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總結出的人生哲學,大都語言質樸,內涵深厚,讀來令人十分踏實受用,這種樸素的人生價值觀體現在一個封建大官僚的身上,實在很難得,真實的曾國藩更是一個誠實守信,穩重隨和的人,從現存的畫像上看,臉型瘦削但雙目炯炯有神,羸弱的身形卻遮蔽不了堅挺的脊梁,用現在的話說,曾公是一個很「接地氣」的人。
為人寬厚誠懇,為政盡職盡責,掌兵雷厲風行,治學一絲不苟,都在他樸素的著述中看出了端倪,除此之外,曾公一生恪守的「八本格言」更是從淺顯易懂的言語裡,詮釋出樸實無華的人生哲學,這64字的超長座右銘——八本格言,成為曾公的為人準則,並實實在在的終身踐行。
讀古書以訓詁為本,「訓詁」本來是國學中的一門學科,作為考證探究文字來源和含義,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就是訓詁學的專著,引申到現代的讀書求知中,要通達透徹,不能在一知半解即一筆帶過,治學需嚴謹。
作詩文以聲調為本,古人的詩詞歌賦,基本的要求就是對仗押韻,無韻不成詩,無偶不成文是文學功底,當然現代的白話文不再有這些要求,但現代的作文更要求語言凝練,表述明確,也是古人基本功的延伸。
事親以得歡心為本,中華文化中的孝道是流傳最深最廣的思想道德,有很多個朝代都是以孝來治天下,盡孝的方式又多種多樣,包括物質和精神層面,再優越的物質奉養都比不上精神的愉悅而能夠帶來長久的快樂,陪伴為第一。
養生以少惱怒為本,修心和養生是並列存在,互為因果的共同體,修心在於制怒,而養生之本在於少怒,所以二者的宗旨是一樣的,減少或抵制惱怒,對於一個人的內在和外在都有很重要的意義,值得我們去施行。
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在一個新的環境裡確立自己的尊嚴和威信,必須要注意說話的分寸以及方式,語言的破壞力是最直接也是最迅速的,給人的第一印象除了穿著打扮,就是談吐氣質了,在此方面越謹慎受到的傷害就越小。
居家以不晏起為本,曾國藩的家庭都是以「耕讀傳家」來作為家族傳承的法則,無論耕耘或者讀書,早起為第一要義,現代有句話說得好:能夠控制清晨的人即能控制人生,這就是對早起最完整的詮釋,早起的內涵是恆心。
居官以不要錢為本,晚清政局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吏治腐敗,曾國藩作為當時的一股清流,首先從自我做起,倡導為官清廉,處於當時的汙濁惡劣的環境裡,能夠「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實屬不易。
行軍以不擾民為本,曾公以一介文人投身戎馬,馳騁沙場建功立業,治軍嚴明是出了名的,雖然比不上「嶽家軍」,但在晚清的混亂局面中能夠做到最大限度制約軍隊不滋擾百姓,這是曾公深刻理解百姓疾苦的表現。
曾公的「八本格言」有家族傳承的,但更多的是從自己的人生經歷中領悟總結而形成,語言的樸素絲毫不影響道理的致用,儒家經典理論的精髓能夠在這8句話64字裡都有直接的體現,能夠終生堅守的信條,必然有其現實的指導意義,理解和踐行其中的任何一條,都是人生的一種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