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記:為人處世,牢記不要有這兩種思想,對人對己都沒好處

2020-10-14 光影書院

修身養性,享受人生,大家好,我是安遠。

在生活中,如果我們注意觀察那些事業做得比較大的人,你會發現他們總是有很多的朋友,而且是各種各樣的朋友,三教九流的,高矮胖瘦的,都和他們有來有往。

他們還有個特點,就是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走街串巷的小販,他們都是一樣的客氣對待,一樣的心平氣和。

這就是他們的與眾不同之處,什麼樣的人他們都能看在眼裡,什麼樣的事他們都能坦然面對。

他們之所以能做到這樣的人際關係,是因為他們避開了兩個為人處世的忌諱,就是好醜心和賢愚心都不要太分明,具體怎麼說呢?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下古人給我們講的這其中的道理。

《小窗幽記》裡的一個章節叫:

相反可相成,相得必益彰。

原文這樣寫道:

好醜心太明,則物不契;賢愚心太明,則人不親。須是內精明而外渾厚,使好醜兩得其平,賢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

人如果判別美醜的心太過明確,則無法與事物相契合。判別賢愚的心太過清楚,則無法與人相親近。

人的內心應該明白人事的善處與缺失,處事卻要仁厚相待,使美醜兩方都能得到平等,賢愚都能受到益處,這才是上天生育我們的德意和心量。

這個世間的美和醜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如何選擇都取決於個人的喜好。但如果對事物的美和醜太過挑剔,則世上就沒有幾件事是我們能夠完全接受的了。

美和醜都是相對的,如果我們只執著於選擇自己認為美的,那我們就會把自己封閉在一個自己舒服的小圈子裡,與外界格格不入,失去很多可能對自己有利的機會。

社會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分工,個人的能力也不同,如果我們只喜歡和聰明的人打交道,而看不起天性愚鈍的人,那我們就是把自己的人脈關係給限制住了,人會顯得沒有親和力,一般的普通人很難靠近你。

這個世上非常聰明的人畢竟佔少數,大部分都是才智平庸的人,我們要做成一番事業,只和聰明的人打交道是很難做成的。

《資治通鑑》裡講到:「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也許今天你認為愚鈍的人,沒準明天人家就通過自己的努力飛黃騰達了。

所以,給他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只有機會多了,我們才做事更容易成功。就像我在前面講到的那些事業有成的人,他們就是在處處給自己創造機會。

為人處世我們還需要做到心中明白而外表渾厚,美好與醜陋的事都能接納認可;對聰明與愚鈍的人平等對待,共同分享合作帶來的好處;這才是一個能成事的人應有的品德和氣量。


虎門銷煙的民族英雄林則徐說: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都是心胸寬廣,懂得包容與合作的人。

