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最親的人是子女嗎?3個72歲老太的經歷就是最好答案

2020-09-06 輕風情話

導語

人老了就喜歡胡思亂想,那是因為人老了就沒有保障,畢竟人上了歲數勞動能力日漸低下,那人到了老年和自己最親的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呢?不同的人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來聽聽這三個老太是怎麼說的吧。

()

網友一:王老太:老伴才是最親的。

我今年72歲了,我這一生沒有什麼可遺憾的,雖然我沒有過上大富大貴的生活,可是我和老伴兒一直都互相攙,風風雨雨的走過了很多年,我有兩個兒子,鄰居們都羨慕我,說以後可以有兒子給我養老。

可是我活了這麼大歲數,反而感覺孩子們靠不住,我不是對孩子們沒有信心,而是看清了現實,我的兩個兒子都在外地工作,他們的待遇很高,但是一年卻很少回家一次,他們對我說不上來是否是真的孝順,反正每年都會給我打錢。


可是讓他們回家吃頓飯卻比登天都難,我甚至都要記不清他們長得什麼樣子了,我感覺和兒子們越來越陌生,老伴兒就一直安慰我,讓我別往心裡去,老伴兒還說即使孩子們都不在身邊,他也會好好照顧我。

老伴兒的確很細心,我想吃的菜他一個星期都會給我做好幾道,我有個頭疼腦熱他都著急的上火,所以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感覺和自己最親的只有自己的老伴兒。


()

網友二:何老太:還是孩子和自己親。

我今年72歲了,都說老來是伴,我和我老伴兒結婚好幾十年我一直很依賴他,年輕的時候老伴就非常的寵我,什麼都捨不得我做,他說會一直對我好,可是他好像說話不算數,老伴在五年前徹底的離開了我。


還好他給我留下了兩個女兒,都說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但是我不是這麼想的,因為我的兩個女兒都超級懂事,女兒們當時不肯遠嫁說是要方便照顧父母,尤其是在我老伴兒去世之後,女兒們給我的陪伴更多了。


她們可能擔心我會無聊,每個月都會回家看我好幾回,不用我說總會積極的給我打生活費,我想吃排骨她們會用心的給我慢燉煲湯,可能是沒了老伴兒的緣故,我感覺女兒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我甚至越來越依賴女兒們了。

()

網友三:馮老太: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我今年72歲了,活了這麼多年我才知道靠得住的只有自己,尤其是上了歲數生了病,真的沒有人可以為你分憂,我原配老伴兒在40多歲的時候因為意外去世了,後來我就一個人帶著我的兩個兒子,但是鄰居們都不放心我勸我改嫁,為了孩子們的以後我也找了個後老伴兒。

一開始我倒感覺沒什麼,直到我的腿骨折之後,我才發現靠得住的只有自己,我住院的那段時間我的後老伴兒一天都看不見個人。


住院費手術費我兒子們也不願意掏,還是我自己出的,我沒有想過責怪他們,我只是看開了,我現在真的不敢生大病了,因為我感覺沒有一個人是真心伺候自己的。

()

不同的老人有著不同的答案,而晚年能依靠的無非就是這三種人。

1:自己的子女。

做老人的給了孩子們生命,孩子們就有義務孝順老人,希望所有的子女都不要把贍養老人當成一種被迫的義務,要當成應盡的責任,很多做子女都是非常體恤老人的,知道他們的不容易,所以在自己有了工作能力之後都想加倍的回報給父母,因此父母就感受不到孤單,父母也會理所應當的認為晚年和自己最親的就是孩子。


2:自己的老伴。

也有很多子女因為工作原因所以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鄉,父母老了根本就不奢求什麼,只希望子女們的陪伴,可是很多孩子都意識不到這一點,認為掙很多的錢才是最關鍵的。


還好父母之間可以相互取暖,老人也會認為和自己最親的就是老伴,因為在自己需要的時候,孩子們沒有陪在自己的身邊,是老伴兒在盡心盡力的照顧自己,不過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清·王士禎)說過:「生既為同衾,死當攜手歸」。

3:靠得住的只是自己。

還有很多老人是比較可憐的了,他們的晚年可能過的很孤單,他們認為自己的子女離自己很遠靠不住,自己的老伴兒粗心大意的也靠不住,尤其是在自己生病之後更會感覺自己無所依。


如果是這樣的一種情況,那麼更要保證自己身體健康,不要被疾病所困惑,還要儘自己所能的多攢點錢。而且拿破崙說過:「人多不足以依賴,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

總結

不管怎麼說,父母是給了子女生命的人,所以做子女的應該和父母親近,要給他們更多的溫暖,父母並不會向我們索求什麼,他們只想刮分些許的陪伴,你們感覺人老了靠得住的是誰呢?

