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在我國的傳統家庭結構中,公公婆婆和兒媳婦之間相處就一直是一個大問題。在過去農村小門小戶,如果不分家,父母和子女一起生活經常會鬧矛盾,如果分了家之後,同樣還會有這樣那樣的糾紛。其實到了今天,這種結了婚的年輕人,跟老人過不到一塊的現象就更為明顯。那麼出現這種情況到底是誰的責任呢?對此你怎麼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現在社會是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什麼東西都在日新月異的進步,人的生活理念也是如此。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說,由於年紀大,過去所能接受的教育水平比較低下,因此對新鮮事物以及新的生活理念的接受程度比較低但是年輕人不一樣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說,由於年紀大,過去所能接受的教育水平比較低下,因此對新鮮事物以及新的生活理念的接受程度比較低,但是年輕人不一樣,他們是長在新社會的新一代。所以老年人和年輕人之間的生活理念差距過大,代溝比較明顯,根本沒有辦法溝通。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跟老年人過在一起。這是無法避免也不能逃避的一個現實問題。
很多年輕人不願意跟老年人一起生活,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兒媳婦不願意伺候公婆,或者說不願意跟公公婆婆一起住。這種情況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其實都比較普遍,尤其是大家都已經意識到公公婆婆和兒媳婦之間必然會存在一些矛盾的情況下,大家都有意的避開,儘可能的不讓兒子在中間受氣。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都會有意的避讓,選擇退一步自己單獨生活,不跟兒女摻和在一起。這跟過去的傳統生活觀念也是不一樣的,過去兒媳婦伺候公婆天經地義,而到了現代社會,公公婆婆不伺候兒媳婦就已經不錯了。
現在在農村裡面有大量的農民外出求學工作,最後選擇在城市定居。很多上了年紀的父母,除了有必須到城裡面給他們帶孩子,或者照顧他們生活的需要以外,大部分情況下不願意離開故土,也不願意到城裡的生活,而子女因為工作在城裡面,也沒有辦法回到農村去生活,這種情況下父母和子女分開居住,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與此同時,很多父母在農村生活的時間比較久,他們對城裡的生活不習慣,或者說生活的細節和理念方面跟子女有衝突,同樣也會導致不願意在一起生活。
當然,農村結了婚的年輕人跟老人過不到一塊,有很多原因,可能每個人面臨的具體原因都不一樣。但是如果說,非要定下來是誰的責任,其實也是一個相對籠統的概念,不能一概而論。因為這裡面既有兒女孝不孝的原因,也有社會快速發展造成兩代人之間的生活理念衝突的原因。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您覺得年輕人不願意跟老年人一塊生活是什麼原因呢?是誰的責任呢?歡迎在下面留言,說一說您的觀點,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