每天分享讀書智慧和人生感悟。

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您點讚關注我。

同時轉發讓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謝謝您的支持。

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小窗幽記》裡四個為人處世之道,很精闢,很管用,值得學習
    《小窗幽記》中說:「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它的意思是說,不看重錢財足以將人圍攏在自己身邊,嚴格要求自己足以使人信服,度量寬大足以得到別人的幫助,凡事率先去做足以帶領他人。不要小看了這四句話,這是告訴我們為人處世的四個最正確、最基本的道理。不是人生路總是走不好嗎?它是你的「指路明燈」;不是人際關係總是處不好嗎?它是你的「良方妙招」;不是覺得自己不出眾嗎?它是你的「梯子臺階」。
  • 為人處世:「內精明,外仁厚」,真知灼見大智慧
    《小窗幽記》告訴你:「好醜心太明,則物不契;賢愚心太明,則人不親。須是內精明,而外渾厚,使好醜兩得其平,賢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意思是說,如果將好與壞、美與醜的東西分得太清楚、過於計較,那麼就無法與事物相契合、相適應;如果將賢與愚分得太明確、劃出高低貴賤,那麼就無法與人親近,也無法打交道。為人處世,必須內心精明,而對外卻要仁厚,使美醜兩方都能平和,賢愚雙方都能受到益處,這才是人們要培育的品德與雅量。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對的;強調事物的絕對性,只能是背離事物的本來面目。
  • 洛克菲勒:為人處世,牢記4條鐵律,人生順暢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為人處世的重要性,但認真把這一塊做好的人卻太少,不是不想做好,而是不知道如何做。今天阿胖會與你分享這38封信中部分精華內容,牢記這位頂級富豪的四條為人處世鐵律,人生順暢。雖然忍能給我們的為人處世帶來很大的幫助,但忍一定要有底線,沒底線的忍對我們沒有任何好處,就像如果當初洛克菲勒公司裡的那位合伙人直接要把洛克菲勒給踢出去,這樣在忍也沒有任何意義了。
  • 簡單有效、貼近生活的處世方法: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一個人獨處、靜坐的時候要學會「靜坐常思己過」,與人聊天、閒談的時候要懂得「閒談莫論人非」。光憑字面上的意思很好理解,無非是:安靜的坐下來思考自己的過錯,與人聊天的時候不要談論他人的是非。這是我們在生活當中應該學會和牢記的智慧,但是你一定沒有想過,這兩句話背後所包含的智慧,其實不光是字面上所表達的意思。
  • 朗誦:記人好處、看人長處、幫人難處
    很多情誼,是在這人情的一來一往間產生的。在所有關係中,如果只有一方默默付出,而另一方一味索取,這樣的關係最終都會破裂。所以,無論和誰相處都務必記住這三點:記人好處、看人長處、幫人難處。其實,不是人心有多可怕,而是人心被人傷多了才可怕。很多時候,對一個人好,並非想要他有所回報。但如果他連你的好都記不住,才是最傷人的。能記人好處的人,才能將別人的付出看在眼裡。
  • 為人處世四大原則。每個成年人都在偷偷的看。
    為人處世,是一門學問,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學習,以求能夠更好的為人處世。我不知道你們是如何為人處世的,但我認為,人這輩子,先不要想著如何與人相處,而要多想想如何做好自己。你要知道,別人如何待你,是你的因果,你如何待人,是你的修養和德行。其實,一個人,要想很好的為人處世,只需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 古語「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有何深意?專家:先輩的處世之學
    引言《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它的意思是說,世間之事都知曉了那就處處都有學問,人情世故琢磨透了那就處處都是文章。然而為人處世,如同劍閣蜀道之難,其中學問深如大海,又豈是那麼容易就能弄得通透。
  • 為人處世的好對聯
    副對聯,每一副都是古人教我們的為人處世的道理。3、處世何妨真面目 待人總要大肚皮處世無奇但率真,城府越深,算計越多,一言一行,都要時刻扮演,豈不太累了嗎?世上沒有絕對的壞人,只有做了壞事的人,易地而處,多多體諒,能擔待便多擔待一分。寬容別人,就是放過自己。4、平時不說無情話 每日常觀有用書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說話切記留三分,莫要隨意傷人。
  • 為人處世不善與人交談,常常禍從口出,牢記這兩句話助你規避麻煩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不善交際,更不要提該怎麼很好的通過彼此之間的交流,為自己謀得想要的。為人處世不善與人交談,常常禍從口出,牢記這兩句話助你規避麻煩在古時候,有一位名叫馮希樂的人,時常圍在縣令周圍,有一次去拜訪縣令,稱讚縣令&34;。沒成想,馮希樂這話說了沒多大一會,就有村民來報告&34;,縣令很不高興的責問馮希樂,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馮希樂面紅耳赤的說&34;。
  • 為人處事,一輩子記住這三句話
    大道至簡,為人處事,一輩子要記住這三句話: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菜根譚》曰:與人相處,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看人長處,就是懂得看別人的優點,懂得用人所長,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尚書》曰: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和人交往,不求對方完美無缺。檢點自身,只怕哪裡不夠妥貼。
