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快樂,就是一個不斷放下自我的過程

2021-01-15 水木然

王陽明一生歷經坎坷,遭廷杖、下詔獄、貶龍場、功高被忌、被誣謀反,可謂受盡了命運的折磨,放在平常人那裡,估計早就被鬱悶死了。

但是王陽明卻在生活中一直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情緒,在龍場的時候,跟他去的隨從都相繼病倒,只有他自己安然無恙。

王陽明自己說,我來龍場兩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卻安然無恙,這是因為我始終保持了積極的情緒,樂觀的心態,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悲悲切切,抑鬱哀愁。

現代科學也證明,積極的情緒有助於身體健康,一個人如果快樂,體內就會分泌出一種激素,提升身體狀態。

一個人如果抑鬱、鬱悶,那麼身體狀況就會隨之下降。

在贛州的時候,陳九川病倒了,王陽明對陳九川說:「生病這件事,正確面對它確實很難,你感覺如何?」

陳九川說:「這方面的功夫,確實很難。」王陽明回答說:「經常保持快樂的心情,就是功夫。」

在王陽明看來,保持快樂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能力。

是一種通過智慧和修行就可以獲得的能力。王陽明正是通過他自己的智慧,在逆境中保持了快樂的心境;

在毒瘴之地生存了下來,而且還修身治學,德業兼進,最終在龍場悟道,創立心學。

1

活在當下才能快樂

王陽明曾說:「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只要常存養此心,就能經常覺察到心的存在,這就是做學問。

已經過去的事,和那些還沒到來的事,想它有什麼益處嗎?這樣胡思亂想,只能白白丟失清明的本心。

一個人要想獲得快樂,就得有活在當下的智慧。曾經有人向馬祖禪師請教如何修行,馬祖禪師答:飢來吃飯,困來眠。

這個人就很奇怪,說,其他人也是這樣做的啊,難道他們和你一樣用功?馬祖回答說,不是的;

他們吃飯的時候想著睡覺,睡覺的時候想著吃飯,而我,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所以不一樣。

王陽明曾經以此典故寫過一首詩,

飢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簡單來說,就是活在當下的時刻,專注眼前的事情,不要胡思亂想。專注於當下的人,不對過去做無謂的得失計較;

對於未來尚未發生的事情,也不做杞人憂天的擔心,他們的心寧靜而清明,所以他們是快樂的。

心理學家證明,如果一個人能夠專注於某件事,身心就會處於一種十分和諧的安穩中,很容易引發一種超然舒緩的喜悅感。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裡,人們的幸福感之所以降低,就是因為人們失去了專注於某件事的條件,

一個人每天要受到無數信息的誘惑,又有層出不窮的娛樂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

因此,我們要努力擺脫「走神」,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一種把握現在,專注當下的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發自內心的喜悅。

2

破除我執,才能快樂

王陽明在龍場時,曾經打造過一個石棺。原因就是因為他在悟道的過程中,始終不能放下自我,放下生死。

他發下大願,我就當自己已經死了,還有什麼好怕的呢?他在石棺中靜坐修身,潛心悟道,終於有一天,了悟「格物致知」的道理。

人生最大的障礙是自己,如果不能破除我執,那人就很難獲得真正的快樂。

我們之所以覺得痛苦,是因為我們的失敗,所謂失敗,就是事情沒有像「我」想的那樣發展運行;

事情到最後,並沒有獲得「我」預期的結果,所以「我」就會痛苦。

所以王陽明說,所謂的尋找快樂,就是一個不斷放下自我的過程。蘇軾在《前赤壁賦》裡有這樣一句話,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面臨生命中的重大變故,愁緒難解,蘇軾選擇忘掉自我,返歸自然,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自然,以此換來生命的灑脫和快樂。

所以,真正的快樂,是忘我的,是一種與萬物融為一體,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境界。

3

少一點欲求才能快樂

王陽明曾說:「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

功夫在減不在增,所謂減即去物慾之昏蔽;減盡人慾,便回復良知之本體了。

古代的聖賢也都告訴我們,過多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來源,

我們如果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欲望的滿足上,那麼一旦欲望得不到滿足,快樂也就蕩然無存,

而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滿足了這個欲望,那個欲望就會冒出來,從此沉淪慾海,永遠不能自拔。

《道德經》裡也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懂得適可而止。

王陽明曾給學生舉例,古代的張良、董仲舒、諸葛亮、韓愈等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無一不是淡泊名利之人,

正是因為他們的欲望少,所以才能把精力專注在事業上,最終才取得了過人的成就。

只有通過節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減少心中的雜念,才能讓心靈真正意義上沉靜下來;