相關焦點

  • 子女要求給退休金卡,能給嗎?這3個72歲老太的答案,很真實
    導語老了之後都想身邊有老伴和子女,以後生活不能自理了,老伴還能在身邊照顧,也會和自己相守到老。也能依靠子女,子女多的話,就會有很多子女為自己養老,自己也不用擔心會孤獨終老,畢竟為父母養老是子女的責任。要麼就是靠錢,手裡有錢想做什麼都行,就算子女不孝順,也可以請個保姆,讓自己安心過完晚年。
  • 退休金高,晚年就一定幸福嗎?3位65歲退休老太的經歷就是答案
    ,那麼就可以保證自己的晚年過得非常的安逸,可是有了退休金晚年就一定幸福嗎?退休金只是一個籌碼罷了,這三個退休老太就說出了心裡話,快來看看她們過得是怎樣的生活吧!我今年65歲了,我年輕的時候在紡織廠做工,因為是國家的單位,所以我退休金現在一個月有5000塊,我的那些老鄰居們都羨慕我,說我到了晚年可以什麼都不用想,畢竟有了退休金在手。我可以肆無忌憚的吃喝享樂,我起初也是這麼想的,可是我退休金一下發,我才知道自己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 72歲老人的感悟:人過六十,不麻煩子女,就是最好的養老
    雖然也並不是每個人的子女都會這般不孝,但是很多老人的親身經歷也證明了,人過了60歲,如果不麻煩子女,能夠自給自足,就是最好的養老方式。聽一聽下面這位72歲老人的感悟,也許能引起更多相同情況老年人的思考。
  • 人到晚年,和子女住還是自己住更幸福?72歲老太說出了心裡話
    導語人到晚年,到底是和子女住,還是和自己住,一起來看看這位72歲大媽的心裡話。馮大媽/72歲如今我也72歲了,老伴沒去世的時候我的身體還挺好的,也不怎麼生病,後來老伴去世後,我整天出現毛病,老是要跑去醫院看病。
  • 子女要養老金小本,該給嗎?聽聽72歲老人的答案,很現實
    導語:很多老人到了晚年身體逐漸衰老,沒有經濟來源生活也不能自理。很多老人都要依靠兒女給自己養老,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要是有老伴的話,就是老伴互相扶持互相照顧。身體上的缺陷就取長補短。兩個人生活中都有個照應。就比如說要是兒女多的話就輪流照顧要是獨生子女的話,父母就跟著他的子女過。
  • 72歲老太給兒女的遺書:感謝你們3個給俺養老,但俺後悔生了你們
    一導語經常有人說「養兒防老」,雖說父母都不是真的為了「防老」才養育子女,但他們也是希望晚年能夠有所依靠的,可偏偏有不少子女在她們父母年邁的時候不聞不問,令人十分寒心,也就是應了那句「一娘能養十兒,可十兒卻難養一娘」。現實中這種事情是否真的存在呢?下面一位72歲的老太留給兒女的一封遺書,讓人看了不禁淚目。
  • 3位72歲老人的忠告:晚年幸福的老人,手裡一般都有這3樣東西
    那你知道怎樣才能讓晚年過的幸福嗎?不如看看這三個老太是怎麼說的。網友一:陳老太:身體最重要。網友三:杜老太:樂樂呵呵的才重要。我今年72歲了,我現在有三個女兒沒有兒子,我40多歲的時候,身邊人都勸我說讓我再生一個,還說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還說她們保準不孝順我,其實我的女兒們對我還算可以。
  • 72歲老太:有錢,還有5套房,但唯一的願望卻是「早點離開」
    導語很多人都說,人到晚年有錢有車有房,是最幸福的事,因為有了這些東西,就不用擔心生活過得不好。確實,錢是好東西,但是真正的能買到幸福開心嗎?其實並不能買到,雖然錢是好東西,但在老人眼裡,錢乃身外之物,買不到親人的陪伴。
  • 人到晚年,身邊最親的人是誰?3位退休老人說出了實話
    奮鬥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時期,退休老人都希望能夠陪陪自己的家人,安享晚年。有人說,當老人到了退休年齡後,子女也在為自己的家庭奔波操勞,很難陪伴在老人身邊,所以人到老年,與自己最親的人就只剩下老伴了,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有3位退休的老人說出了實話,一起來看看吧。
  • 人到晚年,最親的人一定是老伴嗎?3個60多歲的阿姨說出心裡話
    子女沒法時時刻刻陪伴在老人身邊,也沒法仔細傾聽老人的心聲,所以還是老伴更貼心。但也有一些老人比較特別,他們並不會覺得老伴是最親的人,下面三個阿姨就是這種情況。說起老伴時,她們的內心特別不是滋味,並沒有相伴了一生的幸福感。
  • 人到晚年,為什麼最親的人不是老伴兒?3位60歲退休老人這樣說
    導語都說:「少來夫妻老來伴」,那麼我們從這個層面意思來理解的話,我們就很容易聯想到,人到晚年,和我們最親近的人,就應該是一直陪伴了我們自己幾十年的老伴兒才對。可是很多時候,我們許多老人卻在以後的生活當中發現,原來「晚年最親的人是老伴兒」這句話,多半就只是一個「偽命題」而已。說白了,人到晚年,和老人最親近的人並不是自己的老伴兒!而是另有其人,那麼這個人到底是誰呢?我們一起去聽聽這3位老人是怎麼說的。
