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多月,春節要到了,一年一度的催婚戲碼又來了,你選擇回家,還是不回家?
一曲輕鬆愉快的鄉村音樂,帶你回家。先放鬆放鬆!
有的人歸心似箭,希望早日回家陪伴父母,有的人擠破腦袋編造自己不回家的理由。
那些通過出櫃做通父母工作的夥伴,回家或者不回家,他們都不需要編織謊言了,甚至可以帶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回家,其樂融融,全家團圓,但對於大多數性少數人來說,毫無障礙地面對春節和家人團聚是一個奢望。
在這裡,給還沒出櫃(或者沒完全出櫃)的夥伴支支招,如何應對父母及左鄰右舍的「關懷」「關心」,既讓自己全身而退,又能避免衝突或者尷尬。
按照關係的遠近,我們來分成幾類目標人群來應對吧。
這類型的人就是離自己家很近,低頭不見抬頭見,關係不見得有多緊密,見面除了問問「吃飯了沒」恐怕也沒什麼更多共同話題可以聊,那剩下就是婚戀問題了。「有對象沒有啊?」「什麼時候請我們吃喜糖呀?」
如果「不幸」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還沒有他們眼中的異性伴侶,可能還會好心給你介紹對象,張羅幫你脫單。
只要回家過年,不可能不出門,不可能不見人,就得想好怎麼回答這些問題。
首先,我們辨別對方是寒暄,客套還是真的關心你的個人問題。如果對方只是沒什麼話題跟你聊,隨口問問,那你不必太當真,不必把這種寒暄變成自己的壓力。
有時候厭倦別人老問我們的個人情感,是因為我們骨子裡覺得「沒對象」是一件丟人的事情,尤其是沒對方意識裡默認的「」對象」是異性,總會讓我們內心抗拒。誰說沒對象就低人一等了呢?要順騰摸瓜看見自己內心的那部分投射,去除單身可恥的意識。
社會上對到了一定年齡還是單身是有一定汙名化的,長時間單身,會被認為你要求太高,或者有什麼性格缺陷和問題。但你很清楚自己是誰,為什麼至今單身,隨時在心理給自己一個認可和鼓勵。
同時也可以禮貌拒絕對方:「不用啦,我有自己的選擇,我會找到自己喜歡的,謝謝啦」。
如果你已經有同性伴侶,那你完全可以大方告訴對方:「我有對象啦,只是看什麼時候結婚而已啦」,你沒有說假話,只是不告訴他「全部的事實」。人本能拒絕說話,但又害怕說真話。那可以選擇告訴對方「部分事實」的策略來應對。
事實就是:你有同性伴侶【對象】,同婚何時合法就何時結婚,你沒有說假話嘛!
關鍵是你別太把對方的話當真,也別把別人的好意關心變成壓力,別人關心你一下不也挺好嗎?我們要學會拒絕,不要害怕拒絕,不是任何人的關心我們都要接受,拒絕也不意味我們不懂對方好意,去掉自己內心的各種投射和顧慮。
保持禮貌即可,至於你怎麼回復,對方並不真的太在意,人之常情的寒暄而已。
春節期間,難免要見家族長輩,走走親戚。
飯桌上很可能會關心關心你,問問你的工作,個人情況,若像應對鄰居那樣恐怕會顯得不夠尊重。還是要有坦誠地跟家中長輩說說自己的個人情況。
不要逃避見親戚,這是跟關係比較重要的親人做連接加深感情的好時機。可以順勢講講自己一年以來在工作上的成績或者遇到的困難,上司對你如何,跟同事的關係處理得怎麼樣,有哪些人際關係的苦惱,都可以說說。
甚至將來有一天出櫃,這種連接和交流還可能讓家族親人變成同盟,成為你跟父母溝通的橋梁,平時沒有真誠的溝通,遇到困難也只能自己獨自面對。
【大姨】
你表姐生了個大胖娃,你啥時領個對象回來啊?
那涉及到感情問題怎麼和親人聊呢?
