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七零後,如今已是四十多歲將要奔五的人了。人年齡大了就會不自覺的喜歡去回憶自己的少兒時代,這時你會發現有很多記憶依然清晰地存在於你的腦海中揮之不去,讓人生發出無限感慨!
我孩提時代最大的樂趣就是看小人書,我第一次見到它是在一次放學回家後,看到哥哥坐在院子裡的小板凳上埋頭看著什麼,我走過去見哥哥手裡捧著一本滿頁全是黑白畫面的小書,只看了一眼就被那黑線條勾勒的圖畫深深地吸引住了。
多麼漂亮的圖畫啊,線條黑白分明,人物栩栩如生,在畫面的下方還有兩三行文字說明。哥哥告訴我這是小人書,他看的這本是《空城計》,是他在同學那裡借來的。我問:「能讓我看看嗎」?哥哥趕忙把小人書護在懷裡,說:「等我看完了再給你看」。這就是我第一次見到小人書的過程,從此我就深深地喜歡上了它,它給我的童年生活注入了無限的樂趣!
八十年代的農村物質匱乏,吃的是玉米面窩頭,有時還有地瓜面的窩頭,吃著總是有種苦味,喝的是玉米面熬的粥。我穿的衣服也大多都是哥哥穿舊了以後媽媽給改做的,穿的鞋子也是媽媽手工做的。當時做為學生,想買本課外書那可是一件想當奢侈的事,就算想買也得到鄉裡的新華書店。所以總是看哥哥從同學那裡借來的小人書已不能讓我滿足,況且有時候哥哥看完了就要馬上給同學送回去,讓我心裡又失落又難過。於是只好自力更生,自己想辦法掙點錢。
那時候在我們這裡,孩子們掙錢的路子還是有好幾條的。一個是剝柳條,我們這裡柳樹比較多,從春天一直到初秋,都可以找到那些又長又直的新長成的柳樹條。我爬到柳樹上把它們弄下來,根部那頭咬在嘴裡,雙手用力把柳條皮捋下來,然後曬乾打成一把一把的小捆。村裡三天兩頭都有來收幹柳條的小商販,記得價格一般都是五分到八分錢左右一兩,一個星期能弄到三四兩就不錯了。
第二個是去田地裡割草,我把割回來的草放在院子裡曬乾,等有來收的就拿出去買了。乾草很輕,大約十斤鮮草能曬二斤乾草吧,那時的價格記不清了,也就不到一毛錢一斤吧。還有就是在樹上樹下到處尋找褪皮的蟬衣,一兩蟬衣的價格在幾毛錢吧,這是最不好弄的,大概得幾百個才能積攢一兩蟬衣,記憶中我就沒攢夠過。
我還有一個掙錢的好方法,我家門前是個大池塘,池塘南面是一片沒有水的窪地,窪地裡長滿了蘆葦。每個放學後的周末我都會往蘆葦地裡鑽,去尋找我的發財寶藏——雞蛋。
村裡人家散養的雞都喜歡去蘆葦地裡刨食,有的雞就會在枯草多的地方打窩產蛋,我也是偶爾才發現這個秘密的。雞蛋在那時可稱得上是奢侈品了,人們都會把雞蛋攢著,不到過年過節是不捨得吃的,等攢多了再去賣錢。我撿到的雞蛋一個也捨不得吃,就單獨存放起來,到時候讓媽媽給我賣了。
以上這些就是我掙錢的方式。當時我不但不覺得累,還樂此不疲,可能是買小人書這個誘人的目標給激勵的忘記累了吧!現在回憶起來也是童年時代的快樂時光啊!
掙了錢我就會跑到鄉裡集市上去買小人書,每次我都在賣小人書的攤子前流連忘返。連環畫品種想當豐富,有單冊的,如《地道戰》、《八女投江》、《少林寺》、《文成公主》、《小兵張嘎》等等。也有成套的,有四大名著,還有《嶽飛傳》、《楊家將》、《陳真》、《射鵰英雄傳》、《隋唐演義》等等太多了。每一本都想買都想看,那時一本的價格在一毛四五到兩毛二三之間吧,成套的就更貴了。趕一次集就把我辛苦賺來的錢都買成了小人書,連五分錢一塊的冰棍都捨不得吃。
可以說我是在小人書的陪伴下長大的,小人書也就成了我那個時期最大的快樂源泉,現在回憶起來也充滿了濃濃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