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對許多人來說是神秘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很多人也相信一見鍾情,期待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彩祥雲來娶我。
有人喜歡細水長流的愛情,相信日久生情的陪伴也是美好的象徵。
愛情的產生總是毫無道理,不知道什麼時候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走,這種不確定的狀態讓人驚喜也給人憂傷。
但是愛情也並不是無跡可尋,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流露,從始至終總是可以發現一些緣由。
心理學家調查發現,很多時候,一段美好的戀情,當事人在回憶時總是會甜蜜的說彼此是一見鍾情。總認為一見鍾情才是真愛,這樣的愛情聽起來像命中注定,而且日久生情則有些普通。
作家葉壯在《我們-親密關係的心理必修課》中講到:「大量的一見鍾情,並不是你在某個瞬間見到那個讓你心動的人。而是你在一個容易心動的環境下見到的那個人」。
一見鍾情是某種情緒的爆炸,可能高興,緊張,興奮都會產生心動的感覺。而激發這種感覺的通常是某些特殊的場景,譬如酒吧,昏暗的燈光,曖昧的氣氛。再比如電視劇裡一些男女主角心動的場景,要麼是一次偶然摔倒的親密接觸,要麼是某些特別緊張的場景。
再比如很多表白求婚的場景都是有鮮花,氣球,蠟燭;還有身邊朋友的歡呼和見證,這種浪漫的氛圍,很容易萌發愛情的衝動,心動也是理所當然。
所以一見鍾情可能是假象,只是因為某些外在的原因,導致情感爆炸,讓你誤以為是因為某個人引起的。其實酒精,運動,高處,困難和讚揚都有可能產生情感爆炸。
所以不要迷戀一見鍾情,它並沒有那麼神奇,日久生情也是美好的愛情。而許多情侶也是反覆在多次交集後發展起來的,要麼是同學,同事,一起參加活動認識的等等。
最近又刷了一部劇,喜歡上一個人,以至於四年了,他的形象還是如此鮮活。
《麻雀》裡面的唐山海,一個愛而不得,又有崇高理想抱負的青年。
如果要問什麼是日久生情的典範,唐山海算是一個,他抱著必死的決心,深入敵人內部,卻不甘平庸,始終要有所作為,回報組織和國家。
可是他的搭檔是毫無經驗的徐碧城,對比他的果敢優秀,搭檔就太弱了,膽小脆弱,又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還處處惹麻煩。
理性來看,山海不會喜歡這樣的碧城,她不夠機靈,不夠聰明,不夠沉穩。
但是愛情有時候並不看這些,只是在特定情境下,某一個瞬間就動心了。
可是心動的只有唐山海,徐碧城始終愛著自己的初戀陳深。
初戀固然美好,可是對自己無微不至照顧的唐山海也同樣難得。
從外表來看,唐山海是有格調的人,無論什麼時候,他都是西裝三件套,頭髮梳的程亮,隨身帶著手帕,紅酒杯不離手,喜歡吃西餐,貴公子氣質逼人。
從內在來看,他是熱血而深情的,也是才華橫溢的,會講英語和日語,極深的城府,遇事冷靜,鎮定自若,對自己的信仰堅定不移,對組織的紀律嚴格遵守,恪盡職守,誓死不屈。
在緊張的諜戰氛圍中,特別喜歡看唐山海和徐碧城的日常,個人以為山海和碧城更搭一點,他們都有些內斂,不是巧舌如簧,能言善辯,總是靜靜地有些倔強與固執。
可是一個如此自信驕傲的男人在愛情面前也變得小心翼翼,他喜歡碧城,從嫉妒碧城對陳深的關心開始。
作家說「心裡苦的人,要多少甜才能填滿」,而馬東說「心裡苦的人,一點甜就能填滿」。
雖然故事的結局是碧城跟陳深在一起,只是如果時間夠長,如果山海沒有早早離開,碧城是完全有可能喜歡上山海的。
如果山海留在了最後,碧城跟山海走到一起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無論是一見鍾情還是日久生情,總是需要產生交集才會有遇見愛情的可能。
美國作家霍妮在《愛情心理學》中提到一見鍾情的來電感實際上是少年時代的某種憧憬被喚醒。
拋開特殊場景讓人有情感爆炸感覺,一個人會產生一見鍾情的感覺,通常是對方的著裝打扮和氣質會讓人產生熟悉感。而且一見鍾情的對象普遍具有某種相似性。
