應該為了逃避催婚而選擇與其走進婚姻。

2輕易結婚不一定是生活矛盾的終點,但很可能是生活走向痛苦的起點。

和前夫婚前宋靜雖然沒有什麼大矛盾,但是兩個人也一直做不到靈魂相通,宋靜在和前夫確定了戀愛關係後主動辭職,去了前夫工作的城市。

宋靜是本科畢業,前夫是專科畢業,學歷上宋靜沒有特別的在意。

女人決定嫁給一個人的時候,心裡最在乎的是這個人會不會一直對自己好,但是很多男人卻容易給自己的婚姻畫蛇添足一般的加上很多莫名其妙的因素。

宋靜的前夫一直覺得宋靜選擇他是因為宋靜覺得自己年紀大了,不然怎麼會屈身嫁給一個學歷比自己低的人。

這些意識深處的矛盾,在他們婚後被一點點扒開放大,形成他們夫妻之間無法調和矛盾。

宋靜的前夫出於自卑或者出於對在靜面前不夠信任,婚後一直對宋靜各種懷疑,甚至還上升到開始限制宋靜的工作,交友和生活,

他一直不相信宋靜是真心嫁給自己,只有通過把宋靜捆綁在他覺得安全的範圍裡,才找得到安全感。

缺少感情基礎的婚姻,就是容易彼此懷疑,各自不信任,匆忙的走進婚姻,就是容易在結婚之後遇到更多的分歧和矛盾。

最後宋靜無法忍受前夫過於過分的限制和無法達成一致的三觀,兩個人最後走向離婚。

輕易的走進一段婚姻是有代價的,結婚不是終結所有矛盾的終點,恰恰容易因為輕易的選擇結婚而成為更多痛苦的起點。

宋靜離婚後,又是一個人過春節,她忽然覺得這樣的日子那麼輕鬆又心安,結婚重要,自己過得好更重要。

比起結婚,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找到一份真摯的愛更重要,婚姻只不過是一種生活方式,一份愛才是幸福的源頭。

想對很多像讀者小悅一樣有被催婚煩惱的姑娘們說,父母催婚其實就是希望你能早一點過上安穩幸福的生活,只不過他們表現的有些心急,不要為此感到有壓力,也不要因此而讓自己匆忙的選擇結婚。

