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童:我從來不敢誇耀我的童年

2020-08-24 學學詩詞讀讀書



我從來不敢誇耀童年的幸福,事實上我的童年有點孤獨,有點心事重重。我父母除了擁有四個孩子之外基本上一無所有,父親在市裡的一個機關上班,每天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來去匆匆,母親在附近的水泥廠當工人,她年輕時曾經美麗的臉到了中年以後經常是浮腫著的,因為疲累過度,也因為身患多種疾病。多少年來父母親靠八十多元錢的收入支撐一個六口之家,可以想像那樣的生活多麼艱辛。


我母親現在已長眠於九泉之下,現在想起她拎著一隻籃子去工廠上班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籃子裡有飯盒和布袖鞋底,飯盒裡有時裝著家裡吃剩的飯和蔬菜,有時卻只有飯沒有別的,而那些鞋底是預備給我們兄弟姐妹做棉鞋的,她心靈手巧卻沒有時間,必須利用工餘休息時修好所有的鞋底。


在漫長的童年時光裡,我不記得童話、糖果、遊戲和來自大人的過分的溺愛,我記得的是清苦,記得一盞十五瓦的黯淡的燈泡照耀著我們的家,潮溼的未澆水泥的磚地,簡陋的散發著黴味的家具,四個孩子圍坐在方桌前吃一鍋白菜肉絲湯,兩個姐姐把肉絲讓給兩個弟弟吃,但因為肉絲本來就很少,挑幾筷子就沒有了。母親有一次去醬油鋪買鹽時丟了伍元錢,整整一天她都在尋找那伍元錢的下落,當她徹底絕望時我聽見了她的傷心的哭聲,我對母親說,別哭了,等我長大了掙一百塊錢給你。說這話的時候我大概只有七八歲,我顯得早熟而機敏,它撫慰了母親,但對於我們的生活卻是無濟於事的。


那時候最喜歡的事情是過年。過年可以放鞭炮、拿壓歲錢、穿新衣服,可以吃花生、核桃、魚、肉、雞和許多平日吃不到的食物。我的父母和街上所有的居民一樣,喜歡在春節前後讓他們的孩子幸福和快樂幾天。當街上的鞭炮屑、糖紙和瓜子殼被最後打掃一空時,我們一年一度的快樂也隨之飄散。上學、放學、作業、打玻璃彈子、拍煙殼——因為早熟或者不合群的性格,我很少參與街頭孩子的這種遊戲。父母在家裡高一聲低一聲地吵架,姐姐躲在門後啜泣,而我站在屋簷下望著長長的街道和匆匆而過的行人,心懷受傷後的怨恨,為什麼左鄰右舍都不吵架,為什麼偏偏是我家常常吵個不休?我從小生長的這條街道後來常常出現在我的小說作品中,當然已被虛構成「香椿樹街」了。街上的人和事物常常被收錄在我的筆下,只是因為童年的記憶非常遙遠且又非常清晰,從頭拾起令我有一種別夢依稀的感覺。


1989年,我女兒天米是這年2月出生的。我做了爸爸,對於妻子和女兒我都有太多的愧疚。我一個人在南京過追逐自在的日子,妻子在蘇州拉扯著女兒。我的懶惰和自私幾乎釀成大禍。那是妻子懷孕七個月的時候,有一天,我回蘇州,恰巧妻子那天原因未明地咯血。是在深夜,妻子用臉盆接住那些血,她見我睡著了不忍叫醒我。但我醒來了,我看見了臉盆裡的半盆血,卻說「怎麼吐了這麼多血?」說完就又睡著了。妻子第二天住進了醫院,醫生說,若再拖延就大人孩子都危險了。我驚出一身冷汗。在醫院陪伴妻子時,我經常接受一種殘酷的拷問,你是人還是畜生?我當然要做人,也許我的懶惰和自私的習性從此有所好轉了。


1989年國慶節前夕,我母親被檢查出患了癌症。母親辛勞了一輩子,拖著病體又帶了四個孫子、孫女、外孫女,她一輩子的生活目標就是為兒女排憂解難。當知道了癌癥結果時,我們一家人都陷入了絕望的境地。我自欺欺人地期望於現代醫療技術,但心裡已經有一塊可怕的陰影揮之不去。


