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幫帶娃,家庭關係怎麼相處,3位媽媽說了肺腑之言

2020-08-17 小二道情感

作家蘇心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很多家庭關係中,父母幫忙孩子照看子女,才能夠讓子女安心的去上班,在中國家庭中,大多數老人退休了都是在家幫忙帶孫子。但孩子比自己上班還累,但年輕人壓力大,老人家只能捨棄自己的退休生活給年輕人搭把手。所以,有人說這世上所有不願委屈孩子的父母,都在委屈自己。

劉阿姨就是這樣一個寧願苦著自己也不願意給孩子添麻煩的老人家。這是劉阿姨帶孩子的第3個年頭了,劉阿姨原本在電力局工作,後來退休了,就跟小姐們到處旅旅遊,跳跳廣場舞,跟老伴在老家過得那叫一個滋潤。

後來,兒子生孫子了,兒子一個電話,劉姨就從東北老家到644公裡外的杭州給兒子帶孩子來了。住了不到半年,劉姨就跟媳婦大吵了一次,這半年來心中所有的委屈都在這一刻爆發了。劉姨嫁給老伴30多年來,一直都沒有分開過,去哪裡都是兩個人一起。但為了照顧孫子遠離家鄉,從北到南,來到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她有多不適應只有自己知道,從不跟兒子抱怨半句。但沒想到不管劉姨做什麼,媳婦總是嫌棄自己髒,弄得不乾淨,哪哪都是不順眼,說劉姨東西亂給孩子吃。


​劉姨哭著說自己整天要帶孩子,退休金拿來給你們當生活費,給你們買菜,煮飯還要讓你們這麼嫌棄,我千裡之外來給你們當免費「保姆」你們還嫌棄我這個,那個的。劉姨提出來要回老家。這下媳婦慌了,開始上前各種討好,道歉,說自己哪裡哪裡做的不好了,以後不會再這樣了,懇求劉姨再幫她帶兩年孩子,孩子上小學了實在想回去再回去。就這樣,劉姨又一次選擇了隱忍。

中國式的父母一生都在為了孩子,只要是為了孩子好,多苦多難都能夠忍。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只要老人不給媳婦帶娃就成了老人的不對。隔代帶娃好像也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

那麼,那些老人不幫忙帶娃的家庭,結局最後都是怎麼樣了呢。不妨來聽聽以下幾位媽媽們的肺腑之言。

1: 堅決不生二孩,吃過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藍於大學畢業後跟男朋友就結婚了,沒過多久就生了個女兒,生完孩子後婆婆明確的說「自己可以出錢但不能幫帶孩子」就這樣藍於當起了3年的全職媽媽,等到孩子上幼兒園了才開始工作,現在孩子大了上小學了,親戚們知道看到都會叫藍於再生一個,一個孩子多孤單什麼各種催生。

藍於跟老公說決定不會說二胎,孩子我們要求質量而不是求數量。既然沒人幫忙帶孩子不妨就好好的培養自己的女兒成才,把全部的愛都給她,好好培養一個孩子。再說,現在養孩子成本多高啊。而且,這些年,藍於好不容易打拼出了一番事業,才不會為了二胎放棄現在所有的一切,畢竟她知道一個女人沒有經濟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


2:不幫我帶孩子,老了你也別找我

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兒媳婦覺得自己生了孩子,老人家就該給我帶,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生孩子是我最困難,最無助的時候,這時候你要是肯來幫我一把,那麼我也肯定會好好孝順你,但你如果不給我帶娃,老了病了也就別來指望我。阿青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因為老公家還有一個80歲的奶奶需要照顧,所以阿青生孩子坐月子什麼婆婆都沒有來照顧,都是在月子中心,並且自己也辭職了做起來全職媽媽

但對於婆婆生孩子,月子不照顧自己不給自己搭把手這件事情,阿青一直耿耿於懷,每到節日,老公總會叫阿青給自己媽媽買點東西,阿青都拒絕。阿青認為,你在我最難得時候沒有拉我一把,我又幹嘛要給你養老,又不是吃飽撐著沒事幹。阿青也很明確的跟老公時候自己不會給婆婆養老的。


