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剛工作一年的李老師向我求救,李老師說他打了他們班的小熊,小熊的家長來學校鬧,還打了李老師,但是李老師很委屈地說:「之前小熊媽媽說,孩子不聽話就打啊!」原來小熊家長說話「不算數」。
我呵呵了,真的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很天真很呆萌。因為孩子,你才和家長有了交集,家長對你好,那是因為你現在是孩子的老師,而不是因為你是家長的朋友,一旦孩子的利益受到損害,那麼家長翻臉比翻書還快。
教師和家長都是成年人,有些客套還是要有的,但是不要太當真,開心就好。
下面的這些話,你們班家長有沒有對你說過?有沒有把你忽悠瘸了?
01扣高帽型
你的學生家長可能會對你說:「李老師,我們家孩子就聽你的話,你說一句頂我們說十句。」
不可全信,這可能是他為自己的教育義務推卸責任。這句話對小學低齡段還能適用,但是對於小學高年級或者中學生來說,大部分情況是不適用的。小學時,孩子的重要他人是父母,最聽父母的話;中學時,孩子的重要他人是同伴,受同學和朋友的影響最大,那些讓他「聽話」的老師一定是他信服的,是充滿人格魅力的。而說這種話的家長多半是孩子不聽他們的話,指望老師「嚴加管教」,這種孩子在你的班裡很可能是那個讓你頭痛的「熊孩子」。
當家長這樣說,你又不好給他擺出發展心理學告訴他說的是錯的,但你可以回答他:「感謝您對我的信任,在學校我會盡到老師的責任,在家也麻煩您多監督,家校合力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02下指令型
你的學生家長可能會對你說:「李老師,我家孩子不聽話你就罵,實在不行你就打。」
不要太天真,這可能是他慣用的和老師套近乎的伎倆,你信你就試試,孩子被罵哭了、打疼了,家長一定會來找你算帳,最後這個黑鍋還是你來背,說你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你想說「不是你說讓我打的嗎?」那麼家長有無數的回答等著你——「我讓你打了嗎?」「我讓你打這麼狠了嗎?」「我讓你打你就打啊!」……
當家長再說讓你打孩子的話時,你拿出成年人的客套來回他:「小明是您的孩子,也是我的寶貝,我哪捨得打他啊!」試想一下,家長聽到這話得多開心!
03套近乎型
你的學生家長可能會對你說「李老師,我家孩子回家總和我們說最喜歡李老師您了……」
不要太當真,這句話她對孩子的每一個老師都會說,然而事實上孩子回家和爸媽有沒有提過老師都不一定,孩子提了老師也可能是說你太嚴厲等「壞話」。如果這個家長沒有具體說孩子說了哪件事,或者轉述孩子說了什麼話,那麼你就不要信了。
但是也不要太直腸地戳穿她,成年人的正確打開方式是這樣的:「能讓小明喜歡我真是太開心了(臉上要有燦爛的笑容)。我做得還有不周的地方,但是這孩子很會欣賞別人的優點啊。這孩子能回家和你們說他在校的情況,說明你們的家庭氛圍很民主,親子溝通很順暢,是你們教育有方啊,有機會一定要讓您給全班家長分享一下教育經驗……」家長說得那麼好聽,你也得努力把她忽悠瘸了,這樣的家校溝通才夠理性、夠愉悅。
04歸功勞型
你的學生家長可能會對你說「李老師,我家孩子進步這麼大,都是您的功勞。」
不要洋洋得意!家長說這句話的時候很可能是發自內心地感激,也可能是一時高興衝昏頭腦,還可能是給你下了個套——孩子進步了,是我的功勞,那麼孩子下降了,也是你的責任。你為了不讓孩子下降,於是給了他的孩子更多關注。
作為成年人,家長的客套話要聽得開心,更要保持足夠的清醒和理智,回答他:「孩子的進步,離不開孩子自己的努力,更離不開您的督促,都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話真是一點不假,我得好好向您討教下育兒經啊……」再一次把關注焦點和談話中心從老師身上轉移到家長和孩子身上,這就是與人溝通的太極術!
05貶前任型
你的學生家長可能會對你說「李老師,你是我見過的最負責的老師,我家孩子幸虧遇見了你,小學時……」
不要得意忘形!家長可能是真心覺得你負責,但是我卻不喜歡家長這樣說,雖然我不認識孩子的小學老師,但是同為教師行業的一員,我有義務維護教師的尊嚴和形象,不能為了抬高我自己就踐踏別人。這個家長對你這麼說,等孩子上了高中還會對高中老師這麼說,你如果覺得自己真的比上一任老師厲害,跟著家長說上一任的壞話,那丟的是咱教師的臉啊!老師之間還是要互相「搭臺」,而不要「拆臺」。
這種情況下,你可以禮節性地笑一笑,對家長說:「謝謝您對我的肯定,我現沒結婚(或說沒生孩子/有老人照顧孩子),就沒有那麼重的家庭負擔,有的老師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全班40個孩子,有時候真覺得分身乏術,如果有關注不到的地方,還請您多包涵啊……」這麼說既幫你的「前任」找到了託辭,也讓家長理解了老師的不易,更為自己的將來留了後路,一舉三得。
李老師,你要永遠記得——孩子是自家的好(無論是什麼樣的熊孩子)。你和家長是因為有孩子這個利益紐帶,而孩子和家長才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一旦孩子的利益被碰觸,家長首先要找你算帳!只有你經歷過,才會大徹大悟。
當然,還是有很多家長說這些話是發自內心的,是真的向你表達敬意。
那麼怎麼確認家長對你是發自內心的認可和喜愛,只能等到學生畢業後,她還會叮囑兒子回學校看看老師,她還會在節日裡給你發來問候,她還會在你有需要時主動伸出援手,她還會在親友面前嘖嘖稱讚你這個「過去時」的老師……
說起來,我真是感謝我的學生家長,畢業多年仍舊對我心存感激,再去回味他們當年的話,真是感動。
管它真心與假意,開心最重要!只是不要像李老師這般釀成大錯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