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世間的感情分為很多種,唯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奉獻,不求回報。雖說「一代管一代,兒孫自有兒孫福」,但是在生活中,即便子女結婚成家後,父母也從未停止操心,依舊在儘可能地為子女做貢獻。
在帶孩子這件事上,婆媳之間總有分歧,但是倘若兒媳在家帶娃,兒子一個人掙錢養家,生活上會入不敷出。所以有些公婆寧願自己節衣縮食,也要每月貼補兒子兒媳一點生活費,以便讓他們不用為了經濟發愁。
然而這種毫無保留的付出,並不見得是好事,甚至養出了白眼狼。有些兒媳不講道理,覺得公婆是在為他們的兒子孫子付出,自己才不需要領情。還有的兒媳比較貪婪,總是覬覦公婆的財產,想榨乾他們身上的養老錢。
其實,對於普通大眾家庭來說,一生所掙的不過是一些辛苦錢。撫養子女,為兒子買房買車娶媳婦,已經花費了畢生積蓄,手裡哪還有餘錢。之所以在本該安逸享受生活的晚年,還為了生活奔波,圖的無非是家和萬事興。
02
劉阿姨和老伴育有一兒一女,一家四口生活雖然不算富裕,但非常幸福。幾年前女兒出嫁後,兒子也談戀愛了,老兩口趕緊張羅買房,裝修,年底兒媳娶過門,他們總算鬆了一口氣。
老夫妻辛苦一輩子,本打算再攢點錢,趁著腿腳利索出門旅遊。可誰知老伴突發腦梗去世,劉阿姨徹底沒了心思,女兒幾次接她去家裡小住,劉阿姨都拒絕了,她實在捨不得離開和老伴共同生活的老房子。
聽到兒媳懷孕的好消息,劉阿姨總算振作起來,問親朋好友要了幾包小孩子的衣服,晾曬平整後送到兒子家。原本她和老伴手裡的錢,夠給兒子全款買一套兩居室,可兒媳不願意,只好換成三居室,這樣一來背負了房貸,劉阿姨是本著能省則省的原則,才問親戚要了這些小衣服。
兒媳卻因此大發雷霆,埋怨婆婆不講衛生。其實那些小衣服劉阿姨親手一件件篩選過,質量特別好,有些標價籤還在,又經過燙曬乾淨的很。再說小孩子長得快,沒必要都買新的,兒媳卻聽不進去,全給扔到垃圾桶。
03
生氣歸生氣,在兒媳預產期快到的時候,劉阿姨仍然高高興興去了兒子家。孫子出生,劉阿姨更是樂得合不攏嘴,每天精心伺候兒媳,買菜做飯整理家務,哄孫子,忙的一刻不得閒,心裡卻美滋滋。
兒媳買什麼都追求品牌,兒子那點工資根本不夠用,一聽到小兩口為錢吵架,劉阿姨就難過。為了耳朵根清淨,更為了家庭和睦,她思前想後,決定把老伴的撫恤金拿給他們。
然而這隻換來短時間的寧靜,錢花光了,兒媳又開始喋喋不休抱怨。這時候劉阿姨剛好到了退休年齡,每月能拿一千多退休工資,她又把這筆錢貼補到生活費裡,兒媳的臉色總算好看一些。
轉眼兒媳產假滿了,她卻給單位遞交了辭職報告,說要親自陪著兒子長大。期間婆媳倆在育兒方法上,曾發生過多次分歧。劉阿姨是個明眼人,看出兒媳是想讓她出去工作,便在門口超市找了份保潔員的工作,月薪1800,又從退休工資裡湊夠3000,讓兒媳在家安心帶孩子。
04
超市很大,一天活幹下來,劉阿姨渾身像要散架。但是再髒再累她都能忍受,只盼著回家能聽孫子叫聲奶奶,兒媳能有個笑臉。
然而她發現自己想錯了,兒媳只有在拿到錢的那一刻對她態度好一點,平時下班回家連口熱乎飯都吃不上,至於抱孫子,劉阿姨更是別想,兒媳總嫌她身上髒,不讓她碰孫子。
後來劉阿姨退休工資漲到2000多,每月依舊給兒媳3000塊錢家用,剩下的幾百塊錢自己攢著,畢竟生活中總有些人情來往,不得不去應酬。沒想到兒媳嫌少不樂意了,覺得婆婆不應該藏私房錢,並以此找茬,變著法子與兒子鬧騰。
此情此景,劉阿姨落淚了。她痛定思痛,認為是自己造成的錯,當初就不該太無私,如今撐大了兒媳的胃口。隔天劉阿姨提出了分家,然後拎著收拾好的行李,失望地離開了兒子家,從今往後,她也要自私一點,再不會為別人活著了。
05
生活中有很多老人,一輩子都在為子女著想,即便到了耄耋之年,依舊在努力發揮餘熱,捨不得吃,捨不得喝,儘量替子女分擔生活重擔。不論日子多麼艱苦,只要兒孫幸福,他們便知足了。
可是,有些時候,該放手還是要放手。子女長大後應該獨立自強,只有讓他們經歷過風雨,才能磨礪出擔當。父母終歸會老去,子女也終將獨自面對未知的將來,倘若讓他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庇護下,溫室裡的花朵又怎能經得起風吹雨打。
作為兒媳,要體諒公婆的不容易。大部分父母在兒子的婚事上不遺餘力,一輩子很短,就讓老人在剩下的日子裡,活得輕鬆一點吧。其實老人能自食其力,晚年不給子女增添負擔,已經是莫大的恩賜,就別再去壓榨他們了。
有一天,我們也會為人父母,到那時,我們對子女恐怕也會和公婆有一樣的心境。很多事情,多一點換位思考,便沒那麼多怨恨不滿了。婆媳之間,多念著對方的好,感情自然朝著好的一面發展。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