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習俗:古人不但悽美浪漫,還曬書曬褲,甚至曬肚!

2020-10-18 宜花得木

—枯木

七夕節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最早源自先秦時期人們對未知的天象崇拜,結合牽牛星和織女星的外形進行想像,逐漸演繹成神話傳說,於是成為今天的「七夕節」

 

古人出於對未知的敬畏,認為日月星辰、山川河谷、花草樹木等萬物皆有靈,因而在不同的節日祭祀不同的神靈,後來演變成如今眾多的民俗節日。

 

古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尚書·考靈曜》:「(天地開闢),七曜俱在牽牛初度」,《易傳》:「日、月、五星,起於牽牛。」。意思是天地開闢的時候,都是從牽牛星開始誕生(「初度」為誕生的意思),因而牽牛星的身份極高,這是古人對牽牛星崇拜的最早依據。

牽牛星兩側各有一顆較暗的星(河鼓星),三顆星頗似一根長長的扁擔,俗稱「扁擔星」,牽牛星居中,就好像挑著扁擔。織女星在牽牛星北部,也是夏夜天空中最著名的亮星之一,在織女星旁有四顆暗星,組成一個小菱形,頗似女子用梭子在織布,於是人們形象稱之為「織女星」。牽牛對織女,於是人們便產生聯想,隨之演繹出了神話故事。

 

七月七,本來就是古人認為「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祭祀日期,而當值夏日,牽牛星和織女星容易用肉眼觀測得到,因而古人便認為兩個星辰「一年一聚」,於是七夕之日,牽牛織女隔著迢迢星漢,登鵲橋相會,便演繹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傳說。牽牛織女悽美的愛情故事,應該在漢代就已經形成,從此傳承下來成了一個古老的節日。

 

除了牽牛織女浪漫的愛情故事,其實七夕還有其他習俗,諸如乞巧、曬書、曬衣、穿紅線、染指甲等等,我們就來看看古人的這些習俗如何形成的。

 

七夕乞巧


七夕乞巧的習俗源自對織女的崇拜和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古代女子一般以手工業為主,紡紗織布,千針引線,製作女紅。《史記·天官書》記載「織女,天女孫也。",這當為遠古傳說,織女作為天子之孫女,古人認為雲彩就是織女們用手織出來的錦繡,因而女子在七夕祭拜織女的時候,希望自己也能心靈手巧,織出美麗的綾羅綢緞,從而獲得幸福,這就是「七夕乞巧」的來歷。

 

乞巧節在唐宋時期最為隆盛,也有諸多詩詞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鬥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唐代詩人林傑有《乞巧》詩:「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可以看出當時人們就有穿紅線乞巧的習俗。

到了宋代更為隆盛,變成一種節日集市,宋代風俗雜記《醉翁談錄》中記載:「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看得出宋代七夕之隆重盛行。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一直到近代仍在流傳。

 

曬書拜魁星


古人對星辰的崇拜祭祀起源很早,並且把天空劃分的井井有條,人們仰望蒼穹,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分別用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北方七宿包括鬥、牛、女、虛、危、室、壁,其中的牛就是「牽牛星」,女就是「織女星」或「婺女星」。

 

而北方七宿中最亮的當為「北鬥七星」,其中第一顆或前四顆被稱為「奎星」「魁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所說的主宰文章興衰的神,東漢緯書《孝經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說,因而在古代學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因而在七夕很多讀書人祭拜魁星,祈求自己能夠聰明智慧,飛黃騰達。

七夕祭祀魁星,在魏晉時期,儀式大多為曬書祭拜,表明自己讀書破萬卷,知識豐富,博學多才。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編寫的《世說新語》中記載了這一習俗,不過是以調侃的方式記載。《世說新語·排調》:「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

 

郝隆,字佐治,是東晉名士,生性詼諧。年輕時無書不讀,有博學之名。後投奔桓溫,官至南蠻府參軍。七月七人們都曬書表示自己博學多才,然而郝隆卻反其道而行之,曬肚子,表明比別人更高一籌,已經把學問全部裝到肚子裡面了。這一方面是出於誇耀,另一方面是對沒有學問卻曬書的習俗表達蔑視,這是魏晉時期名士的一貫作風。

曬書拜魁星的習俗,到了隋唐時期,由於科舉興起,讀書人都想高中科舉,於是此風俗得以延續流傳,逐漸演變成一種隆重的儀式,這種風俗如今在閩東一帶依然保留。

 

曬衣節


七夕節,還有一個古老習俗就是曬衣。據傳說七月七日天地交感、天人感應,因而天門洞開,陽光強烈,是龍王爺「曬鱗日」,此日曬衣可以避免蟲蛀,因而人們多在此日暴曬衣服、棉被之類,以防蟲蛀,這個習俗應該是從漢代開始興起。東漢崔實《四民月令》云:「七月七日,曝經書及衣裳,不蠹。,在魏晉時期的《世說新語》和《晉書》中也有記載。

