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的時候,不如想想這些

2020-11-07 螞蟻小傅

很多人遇到人生中的各種苦難的時候,比如,遭到上司的批評,同事的擠兌,朋友的不理解,愛人的背叛時,腦子裡往往都有這些念頭,那就是「想休息」、「想辭職」、「想回家」!因為家就是我們的港灣,在外面遇到任何的委屈和難過的時候,只有家人永遠不會嫌棄我們,辭職可以短暫逃離工作的壓力,讓我們一段時間內不用擔心工作上的事。但是這些永遠都不能是我們逃避現實的藉口!


1、當下的問題你是否能夠解決?

問題如果能夠解決,就想盡辦法去解決,不要怕麻煩,因為問題堆積成山的時候更麻煩!但是如果問題實在是無法解決,我們還是要學會理解自己,因為每一個人生,實現不了、得不到都是常態,學會理解自己和他人,放下執著,認可真實的自己,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


1、你能否承擔逃避所帶來的的後果?

逃避問題,能夠為我們帶來一時的快樂,但短暫的放鬆過後是無盡的後悔和失落。如果我們因為一時和領導賭氣從而辭去一份工作的話,那就太不值當了,領導並不會因為失去一個聽不慣自己說話的員工而損失什麼,但是我們卻因此而失去生活的保障。逃避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快樂,而是很多很多的苦惱。

2、逃避真的有用嗎?

有用,當然有用,逃避能帶給我們短暫的快樂。當我們被生活壓的喘不過來氣的時候,偶爾可以給自己放放假,適當讓緊繃的神經舒展舒展。也許,在放鬆的過程中我們就能想到問題的解決辦法,重拾對生活的自信。

