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焱書敏
閱讀前,請點關注。
有人說,好妻子是家庭的支撐點,好母親是孩子成長的導航,好媳婦是婆媳關係穩固、和諧、持久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個家庭是否和睦,要看每個成員是否能夠無私付出。
而你所有的付出,其實都是在為自己鋪路。
洪阿婆八十多歲了,由於兒子家住房緊張,只有五十平米,沒有洪阿婆住的地方,她只好在兒子家門口的樓道里舖上被褥,勉強度日。
看著洪阿婆坐在地上擇菜的圖片,心裡很不是滋味。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風雨一生,最後落得住樓道的下場。連個能夠容身的家都沒有,令人心酸。
如果是自己的母親,誰捨得讓她住在樓道裡呢。
辛辛苦苦把兒子養大,兒子有家了,自己卻沒有了安身之處。
我們不知道洪阿婆家的具體情況,但在兒子小時候,母親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讓他睡在樓道裡,而自己卻在房間裡安然入睡的。
有的網友同情兒子的難處,說上海住房確實太緊張了;有的網友指責兒子不管母親,母親把他養大了,卻落得如此下場。
無論在道義、親情還是法律上,兒子都有贍養母親的義務,但是贍養的方式卻千差萬別。
有人奉上一顆滾燙的心,知冷知熱,把母親的一切安排得妥妥噹噹;有人卻不得已而為之,只要母親能夠活著,就已經萬事大吉。
這和一個人的能力固然有很大關係,但和兒媳的態度也關係匪淺。
如果婆媳之間相處良好,婆婆年老的時候,就不會過得十分悽慘;如果婆媳之間關係緊張,在兒媳生育或患病期間,婆婆不聞不問,只顧自己,則必然晚景悽涼,無人心疼。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你現在得到的一切,都是你曾經付出的回報。
世上所有的關係都是相互的,你付出了多少,就會收穫多少。
同事退休的時候,剛好她的兒媳婦生了孩子。
同事早就說過,即使退了休,也不會像其他人一樣,每天圍著孫子轉,耽誤了自己的生活。她要好好地安排一下,盡情享受這剛剛閒下來的日子。
一位親戚勸她,趁早去幫兒媳婦一把,等自己年老的時候,兒媳婦才會像母親一樣照顧她,為她養老送終。
如果在兒媳婦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視而不見,兒媳婦必然會記在心上,以後也不會好好待她。
婆婆和兒媳並沒有血緣關係,沒生過也沒養過,並沒有贍養婆婆的義務。
當然,她可以輔助兒子贍養婆婆,這就要看雙方相處得怎樣。
你為她付出得多一些,她就會記在心裡,當你需要照顧的時候,她就會想著你平時的付出而盡心盡力地幫助你。
如果你在她困難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像陌生人一樣冷漠,當你需要照顧的時候,她自然不願意出手相助。
有人形容兒媳婦和婆婆的相處,就像銀行存款一樣,你平時存的越多,等你需要的時候就取出得越多。如果你平時一點不存,等你需要用的時候,自然也會一無所有。
同事經過別人的勸說,終於決定幫兒媳婦一把。現在自己清閒了,而兒子和兒媳正是忙的時候,如果自己不去幫一把,心裡也過意不去。
你傾情付出,才能得到別人尊重。
閨蜜的婆婆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已經出嫁,閨蜜和婆婆生活在一起。善良的閨蜜認為,婆婆只有一個兒子,自己肯定要為她養老送終,婆婆的房子也理所當然會留給自己,所以結婚時就沒有提房子的事。
結婚以後,夫妻倆搬出去租房開了一家超市,在閨蜜孕期,婆婆並沒過來幫忙,甚至生了孩子,也沒有幫著照看。
由於沒人帶孩子,超市又忙,閨蜜早早地把孩子送去了幼兒園。
而此時,婆婆卻把房子給了自己的女兒,要搬過來與閨蜜同住,被閨蜜直接拒絕了。
閨蜜說,婆婆根本沒把她當家裡人看待,而是處處防著她。怕她要房產,就提前把房子給了女兒;不想照看孫女,就一直窩在自己家裡不出來。
現在,孩子也上幼兒園了,沒有什麼需要做的了,就馬上搬過來享福。你自私自利,便宜佔盡,一點不想付出,肯定會被人嫌棄。
有句話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她從來不心疼兒媳婦的辛苦,兒媳婦自然也不願意接納她。
同學是獨生子,結婚後一直和父母同住。
老人待自己的孫子比兒子還好,從小看到大。家裡的飯菜都是同學的爸爸做,一家人其樂融融,非常和睦。
不但媳婦視公婆如親生父母,孫子都說,奶奶,等你老了,我養你。
幾年後,一家人搬上了樓房,兒媳婦特意把朝陽的一間屋給公婆住,如今孫子也大了,家裡沒什麼負擔,是老兩口享福的時候了。
有句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人和人相處,就是一個將心比心的過程,你對我好一點,我就會加倍還回去。你對我不聞不問,我自然也懶得理你。
兒媳和婆婆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個陌生人,因為愛著同一個人而走到一起。婆婆沒有照顧兒媳婦的責任,兒媳婦也沒有贍養婆婆的義務。
而在共同的生活中,可以用自己的心去溫暖對方,在年深月久的相處中培養出感情,你付出得多,必然收穫得也多,你一毛不拔,必然一無所得。
兒子贍養父母天經地義,兒媳婦是否贍養公婆,要看兩個人相處得是否融洽。處得好,她會掏心掏肺,處得不好,會讓你晚年尷尬,生無可戀。
點讚轉發是最好的支持。每天下午更新,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