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不停的、無情的戰鬥,要做一個名副其實的人,就應該經常和成千上萬的無形敵人作鬥爭,比如:要擊退可怕的病魔,窮困潦倒的生活。
在網上看到小壯和母親王美母子的抗癌故事,被深深感到。
他們的母子情跨越生死,病弱相扶,情深似海,心心相印。
10年過去了,那個堅持照顧患癌母親的男孩,如今過得怎樣?
十幾歲的時候,王美就被查出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二十多歲成家後雙手開始變形,對方選擇結束這段婚姻;三十多歲再婚嫁給了腿腳不靈敏的喻某;三十七歲懷上小壯。孩子還未出世,喻某見義勇為犧牲。那個時候,王美還能自由活動,然而到小壯3歲時,她的病情加重,失去了自理能力。
那個時候小壯還不到4歲。
從此,不到4歲的小壯,在別的孩子享受無憂無慮的童年、被父母家人萬般寵愛的時候,他站在了灶臺前開始學做飯。還沒有灶臺高的小壯開始學做人生第一頓飯,個子不夠高就站在凳子上,一隻手提不動就用兩隻手。
生活的苦難,沒有讓母子二人失去信心,相反,他們在彼此的身上看到了動力,也堅信生活一定會好起來的。
很多時候,小壯都幻想著:有一天,媽媽突然就康復了。
可現實中,母親王美的狀況一天比一天差。
2013年,王美被檢查出患有尿毒症,這個家再度面臨破碎。
51歲的王美已經完全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終日渾身疼痛。再加上尿毒症帶來的多處併發症,王美幾乎每日都在鬼門關掙扎。而陪在她身邊的就是13歲的兒子小壯。
醫生說,由於王美之前每周要在醫院做三次化療,所以長期在寧鄉生活。而小壯則在老家讀書。但每隔兩個星期,小壯都會準時出現在醫院陪伴母親。在醫生眼裡,小壯這個孩子與眾不同。
和其他同齡的小孩相比,小壯顯得格外懂事,只要有時間就會來醫院照顧媽媽。這個有些內向的少年,包攬了母親的大小事宜。
於是,醫院裡經常都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小壯端著碗餵母親吃飯。
每個周末來看母親的時候,他都會炒一個菜。因為母親習慣了他做的味道。
隨著身體日漸虛弱,王美已經很難正常進食。但每次有兒子做的菜,她都會掙扎地多吃幾口。
母親王美知道自己時日已經不多了,跟小壯說,有一天她死了,希望小壯繼續讀書。因為她希望兒子能夠成績好,將來有出息。
小壯的校長說,他在學校裡也是相當的自強,學習刻苦勤奮。成績處於年級的前五名,這是非常不錯的成績。
小壯的夢想是當一位兒科醫生,他說:「我想回報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如果他們的小孩生病了,我可以免費救治他們。」
無論經歷怎樣的困苦,無論度過怎樣的磨礪,小壯仍然保持著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他知道唯有努力再努力,才能讓母親安心,讓她安慰。
從小壯3歲到現在13歲,十年過去了,他依然努力讀書,完成母親王美的心願,帶著她的愛,一直走下去。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葛拉齊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