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領域精彩內容時時與您分享,真正的寧靜是在心中修籬種菊。我是作家文正,歡迎您的關注。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也是華夏民族一直推崇的行為規範。父母含辛茹苦把子女養大,如果子女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他為人處世的態度可見一斑。近日,一則大二女生休學陪伴患癌母親治療的消息引起社會關注,看了不禁令人難過。常言道禍不單行,原本一個溫馨的三口之家,在短短幾年之內,變故之大令人唏噓。
故事發生在四川廣安華鎣市,就讀於成都文理學院的小姜的父親於去年8月病逝,父親得了肺癌,而母親則患了宮頸癌,這讓一個溫馨的三口之家瞬間墜入冰窟。為了給母親治療父親決然放棄自己的醫治機會,父親在臨終前還擔心妻子在家無人照顧,又不想耽擱孩子的學業。在父親病逝後,小姜於去年 9 月決定休學,陪伴患癌晚期的母親,陪伴她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光。
小姜陪伴母親輾轉於不同醫院之間接受治療,母親一直想拍婚紗照,這些年一直未能如願,於是小姜帶上父親的遺照陪母親去照相館。母親沒去過動物園與遊樂場,於是小姜又帶著母親去動物園與遊樂場。小姜像照顧小孩一樣照顧母親,就像母親當年照顧小時候的自己一樣。在小姜的精心照料下,母親的病情有了好轉,小姜打算下學期帶著母親去上學,在學校附近租房子,一邊上學一邊照顧母親。
多孝順的孩子啊,雖然生活充滿磨難,但只要有愛,有孝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因為我們的方向是正確的,始終保持一顆充滿愛的心,無論遇到任何苦難,我們都無所畏懼。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二十四孝」,故事都是講述孝順父母的故事,其中「棄官尋母」的故事非常感人。
宋代有個叫朱壽昌的人,他的母親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經常受到排擠。在朱壽昌 7 歲時,母親不得已改嫁他人,而且改嫁的地方很遙遠,母子五十年音信不通。宋神宗時,朱壽昌在朝為官,這些年她一直尋訪母親下落而不得,還曾刺血書寫《金剛經》,以期神佛庇佑母子早日相見。後來他偶然得到母親在陝西的線索,決心棄官去尋訪母親,不見母親誓不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功夫不負有心人,朱壽昌終於在陝西找到母親和兩個弟弟,母親團聚,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然而子女對父母的愛常常大打折扣。其實,我們對父親的關心不但在物質上,在精神上也要關心,常回家看看,沒事打個電話,讓父母省心,順心,這才是作為子女的本分,也是為自己的子女做個榜樣,讓華夏的孝道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今日話題:你如何評價休學照顧患病母親的小姜?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記得點讚、分享、關注,更多人際交往技巧與你呈現。
【聲明:文中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