  • 為人處世,要悟透七種做人的玄機,真正的人情世故
    當好人成了「老好人」「爛好人」時,往往會面臨「好心不得好報」的尷尬,這是為人處世,必須要盡力避免的。保持個性不足為過,但過分地張揚個性,無疑將自己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赤裸裸毫無遮掩,無異於把肉放在砧板上,任人宰割了。所以,別人都站著的時候,你不要一個人坐著,雖然這可能會有過於厚黑或城府太深之嫌,也缺少了很多性情之事或瀟灑心境,但總不至於將自己置於危險之境,同樣是做人必悟的一種玄機。
  • 讀懂這九種「為人處世心計」,人生越來越順
    二、不要總想與人較勁:為人處世,真實兇狠的人,不是不爭,而是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分,總會儘量避開與人較勁,爭取不戰而屈人之兵,由於他們深知,假如非要與別人較勁,不論勝敗,往往都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四、想大問題,棄小問題:作業有大有小,不能因小失大,為人處世,不論那些小作業有多讓你心煩、生氣,你都要守住「想大問題,棄小問題」的底線 ,如此,才不會形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慘劇。
  • 厚黑學:真正厲害的人,為人處世,往往善於在這五個方面「裝傻」
    厚黑學認為,做人,真正聰明的人,在為人處世上,不是處處表現得比別人更聰明,反而在很多時候要學會故意「裝傻」,不會時時處處張揚自己的聰明才智,尤其在一些關鍵時刻,他們往往都會韜光養晦,以免樹大招風,惹火上身。不過,「裝傻」是一門技術活,要求一個人要極高的心理素質,而且,臉皮一定要厚,要把傻裝得恰到好處,否則,一旦弄巧成拙,那就不妙了。
  • 為人處世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
    有人說: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如果你失去了誠信,那你就幾乎一貧如洗。生活需要誠信,有了誠信才有幸福可言。為了還債,張大爺帶著老伴還有小孫子住在小孤島上種地、養雞。張大爺簡陋的窩棚裡,有一本翻爛了的小帳本。它詳細記錄著給兒子治病時跟鄉鄰們借的帳款。每還完一家,他就劃掉一筆。兒子去世後,其實有很多宗借款是沒有借條的,也沒有人上門催債。但是張大爺卻說:「咱人是沒有了,帳咱還得認,誰家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都是血汗錢。我一年還不起,兩年,只要不死,總有還清的一天。」
  • 為人處世九種心計,你知道幾個
    總的來說,為人處世,真正厲害的人,做人往往有以下九種「心計」,人生越來越順,你不可不知!「心計」二、不要總想與人較勁為人處世,真正厲害的人,不是不爭,而是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總會儘量避開與人較勁,爭取不戰而屈人之兵,因為他們深知,如果非要與別人較勁,不管勝敗,往往都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心計」三、必要時要學會繞上幾個圈為人處世,很多人和事都是很複雜的,所以,直來直去的方法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行不通的。
  • 為人處世四個等級
    論語》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根據孔夫子的智慧和對社會的觀察,我把為人處世分為四個等級。1. 有欲望無道德2. 人生來為舒適享受3.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4.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為人處世,需得對這3件事「心狠「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為人處世,需得對這3件事「心狠」王守仁是明代心學集大成者,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他的心學,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為之驕傲的財富,他吹響了人性解放的號角,引領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傳千古,近代的康有為、孫中山等人都從其中受益匪淺。
  • 《小窗幽記》:如何使身心得到放鬆?怎樣分辨別人搬弄是非?
    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我們難免遇到搬弄是非之人,那遇到這樣的人我們該如何做呢?上班緊張地忙了一天,回到家感覺心裡還是亂糟糟的,身心放鬆不下來,這時候如何做才能讓自己變得輕鬆?《小窗幽記》裡有個章節告訴了我們答案,這個章節叫:以理聽言,以道窒慾原文這樣寫道:
  • 有哪些別人不說,但你要知道的為人處世厚黑技巧(建議收藏)
    人性註定了我們是一個看重為人處世的群體,但很多人卻莫名的討厭那些為人處世的技巧,覺得虛假。,我們和人打交道是必然的,為了自己的孩子能讀更好的學校,家庭能更加幸福美滿,不強求每個人精通為人處世,但技巧多多少少還是要知道一些。
  • 為人處世,真正聰明的人,說話往往有八種「心計」,人生越來越順
    說話似乎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真正能把話說好的人卻並不多。說話要說出水平,不僅要求你要有較高的情商,還需要你具備一定的「心計」。所謂「心計」,並不是虛偽和欺騙,而是一種既保護自己也不得罪人的學問,能有效避免禍從口出。為人處世,不管你在別的方面多麼的優秀,假如情商不夠,不懂得說話的「心計」,不善於趨利避害,那也很容易栽跟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