過於匆忙的人生,真的容易讓自己迷路。

你過得幸福,才是父母最終的心願。他們一定更願意看見你和愛人琴瑟和鳴的樣子,而不願意看見你徒有婚姻,卻過得並不開心。

【討論話題】要過年了,你會被催婚嗎?對於父母的催婚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與催婚頑抗的年輕人:過年又要被催婚?
    「想想過年回家被催婚,就覺得令人窒息。」(11月11日是「光棍節」,南京某地產商請來著清涼夏裝的帥哥靚女搞起行為藝術秀,公開「挑戰脫單」。)年關難過。春節每臨近一天,被催婚的年輕人就多了一分不安和焦慮。「是否被逼婚?是否被相親?何以解憂,唯有留守」,多地因疫情倡導就地過年,也了給大齡單身青年一個避風港。
  • 那個被催婚的女孩,崩潰跳河了:過年催婚,在變相殺人!
    本文共2487個字  閱讀時間3分  「快過年了,又要被催婚了。」  為逃避這令人窒息的催婚壓力,25歲的女同事主動提交了春節加班申請。  被催婚帶來的心理壓力有多大?  前不久,貴州一女子因身邊人不斷催婚,感到很焦慮,極度鬱悶下竟一時衝動跳河,幸被民警救起。
  • 爸媽催婚的時候都在催什麼
    催婚和過年好像又很般配,畢竟春節期間,城裡的Fiona回到農村變成了春花,「御姐」的標籤回到小地方也變成了「某某家嫁不出去的女兒」。春花跟往年一樣被催婚了,阿姨嘴裡咬著蜜餞說:「你咋還不結婚啊,過兩年可就不值錢咯。」她這回不服地懟了回去:「阿姨,你每年都問好幾遍,我結不結婚對你有影響麼?」
  • 95後已被催婚!網友:我還是個寶寶啊
    「找對象了嗎」「啥時候結婚」……一到春節假期,單身青年返鄉過年,就會被父母、親戚「連環拷問」,遭遇「花式催婚」。
  • 與催婚頑抗的年輕人
    春節每臨近一天,被催婚的年輕人就多了一分不安和焦慮。「是否被逼婚?是否被相親?何以解憂,唯有留守」,多地因疫情倡導就地過年,也了給大齡單身青年一個避風港。適度的迴避、妥協之外,他們更多選擇與「花式催婚」頑抗到底,期望自己的婚戀觀能得到父母輩的認同和理解——儘管這很難。
  • 春節回家如何面對情感話題與催婚?
    還有一個多月,春節要到了,一年一度的催婚戲碼又來了,你選擇回家,還是不回家?一曲輕鬆愉快的鄉村音樂,帶你回家。先放鬆放鬆!有的人歸心似箭,希望早日回家陪伴父母,有的人擠破腦袋編造自己不回家的理由。面對父母催婚,可能就沒法輕易敷衍過去了。無論出櫃,還是不出櫃,良好的親子關係都是對抗催婚的良方。平時有意無意透露自己不婚的決定,多跟父母保持微信聯繫,方便的就視頻連線,多和父母聯絡感情。
  • 在上海過年,有人遺憾有人鬆了口氣:「不用被催婚」
    東方網記者李歡、王旭1月14日報導:今年過年要回老家嗎?春節將至,這成為了很多人關心的話題。近期國內疫情形勢複雜,各地相繼倡導大家就地過年,減少人員流動。今天,東方網記者採訪了4位選擇在上海過年的外地人。
  • 春節回家如何應對長輩催婚?禮貌應對、輕鬆應付
    如果平時不和父母住在一起,只在春節回家,那麼被催婚就很容易解決。這裡教你能夠禮貌應對長輩、又不改變自己生活狀態的方法。應對自己父母催婚嘛,尊重差異+陽奉陰違就可以了。①首先理解一下父母的心理,他們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很深,希望有子女傳承、家庭和睦、多子多福,催婚是因為他們覺得為你好、希望你過得好。當你弄清楚父母催婚的動機,尊重代際之間的差異,是不是覺得催婚也沒有想像中那麼煩人了。②其次說說應對——陽奉陰違。只要不牽扯原則性的問題就不要太較真,在家跟父母口頭答應就好了,儘量不要和他們起衝突。
  • 被催婚毀掉的中國年輕人
    你被催婚了嗎?過年了,又到了一年一度催婚逼生的季節。回家後各位長輩齊聚一堂,熱絡的話題總是:「年齡不小了,該找個了。」「眼光不要太高。」「什麼時候帶回來一個讓我們瞧瞧。」去年2月,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2018春節出境旅遊趨勢預測報告》顯示,有大量90後為了逃避春節回家被逼婚,選擇外出旅行。一項調研更顯示,旅遊過年的90後年輕人中,有三分之一屬於「恐婚族」。年關將至,「被催族」大呼又要「被催(悲催)」了。
  • 父母催婚?換位思考很重要!
    那麼面對如此窘況,適齡男女們應該做如何應對才能讓家人理解,又不至於影響了春節的好氣氛呢?筆者認為,儘管父母和子女的婚戀觀念有諸多不同,但是有一點是相通的,就是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幸福!所以,只要能和父母換位思考,做深切的溝通,大多數父母是通情達理的,可以理解子女的意願。
  • 面對催婚最好的態度是什麼?