阿青的老公也不敢多說什麼,畢竟老婆這些年帶孩子吃的苦,受的難他看在眼裡,媽媽的自由他也不好干涉。


3:全職媽媽帶娃辛苦,職場爸爸養家累

孩子的出生伴隨著不僅僅是喜悅,煩惱,壓力也隨著而來。新生兒時期的孩子最難帶了,半夜餵奶,不明原因的亂哭鬧又不會說,怎麼哄都不行。這時候全職媽媽身邊要是每個人心疼自己,幫自己一把,很多年輕媽媽很容易得產後抑鬱。

芳芳的婆婆在孩子出生後就說每個月給小兩口補貼一點,但孩子是不帶的。所以生娃後的芳芳就當起了全職媽媽。芳芳在還沒生孩子之前跟老公的生活過得是很滋潤的,但沒想到吞金獸的娃出生以後,家裡哪哪都需要錢。老公每個月不但要還房貸,車貸,還要支付家庭的生活開銷,孩子的吃喝拉撒。所有壓力全部壓在爸爸身上,兩個人信用卡就越欠越多,越欠越多,孩子一天天長大,到處都是要錢。芳芳說自己再不出去賺錢,都要把房子賣了才能夠維持正常的開銷跟生活了。

看到這,我只想說,老人幫不幫忙帶孩子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還是你們夫妻倆,要是全職媽媽自己帶孩子,爸爸能夠多體諒一點,有時候多分擔一點。下班回來幫忙老婆看看孩子什麼的,夫妻倆只要一條心,自己帶娃,辛苦個2-3年,所有的一切都是會好起來的。不管老人幫不幫帶娃,我們都要以一顆平和的心去對待,熬過前2年一切都是會好起來的,只要你們夫妻倆肯努力,肯打拼,一條心,日子總會越過越好。