  • 人過六十,不麻煩子女,就是最好的養老
    雖然也並不是每個人的子女都會這般不孝,但是很多老人的親身經歷也證明了,人過了60歲,如果不麻煩子女,能夠自給自足,就是最好的養老方式。聽一聽下面這位72歲老人的感悟,也許能引起更多相同情況老年人的思考。
  • 男人到了72歲,為什麼還想要找女人?3個72歲老人說出心裡話
    導語有一些老人覺得只要手裡有錢,一個人生活不會過得很差,如果到了晚年之後,生活不能自理了,那就請個保姆或者對養老院養老,但是真正到那個時候,他們還會這麼認為嗎?下面這三個老男人都72歲了,居然還想找女人,這是為什麼?為何這麼老還要折騰自己,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心裡話。
  • 人到60歲後,會跟子女一起住嗎?聽聽過來人說的真心話
    記得早前人民藝術家楊麗萍曾被嘲諷「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就是無兒女」,楊麗萍已經60多歲,她將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藝術,至今仍舊在舞壇上閃耀著光芒。有人質疑楊麗萍的晚年沒有保障,可現在早就不是曾經那個養兒防老,多子多福的時代,有沒有生兒育女,其實對我們的晚年生活影響甚微。
  • 3位72歲老人的親身經歷告訴你:兒女雙全,晚年不一定是福
    二、網友經歷1、王奶奶、兒女根本無暇顧及自己我今年72歲,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老伴在五年前的時候,因為肺癌去世了,自從老伴去世之後,我都是一個人生活,雖然有兒有女,但是他們對我也是無暇顧忌。2、李奶奶:生病了,子女都不能在身邊照顧自己我今年72歲,老伴在十年前就去世了,去世之後我一直都是自己生活,因為身體還硬朗,自己做飯什麼的都沒有問題,孩子們都挺放心,但是一年前我在家突然暈倒,被送到醫院檢查是腦部有個腫瘤。
  • 3位73歲老人的親身經歷:人到晚年,拼的並不是兒女
    一、導語父母總有老的一天,人到晚年的時候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孝順自己,可以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但是子女真的是自己晚年生活的依靠嗎?養兒防老真的還適應現在的社會環境嗎?讓我們來看看這三位老人的經歷。1、四個子女不如有積蓄今年73歲了,老伴兒在20年前就已經去世了,我有兩兒兩女,四個孩子,按說我的晚年生活應該過的挺安逸的,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 再婚女人到了晚年後,最害怕什麼?這3位72歲大媽說出心裡話
    導語老人選擇找老伴,只是為了晚年不那麼孤獨,能有個人,一起相伴到老。可是現在很多老人選擇再婚,老伴去世後,就會被老伴的子女趕出家門,當初不顧子女反對,和老伴再婚,被老伴的子女趕出來,自己的子女也不理老人了,如果,真正到那一刻,那老人真的好悽涼,老伴走了,自己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 人到晚年,最親的並不是老伴,3個60歲退休女人實話實說,很扎心
    按理說,老伴是這一輩子陪我們最久的人,父母會老去,兒女會長大,晚年最美的風景,莫過於和老伴安安靜靜過小日子,攜手看夕陽,漫步春暖花開。然而,對於一些老人來說,卻未必有這般幸運。走過半生,原以為終於有了更多的時候可以和老伴相互陪伴,卻不成想,人到晚年,躺在病床上才發現,最親的人並不是老伴,而是另有其人。
  • 人到晚年,最親的人不是老伴,3個60歲退休女人說出了心裡話
    父母老去,兒女長大,真正最親的人真的是老伴嗎?3個退休女人說出了心裡話,很扎心。01、劉女士,60歲我今年60歲,與老公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到了結婚的年齡,沒交往多久後就結婚了。如果讓我重新選擇,即便自己一輩子單身,我也不會嫁給他,所以,晚年與我最親的人絕對不是老伴。
  • 72歲老人感慨:到了晚年,最害怕的並不是子女不孝順!
    02李阿姨今年72歲,有一兒一女,女兒遠嫁,兒子和她住在同一個村。以至於,她時常會潸然淚下的感慨:「以前,總想著養兒防老,擔心老了兒子不孝順自己怎麼辦,可真到了這一步,才明白,人到了晚年,最害怕的並不是子女不孝順,而是成為他們的負擔!因為害怕自己身體不好,會讓子女費心又費錢,也擔心子女照顧自己,身體會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