《世說新語·任誕》記載了一則軼事:「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貧。七月七日,北阮盛曬衣,皆紗羅錦綺。仲容以竿掛大布犢鼻褌於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這則小故事記載了「竹林七賢」之一阮籍和侄子阮鹹居住在路南,比較貧寒,然而在七月七路北的富人們都曬陵羅綢緞的時候,阮鹹卻把自己的大布犢鼻褌(短褲)也掛了出來,還說不能免俗,其實是對路北的富人的調侃譏諷和世俗的蔑視,從另一方面來說七月七曬衣在魏晉時期確實比較盛行。


曬衣的習俗如今在全國各地不少農村依然有文化遺存,不少地方在七月七曬衣曬被,避免蟲蛀,這個古老的傳說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染指甲


七月七染指甲,這是南北農村皆有的風俗習慣,人們在七月七用鳳仙花染指甲,尤其是女子和兒童,不但染手指,還會染腳趾。這個習俗可以追溯到七月七乞巧的習俗上,現在最早的記載大概是唐代的《事物考》記載:「楊妃生而手足甲爪皆紅,宮中效之。」。然而從乞巧節起源更早來看,似乎七月七染指甲並非從唐代開始,而是更早,只不過在唐代開始流行而已。

 

染指甲各地風俗不同,諸如山西河南一帶,古老流傳,染指甲不染食指,認為全部染了對自家不利,因而都會留下食指不染,具體風俗原因較難考究,然而很多人都會默然遵守。

關於七夕的傳統習俗還有很多,全國各地風俗不同,諸如系紅繩、葡萄架下聽牛郎織女對話、為牛慶生、祭祀瓜果、祈求姻緣等等,大多都是源自古老的牛郎織女傳說而來,逐漸在各地形成不同的風俗習慣。

 

七夕節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習俗,曾經被列為封建迷信,隨著人們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國學的回歸,民族的復興,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七夕節的眾多文化習俗又重新煥發出新的魅力,希望包含七夕在內的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永遠傳承下去,不再被遺失!