讓自己在慾海中脫身,做些有價值的事情,如此,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相關焦點

  • 稻盛和夫:自我反省,就是不斷給心靈拔草種花的過程
    當我在《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這本書中得知稻盛和夫有一個堅持了30年的好習慣,竟然是每天對著鏡子進行自我反省時,我情不自禁地在心中為稻盛和夫先生豎起了大拇指指的就是每天都要真誠地進行自我反省。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中,能堅持做到每日反省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有些人不但沒有做到自我反省,反而經常抱怨這,抱怨那,覺得所有的錯都跟自己無關,甚至有的人把錯誤都推到別人身上,根本沒有自我反省的意識。
  • 尋找快樂的自己
    從自我暗示,命令自己,改變認知三個階段來改變自己,讓自己快樂起來,你會發現這是徒勞的或者需要很久的時間,其實我們只是丟失了快樂的自己,我們要試著找回他,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快樂。尋找到快樂的自己,你就成為了心的老師,「能為心師,則得安樂」。
  • 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
    心靈導師克裡斯多福·孟說: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如果不了解真正的自己,不了解自己投射了什麼,那麼我們所有的關係都可能變成不斷在擴大的困擾。好的親密關係,是自我成熟後結出來的果實在這個世上,不存在完美的親密關係。每個人都是青菜蘿蔔,各有所愛。
  • 尋找自我之旅
    對他人的期望就是自我走向地獄之路的開始。每個人對於親密關係都有自己的描述和定位,當找到滿足我們需求的候選人時,我們就著手改造他們,直到塑造成我們心中的理想伴侶。我在期待甚至面對面拷問你微信上回復的時候,是我對你有過度的情緒上的需求,實質上是想讓我內心被重視和關注的需求得到滿足。換句話說,我只考慮了我的需求,從你的身上達到滿足,獲得滿足小我自私需求的快樂,而對你呢?是壓力還是快樂?
  • 生活的意義,是在於它的過程,生活的本身,就是一個過程!
    不斷增長的經歷,不斷積累的經驗,不斷完善的自我,不斷消除的青澀,不斷升高的格調都是有很大的意義。至少這讓我們老了時有很多談資,不會為曾經的錯失的光陰而怨嘆。人在年輕時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各種技能,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而社會對年輕人也有很高的接納度,會給他們提供很多學習和培訓的機會,讓年輕人可以心無旁騖地積累各種工作與人生經驗。
  • 醫者心語:尋找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
    在愛與被愛的過程中,有過多少喜悅,或許就有過多少悲傷,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永恆真摯的親密關係,與此同時卻也在害怕受到傷害。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如何揭開親密關係中的謎團?答案就在這本書中,克裡斯多福·孟的《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梁》。
  • 學會放下,方能快樂
    我們肩負著不斷追求名譽、金錢、權勢等太多的累,不停地為自己描繪著自以為前程似錦的美好藍圖。就這樣,我們在名利的誘惑下,一天天地在世俗的漩渦中掙扎,但越陷越深……有一個富翁背著許多金銀財寶去尋找快樂,可是,走過千山萬水也未找到,於是他沮喪地坐在山道旁。這時,一位農夫背著一大捆柴草從山上下來。富翁說:「我是個令人羨慕的富翁,為何沒有快樂呢?」
  • 人生,就是不斷遇見,不斷分開的過程
    「天地玄黃,其道蒼蒼」,知道這句話,曾經覺得很是不可思議,而自己想想,那也許就是一個內在的我在給我昭示什麼,對,潛意識的我,已經預感到什麼的我。那是很多年以前,彼時的我還是一個家庭主婦,閒來無事隨堂兄在公園裡練些普通的拳法。一天清晨,我在家裡靜坐,微閉雙目,心思竟然漸漸澄明,萬籟俱寂中,耳邊只聽到小鳥啁啾。
  • 人活著,就是在追求中尋找快樂
    你要相信,再長的路都是有盡頭,千萬別回頭;再快樂的心也有苦惱存在,不要太在乎。人,只需要這兩句話,就可以支撐自己一輩子。因為,我們活著,就是在追求中尋找快樂。找尋的路再長,終究長不過信念,堅持就是勝利。歲月也從不辜負任何一個平靜努力的人。01學會忍受,才有資格享受。
  • 城市周刊:尋找快樂
    我分析認為,如今不是沒有快樂,而是缺少尋找發現。近日與老友聊天,他說:「人們都想高高興興地過好每一天,快快樂樂地度晚年。可是,快樂不會從天降,坐等也等不來,那該怎麼辦呢?辦法是有的。那就是自己主動尋找發現,在做事中尋找發現,在火熱生活中尋找發現。」老友的話,讓我想了良久,越想越覺得有道理。是啊,快樂總是親近「忙」著的人。
