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茨威格在《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中說:「只有一件事會使人疲勞:搖擺不定和優柔寡斷。」
一個搖擺不定、優柔寡斷的人,在面對選擇的時候,往往會拖延、逃避,最終導致失去了機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袁紹與曹操的那場官渡之戰,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袁紹袁本初,四世三公、名滿天下,麾下戰將如雨、謀士如雲,其兵力糧草不知道比曹操多出多少倍,可為何在官渡一戰卻一敗塗地?
就是因為此人優柔寡斷,多疑不決,導致錯失了良機,抱憾而亡。
正如曹操說的:「袁紹此人,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性格對人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一個性格猶豫、優柔寡斷的人,難以做成大事。
那麼想要克服優柔寡斷的性格,不妨來看看曾國藩的這句座右銘: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曾國藩是晚清名臣之首,他封武侯、諡文正,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
對於這種搖擺不定、猶豫不決的性格,曾國藩就是用這句16字的座右銘去克服的。
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有一座古寺院,院裡有一塊石碑,碑上刻著一句話:「既已成為事實,只能如此。」
意思是說:如果這個事情已經是事實,我們不能改變它。
是的,當事情來臨時,不要躲避、更不要拖延,你需要正面去面對,去解決它,而不是避而不見,猶豫不決不會越來越好,只會越來越糟糕。
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很好:「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事情到你面前了,就不要猶豫了,正面面對,將其解決,才是正道。
將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不要去擔心和焦慮,因為未來是不可掌控的,做好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思前想後的人,往往做事裹足不前,擔心還未發生的事情,是根本不重要的,因為對於未來的事情,變化莫測,沒有人可以預測,我們不要刻意的去迎合它。
做事情的時候要一心一意,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更不能吃著碗裡瞧著鍋裡,一件事如果不用心去做的話,怎麼可能把事情做好呢?
弘一法師就曾說過:「凡事不認真不收其效,不嚴肅不成其事,不獻身不明其志。」
事情已經過去了,就不要再想了,不管是輝煌還是落魄,都已經不重要了。
真正的強者是永遠都不會回頭看的,大家肯定在生活中聽過某些人抱怨「要是當初如何如何,現在早就怎麼怎麼樣了」……
這樣的話,根本是沒有意義的,過去錯失了良機就不要惋惜了,做好當下就好了,莫要到了將來,再重蹈覆轍,懊悔現在沒有抓住機遇。
猶豫不決,是人生大忌,曾國藩深知這一點的厲害,於是整理出了16字座右銘信奉終生,吾輩之人,亦應該將這16字牢記於心,才能甩掉優柔寡斷,成就一番事業。
如果大家喜歡著名書法家彧白先生書法《曾國藩物來順應》,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有驚喜!
——編輯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