2019/8/7榆木齋

相關焦點

  • 七夕情侶秀恩愛,看似單身很失敗?別怕,過古代七夕尋找「存在」
    古代男女老少,甚至是一頭牛都可以過七夕節,並且有許多有趣的節日習俗。所以今天我會帶著單身人士一起「穿越」到古代,暫時躲一躲現代情侶秀恩愛,過一過古代七夕節尋找「存在」。除「拜魁星」以外,七夕節男人還可以參與曬書曬衣的習俗。據說七月七日這一天是龍王「曬鱗日」,此時陽光最為強烈。所以人們也在七夕節這一天曬衣服被褥,防止蛀蟲生長。讀書人也在這一天來暴曬書籍。在東漢崔實的《四民月令》中就有說:「七月七日,曝經書及衣裳,不蠹。」據說,曹操曾經猜疑司馬懿,而司馬懿為了自保便裝瘋裝病躲在家中。
  • 何為「七夕節」,七夕節是怎麼由來的?七夕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遊七姐水民間相傳七夕節天上的七位仙女會下凡到河流中洗澡,這時的河水因沾了仙氣,人們洗了不但會帶來桃花運,還可以預防疾病。在廣西百色、靖西等民間認為,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的水是非常聖潔乾淨的,七夕的水既可以驅邪避病,又能使其愛情美滿、生活幸福。這個習俗和當地七仙女下凡洗澡的傳說有關。
  • 今日七夕了 一起看看七夕的由來和習俗
    今日七夕了 一起看看七夕的由來和習俗時間:2020-08-25 11:3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日七夕了 一起看看七夕的由來和習俗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傳統民間重要的節日之一。 七夕由來 七夕節始於中國漢朝。
  • 七夕節郭德綱戀愛忠告:省500笑出聲,曬紅包過時,有人曬這個
    先別忙著羨慕我給大家科普一個「冷知識」:七夕節有人認為在古代是單身女子的節日,在這一天,足不出戶的大家閨秀、小家碧玉們可以盛裝打扮,出遊玩耍,不過民俗專家王娟表示七夕節古代七夕節的內容之一是乞巧,是未婚女孩們的節日。
  • 七夕的由來和習俗
    七夕節,是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作是「中國情人節」。而牛郎織女的傳說,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在七夕節到來之際,我們就一起來說一說七夕節的由來。
  • 鄭愷為妻子苗苗慶生,曬苗苗孕肚和女兒小腳丫,鄭愷:老婆最大
    #鄭愷曬苗苗孕照慶生#11月29日零點剛過沒多久,鄭愷就在社交平臺曬出妻子苗苗懷孕時候兩人拍的寫真照片為老婆慶生,他說到:"生日快樂,老婆,三口之家,她最大"。照片中苗苗穿著一件修身黑色長裙,孕肚隆起明顯。但是能夠看出即使懷孕,苗苗的身材並沒有很明顯發福,四肢纖細,保持得很好。
  • 七夕,看你曬的朋友圈,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你的婚姻狀態
    七夕到了,朋友圈又要被刷屏了,有人羨慕,有人被虐,有人沾沾自喜,有人不能自已,有人真心祝福,有人成了「酸葡萄」。,能看出你的婚姻狀態:一、甜蜜型七夕當天,曬各種親密照、牽手照,或是海灘踏浪,林蔭漫步,既浪漫、又甜蜜。
  • 七夕情人節由來及傳統習俗盤點
    種生求子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
  • papi醬首曬孕肚照片,有誰注意鏡子裡的老胡?暴露感情現狀
    而說到她的兒子,或許不少人對她的丈夫還比較陌生,papi醬一般稱她的老公叫老胡,這個老胡不是胡歌,而是真的老胡,兩人是大學同學,看過老胡臉的人都覺得他很可靠很老實,第一感覺就是好男人,只是papi醬很少在公眾視野中秀恩愛,所以網友也不能加深對老胡的了解。
  • 41歲胡杏兒曬孕肚宣布懷三胎,自曝終於實現三個孩子的願望
    41歲胡杏兒曬孕肚照宣布懷三胎,自曝終於實現三個孩子的願望25日聖誕節當天,41歲女星胡杏兒在社交平臺上曬出孕肚照宣布懷三胎喜訊:「我來自一個有兩個姐姐的家庭,從小就體會三姊妹的好處,一直覺得如果能有3個孩子會是一件特別美好特別幸福的事。2020年的聖誕節,願望成真了。」
  • 與愛情神話聯繫到一起的節日,七夕節起源與習俗介紹
    據《物原》記載,戰國「楚懷王初置七夕」。從牽牛、織女故事的演變來看,七夕節正式形成於漢代。七夕節的主要風俗活動是乞巧和看牛郎織女相會,漢代都已產生了。乞巧,即乞求做針線紡織的技巧。《西京雜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針於開襟樓,俱以習俗也。」漢高祖劉邦戚夫人的侍兒賈佩蘭云:「在宮時,見戚夫人侍高祖,至七月七日,於臨百子池,作于闐樂,畢以五色縷相羈,謂為連愛。」
  • 2019年七夕是幾月幾號?七夕情人節傳統習俗匯總
    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 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遊,稱之為「水上 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為牛慶生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 賀牛生日」。
  • 鍾嘉欣曬孕期寫真肚大如蘿,笑容中滿是母愛又美豔動人
    2018-07-30 11:43:41 來源: 潮流時尚女人 舉報   鍾嘉欣在微博中曬出了一張孕期寫真
  • 大學生「花樣」曬被子,目之所及皆為「創意」,曬出不一樣的自己
    上大學後,沒有曬過被子的青春是有遺憾的。 你在圖書館寒窗苦讀,我在呼朋引伴曬被子。 同一個大學,統一的動作,當曬被成為「大賽」,快來曬出不一樣的自己吧!
  • 七夕為何又叫「女兒節」?
    最近幾天,七夕節無疑是個熱門話題,年輕人樂得多了個約會的節日,很多商家也瞄準商機,希望趁機大賺一筆。   如今,七夕往往被視作「中國情人節」。說起來,從古至今,它也確實是個無比浪漫的節日,包括愛情主題在內,其內涵遠比許多人了解的還要廣泛。冷知識一:七夕為何又叫「女兒節」?七夕節發源於中國,時間是農曆七月初七。
  • 溫碧霞罕見曬出養子近照,小肚凸出顯富態,被指多次嘴對嘴有點冤
    #溫碧霞#溫碧霞罕見曬出養子近照,小肚凸出顯富態,被指多次嘴對嘴有點冤很多的香港明星,從十幾歲到年過半百,似乎就像是吃了防腐劑一樣,變化幾乎都表示很大,狀態也是一直保持得很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們都喜歡運動鍛鍊身體,而且非常養生。前段時間,一代女神溫碧霞現身某綜藝節目,看到她依舊很年輕的狀態,不敢相信這個女人都已經54歲了。
  • 七夕也是乞巧節 七夕節為什麼叫乞巧節 七夕傳統習俗有哪些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 2020年七夕節是哪一天 星期幾 要上班嗎?
    每一年人們都要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七夕節,少女們也在這一天為自己祈福。七夕的由來說起七夕 我們的第一個想起的應該就是牛郎織女了吧,他們的浪漫神話愛情故事一直流傳在我們的生活中,或悽美、或奇幻,那麼七夕節是如何興起的呢?
  • 「曬」幸福
    回到房間後,我的心還久久不能平靜,想了很多很多。突然之間腦海中閃現出一個前不久看過的故事「曬」幸福。 剛看見這個故事的題目時,我想到的是「曬被子」。曬被子,就是在陽光充足的天氣裡把被子拿出來讓太陽曬。可想而知,「曬」幸福就是把幸福拿出來展示,讓大家都能看見、都能感受。 「曬」幸福說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 七夕的七個冷知識:「乞巧節」如何「乞巧」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25日電(記者 上官雲)最近幾天,七夕節無疑是個熱門話題,年輕人樂得多了個約會的節日,很多商家也瞄準商機,希望趁機大賺一筆。如今,七夕往往被視作「中國情人節」。說起來,從古至今,它也確實是個無比浪漫的節日,包括愛情主題在內,其內涵遠比許多人了解的還要廣泛。冷知識一:七夕為何又叫「女兒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