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過的快樂嗎?生活在農村的我,家裡有父母和姐弟五人,家裡好窮,但也不至於挨餓,田地特別的多,有十畝的稻田,還有十畝地,家裡養了牛,豬,鵝,雞,上小學的時候,我和姐姐早上就要用石磨推一大桶的豆漿,是用來喝的嗎?不是,用來餵豬的,推完豆漿就吃早餐上學,上學大概走二十分鐘左右到學校。晚上放學顧不上寫作業就要去放牛了,我們還經常邊放牛邊砍柴,沒零花錢還可以砍柴賣,賣給誰?
-
我的童年之童年的煩惱
小時候一直夢想能夠成為一個作家,自己寫的東西能夠引起共鳴,有足夠多的讀者,人生走過三十載,這個願望還沒有實現,如今利用閒暇時間,時常回憶過去,所以還是想寫寫自己,寫寫父母,寫寫童年……童年對於我來說,喜憂參半吧,從記事起,感覺就已經有了煩惱,發愁弄丟家裡的鑰匙,發愁弟弟調皮,教訓他時,他會告狀,發愁為啥別人總是喊我小胖墩等等等等,這等等等等好像是在說明我的童年似乎過得並不快樂
-
姐姐.我.童年
我的姐姐,出生在60年代,只記得姐姐好喜歡吃肉,那時的肉菜,是村隊統一分發,我母親體弱掙的工分少,所以每次分的肉菜都少,別人家分到一大盆肉,我家總分一小碗,愛吃肉的姐姐老饞肉,為了能吃到更多的肉,姐姐常去外婆家,舅舅是生產小隊長,外婆也是好勞力,人又善良,舅舅和外婆把肉大多都留著給姐姐吃,以至於姐姐竟然長住外婆家,很少回家了,後來讀書也是在外婆家讀的,那時的我,有時孤獨的時候,也想念姐姐,於是便鬧著也去外婆家
-
治癒我的童年,才能給孩子更好的童年
有人說:每個人有一個半童年,一個是自己的童年,半個是孩子的童年。昨天寫了自己買賣學區房,今天寫了自己的考公路,兩件事看似無關,實則息息相關。自己的童年父母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家中有兄弟姐妹四人 ,小時候父母為了賺錢養大我們,也是各種苦活累活都幹,有養過雞、養過魚、開過小賣部,但還是經濟捉襟見肘 ,沒到交學費時候,父母就開吵,有時候還會打架,經常在睡夢中,聽到他們吵架,打架,內心充滿恐懼,吵架的情況在我上高中的時候開始緩解
-
拾憶我的童年
第三昔日的玩伴也都成家立業,尤其是最近幾年,彼此的聯繫都少的可憐,他們好似我一樣被生活的瑣碎淹沒了。 可是今日參加一小時玩伴的婚禮。心裡五味雜陳。 他比我小五歲,正宗九零後一枚。小時就是我們一群大孩子的跟屁蟲。其實一開始我才是跟屁蟲的,只不過後來有了他,才把這個小時候任何人都嫌棄的位置「送給他。」因為同是跟屁蟲的原因,所以「有著同病相憐的訴求。」
-
光陰的書籤——我和哥哥們的童年趣事
童年的記憶中,感觸最深的恐怕就是和哥哥姐姐們在一起打鬧嘻罵的每一個情景了。我有一個姐姐兩個哥哥,姐姐比我們大很多,在家裡是母親的好幫手,無論田間地頭或者家裡的家務活,都是姐姐幹的多,也最累最辛苦。所以那時候我和姐姐玩的時間不多,又都是女孩子,經常因為洗衣服呀,穿衣服呀,煮飯呀摘菜呀鬧得不開心,現在想想都好慚愧。
-
我的童年,我的快樂
也許成年人生活壓力太大吧,成年人都很懷念童年生活。我老家是渦陽,一個不大的縣城,不富有,沒有什麼特色,唯一的一個名人,可能就是被神話了的道家老祖老子了,渦陽是老子故鄉。老子故宮離我們哪挺遠,小時候我們的世界也就附近幾個不大的村莊,主要在我們村四周,但十五年之前我們村四周,是我和夥伴們的樂園,讓現在的我無限懷念。
-
我的童年之童年的恐懼
而立之年,啥事都會想的特別的明白,所以對於自己的童年,更是有著和十幾歲、二十幾歲不同的理解。從記事起,就特別的怕爸爸媽媽吵架,不,應該說是打架,他們是真正的拳腳相加的那樣大打出手,當然每次都是媽媽被打的鼻青臉腫,年幼的我,拼了命的想要阻止, 卻有心而力不足,無論怎樣撕扯拽爸爸,無論怎樣大哭,無論說怎樣的道理,仍然無法阻止憤怒的失去理智的爸爸,那種恐懼,那種無法控制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的。所以那個時候我就在暗暗發誓,絕對不讓讓自己的孩子經歷這恐懼可怕的一切。
-
我的奶奶——她的童年
時光如梭,一晃眼,奶奶離開我已經有十三年了。不知道為什麼,每當我想起她時,總感覺她還在那裡,很清晰又很模糊。從我記事以來,我的奶奶總是穿著一雙黑色的布鞋,腳小小的,後來我才知道那是人們口中的三寸金蓮。頭髮永遠攥著個卷,直到年紀大了,自己梳不了頭髮了,才把頭髮剪短。她的眼睛不太好,看不太清東西,所以總是拄著一根拐杖。
-
《我的童年—外婆》
父親是給人家蓋房子的,母親開了家服裝店,為了讓我接受良好的教育,於是舉家搬到平樂,那是我的小學---平樂中心小學,離外婆家只有200米。常常跑到外婆家弄點好吃的。 曾記得秋收時節,父母回家忙著田地,幼小的我跑到外婆家。晚上,外婆幫我洗腳,我說,我自己洗吧。
-
我想回去的童年4