相關焦點

  • 心煩的時候,想想這三句話
    不知你最近有沒有心煩的時候很多時候,情緒的崩潰是不需要理由的。面對眾多壓力和困難時,難免心中的負面情緒堆積到某個臨界點就爆發了。這個時候,別任由情緒發酵,你可以主動去做一些能讓自己開心的事,用適合自己的方式,把自己從焦慮和壓抑中抽離出來。     有句話說得很好:心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卻能左右你的生活。不能讓人生,輸給了心情。心煩的時候,就想想下面這三句話吧。
  • 心理學:出現這些行為,意味著你在逃避生活
    當你出現這些行為的時候,表明你應對生活的能力銳減,包括精力、體力、熱情都急速消退。暫時的逃避是休整,但也是成長的停滯。生活的主要內容就是與熟人打交道,而旅行的目的就是暫時避開這些熟人,讓內心有一個休整期。當個體長期沉浸在一個圈子中,對於他人的知覺力會變得越來越刻板。如果他能夠跳出這個圈子一段時間,再回來時就會有不同的看法了。常見的旅行節點包括畢業旅行、辭職旅行、失戀旅行、失意旅行等。這樣的旅行無異於宣告一個時期的結束,新的時期的開始。讓自己與過去有一個告別,迎接新的自我。通過旅行來逃避生活,更多的是一種成長。
  • 靜夜思|心煩的時候,想想這三句話
    曾看過這樣一段話:有人在言語間刺傷了你,你不喜歡吵架,所以就離開了。可是你只是離開了那個地方,卻沒有離開被那人傷害的情境,因此你愈想愈生氣。愈有氣,你就愈沒有精力去理會別的事情,許多更該用心去做去想去處理的事件,就在你漫天漫地的心煩意亂之中,被忽視了。因為,你只是一心一意地在生氣。在情緒上做文章,這是對自己的浪費,而且是很壞的浪費。
  • 喜歡逃避怎麼辦:3個方法幫你面對事實,不再逃避
    而很多擁有逃避心理的人的原生父母,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問題。比如在孩子小的時候,因為成績不好經常被父母說教,就會給孩子一個印象:我學習不好,父母不喜歡我,長大後這個印象就會讓他逃避學習。,會害怕自己失敗,害怕被別人嘲笑,也會害怕成功,正是這些害怕心理讓我們不斷逃避,其實逃避心理有的時候會伴隨著拖延出現,比如考試臨近,我們會逃避複習,因為我們覺得複習太累,就會拖延逃避,但是在我們內心深處卻在害怕題太難,害怕考試失敗。
  • 逃避很可恥,但卻很管用
    某雞湯文如是道:與其逃避現實,不如笑對人生,生活的路,不通時,學會拐彎。
  • 當你不想工作的時候,就想想這三個人
    如果有一天你不想上班了,那麼就想想這三個人。想想愛人當妻子提出離婚的時候,男人對妻子怒吼道:「你不就嫌我窮嗎?沒有想到,我們這麼多年的感情竟然被錢打敗了。」這些年,我沒買過新衣服,不敢買化妝品,而且在菜市場買幾毛錢一斤的菜還要和商販討價還價。而你呢?你卻對此視而不見,工作嫌累,做生意嫌苦,依舊無所事事的混日子。這麼多年,我真的累了。」
  • 逃避,意味著欠債
    敗便是敗了,你必須接受,或者去彌補,而不是去逃避,這已是現實,不要逃避。沒有一個可以躲藏,不被痛找到卻還一直傻傻的期待,到失望,再期待,再失望。無奈的是,逃避塵世的冷,也瓦解我塵封已久的憂傷。每一段記憶,都有一個密碼。只要時間,地點,人物組合正確,無論塵封多久,那人那景都將在遺忘中重新拾起。
  • 與其自怨自艾,不如想想如何扭轉局勢
    一個男人愛你的時候可以做到海誓山盟,甚至在短時間內就將你的心給俘虜了,你真的以為找到了愛情。不然,怎麼會如此的絕情,跟你在一起的時候判若兩人。其實你不用懷疑他當初的真心,也不用懷疑他如今的決絕。當初愛你的時候是真的,如今想分手也是真的。與其痛苦懷疑逃避,自怨自艾,不如接受現實,想辦法扭轉局勢。
  • 與其偷懶逃避,不如帶上另一伴|相互扶持的婚姻才是生活解壓神器
    她們不會有想偷懶的時候嗎?她們想逃避的時候怎麼辦呢?,當然也會有想逃避的時候,可是她們知道,自己沒有任性的權利,如果自己偷懶,好不容易建立的家很容易崩潰,所以她們還是選擇堅強,選擇面對。然而就像上述那個廣告微電影中的臺詞一樣,「我懷念還沒有結婚時候的她」「她也懷念沒有嫁給你時的自己」。既然婚姻是相互陪伴,相互扶持,那為什麼同樣是在艱難的時候,很多妻子選擇的是堅強和面對,而大部分丈夫卻選擇偷懶和逃避呢?
  •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喜歡逃避,這種人在處理問題上,往往都很冷漠
    在心理學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則屬於奧卡姆剃刀定律(Occam&39;s Razor),是由英格蘭的邏輯學家奧卡姆的威廉提出,核心意思就是:如果沒有必要,就不需要做什麼。別人都不扶,就你扶了,你肯定理虧想要逃避責任,今天你不能走,必須把這醫藥費結了。於是,就導致社會上很多人在碰到這種事以後,不知道該怎麼做,只想逃避,並拒絕扶老人。這種狀態用一句話總結,就是「識不足則多慮」,意思是指,見識不足、難以決斷就會思慮過度、擔憂狐疑、沒有安全感。當你擁有足夠的見識,就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心裡有桿秤。