    小時候非常盼望過年,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拿,還有很多好吃的東西……一家人可以坐在一起說說笑笑,邊嗑瓜子邊看春節聯歡晚會。等到了放煙花的時間,就可以看黑色的夜空變得絢爛無比。可是自從智慧型手機問世以後,每個人沉迷於自己的世界。一個家庭裡大家的交流越來越少,年味也越來越淡。更為可怕的是,辛苦一年回家以後要面對親朋好友的催婚。
  • 父母催婚,讓很多人不敢回家過年,你反感父母催婚嗎?
    我是百家號【二十六畫叔哥】,惟願以筆寫心的文字,能撫慰您的心境,點亮您的心燈!文/二十六畫叔哥圖/來自網絡01.今天是大年初三,你回家過年了嗎?如果你已經到了適婚的年齡,過年回家,父母催婚了嗎?年年過年年年過,歲歲年年有今朝。相似的是歲月,不同的是自己長大了,到了適婚的年齡,卻還未結婚。
  • 上海人,你被催婚了嗎?想不到爸媽催婚的理由竟然是……
    來上海6年,剛畢業的前兩年父母幾乎沒怎麼催過我結婚這件事情,隨我自己怎麼來。可能,後來他們真的覺得我的年齡到了吧,從不催婚變成了每年必定催婚。一到過年或者跟父母打電話聯繫的時候,必定會被催婚。他們催婚的理由永遠都只是一個,再不結婚就嫁不出去了。
  • 為何父母這麼喜歡催婚?
    不知從何時開始,催婚成為了很多年輕人的噩夢,「每逢春節被催婚」道出了很多大齡未婚青年的心聲,「父母花式催婚」「租個男友/女友回家過年」更是成為近年的熱門話題。或許你家父母並不想催婚,但七大姑八大姨的熱切和焦慮也會影響他們去關心考慮你的人生大事。殊不知,這種集體無意識的催婚往往會毀了孩子的終身幸福。去年回了一次湖南老家,組織初中同學弄了一場同學聚會,跟一些人談了很多。有很多被催婚的人,我發現催婚的父母絕少去系統而設身處地地為子女去考慮婚姻問題,其中不乏大量父母尤其是身為女人的母親渴望自己女兒是個有收入五官端正的男人就嫁。
  • 今年的你又被催婚了嗎?
    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大家也都在家貓了好幾個月了吧,以前在家躺著就能賺錢的想法,各別小夥伴們也都成真了,和家人相處的時間也多了起來,直到近期陸續的全面復工復學,有孩子的小夥伴見到了自家「神獸」的開學,單身一族的小夥伴也逃脫了催婚的魔爪奔向了自由,今天咱們就說說催婚的那些事。
  • 催婚自有催婚的道理
    我一同學說,焦慮溢於言表。當然,對於父母的這些擔心,子女很是不以為然:「生病了叫護工,年紀大了到養老院。這有什麼好擔心的?」輿論對催婚者好像很不友好,把「催婚者」叫做「逼婚者」。每逢過年,「逼婚」必成為熱詞,輿論仿佛約好了似的,對「逼婚」一族口誅筆伐,大有不罵醒不罷休之勢。
  • 非必要不返鄉,雖有遺憾,是不是也鬆了口氣,不用面對催婚了?
    每年到春節前,就有人歡喜有人憂。歡喜的是可以回家見自己的老爸老媽了。憂的是沒有對象的,又要回家面對老媽和三姑六婆們的催婚了,外人倒是小事,自己老媽老爸那關最難過了。最近由於各地疫情反彈,紛紛出臺非必要不返鄉,即使返鄉也有多重要求,七日內的核酸檢測是必備條件。不光是條件上的限制,如果你真回去了,周圍人怎麼對待你也是個問題。
  • 女兒被父母催婚不敢回家,適婚男女如何擺脫父母催婚「緊箍咒」?
    想必很多適婚青年人感同身受,每逢過年過節,原本是與家人團聚、問候家人的溫馨日子,卻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被催婚、相親的話題充斥所有。每次回家,總要忍受父母、親人的盤問、催促。「你有沒有認識的男孩子?」「今天你有沒有跟男孩子接觸呀?」
  • 如何應對催婚?
    : 連叔,我今年28歲,過年期間被催婚N次,但是我的想法是先掙錢有一定經濟能力再考慮,現在的收入只夠養活自己而已。反正我都是不同意的,堅持我自己的,但是又會被這些事情影響,弄得大家都不愉快,好累啊! 在我看來,催婚挺愚蠢的,因為愛是人的本能,尤其是年輕人,遇上自己喜歡的人,一定會愛他,想和他結婚,直至白頭,就像呼吸一樣,不需要如此催促:孩子,你今年不要忘了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否則就會死掉——催人戀愛,催人結婚生子,本質上就是這麼愚蠢。
  • 被催婚?別慌,這份自救指南拿好!
    20多歲的青年人,紛紛得了一種過年不想走親訪友的病。  催婚到底有多大殺傷力? 面對親朋好友們的種種靈魂拷問,要秉承「聰明地裝傻,認真地敷衍」的宗旨,貫徹落實「選擇性注意,間歇性失聰,持續性裝聾作啞」十七字核心精神,營造出和諧溫馨、其樂融融的春節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