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新民晚報·新民網】「我總覺得,正常人難以理解我,會嫌棄我的缺陷,可我的智力是好的呀,所以,我當然也有這樣的渴望,有人可以照顧我,有個自己的小家庭……」
剛過去的周末,一則標題為《「30歲上海腦癱女孩」尋找另一半,有合適的男生請留意!》的徵婚帖激起了網友的好奇與關心。文中的主角叫「慄子」,這個1989年出生在浦東的姑娘敘述了自己成長的經歷。
「慄子」因母親難產窒息而先天腦癱,長大後,在殘聯的幫助下領取本市最低基本工資。儘管只有小學六年級的文字水平,但是通過閱讀觀看各類小說與影視作品,她也慢慢地構思、寫下自己的言情小說。二十歲時,她突然發現自己隨手發在網上的內容竟然也有人追看,而網絡上結識的朋友與生活中認識的病友也一直鼓勵她繼續寫作。2012年,她鼓起勇氣在文學網站上開設了自己的專欄,雖然一開始點擊率寥寥,但如今她已經積累了9部作品,30萬字,成為了一名籤約寫手。
儘管通過文字只能獲得微薄的收入,但堅守著的寫作夢正是她與這個社會,與這個世界保持維繫的紐帶。
「你們說我堅韌,我不覺得自己堅韌,只是我想要做到的事情,我就會一直努力,直到完成為止,也許這是任性吧。」在徵婚帖中的這段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網友紛紛留言:你的堅強是最美麗最值得被尊重的。
新民晚報記者也輾轉聯繫到了「慄子」,在與她的交流中,她表示先前在網上發布徵婚帖已經是「積累了最大的勇氣,沒有想到獲得了那麼多關注」,所以,為了不打擾她的生活,記者通過電話採訪,了解這位不幸卻勇敢、平靜而樂觀的女孩子。
以下為與「慄子」的部分對話(因為「慄子」的身體原因,她在說話時吐字沒那麼清晰,故文字經過整理)
記者:你出生的時候,因為母親難產窒息而患上了腦癱,8歲前也曾去北京求醫,想了解一下目前你的病情康復的如何?
慄子:我在家都可以自理,吃飯、睡覺之類的。但是出門的話,由於腦癱患者身體不協調,容易緊張、心慌,大人也不放心怕我摔跤,無時無刻不牽著我,所以一般不能自己出門,都需要爸爸媽媽帶著,在家是可以自由行動的。
記者:在微信中溝通的時候,我發現你對答如流,想問一下你文化程度如何?
慄子:因為普通的學校不敢收我,對方覺得萬一我突然摔一跤很麻煩,我認識的殘疾的朋友大多也是這種情況。因為身體不協調,到現在也不能用筆寫字,都是靠腦子記下來的。父親請的家庭教師只教語文,七八歲開始學,一兩年裡學到了小學六年級的程度,不要當一個文盲就很好了。
記者:因為你平時也喜歡文字,也成為了網文作者,想問一下你喜歡的文學作品是?
慄子:最近在讀亦舒的《喜寶》。覺得她文筆很好吧,想學習她那種乾淨利落文筆,看了以後也很有感觸,雖然書裡的女主三觀不正,當了「小三」,但最後的結局挺感人的。
記者:你為什麼會給自己起名叫「慄子」?
慄子:是因為我名字裡有個「莉」字,當時有個關係很好的網友根據諧音叫我「慄子」,其實我的筆名不叫「慄子」,是好朋友贈給我的名字。
記者:你看到網友給你的那些留言了嗎?
慄子:我很感動,沒想到能收到那麼多關心,從來沒有那麼多人關注我,很意外很驚喜,大家沒有歧視我,我也很開心的。女生嘛,我對愛情的態度其實是可遇不可求吧,希望能遇到一個人。很巧合吧,我給媒體發了一個私信,表達自己徵婚的想法,沒想到會獲得回復,就這樣聯繫上了,意外之下獲得了關心。
記者:那麼能透露下你最新的交友進展嗎?
慄子:挺難為情的,我這樣的人找另一半還是有很多障礙的,要和那些陌生人需要慢慢熟悉,因為我也不能出門,也擔心受騙,但能通過這次的經歷認識一些朋友,我也很知足了。
在對話的最後,「慄子」也希望通過這次採訪,告訴大家,「感謝社會對她的關心與包容,對她任性追愛的心願如此鼓勵,無論結果怎樣,那麼多善良的祝福本身也是難得的收穫」。(新民晚報記者 董怡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