母親動手術後的某天,我在去醫院的路上順便拐進郵局,買了一本剛出版的《收穫》雜誌,上面登載了後來給我帶來好運的《妻妾成群》。現在,我常常想起這裡面的因果關係,想想就不敢再想了,因為我害怕我的好運最終給母親帶來了厄運,當我在我的文學路上「飛黃騰達」的時候,我母親的生命卻一天天黯淡下去——我無法確定這種因果關係,我害怕這種因果關係。我記得,母親從手術室出來之前,醫生已經宣布母親的病不可治癒了。我記得我當時想掐住醫生的喉嚨,不讓他說出那句話,但最終我什麼也不做,什麼也做不了。


1990年,炎夏之際,我抱著牙牙學語的女兒站在母親的病榻前,女兒已經會叫奶奶,母親回報以寧靜而幸福的微笑。我心如刀絞,深感輪迴世界的變幻無常,我有了可愛的女兒,慈愛的母親卻在彌留之際。7月母親去世,她才56歲。

相關焦點

  • 蘇童:我從來不敢誇耀童年的幸福
    我從來不敢誇耀童年的幸福,事實上我的童年有點孤獨,有點心事重重。在漫長的童年時光裡,我不記得童話、糖果、遊戲和來自大人的過分的溺愛,我記得的是清苦:記得一盞15瓦的燈泡暗淡地照耀著我們的家,潮溼的未鋪水泥的磚地,簡陋的散發著黴味的家具;記得四個孩子圍坐在方桌前吃一鍋白菜肉絲湯,兩個姐姐把肉絲讓給兩個弟弟吃,但因為肉絲本來就很少,挑幾筷子就沒有了。母親有一次去買鹽時掉了5元錢,整整一天她都在尋找那5元錢的下落。當她徹底絕望時我聽見了她傷心的哭聲。
  • 蘇童:沉默的人
    文 / 蘇童許多年以前在一個朋友間的聚會上,我聽見一個女孩這樣評價我的一個寡言少語的朋友:「他懂得沉默。」我亦如此。我一直自認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從那次聚會開始,我似乎不再為自己的性格自卑,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自由地順從了自己的意願,能不說話則不說話,能少說話則少說話。在沉默中,我一次次地觀察別人,發現了許多饒舌的人、詞不達意的人、熱情過度的人,發現了許多語言泛濫、熱衷於舌頭運動的人。這些發現使我慶幸,我慶幸自己是個沉默的人。
  • 蘇童:生活也包括沉默
    >文 / 蘇童我亦如此,我一直自認為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從那次聚會開始,我似乎不再為自己的性格自卑,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自由地順從了自己的意願,能不說話則不說話,能少說話則少說話。在沉默中我一次次地觀察別人,發現了許多饒舌的人,詞不達意的人,熱情過度的人,發現了許多語言泛濫熱衷於舌頭運動的人。這些發現使我慶幸,我慶幸自己是個沉默的人,我情願不說話,絕不亂說話,情願少說話,也不願說錯話。
  • 蘇童:沉默的人以沉默對待生活
    我亦如此,我一直自認為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從那次聚會開始,我似乎不再為自己的性格自卑,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自由地順從了自己的意願,能不說話則不說話,能少說話則少說話。在沉默中我一次次地觀察別人,發現了許多饒舌的人,詞不達意的人,熱情過度的人,發現了許多語言泛濫熱衷於舌頭運動的人。這些發現使我慶幸,我慶幸自己是個沉默的人,我情願不說話,絕不亂說話,情願少說話,也不願說錯話。
  • 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過的快樂嗎?生活在農村的我,家裡有父母和姐弟五人,家裡好窮,但也不至於挨餓,田地特別的多,有十畝的稻田,還有十畝地,家裡養了牛,豬,鵝,雞,上小學的時候,我和姐姐早上就要用石磨推一大桶的豆漿,是用來喝的嗎?不是,用來餵豬的,推完豆漿就吃早餐上學,上學大概走二十分鐘左右到學校。晚上放學顧不上寫作業就要去放牛了,我們還經常邊放牛邊砍柴,沒零花錢還可以砍柴賣,賣給誰?