相關焦點

  • 老人不幫帶娃的家庭,最後怎樣了?4位29歲媽媽實話實說,很扎心
    不知從何時起,「隔代養娃」卻成了「潛規則」一般的存在,成了老人與子女之間必須跨越的一條「鴻溝」,成了一件老人不得不「扛下來」的事情。那麼,那些老人不幫忙帶娃的家庭,最後都怎麼樣了?以下4位29歲媽媽實話實說,暴露了四種殘酷又心酸的結局。
  • 不幫帶娃的婆婆,你會為她養老嗎?
    自古至今,婆媳之間的關係很難相處,家家戶戶都有本難念的婆媳經,尤其談到帶娃的問題,婆媳之間的關係會更加尖銳。一、不幫帶娃的婆婆,你會為她養老嗎?同事生完寶寶後,產假馬上就要結束了,要想回公司上班必須得找個人照顧孩子。同事和丈夫商量讓婆婆過來照顧,畢竟這是她的親孫子,只幫我們照顧孩子就行,其它事情下班由我們自己做。
  • 有老人帶娃和沒老人幫帶的家庭,差距有多大?過來人的話很現實
    然而對於不同的家庭來說,家中的老人在家裡的地位似乎略有不同。我的朋友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不要小看退休的老人,他們的作用其實是十分重要的。千萬不要把老人當成一種累贅,有老人在自己還有一個後盾和港灣,有一個家可以讓自己依靠。一旦老人沒了,那我們的人生就只剩下歸途,孤獨寂寞。這其實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情。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就是有老人帶娃和沒老人幫帶的家庭差距有多大,過來人的話很現實。對此,你有什麼想法?
  • 幫子女帶娃和不帶娃的老人,晚年誰更幸福?3位老人給出了答案
    現在社會,年輕人工作忙,壓力大,結婚生了孩子基本上都沒有時間帶,大多都是交給老人。據我所知,對於一部分老人來說,他們為了替子女減輕負擔,樂意幫子女帶孩子,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可還有一部分老人,不喜歡跟子女住在一起,喜歡和老伴享受晚年時光,拒絕幫子女帶娃。那麼,幫子女帶娃的老人,和不幫忙帶娃的老人,晚年誰更幸福呢?我採訪了3位過來人,聽一聽他們的真實想法。
  • 爺爺奶奶不幫帶娃難道是不愛孫子嗎?原因很現實
    在現代社會,有很多家庭的公公婆婆不願意幫兒子兒媳帶娃了,難道他們都老了不怕孤獨嗎?不想跟兒子孫子們培養感情嗎?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說的不錯每個家庭都有它的難處。人人都嚮往的和諧家庭沒有那麼容易。等她生了小孩後就不一樣了。她本以為婆婆會幫忙帶孩子還會繼續照顧她,卻沒想到婆婆他們都不願意幫忙了,自己生的是個男孩啊難道他們也不喜歡嗎?他們是怎麼回事啊?她跟老公訴苦老公也很無奈沒有辦法只能親自照顧她和孩子了。
  • 到底要不要老人幫帶娃,這真是個難題,看看我表姐家的實例
    表姐的準婆婆最後急的放話:你倆不結婚也行,要不先給我生個娃吧,我抱上孫子孫女了,你倆愛結不結了。從這也看出表姐的準婆婆實在是著急抱孫子。  耐不住兩邊家長的催促,也加上兩個人確實是感情穩定,水到渠成就結婚了。  可婚後對於生娃的事小兩口也不積極,表姐表示,真的還沒做好照顧撫養一個娃的心理準備,這麼草率的生娃是對娃不負責任。
  • 帶了3年孫子,換來兒媳無禮對待,老人直言:再閒也不去幫帶娃了
    ,這態度轉變讓劉阿姨後悔,就算事後兒子和兒媳怎麼道歉,她也決定再也不要幫他們帶娃了。特別是很多老人是犧牲自己晚年的時間來幫年輕人帶娃的,但有些人似乎把老人幫忙帶娃當成理所當然的事,把老人當成免費的保姆,對老人百般挑剔,甚至是動手動腳。這樣會老人感覺不到應有的尊重,老人也不願意幫這樣的人帶娃。
  • 故事:公婆幫帶娃,2年後他們索要5萬辛苦費,我拒絕:帶娃還要給錢?
    公婆幫帶娃,2年後他們索要5萬辛苦費,我拒絕:帶娃還要給錢?現在的生活成本越來越大了,尤其有孩子後,許多年輕夫妻感覺壓力越來越大了。在家庭和工作之間,許多人為了生計不得不選擇工作,即便有孩子了,他只能將孩子託付給父母,讓他們幫忙照顧,或許這就是生活的無奈,除了適應還能說什麼呢?
  • 「婆婆不幫帶娃,等她老了你會伺候嗎?」三位兒媳的回答,很現實
    不同的婆婆有不同的性格,但是如今,婆婆是否幫忙帶娃,成了媳婦衡量將來養老的標準,不幫忙帶娃的婆婆,老了以後還會伺候婆婆嗎?三位媳婦給出了答案。人與人之間的好是相互的,雖然兒子和媽媽之間存在親子和血緣關係,兒子應該無條件照顧母親,但是媳婦不一樣,畢竟是嫁進來的人。
  • 兒媳讓公公幫帶娃,發現公公抱孩子睡覺從不哭,兒媳怒:不要臉
