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蘇心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很多家庭關係中,父母幫忙孩子照看子女,才能夠讓子女安心的去上班,在中國家庭中,大多數老人退休了都是在家幫忙帶孫子。但孩子比自己上班還累,但年輕人壓力大,老人家只能捨棄自己的退休生活給年輕人搭把手。所以,有人說這世上所有不願委屈孩子的父母,都在委屈自己。
劉阿姨就是這樣一個寧願苦著自己也不願意給孩子添麻煩的老人家。這是劉阿姨帶孩子的第3個年頭了,劉阿姨原本在電力局工作,後來退休了,就跟小姐們到處旅旅遊,跳跳廣場舞,跟老伴在老家過得那叫一個滋潤。
後來,兒子生孫子了,兒子一個電話,劉姨就從東北老家到644公裡外的杭州給兒子帶孩子來了。住了不到半年,劉姨就跟媳婦大吵了一次,這半年來心中所有的委屈都在這一刻爆發了。劉姨嫁給老伴30多年來,一直都沒有分開過,去哪裡都是兩個人一起。但為了照顧孫子遠離家鄉,從北到南,來到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她有多不適應只有自己知道,從不跟兒子抱怨半句。但沒想到不管劉姨做什麼,媳婦總是嫌棄自己髒,弄得不乾淨,哪哪都是不順眼,說劉姨東西亂給孩子吃。
劉姨哭著說自己整天要帶孩子,退休金拿來給你們當生活費,給你們買菜,煮飯還要讓你們這麼嫌棄,我千裡之外來給你們當免費「保姆」你們還嫌棄我這個,那個的。劉姨提出來要回老家。這下媳婦慌了,開始上前各種討好,道歉,說自己哪裡哪裡做的不好了,以後不會再這樣了,懇求劉姨再幫她帶兩年孩子,孩子上小學了實在想回去再回去。就這樣,劉姨又一次選擇了隱忍。
中國式的父母一生都在為了孩子,只要是為了孩子好,多苦多難都能夠忍。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只要老人不給媳婦帶娃就成了老人的不對。隔代帶娃好像也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
那麼,那些老人不幫忙帶娃的家庭,結局最後都是怎麼樣了呢。不妨來聽聽以下幾位媽媽們的肺腑之言。
1: 堅決不生二孩,吃過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藍於大學畢業後跟男朋友就結婚了,沒過多久就生了個女兒,生完孩子後婆婆明確的說「自己可以出錢但不能幫帶孩子」就這樣藍於當起了3年的全職媽媽,等到孩子上幼兒園了才開始工作,現在孩子大了上小學了,親戚們知道看到都會叫藍於再生一個,一個孩子多孤單什麼各種催生。
藍於跟老公說決定不會說二胎,孩子我們要求質量而不是求數量。既然沒人幫忙帶孩子不妨就好好的培養自己的女兒成才,把全部的愛都給她,好好培養一個孩子。再說,現在養孩子成本多高啊。而且,這些年,藍於好不容易打拼出了一番事業,才不會為了二胎放棄現在所有的一切,畢竟她知道一個女人沒有經濟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
2:不幫我帶孩子,老了你也別找我
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兒媳婦覺得自己生了孩子,老人家就該給我帶,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生孩子是我最困難,最無助的時候,這時候你要是肯來幫我一把,那麼我也肯定會好好孝順你,但你如果不給我帶娃,老了病了也就別來指望我。阿青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因為老公家還有一個80歲的奶奶需要照顧,所以阿青生孩子坐月子什麼婆婆都沒有來照顧,都是在月子中心,並且自己也辭職了做起來全職媽媽
但對於婆婆生孩子,月子不照顧自己不給自己搭把手這件事情,阿青一直耿耿於懷,每到節日,老公總會叫阿青給自己媽媽買點東西,阿青都拒絕。阿青認為,你在我最難得時候沒有拉我一把,我又幹嘛要給你養老,又不是吃飽撐著沒事幹。阿青也很明確的跟老公時候自己不會給婆婆養老的。
阿青的老公也不敢多說什麼,畢竟老婆這些年帶孩子吃的苦,受的難他看在眼裡,媽媽的自由他也不好干涉。
3:全職媽媽帶娃辛苦,職場爸爸養家累
孩子的出生伴隨著不僅僅是喜悅,煩惱,壓力也隨著而來。新生兒時期的孩子最難帶了,半夜餵奶,不明原因的亂哭鬧又不會說,怎麼哄都不行。這時候全職媽媽身邊要是每個人心疼自己,幫自己一把,很多年輕媽媽很容易得產後抑鬱。
芳芳的婆婆在孩子出生後就說每個月給小兩口補貼一點,但孩子是不帶的。所以生娃後的芳芳就當起了全職媽媽。芳芳在還沒生孩子之前跟老公的生活過得是很滋潤的,但沒想到吞金獸的娃出生以後,家裡哪哪都需要錢。老公每個月不但要還房貸,車貸,還要支付家庭的生活開銷,孩子的吃喝拉撒。所有壓力全部壓在爸爸身上,兩個人信用卡就越欠越多,越欠越多,孩子一天天長大,到處都是要錢。芳芳說自己再不出去賺錢,都要把房子賣了才能夠維持正常的開銷跟生活了。
看到這,我只想說,老人幫不幫忙帶孩子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還是你們夫妻倆,要是全職媽媽自己帶孩子,爸爸能夠多體諒一點,有時候多分擔一點。下班回來幫忙老婆看看孩子什麼的,夫妻倆只要一條心,自己帶娃,辛苦個2-3年,所有的一切都是會好起來的。不管老人幫不幫帶娃,我們都要以一顆平和的心去對待,熬過前2年一切都是會好起來的,只要你們夫妻倆肯努力,肯打拼,一條心,日子總會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