如果是飯桌上父母和一眾親人在場,你並沒有出櫃的計劃和準備,那就告訴對方自己還沒想好何時結婚【看同婚何時實現了,遵循的還是講述「部分事實」和真話的原則,暫時把性別去掉,對方會默認為「異性」】,不戳破也沒說假話。
告訴對方你喜歡什麼樣的人,品性,趣味,現在和什麼樣的人交往,TA對你怎麼好,你們生活中如何互相幫助,合適的時候會帶回家來給父母和親人看。這也是很好的鋪墊。
也可以先告訴父母和親人,自己不想結婚,說說自己對現代婚姻的觀察,想法,婚姻也不能保證白頭偕老,最重要的是精神契合心靈相通,否則婚姻就變成利益結合,為結婚而結婚,選擇不慎後悔終身。你的婚姻觀,有助於讓家人親人更加理解你的「單身」情況。
你越主動坦誠交流,越有助於加強親子關係,尤其春節這種重要節日,不僅僅是和父母一起,還常常和非常重要的其他親人一起,他們也是我們非常重要的社會關係。可得抓住機會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統。
用陳述部分事實的方式去交流,有所保留地說你的個人情況,有對象就說有,沒對象就說沒,何時能更同性結婚就何時請他們喝酒。沒說假話對不對,大方溝通,問多了親戚朋友以後也不會過問你的個人問題了。
備註:所謂陳述部分事實,就是你可以把自己有對象,或者失戀,或者剛開始交往的事實告訴父母,但隱匿了伴侶的性別。
筆者鼓勵大家先跟自己最好的朋友同學出櫃。
真正的朋友是因為你的人品人格而和你成為朋友的,認的是你這個人,而不是別的,很少會因為性傾向離你而去。跟好朋友出櫃是相對容易,安全,相對容易被接納的。
很多人都是先跟好朋友出櫃,積累信心,再慢慢擴大到其他人,拐了幾個彎,最後到達父母。出櫃的方式多種多樣,看每個人的自我認同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不願意直接跟父母出櫃的,可以曲線救國,慢慢拓展自己的空間,其實,面對最重要的關係,不說謊有利於心理健康。
如果你的社會關係裡沒有一個人知道你的真實身份,會是很大的壓抑,誰壓抑誰知道。每撬開一個柜子呼吸的空間都更加寬敞。
春節期間也是同學聚會的高峰,什麼大學同學,高中同窗,小學初中的校友,母校周年慶典,同學聚會也是撇不開的人際關係。90後00後同學聚可能還好,70後80後人家攜妻帶子的,聊到個人問題避免不了。
筆者的經驗來看,跟同學出櫃還能阻止一些同學的單相思,暗戀,大家相處更舒服,極少有同學因為性傾向不接納我的。同窗之情相對純粹,沒有什麼利益關係,出櫃的成本更低。
早幾年筆者常遇同學問:「為什麼還不結婚呢」「是不是對男人有恐懼呀」,猜測般的問題令人苦惱不已,自從開放微圈,各種同志公益文章,LGBT活推廣,同學再也不問我奇葩問題了。
當然還可以減少同學聚會,多一點時間在家裡陪陪父母。
面對父母催婚,可能就沒法輕易敷衍過去了。
無論出櫃,還是不出櫃,良好的親子關係都是對抗催婚的良方。
平時有意無意透露自己不婚的決定,多跟父母保持微信聯繫,方便的就視頻連線,多和父母聯絡感情。回家之前先給父母準備好過年禮物,瓜果等,春節在家則專攻陪伴,用感情感化父母。
主動承包家務活。讓爸媽也休息一下,幫媽媽收拾碗筷,作為兒子的,也可以陪父親抽根煙,細小之處的陪伴,會讓父母感受到你的成長與貼心。
和爸媽看春晚。好像大部分父母都愛看春晚,準備好水果瓜子陪他們看,一起評頭品足春晚節目,在零時敲鐘時拿出倆個大紅包給父母一個驚喜。紅包裡除了錢,寫一封長信好好感謝父母一番。我想這個應該挺能打動父母的,畢竟現在愛寫信的不多了,挑選好看的賀卡或者信紙,一定會讓父母心裡暖暖的。
不要因為沒出櫃而逃避跟父母相處的機會。父母催婚的背後,的確是有濃濃的愛,他們希望你不孤單,有人陪伴,當他們問詢時不要有壓力,而是感受他們的這份關心。
不喜歡面對父母坦誠自己的性取向,背後是不想讓父母擔心。
這是自己作為子女的焦慮,也是身份認同和婚姻認同的焦慮,如果你認同了結婚是好的,不結婚是不好的,面對父母就很容易產生愧疚,自責,覺得自己沒有給到父母想要的生活。
你需要繼續提升自己的自我認同。並把婚姻與否,戀愛與否,跟自己是否孝順進行切割。做你能做的,表達你能表達的,給予你能給予的,你就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以上,都是都是春節回家如何面對左鄰右舍,同學朋友,父母親人的一些方法,最根本的方法是不需要方法,當你真正認可自己的身份,坦蕩蕩接受真實的自己,不在意旁人的眼光,議論,你在面對他人時才能從從容容地回應別人,或禮貌感謝,或委婉拒絕都不會給自己心理造成壓力。
聲明:為了防止被動出櫃造成狼狽,大家先把認識同志收藏好,以備不時之需。
自我認同的核心觀點
相信自己 -你只是性傾向跟別人不一樣
肯定自己 -尊重父母但不愚孝
接受自己 -你就是你 無需完美
熱愛自己 -你值得被愛 被尊重 被接納
出櫃後請及時撥打熱線電話:4000820211
出櫃諮詢加微信:qinyouhui007
掃描圖中二維碼
即可成為月捐人
在你未成看見的地方,一直有人默默努力
每天一塊錢,你可以這樣的方式參與同志公益
家長志願者們幫助了很多同志父母接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