    小麗嫁給了一個農村的男人,她的丈夫不錯,但是卻是個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也就是說,她老公沒有了母親以後生孩子,她要自己帶了,而且小麗當初嫁給老公的時候,就是看中了沒有婆婆以後生活才不會被婆婆打壓,過了門就自己能夠當家作主,可是沒想到孩子會爬的時候真的特別煩,老兩口為了生活奔波勞碌還得要帶孩子,這時候小麗想著如果有個婆婆幫照顧孩子就好了,不過好在丈夫沒有了,母親卻還有一個公公在,於是小麗就想把孩子送去公公那裡讓他們幫帶
  • 傾力幫兒媳帶娃的老人晚年過得好嗎?3位60歲老人的講述,很戳心
    俗話說得好:婆媳關係,遠香近臭。自古以來,婆媳之間的關係就是家庭重點的調理對象,她們因為同一個被深愛著的男人建立起了關係,由陌生人成為了一家人,眾所周知,只要婆媳之間沒有矛盾,那麼這個家庭就能夠非常和諧。
  • 「沒幫帶孩子,以後兒媳會給我養老嗎?」來聽聽三位媳婦的心裡話
    老人自己有退休金,但不多,除去看病所用剩不了多少,實在拿不出多餘的錢幫襯兒子一家,她說在孫子身上是「既沒出錢又沒出力」,心有餘而力不足讓她很內疚。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來聽聽三位媳婦的想法吧。 劉女士 孩子2歲 生了孩子才知道「家裡有一老勝似一寶」的重要性,真的很羨慕那些有老人幫帶孩子的家庭。我也是命苦,我老公他大哥家的二寶跟我家孩子差不多出生,婆婆說得幫著大哥家看孩子,看不了我家的。
  • 幫兒女帶娃,要怎樣做才能不受氣,60歲退休老人說出了答案
    一般情況下,孩子就只能由老人照顧。老人的家庭責任感重,也很心疼子女,都會幫忙照顧小孩。可是畢竟兩代人的觀念不一樣,特別在育兒方面肯定會有很多矛盾,有些老人就害怕這樣會導致衝突,甚至是自己辛苦幫帶娃,結果也落不了一句好,反而被埋怨。
  • 「老人幫帶孩子是情分,不帶是本分」65歲婆婆聽信這句話後悔了
    按理說,王阿姨不幫帶孩子也很正常,自己好不容易把兩個孩子拉扯大不容易,到了晚年自然不想再受累。 王阿姨哭著握住兒媳的手說:「媳婦啊,媽糊塗呀,就聽信老人幫帶孩子是情分,不幫帶也是本分這句話,你們有難處
  • 有婆婆帶娃和沒婆婆帶娃的家庭,有什麼區別?這3個女人說出實情
    導語生了孩子後,家裡有婆婆帶娃和沒有婆婆帶娃有什麼差別?現在好多年輕人都忙於事業,根本就沒空帶孩子,如果請保姆,她們又怕。如果家裡有公婆幫忙帶孩子,那也能在外安心工作,也可以去做一些喜歡的事情,給老人帶孩子根本就不用擔心,因為老人是過來人,什麼都懂。到底是不是這樣呢?這三個女人說出了答案。
  • 生娃期間,婆婆沒照顧沒幫帶娃,她卻樂了!
    都說女人結婚後,與婆婆的關係惡化的根源,就在於女人(媳婦)生娃期間是否得到了穩妥地照顧有關。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其實,只要自己樂觀一點,想開點,媳婦生娃,又不是婆婆生娃,婆婆能來照顧或者還能一起幫著帶帶娃的,純屬自己人品開掛,意外驚喜,這樣想你就能不那麼生氣難過了。本來嘛,這也是事實,媳婦生娃,別拿婆婆說事!
  • 那些沒有老人幫忙帶娃的家庭,最後過得怎麼樣了?看看過來人結局
    現代社會年輕人不打拼就沒有收入,年輕父母壓力很大,年輕人孩子出生,多數要老人幫忙,可是老人也有很多各種原因,不能幫忙帶娃。那麼那些沒有老人幫忙的家庭,現在過的怎麼樣呢?第一種:你不幫我帶孩子,以後也別指望我幫你養老人都是相互的,這一種情況一般並不是道德綁架。
  • 有老人帶娃和沒老人帶娃的家庭有何區別?3個過來人說大實話
    導語:有些家庭有老人帶娃,有些家庭沒老人帶娃,有老人帶娃的家庭和沒老人帶娃的家庭,到底有什麼區別?鄭女士:我婆婆幫我帶娃,所以我才可以出去工作。我覺得家裡有老人帶娃,身為兒媳還是比較輕鬆的,我有個朋友她家裡就沒老人帶娃,是她自己帶娃的,所以她自從結婚生子之後一直呆在家裡帶孩子,根本就沒辦法出去上班。
  • 三位老人自述親身經歷:年輕不願幫子女帶娃,如今晚年過成了這樣
    ,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以至於衍生出了「不帶娃就不養老」的局面,那麼,那些年輕時不幫兒女帶娃的婆婆,晚年生活究竟如何呢?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3位老人講述經過上面老人的自述,我們不難看出,「不帶娃就不養老」只是個案,不帶娃並不是老人和子女,婆媳矛盾爆發的根源,而是在於是否設身處地站在子女的角度來考慮。
  • 3位退休阿姨說出了心裡話
    小青和丈夫家庭收入一般,請不起保姆,如果小青當全職媽媽在家帶娃,他們的家庭負擔會更重,丈夫的壓力會非常大。而且小青作為新時代女性,並不願意放棄自己的事業,覺得帶娃三年,自己能會跟外面的社會脫節。所以小青很想說服婆婆過來幫忙帶孩子,經常都聽別人說別人的婆婆哭爹叫娘的樂意跟兒子住在一起,小青的婆婆為什麼會只顧著自己而不願意幫忙帶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