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關注我、我陪你愛
文丨萱小蕾、又名漠泱
▼
我們的一生,總會與人發生牽絆,孤獨一人獨善其身的事畢竟是少數,我們多半會有親人家人。
按理說,親人和家人是自己的港灣,是自己的後盾,也是自己無路可去時的退路,或者累了病了之後想要回去的溫暖所在。
然而還有一些人的家人,並不能給他們這樣的作用。反而要從他們身上榨取一些東西,或者說要索求乞求一些東西。
雖然說家人之間要互幫互助,這樣的互幫互助也是必然的,是理所當然的,是有情有義的。但前提是提供幫助和付出的人有這個能力,不會為難,是自願,也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基本生活。
如果一個家庭的人員都在向另外一個成員索取、提要求懇求,或是乞求,那都是有問題的。
不管是哪一種態度,但凡對方沒有那麼大的能力、超出他的力量範圍,讓他為難,讓他辛苦,讓他覺得有壓力,那麼就是不對的,對那個被要求付出的人是不公平的。
網友娜娜就遇上了這樣的家庭,最近她生病了,需要手術,手術後需要人照顧,需要在家恢復修養。
可是她還沒做好準備回家,也還沒給父母說,每天身心都覺得累,夜不能寐,午夜夢回還會流淚。
這些壓力就出在她的家人身上,20多歲的娜娜,工作幾年了,卻一直沒有積蓄。發工資了就寄回家,母親說幫她存著,給她以後做嫁妝,然而後來她發現,錢根本沒存下,幾乎都花在她哥哥身上了。
哥哥遊手好閒,還玩牌欠債,娜娜跟父母三個人努力賺錢都花在這個哥哥那裡了。不光娜娜存的錢沒了,還為了給哥哥還債,倒欠不少。
娜娜一個月工資也不高,四五千塊,業績好時,也就七八千。她平時省吃儉用,為了幫父母分擔,父母總是求她,指望她,說哥哥不懂事不成器,只能靠娜娜。
如今父母給娜娜哥相親安排婚事,希望他結婚生子,是老人最大的心願,可是自己兒子不咋樣,對方彩禮要的多,還要求買房。
父母東拉西借,自然也指望著娜娜,經常打電話問她工作業績如何。如今一聽她要休假養病,父母急了,說也不是什麼急性病,拖一拖,得先把她哥這事辦了。
母親甚至說:「你哥結婚急需彩禮和買房,你趕緊先好好上班賺錢,實在不行找個有實力的對象幫一幫,至少幫家裡湊個20萬,不然我跟你爸賣血也做不到啊……」
聽到這裡,娜娜心都碎了,平時她覺得父母還是愛自己的,然而看起來,跟哥哥一比,她就不重要了。或者說,她的重要性是為哥哥的人生做輔助。
哥哥自己啥也不用管,父母和自己卻天天焦慮,母親動不動責怪父親無能,面對娜娜就抹眼淚打感情牌。
娜娜覺得自己活得很掙扎,每次面對家人打感情牌,卻又總是敗下陣來心軟。
她也曾天真地為自己想過:父母沒錢,就自己存夠嫁妝,不要父母給錢,管好自己。可是現在父母反過來需要她出一大筆錢,她想戀愛結婚都有點害怕。
如今的娜娜一邊很壓抑,很痛苦,一邊又愁著去哪裡為父母哥哥籌錢……
娜娜這樣的狀況,想必是很多人都有的經歷。明知家人提出的要求自己未必能辦到,或者說需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辦到,卻無法拒絕。
面對他們的眼淚和乞求時會心軟,會心酸,會無可奈何,甚至會不顧一切去幫他們完成。
這個過程中,自然顧及不到自己生活的質量,自然也顧慮不了自己的心情,甚至讓自己生活在一種特別艱難的處境裡。
生在這樣的家庭,就像是掉進一個泥潭裡,苦苦掙扎,越陷越深。可是他們也沒有勇氣逃離掉,沒有勇氣斬斷與這些家人的關聯。
他覺得他們之間還是有愛的,甚至覺得自己是有義務的,像是能拯救他的家人一般。這種矛盾的心理讓他們活得很累,卻又很難走出來。
其實即使是家人,他們也得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就像這個娜娜的哥哥,遊手好閒,不賺錢不工作,什麼都靠父母靠妹妹,一半是他自己人品不行,另一半也是這個家裡的父母和妹妹慣著他,讓他養成了這樣的惡習。
這種縱容,讓他習慣了坐享其成,什麼都不操心。為這樣的人買單讓人氣憤,同時也是一種害他的行為。
成年人要為自己的行為和人生負責,他的人生走向,如果說父母有責任,那無可厚非,因為他們的教育影響了他的成長。
但是妹妹卻沒有責任照顧他一輩子,妹妹應該有自己的人生,應該為自己著想。
可是很顯然這個妹妹不夠愛自己,不夠自私,也不夠狠心。她不斷為這個家裡付出,卻不明白錢是買不來愛的。只能先學會愛自己,才能贏得這個家庭的尊重。
當然這個家庭裡的人會不會尊重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本身也就沒有替娜娜考慮過,那麼她就更應該自己為自己著想。
如果自己力所能及那也無可厚非,幫助親人也是皆大歡喜,關鍵是自己都自顧不暇,所以拒絕也是很重要的環節。
更何況已經生病,怎麼可能像母親說的那樣拖一拖來先成全她的哥哥?
這樣明顯又極致的偏愛偏心,應該讓她清醒過來,懂得開始為自己做打算,而不是沒有底線地繼續被那個家庭壓榨索取。她沒有這樣的義務,也不應該承擔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