比如女孩通常會找跟自己父親很像的人,未必是長相,而是性格脾氣,又或者某種習慣。
我姐說她和姐夫談戀愛的時候,就覺得姐夫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後來發現原來姐夫和父親都喜歡聽那幾首老歌。而且姐夫也喜歡哼唱高潮的那幾句,小時候父親也是喜歡唱那幾句。
所以一見鍾情看起來毫無道理,實際上早在童年時候就埋下伏筆。
雖然無法判斷每個人一見鍾情的點在哪裡,但是在茫茫人海中,能一眼被看中的,一定是吸引目光的人。
想要戀愛的男女,先從打扮自己開始,女生不一定要濃妝豔抹,但一定要大方整潔。最起碼頭髮不能油,最好能畫個淡妝。
我朋友的妹妹,今年30歲,沒有男朋友,之前家裡一直催,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她開始有點破罐破摔的感覺。
她不愛打扮,不愛聚會,就知道宅在家裡。她的概念裡覺得,輕浮的男人才看外表,真正喜歡她的男人應該注重她的內心。
這是許多女孩的心裡誤區,無論是否相信一見鍾情,第一眼的感覺還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時候第一眼不對,後面就沒有下文了,電視劇裡的巧合,在現實中很難遇到。
所以學會打扮自己是開始戀愛的訊號,而要找到意中人還需要合適的場景。
作家葉壯在《我們-親密關係的心理必修課》中提到「陌生人變成情侶,可能是某個場合的重複出現,或者一系列特定場合的組合出現營造出的副產物之一。」
對於場所的選擇上,閉合型的場所更利於愛情的產生。譬如讀書分享會,打麻將,學習交流會,相親會等等。
參加類似這樣的活動,每個人都需要遵守遊戲規則,在這個過程中會加深認識和了解。彼此互動的頻次增多,會增加好感度。
但是對於開放型的場所,像廣場,體育館,圖書館等地方,如果你懂得怎麼把自己變成焦點,也可以吸引別人的注意,說不定會遇到對的人。
總之要遇到愛情,就要先做好戀愛的準備,一味地等待只會等來自己不滿意的結果。
美國耶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羅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J.Sternberg)提出「愛情三角理論」,裡面闡述了構成穩定愛情的三個要素——親密、激情和承諾。
親密是從良好的感官體驗開始的,也就是第一印象,心理認同和身體接受是相互促進的。當女生排斥身體接觸,也表示她在心理上並沒有完全接受對方。
激情是想要彼此擁有的衝動和欲望,這通常是一種令人著迷的強烈吸引。有時候激情的發生是不計後果的,猛烈衝動行為。但是這也是愛情有活力和生命力的表現,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而承諾是對未來的美好嚮往,愛情除了欲望的吸引,還要精神的共鳴。好的愛情需要承諾來讓熱戀繼續下去,讓此刻的愛有永恆的期望。
完美的愛情是一個等邊三角形,三者都有,相互平衡穩定。愛的等邊三角形,因為每一點都存在且三面等同才會堅韌牢固,缺少其中一點就無法保持平衡,最終都會覆滅。
現實中愛情出現問題的都是其中一點或者幾點沒有了,愛情也就不復存在。只有激情的愛情,來的快去的也快,乾柴烈火,燃燒過之後就會覆滅。「一夜情」就是這裡面的典型代表。
而只有親密的愛情,算不上愛情,只是單純的喜歡。可能是朋友,不會是最好的戀人。只有承諾的愛情,是精神上的依託,是空洞毫無意義的。
美國作家霍妮在《愛情心理學》中寫道:「真正完美的愛情應該是以信任為基礎,以性吸引和欣賞為催化劑,以承諾為約束,而形成的活力和穩定性並存的情感集合」。這種既能做親密無間的朋友,又是彼此有性慾望的對象,短時間可以,長時間保持很難,所以愛情要保鮮並不容易。
了解愛情產生的路徑未必就會遇到完美的愛情,但是至少可以學會甄別愛情的真偽。同時也要學會反思自己,遇見一次渣男是對方的問題,如果老是遇見渣男,那或許是自己的認知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