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養性,享受人生,大家好,我是安遠。
在生活中,如果我們注意觀察那些事業做得比較大的人,你會發現他們總是有很多的朋友,而且是各種各樣的朋友,三教九流的,高矮胖瘦的,都和他們有來有往。
他們還有個特點,就是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走街串巷的小販,他們都是一樣的客氣對待,一樣的心平氣和。
這就是他們的與眾不同之處,什麼樣的人他們都能看在眼裡,什麼樣的事他們都能坦然面對。
他們之所以能做到這樣的人際關係,是因為他們避開了兩個為人處世的忌諱,就是好醜心和賢愚心都不要太分明,具體怎麼說呢?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下古人給我們講的這其中的道理。
《小窗幽記》裡的一個章節叫:
相反可相成,相得必益彰。
原文這樣寫道:
好醜心太明,則物不契;賢愚心太明,則人不親。須是內精明而外渾厚,使好醜兩得其平,賢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
人如果判別美醜的心太過明確,則無法與事物相契合。判別賢愚的心太過清楚,則無法與人相親近。
人的內心應該明白人事的善處與缺失,處事卻要仁厚相待,使美醜兩方都能得到平等,賢愚都能受到益處,這才是上天生育我們的德意和心量。
這個世間的美和醜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如何選擇都取決於個人的喜好。但如果對事物的美和醜太過挑剔,則世上就沒有幾件事是我們能夠完全接受的了。
美和醜都是相對的,如果我們只執著於選擇自己認為美的,那我們就會把自己封閉在一個自己舒服的小圈子裡,與外界格格不入,失去很多可能對自己有利的機會。
社會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分工,個人的能力也不同,如果我們只喜歡和聰明的人打交道,而看不起天性愚鈍的人,那我們就是把自己的人脈關係給限制住了,人會顯得沒有親和力,一般的普通人很難靠近你。
這個世上非常聰明的人畢竟佔少數,大部分都是才智平庸的人,我們要做成一番事業,只和聰明的人打交道是很難做成的。
《資治通鑑》裡講到:「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也許今天你認為愚鈍的人,沒準明天人家就通過自己的努力飛黃騰達了。
所以,給他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只有機會多了,我們才做事更容易成功。就像我在前面講到的那些事業有成的人,他們就是在處處給自己創造機會。
為人處世我們還需要做到心中明白而外表渾厚,對美好與醜陋的事都能接納認可;對聰明與愚鈍的人平等對待,共同分享合作帶來的好處;這才是一個能成事的人應有的品德和氣量。
虎門銷煙的民族英雄林則徐說: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都是心胸寬廣,懂得包容與合作的人。
每天分享讀書智慧和人生感悟。
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您點讚關注我。
同時轉發讓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謝謝您的支持。
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