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帶孫子,是好多老年人的過不去的坎。社會流行一句話,誰的孩子誰帶去,老人沒有義務幫年輕人帶孩子,幫你帶是情分,不幫你帶,是本分。公婆有沒有義務幫兒子兒媳帶娃呢?聽聽這三個阿姨的心裡話。
我剛剛退休了,我兒媳在我退休前就已經生了娃,那個時候沒辦法,我還沒退休,我就不能幫她帶娃。還好,現在孩子一歲多,我一退休就可以幫忙了,其實現在社會說幫不幫孩子帶娃是老人自己的選擇,老人沒有義務幫孩子帶娃,其實這話我覺得不對。
兒媳嫁到了自己家,就是自己人,她也是幫我們家生了孫子孫女,都是我們家的,都是一家人,那麼計較幹什麼呢?
老人確實沒有法律上規定的義務一定要你帶孫子,可是既然是一家人,你幫帶個娃怎麼了啊?帶娃並不是兒媳一個人的事啊,也是我兒子的事,沒人幫她帶,我兒媳就不能去上班,不能賺錢,經濟的壓力就壓在我兒子一個人身上。這不是也在難為自己的兒子嗎?
人心都是相互的,現在你年輕,有能力又有時間,如果幫忙帶個孩子,人總會老的,老了以後也指望著兒子和兒媳養老照顧呢。我知道十年看婆,十年看媳,我看的很通透。
我的兒媳也很懂道理,我一退休就馬上到他們家去幫忙帶孫子了,兒媳婦就可以去外面找工作了,兩不誤。挺好的,現在兒子兒媳婦對我也很好,也懂得感恩,一回來就把娃接過去,也會努力幫忙做家務。人心都是相互的,你對我好,我對你好,這才是一個好家庭。
農村人沒有退休金,去年兒媳生了個大胖小子,我可高興了。他們在城裡工作緊張,沒人照幫襯,肯定不行,所以在兒媳還沒生的時候,我已經過去幫忙了。
在懷孕之初,我就在家裡養好了幾十隻老母雞,是要等著兒子媳坐月子的時候給她補充營養的。兒媳還是自家人,雖然不是親生女兒,但為我們家傳宗接代,女人生孩子是很傷身子的,必須在月子裡補回來,所以我盡心盡力的照顧月子。我老公也沒上班也呆在他們家裡幫忙帶孩子。
兩代人在習慣上有很多不一樣,生活上的摩擦是難免的,可是大家都互相讓一讓吧,畢竟也不是很長的時間,帶個孩子大不了三年。
兒媳婦也算通情達理的,回下了班回來除了帶娃,還能做家務,兒子也是,並不是甩手掌柜,也能參與到帶孩子中來,所以在家裡雖然帶娃累,可是孩子歡欣笑語,家庭和睦,我還是覺得很開懷。
我家是農村的,我們的意識裡媳婦生了娃,做婆婆的肯定應該帶,因為那個娃就是我們家的,他隨我們家姓了的。
我在兒媳還沒生的時候就已經去了兒媳家幫忙照顧,可是感覺我的兒媳不懂事,她就覺得我們幫她帶孩子很應該。好吧,應該就應該,可是我在她們家裡帶孩子,她卻從來不幫忙,她自己就做了個甩手掌柜,什麼大事情都推給我。
他倆下班回家最多就帶孫子玩個把小時,餵吃飯,家務啥的都是我,他們倆小夫妻在家就只是吃了飯就玩手機,從來不幫個忙洗個碗掃個地的。晚上帶孫子睡也是我,我每晚給孫子換尿片衝奶粉,要起床好幾次,睡不好,白天家務帶孫子又全是我,我感覺吃不消。
他們給每個月只給1000塊錢的家用。現在東西那麼那麼貴,根本都不夠買菜,我自己就是個農村人,又沒有退沒有退休金,這麼多年在農村辛辛苦苦的打拼,給他們成家的時候又花了一大筆錢,現在我手裡就只有三四萬塊錢的存款,可是家用不夠,只能自己貼。
有不懂事的兒子兒媳,老人真是心塞。
希望三年早點過去,我自己回農村就不用再補貼家用錢了,希望兒媳能看在我為他帶娃的情分上,以後我老了,生病了,能來照顧一下。
其實老人確實沒有法律上幫忙帶孫子的義務,誰生的兒子誰帶,這是法律上規定的,因為你是他的父母,你就必須養育他成人,而婆婆公公沒有這個義務。但是,雖然沒有義務,可是有情分。
你在有時間,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願意在小夫妻需要你需要幫忙的時候來幫忙,年輕人就該懷有感恩的心。年輕人不該像第三個媳婦那樣把這看成理所當然,什麼都推給老人,甚至還要老人出錢,這就太不應該了。
人都是相互的,誰都會老,誰也要人幫忙的時候,人家來幫你就是給了你情分,身為兒媳婦,就該好好領好這份情,有感恩的心,不要讓老人出力出錢,還要感覺到心塞,既傷錢又傷心,最後還傷了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