  • 《我的童年—外婆》
    父親是給人家蓋房子的,母親開了家服裝店,為了讓我接受良好的教育,於是舉家搬到平樂,那是我的小學---平樂中心小學,離外婆家只有200米。常常跑到外婆家弄點好吃的。 曾記得秋收時節,父母回家忙著田地,幼小的我跑到外婆家。晚上,外婆幫我洗腳,我說,我自己洗吧。
  • 人到中年再去誇耀,不單不會讓他人豔羨,反而會招人厭惡
    哈嘍各人好,我是你們的小編陳3,很快樂又和各人碰面了,曾國藩曾說道:「好勝人者,必無勝人的地方,能勝人,自不居勝」,便是說一般喜好誇耀的人都沒什麼太大本事,相比力真實有能力的人,才不會四處爭強好勝,儘管說勝利是人之人性,但如果到了中年再去誇耀,不單不會讓他人豔羨,反而會招人厭惡。
  • 從「得不到」到「我不配」:成年人的匱乏感,源於童年的不滿足
    文 | 草堂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成人的世界多少會留下童年的影子,這是因為幼年時心理的創傷與思想的建立會更為穩固,它會在無形中對我們產生一輩子的影響。小時候的心理習慣長大後是如何體現的?看看這些從「得不到」演變成「我不配」心理的人就知道了。
  • 我的童年之童年的煩惱
    小時候一直夢想能夠成為一個作家,自己寫的東西能夠引起共鳴,有足夠多的讀者,人生走過三十載,這個願望還沒有實現,如今利用閒暇時間,時常回憶過去,所以還是想寫寫自己,寫寫父母,寫寫童年……童年對於我來說,喜憂參半吧,從記事起,感覺就已經有了煩惱,發愁弄丟家裡的鑰匙,發愁弟弟調皮,教訓他時,他會告狀,發愁為啥別人總是喊我小胖墩等等等等,這等等等等好像是在說明我的童年似乎過得並不快樂
  • 美好回憶,我的快樂童年
    64年的春天,我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家裡有五個哥哥,一個姐姐。那一年,姐姐結婚嫁人了,我們姐妹倆個,都是單獨在爸爸媽媽身邊長大成人。父母把我們姐妹倆象花一樣愛著,呵護著。那個年代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嚴重,我們姐妹倆都沒有受重男輕女的影響。在家的待遇,甚至比哥哥們的都要好。我的童年生活幸福又快樂,那個年代,雖然大家的生活都很艱苦,但我家的生活過得並不差。
  • 苦難並快樂的童年激勵我一生
    童年住的房子是冬暖夏涼的茅草屋,吃的是純天然無公害的綠色食品——紅薯幹、包穀面饃,喝的包穀麵糊糊。此時已夜深人靜了,看到照片依然淚流不止,想想寒冬臘月穿個破棉襖爛棉褲,光著腳穿著媽媽做的千層底,可以看出站在媽媽前面的我像個乞丐,傻乎乎的,但在媽媽心裡我依然是個寶。
  • 治癒我的童年,才能給孩子更好的童年
    有人說:每個人有一個半童年,一個是自己的童年,半個是孩子的童年。昨天寫了自己買賣學區房,今天寫了自己的考公路,兩件事看似無關,實則息息相關。自己的童年父母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家中有兄弟姐妹四人 ,小時候父母為了賺錢養大我們,也是各種苦活累活都幹,有養過雞、養過魚、開過小賣部,但還是經濟捉襟見肘 ,沒到交學費時候,父母就開吵,有時候還會打架,經常在睡夢中,聽到他們吵架,打架,內心充滿恐懼,吵架的情況在我上高中的時候開始緩解
  • 易烊千璽,喜歡你我從來不後悔,我只後悔沒有更早一點喜歡你