  • 不要用體力勞動去逃避思考
    其實仔細看看周圍的生活,我們會發現大家都喜歡用體力勞動去逃避思考問題,大家都忙著上班,通過一天的體力勞動後,回到家中,因為自己已經辛苦勞動了一天了,所以下班時間可以理所當然的花在娛樂上。其實仔細想想,讓自己的一天在勞累中度過大家都會覺得很充實自我滿足。其實這些都是假象,大家都通過這種心理暗示去逃避用腦子去思考。
  • 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逃避
    有一個剛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大學期間一直表現優秀,不管是學生成績,學校活動,還是校外活動,都是別人羨慕的對象,獎學金,學生會長,這些身份人生在世,最不應該做的一件事,就是逃避,放棄自己的理想是逃避,在困難面前屈服是逃避,給自己的失敗找客觀原因也是逃避,一旦我們選擇了逃避,很可能就會一避再避,最終落到一個悽慘收場的地步。
  • 戀愛時,那些習慣逃避問題的男人,身上多半有這些共同點
    每一個人在戀愛的時候表現出來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在戀愛的時候其實多半會隱藏自己身上的缺點,但是在你隱藏的同時其實也就是在表現出來,你不想讓對方知道你自己身上的缺點,這些缺點有的時候是隱藏不了的,比如說習慣逃避問題的男人,其實就算你想隱藏也是隱藏不了的因為這就是你身上的一部分。
  • 人到中年,別想做人上人,多想想這些現實
    ,清楚地知道盡人事聽天命,等到六十歲的時候,我們就越來越隨和了。人到中年,別想做人上人,多想想這些現實。年輕的時候我們拿身體換錢,等我們年老的時候我們又拿錢換身體。其實年輕的時候我們偶爾累一下,後期休息好了也不是什麼大事,但是如果你已經是中年了,還把自己當成一個少年人去打拼,那麼你的身體肯定是跟不上的,比如視力,容易眼花,看不清文字。
  • 很多人,明明在「逃避問題」,卻標榜自己「心態積極」
    第一天拖延寫作的時候,我給自己找的理由是,「今天實在太累了,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這樣對身體不好,明天再寫吧。」 第二天拖延的時候,我給自己找的理由是,「沒有寫作靈感,不如到知乎裡面逛一下,尋找點素材。」結果就變成了不停地瀏覽各種信息,根本就停不下來。 不過我馬上安慰自己說,「寫文章就是這樣,沒法一下子找到合適的案例。
  • 當你不順心的時候,好好想想這三句話
    古人帶給我們的智慧是無窮大的,如果當你遭遇不順心的時候,可以好好想想鬼谷子的這三句箴言:遇橫逆之來而不怒 人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很容易做出衝動的事,讓自己追悔莫及。距今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曾告誡世人:「不遷怒,不貳過。」真正聰明的人,在遭遇不順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抱怨或是發怒,而是冷靜下來,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後想對策解決。成年人的生活裡,有一種修養叫遇事不生氣。
  • 心理學:「逃避」並不可恥,反而對人生有積極意義
    身邊的朋友都說她太傻了,錯失了這麼好的機會,熬一熬就能熬到經理的位置,這個時候放棄屬實愚蠢。面對這些質疑她說道:「沒錯我就是在逃避,可是為什麼我不可以逃避?為什麼明明我已經很累卻還一定要再熬一熬,厭倦了上進就一定大逆不道嗎?
  • 為什麼明明知道要解決問題,卻又選擇逃避?
    小雅老師:你有多少次遇到問題,困難時,解決不了,就選擇了逃避。不論工作,還是生活,還有情感,都很拖拉,工作上做之前會想到很多方案,但是一需要行動就覺得不舒服。為什麼我會有逃避心理這些都是潛意識在發揮作用,你的逃避心理和行為主要也是潛意識在影響,你的主觀意識無法左右。那麼,是哪些原因導致你逃避呢?一、心理防禦機制逃避心理是心理防禦機制在發揮作用,屬於消極式的防衛。用逃避和消極方法去降低受挫折時的痛苦感。
  • 逃避現實真的很有用
    逃避現實真的很有用作者 南有 你信不信,逃避有時候比直面更有用
  • 逃避可恥,但是有用
    有時候也挺想擁有何以琛那不願將就的態度,可再仔細想想吧,「最好的樣子」又是什麼樣的呢???我好似還未體驗過那個樣子給我帶來的驕傲體驗。年齡只管往上竄,卻怎麼不見自己的技能、處事能力增長,有時還經常要為自己的一些衝動買單,雖然很多時候並不是出很大的事,但對於自己內心的審判倒有些煎熬,難道,成長,真的是一點點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嗎?現在再仔細看看自己這樣的日常,如果依舊如此不願作出改變,那些美好的期待真的只能是在夢裡了。正因夢裡什麼都有,所以只能被稱為夢,現實依舊是一地的雞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