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標題好像是我在叫賣,其實一年一度的七夕節已經到來。牛郎織女的忠貞愛情感動喜鵲,天地間喜鵲為他們搭成跨過天河的橋,只為七月七日牛郎織女在鵲橋相見。
隨著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千古流傳,中國農曆七月七日被賦予了愛情的象徵,現代人也就過上了屬於中國的情人節七夕。在這一天,許多「單身狗」看著街上情侶撒著一路「狗糧」心中感慨萬千,吃飽「狗糧」後索性宅在家中,眼不見心不煩。有人填補心中落差時會說,人在一生之中會遇到2920萬人,但是遇到一個自己深愛的人概率僅有0.000049,所以安慰自己說沒找到伴侶也算正常。
其實單身也不用在幾千萬人的概率中自我安慰,因為古人過七夕也不是「情人節」情侶秀恩愛。古代男女老少,甚至是一頭牛都可以過七夕節,並且有許多有趣的節日習俗。所以今天我會帶著單身人士一起「穿越」到古代,暫時躲一躲現代情侶秀恩愛,過一過古代七夕節尋找「存在」。
在我國七夕節又被稱為七姐節、女兒節、七娘會,從這些別稱中不難看出七夕節是以女人為主的節日。然而還有一別稱是以節日習俗而命名的,也就是乞巧節。古代女人以心靈手巧作為標準,所以在七月七日會向織女跪拜祈求,保佑自己心靈手巧。當然「乞巧」習俗也沒有男人的事情,而是專屬古代女人的一種習俗活動。
在劉歆所寫的《西京雜記》中有記載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這是漢代七夕節,女人會以「乞巧」的形式組織比賽活動,又稱之為「鬥巧」。她們要進行穿針比賽,誰可以先將絲線穿過七孔針,誰就是勝利者,相反就是失敗者,又稱為「輸巧」。先穿過針的人預示以後會成為心靈手巧的人,而輸的人也是要送給贏的人禮物的。
到了南北朝的齊武帝時期,宮中已經專門有「乞巧」地點。在《輿地誌》中有說:「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七夕節到來,宮中的人都登上城樓穿針,那裡也被稱之為「穿針樓」。還有在《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宮中的人登上百尺高的樓殿,備上瓜果酒席,嬪妃們會對著月亮穿針。活動過後還有宴席音樂,民間也這樣效仿,眾人能玩上通宵達旦。
隨著歷朝歷代對於七夕節習俗的多樣化,也就不局限於「乞巧穿針」,多了一種以蜘蛛為主體的習俗。在南朝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有說;「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其中「喜子」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暗紅色「喜蛛」,誰的瓜果上有「喜蛛」結網就是「得巧」者。還有在唐朝七夕節,捕捉蜘蛛後放在盒子中,等到第二天打開看一看誰的蜘蛛網多而密,誰就是獲勝者,也就是「得巧」。到了宋朝規則有所改動,等到第二天打開後誰的蜘蛛網圓而正,誰就「得巧」。
所以說古人七夕節並沒有情侶秀恩愛一說,能和情侶沾上邊的,也就是古人會在七夕節這一天祈求保佑自己的婚姻幸福美滿。所以現代單身的女人們,如果想暫時避開秀恩愛的情侶,是可以宅在家中,效仿古代女人在七夕節這一天「乞巧穿針」,並向織女祈求成為心靈手巧女人的。
七夕節並不是沒有男人的「存在」,所以觀看文章的單身男人並不用擔心。古代女人除了有「乞巧穿針」的習俗活動以外,古代男人也可以在七夕節「拜魁星」。在古人心中,七月七日這一天不只是牛郎星和織女星的難得一見,也是北鬥七星第一顆星魁星的生日,所以古代的讀書人會在這一天「拜魁星」。
七夕節這一天的夜晚,人們需要用紙來糊一個魁星,魁星是古人眼中掌管文章的神靈。然後準備一些必不可少祭祀品,其中就有羊頭,最後眾人進行禮拜。古代讀書人當然都希望自己能有不錯的科舉成績,所以他們「拜魁星」也是這個道理,祈求自己可以獲取狀元,有「一舉奪魁」的意思所在。
除「拜魁星」以外,七夕節男人還可以參與曬書曬衣的習俗。據說七月七日這一天是龍王「曬鱗日」,此時陽光最為強烈。所以人們也在七夕節這一天曬衣服被褥,防止蛀蟲生長。讀書人也在這一天來暴曬書籍。在東漢崔實的《四民月令》中就有說:「七月七日,曝經書及衣裳,不蠹。」據說,曹操曾經猜疑司馬懿,而司馬懿為了自保便裝瘋裝病躲在家中。可曹操半信半疑的派親信暗中偵查,誰知裝瘋的司馬懿在家中曬書,那時正值七月七日。
在《世說新語》中還有一搞笑的曬書方式,七月七日別人都在曬書,有一個叫赫隆的人在太陽下暴曬肚皮,別人問他在幹什麼,他說:「曬書呢」。是在證明自己「腹有詩書」吧。歷朝歷代關於曬書的歷史文獻中,也許宋朝較多一些。而且在宋朝有專門的「曬書會」,活動交由掌管圖書的秘書省專門主持,臨安府來承辦。時間是在七月五、六、七日的三天時間。
所以宋朝的七夕節曬書算是風靡一時,也能看出官方都很重視。不過到了明朝,甚至是清朝時期七夕節的曬書活動被冷落,導致逐漸減少。古人過七夕節雖然以女人為主,但是習俗多樣。像這樣的曬衣曬書活動,男人女人都可參加。所以現代單身男女,為了暫時躲避情侶秀恩愛的話,可以在家中洗衣曬衣,多讀些書籍。然後將自己打扮的乾淨漂亮,再加上「腹有詩書氣自華」,還怕找不到伴侶嗎?相信不愁明年七夕節沒有人陪伴了。
古人過七夕節的習俗真的很多,還有「為牛慶生」習俗,也就是七月七日當天給牛過生日。相信大家對此並不陌生,老牛為了牛郎真的是犧牲自己,所以古代就會有這樣的習俗來紀念老牛。主要是以兒童為主,採摘到野花放在牛角上。所以現代單身男女為了暫時躲一躲情侶秀恩愛,不想做「單身狗」的話,可以在古代做一頭「牛」尋找「存在」,這裡是作者與大家開個玩笑,不必當真。
其實除了這些還有「投針驗巧」,是「穿針乞巧」的一種變形體。還有「接露水」,寓意在七月七日當天牛郎織女相會的「淚水」。關於七夕節習俗還有很多,只是有些習俗並沒有延續下去。
所以文章看到這裡,古人過七夕節可沒有情侶秀恩愛的習俗。只是隨著時代發展,對節日文化的升華,現代人將牛郎織女的忠貞愛情融入到七夕節之中,所以農曆七月七日就會有現在所說的「中國情人節」之稱,換一種說法也許就是現代人的一種節日習俗吧。希望現代單身人士看完此篇文章後可以在古人七夕節中尋找到存在感。
追尋歷史故事,探究中華文化。忞白願與君談論文章中的事,共同交流學習。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不迷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