7歲,是我灰暗人生的轉折點也是童年結束的開端。 歲月荏苒,承載我所有希望的7歲如願到來,他的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驚喜和悲痛。我愣了幾秒,然後幾近瘋狂的朝母親撲過去一陣猛親,大腦不聽使喚的叫喊,開心的同時也宣洩著曾經的不快。果然7歲沒有負我。 接下來的日子我天天盼著開學,數著時間,催他快走。殊不知上學就意味著童年就要結束了。 開學的日子近了,我還是獨寵那個粉色的小書包,還有包了花布的小板凳。我保護的很好,沒有一點損壞。
-
我de童年@2
感謝大家願意看我的文章,其實,這就是我的故事,我想分享出來很久了,感謝有這個平臺,無論有沒有人看,我願意寫出來,我心裡的感受。感恩❤❤❤爸媽後來是通過法院起訴離婚,按照審判的結果,我的撫養權判給了媽媽,弟弟歸爸爸。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我和爸爸比童年
爸爸拉開了話匣子,講起了他的童年生活。爸爸說,他小時候上學都是自己帶飯盒,到中午就拿出來吃。天氣暖和還好,到了冬天,北風呼呼地刮,班級裡只有一個站爐子,得把飯放在爐子上,熱一熱再吃。有時候飯盒太多,熱不透,飯盒裡的飯還帶著冰碴。而現在,我在學校吃的是營養配餐,在我們的飯盒裡幾乎每天都能吃到山的味道,海的味道。
-
鄉土散文:追憶我的童年和鄉愁
我想不是,她還一直在我們的記憶深處,變成一種情結流淌進血液中,變成一種特殊的記憶符號讓人回想起來無法自拔。成年後,我依舊保存了對家鄉的那份獨特的感情和難以忘卻的記憶,時常會想起,也時常怕遺忘。做此文聊以自娛,請多批評指正。
-
美好回憶,我的快樂童年
64年的春天,我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家裡有五個哥哥,一個姐姐。那一年,姐姐結婚嫁人了,我們姐妹倆個,都是單獨在爸爸媽媽身邊長大成人。父母把我們姐妹倆象花一樣愛著,呵護著。那個年代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嚴重,我們姐妹倆都沒有受重男輕女的影響。在家的待遇,甚至比哥哥們的都要好。我的童年生活幸福又快樂,那個年代,雖然大家的生活都很艱苦,但我家的生活過得並不差。
-
我艱苦的童年生活
【寫在前面的話】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讓現在的年輕人看一看,我這個70年代出生的人,童年生活是多麼的艱苦。相比之下,現在的年輕人生活是多麼的幸福,更應該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知恩感恩,報效父母、報效祖國。
-
我的童年,就是和父母之間可歌可泣的對抗史
1我童年對父母的第一次抗爭,是因為一碗中藥。那會兒我還太小,沒見識過社畜的生活,以為全世界最臭最苦的東西就是中藥,於是滿腦子都想著怎麼逃脫這悲慘的命運。決定行動是在一個平靜的傍晚。當我媽抓到我的時候,我甚至還沒騎出小區門口。自由之翼就此被折斷。當天晚上有沒有被男女混合雙打我已經不記得了,很有可能是因為場面過於可怕,我機智的大腦自動屏蔽了那段記憶,給了我一個快樂的童年。
-
蘇童:我從來不敢誇耀我的童年
我從來不敢誇耀童年的幸福,事實上我的童年有點孤獨,有點心事重重。我母親現在已長眠於九泉之下,現在想起她拎著一隻籃子去工廠上班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籃子裡有飯盒和布袖鞋底,飯盒裡有時裝著家裡吃剩的飯和蔬菜,有時卻只有飯沒有別的,而那些鞋底是預備給我們兄弟姐妹做棉鞋的,她心靈手巧卻沒有時間,必須利用工餘休息時修好所有的鞋底。
-
回憶我的童年時代
我的童年時代是在一個小山村度過的。那個地方靠山而立,村子裡的人不少住在半山坡。我們那個地方是個靠天雨吃飯的地方。多數人吃的以莜麵和土豆為主,白面為輔。不過相比外地人來說,已經好多了。我記得小時候老有外地來的要飯的,大人們一問哪的,多數是山東的、安徽的,遭了水災了。我至今仍清楚的記得,那些要飯的女人臉色黑灰,身體消瘦,兩目無神,頭髮亂蓬蓬的。我家的糧食由於種的地多,每年能夠有結餘,還能夠給一些親戚朋友借一些。不過那個時候和現在的生活水平沒法相比,那時候一年除了八月十五和春節,幾乎吃不到肉。
-
夜話丨季羨林:我的童年
童年,簡單而純粹。你的童年是怎樣的?是否如季羨林先生羨慕的那樣「兒童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我的童年(節選)作者:季羨林我出生以後,家境仍然是異常艱苦。這一幅情景伴隨了我一生,只要是一想起學習英文,這一幅美妙無比的情景就浮現到眼前來,帶給我無量的幸福與快樂。綜觀我的童年,從一片灰黃開始,到了正誼中學算是到達了一片濃綠的境界——我進步了。但這只是從表面上來看,從生活的內容上來看,依然是一片灰黃。即使到了濟南,我的生活也難找出什麼有聲有色的東西。我從來沒有什麼玩具,自己把細鐵條弄成一個圈,再弄個鉤一推,就能跑起來,自己就非常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