  • 正能量:最好的自己是會尋找快樂的自己
    2.最好的自己是會尋找快樂的自己。生活的樂趣是需要自己去尋找的,誰也沒有義務為你做什麼,要討好你什麼。雖然愛情是美好的,但生活永遠比愛情要長。生活需要智慧、樂觀、陽光,努力發現快樂,才是生命的動力。3.世界很大,幸福很小。一家人整整齊齊,健健康康,倖幸福福地在一起。——就是理想中的生活4.可不可以有一個人,可以看穿我的逞強,可以保護我的脆弱。
  • 人生是不斷自我完美的過程
    男孩在一邊焦急地等著,忽然想到一個好辦法。他轉身跑回屋裡拿出一個小刀,小心翼翼地將繭上的通道弄大了一些。看著蝴蝶的翅膀一下子從繭中掙脫出來,男孩高興極了。然而,蝴蝶出來後,並沒能張開自己的翅膀,它只是拖著翅膀在地上爬行。男孩這時才發現,這隻蝴蝶飛不起來了。不明原因的男孩跑回家問爸爸,為什麼蝴蝶飛不起來呢?
  • 懂得放下的人,才能幸福快樂
    只有學會清空放下,才能騰出角落,空出時間,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幸福。生活中必然會遇到很多的不稱心,和那些不如意的事,但同時也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困難,我們才能有更好的成長、沉澱,來不斷地完善自己。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年輕人上山請教禪師說:「我放不下一些人,同時也放不下一些事。」禪師說:「這個世上是沒有什東西放不下的。」放下,是人生中的一種境界,一種修行。
  • 尋找快樂的成年人
    我們成年人的快樂在哪裡呢?許多人越來越難以得到曾經哪一份無憂無慮的快樂,四處尋找著屬於自己的快樂。沒當夜晚的月色降臨,小吃街,酒吧,慢搖吧,廣場上,ktv,總是人來人往,燈光閃爍的城市,人們仿佛都在尋找著那一份屬於自己的快樂。時光總在不停地流逝長大後的自己面對著購房的壓力,買車的壓力,工作的壓力,生存的,壓力,當某一天放下手裡的工作後發現自己沒有一絲絲的快樂!
  • 如何尋找快樂心情
    快樂,是我們自己內心的一種感受,其實,只要用一顆快樂的心去尋找,處處都有著快樂。我喜歡在日常的生活中尋找快樂,只要你有心,到處都有著快樂。尋找童年的回憶,讓內心充滿回憶的快樂。翻看舊相冊,我相信當你每看到一張舊時的照片時,一定會想到當時跟這張相片有關的情景,一定會充滿笑容,內心充滿回憶的快樂。用心的養一盆花。總覺得綠色植物充滿著生命力,這些生命力總感染著我,因而,特別喜歡養些花草,看著這些花草在自己精心的培育下一天天長大,內心很有成就感。養花,給我一種寧靜的快樂。
  • 退休後,我選擇在旅遊中尋找自我
    「退休之後,我選擇在旅遊之中尋找自我。」這是她看到落日緩緩浸入海天一接的遠方後,和我說的第一句話。那年她五十歲,孩子已經獨當一面,不再依賴她;深愛的丈夫先走一步,不得不放下了承諾。她恍然間覺得自己很空,每天早上和夜晚都只有她一個人,寂寞就像古舊的圍牆,小草覆其上不停蔓延。這樣的日子持續到有一天,她看到以前去旅遊的照片,想起書裡曾說,旅遊是尋找自我的過程。於是,她踏上了一個人的旅程。
  • 「人生是學會放下與減法的過程」:如此才能活得輕鬆,過得快樂
    在生活中,大多數人總希望能得到更多,以為擁有的越多就會顯得很富足、很快樂,所以一直會沿著追尋獲得的路走下去。可是,當有一天你發現所有的情緒:憂鬱、傷心、無奈,這一切的不快樂都和自己的有所圖謀密切相關。人,要得越多,反而越不快樂,而得到的越多,也會以另一種方式失去。布袋和尚有一首詩: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 人活一輩子,就是在尋找其存在於人世間的意義
    人活一輩子,就是在尋找其存在於人世間的意義。那麼活著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呢?又該如何找到它存在的意義呢?這都是我們一生都在追尋的問題。想要找到存在的意義得先了解真實的自己。對自己有充分的認知和了解經歷了真實的快樂,幸福,苦難,懷疑,抗爭等等。
  • 人生就是不斷學習與成長的過程
    身在人間,可我不知自己到底為何而存,為愛、為事業、還是為了吃飽喝足,然後就是工作與無聊的過日子。難道人生就是這樣的乏味與沒有情趣。淡淡的情愁讓人啼笑皆非,走過朝陽,避過驕陽,遙望夕陽,生命難道就是這樣的平淡,惶惶中只見日落西山,卻不見生命的奇蹟在哪裡守護。  人生是什麼?是一曲悠悠的傷感樂曲。
  • 你都如何尋找快樂
    02在尋找快樂的過程中獲得快樂沒想到第二天,朋友又出來跟我說,「昨天我們聊到如何放鬆,其實一共有兩種方法,昨天我們說到了一種,就是佛法和心理學可以幫助人放鬆,這對你有一定幫助,但好像不太夠?」我說是啊。接著琢磨一下,我繼續回答他:我想了下,我是需要更多的樂趣。光修行對我來說不夠,那是一種心靜。他問我,那我們來說第二種方法。什麼時候你最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