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女兒是母親的貼心小棉襖」,這話沒毛病,知母莫過女,體貼入微,知冷知熱。
作為女人都有雙重身份——女兒加兒媳。對母親的關心,必然超過對婆婆的程度,「隔層肚皮隔層山」。
作為婆婆從前是兒子的奴隸,兒子成家立業以後,婆婆也就徹底翻身解放了,也就是結婚時用錢找你,婚後就是帶帶孫子,還得要考驗你稱不稱職。家務是不需要你做了,因為兒媳婦信不著你。
這時的母親是女兒家裡的常客,因為當下女權在家庭裡至高無上。由於兒子的家裡多了兩個女人,婆婆就很少光顧了,「三個女人一臺戲」一唱就砸。
「三人成虎」,特別是三個女人聚頭更可怕。
看上去是雀佔鳩巢,其實是當奴隸來了。洗衣、做飯、買菜和打掃衛生等家務全包了,還要兼職帶孫子。
母親心疼女兒,總是珍惜她的小棉襖,怕弄破了,自己幹就得了。
男人看上去很大度,你媽和我媽都是媽。其實他心裡竊喜:我媽解放了!
總之母親就是女兒的奴隸,從小到大。
下面舉案例。
案例1
張女士是母親的獨生女,自己又生個獨生女。
開始是婆婆給帶孩子,由於婆媳關係難處,雙方處處小心,也有筷子碰牙的時候。於是把婆婆炒了魷魚,「聘請了」自己的生身母親。
真是親媽,把內務府的一切大權都交了出去。自己的精力除了工作都投入到女兒身上。除了白天上班讓母親看管,下班時間和雙休日,都不許母親接近自己的女兒,說是人老觀念陳舊,不會教育孩子。
特別是女兒的各個生理階段,都由自己親自跟蹤呵護服務。在工作之餘,女兒儼然一將軍發號施令,她唯命是從,也成了女兒的奴隸。
案例2
還是以張女士為中心展開。
張女士對自己的女兒從入學到大學畢業一直不敢放手,女孩子嘛,做母親的總怕遇到心術不正的人,這期間所耗費的心血不必言表,人人都讀懂了天下母親心。
當女兒成家立業以後,張女士也人過中年。她女承母業,也去女兒家當上了奴隸。
女兒不想過早要孩子,又覺得母親只做家務太輕鬆無聊,還要給她買條狗養,說遛狗鍛鍊身體,生命在於運動。
請問一個退了休的半截老太太,洗衣、做飯、買菜、拖地還有精力去遛狗嗎?
案例3
張女士在女兒家做累了,告假還鄉。
張女士70多歲的老母親聽說女兒回家了,就像胡漢三似的殺了回去。
張女士也好像抓住奴隸,「媽你做飯。我媽做飯可好吃了。」美其名曰老年人你得給她找個存在感,讓她認為自己活得有價值。這話好像倒符合心理學。
老母親做出了飯菜,看著女兒吃好像心滿意足,比自己吃的都香甜。
這就是母親心甘情願,做女兒奴隸的原因所在吧!在老母親看來當奴隸是一種享受。
總結:母親永遠是女兒的奴隸。而女兒願做母親的奴隸主,是為了讓她健康長壽。做家務是為了運動,生命在於運動。
從女兒到母親,從將軍到奴隸。
可是,老年人做家務,是不是應該適度適量?
我的觀點是,不應該拿老人當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