    易烊千璽,我喜歡他也快四年了,但你問我為什麼喜歡他我好像又說不出個一二三來。我第一次看見他是14年的快本,明明是個很羞澀很靦腆的人,跳舞的時候眼神完全變了,整個人散發出來的氣質讓人移不開眼。後來我開始深入了解他,我覺得我活了這麼久,不論是在當下的娛樂圈,還是現實生活中,都沒有見過他這樣的人。我無數次的想,什麼樣的父母什麼樣的家庭環境才能培養出這麼好的孩子。易烊千璽就像一座寶藏,你永遠不知道能挖出什麼驚喜。做他的粉絲,真的就只是粉絲而已,我們永遠猜不透他的想法,他願意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現給我們看,我已經很感激了。
  • 姐姐.我.童年
    我的姐姐,出生在60年代,只記得姐姐好喜歡吃肉,那時的肉菜,是村隊統一分發,我母親體弱掙的工分少,所以每次分的肉菜都少,別人家分到一大盆肉,我家總分一小碗,愛吃肉的姐姐老饞肉,為了能吃到更多的肉,姐姐常去外婆家,舅舅是生產小隊長,外婆也是好勞力,人又善良,舅舅和外婆把肉大多都留著給姐姐吃,以至於姐姐竟然長住外婆家,很少回家了,後來讀書也是在外婆家讀的,那時的我,有時孤獨的時候,也想念姐姐,於是便鬧著也去外婆家
  • 童年時吃過的苦,我永遠不想再嘗試
    童年留給你的記憶是怎樣的?是在父母疼愛中幸福的長大?還是在貧困中艱難的成長?千人千種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長軌跡。對我來說,我的童年留給我的便是貧窮。長大後我結婚了,我很慶幸自己遇到了現在的老公,在我們的努力下,現在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在經濟允許範圍內,我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但現在再甜的糖都比不上童年口袋裡的那塊。
  • 拾憶我的童年
    第三昔日的玩伴也都成家立業,尤其是最近幾年,彼此的聯繫都少的可憐,他們好似我一樣被生活的瑣碎淹沒了。 可是今日參加一小時玩伴的婚禮。心裡五味雜陳。 他比我小五歲,正宗九零後一枚。小時就是我們一群大孩子的跟屁蟲。其實一開始我才是跟屁蟲的,只不過後來有了他,才把這個小時候任何人都嫌棄的位置「送給他。」因為同是跟屁蟲的原因,所以「有著同病相憐的訴求。」
  • 二十多年了,我終於擺脫了童年的創傷
    01童年經歷的創傷對於我們人生的影響大嗎?非常大,雖然它並不能決定我們的一生,但它會影響我們的一生,早期的經歷會在成年後的我們身上留下許多刻痕。精神分析學派奠基人弗洛伊德說:一個人的童年將影響到他的一生,而一個幸福的童年,必將迎來一個幸福的人生!
  • 大姐用童年治癒了我的一生,而她卻用一生在治癒童年
    村裡很多都不敢正面跟他們抬扛,能避則避。有一次,我放學回家,被同村的小輝打頭。我躲著跑回到家裡哭。小輝還追到家裡嘲笑我。我把門關起來,不讓他進來。奶奶還罵我不懂事,去把門打開。那小輝還在我奶奶面前說我的壞話,所以奶奶又罵了我一頓。最後小輝開心的回家去了。
  • 我的童年,我的快樂
    也許成年人生活壓力太大吧,成年人都很懷念童年生活。我老家是渦陽,一個不大的縣城,不富有,沒有什麼特色,唯一的一個名人,可能就是被神話了的道家老祖老子了,渦陽是老子故鄉。老子故宮離我們哪挺遠,小時候我們的世界也就附近幾個不大的村莊,主要在我們村四周,但十五年之前我們村四周,是我和夥伴們的樂園,讓現在的我無限懷念。
  • 為什麼不敢表達?成年人所有秘密,答案都在童年
    心理學研究已經證實,成年人所有的秘密都與童年有關。當理解不了現在時,就回頭看看過去,回頭看看童年。為了找到答案,我開始回憶。我的童年和千千萬萬人的童年一樣,普普通通,平平常常,沒有父母離異,沒有家道淪落,相反日子越過越好。爺爺離開農村,靠做獸醫在小鎮立足。後來,我跟著爺爺奶奶來到鎮上念書,接下來大概上初中的時候,父母也來到小鎮,和爺爺一起開了小店賣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