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孝順?只能在家養老,養老院養老就是不孝順?

2020-11-20 大連養老網

談到孝順,腦海裡第一個畫面就是聽老一輩人說「誰家誰家孩子真孝順,這父母真有福。誰家誰家孩子不孝順,長大肯定沒出息。」那麼什麼是孝順呢?什麼是不孝順呢?在我們從小的學習教育中並沒有很清晰很明確的定義。

圖片來源於網絡


孝順一詞是漢語詞語,出自《國語·楚語上》,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後多指盡心盡力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思,孝順現在應該理解為,孝敬父母長輩,順應天理善意。

早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得意弟子仲由就曾百裡負米,也是二十四孝第四孝。仲由早年家中貧窮,常採野菜勉強充飢,卻從百裡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光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讚揚其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現在生活條件沒有那麼艱苦,不必臥冰求鯉。孝順便是當父母身體不好需要我們照顧的時候,需要我們餵吃餵喝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陪他們渡過難關。飲水思源,知恩回報,當父母需要我們的時候,可以成為他們的雙手;可以成為他們的雙腳;可以成為他們的雙眼;可以成為他們的拐杖。

小的時候,父母為培育子女長大,他們含辛茹苦,日夜操勞,傾注他們所有的愛。上學的時候,有父親辛苦掙來的血汗錢去交學費,回到家的時候,有母親天天為我們洗衣做飯。而今,子女長大了,成家了,卻不能將父母照顧,快節奏的生活現狀,總是忙的像是不會停轉的陀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在飛快的流逝,無情的歲月迫使著匆忙的腳步,可憐父母已經慢慢變老。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無奈這個社會給我們的壓力,即便心中銘記烏鴉反哺,羔羊跪乳,但確實有很多時候無法抽身,也不能對父母日夜陪伴,好在有養老機構的存在,據了解,目前養老機構的服務和條件遠遠不是多年前能媲美的,有24小時醫療,定期體檢,專業護工等等,還有一些年齡相仿的新朋友,也有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做之前又沒時間做的事,比如釣釣魚,喝喝茶,練練書法,唱唱歌,跳跳舞。很多事是我們都望塵莫及的,有人每天陪他們散散步,聊聊天,說說貼心的話語,溫暖他們的心,讓父母少一些苦悶的孤獨,多一些快樂的微笑,讓老人每天過得充實。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實孝順父母並不難,難得的是我們是否用心為父母考慮過,是否盡心的想過如何讓父母的晚年過的開心,快樂。今天是我們孝敬父母,明天,就是孩子孝敬我們。

相關焦點

  • 「驚呆,黃渤送父親去養老院,這麼不孝順?」養老壓力思考
    如果安排去敬老院,就會有道德壓力和輿論壓力:「黃渤把父親送去敬老院,這太不孝順了吧。」孔繁漪二兒子也說,去年把母親送去敬老院,收到親戚朋友電話,雖然沒有責備的話語,但是態度上就是責備的感覺。其實不是每個家庭都那麼適合老人居家養老。6月初的時候,小姑子丈夫打電話給阿姨,要讓阿姨贍養家婆。
  • 送老人去養老院就是不孝順嗎
    >」的問題,確實,父母養老一直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尤其在「怎樣做才是孝順」的問題上。「不孝順」,但是就像黃渤說的確實會給父母更舒適的養老環境。養老院有很多和父母差不多年齡的老人,他們有共同的話語,互相都有空閒,可以一起娛樂,一起消遣時間,送父母去養老院又有何不可?大眾也應該對這種選擇少一些誤解。真正的不孝是不關心、不過問、不照顧、不傾聽。
  • 子欲養而親不待,農村養老僅靠兒女孝順?農民:我們很無奈
    當然這裡也不是筆者的父母以及大伯們不孝順,都那麼大年齡了還讓他們下地幹活,是因為筆者父母輩需要在外打工,同時爺爺奶奶當了一輩子農民,實在閒不住,就拿筆者的奶奶來說,每天不去田裡轉一圈就感覺渾身難受。不過筆者家的情況在農村算比較好的情況,畢竟爺爺奶奶的養老問題可以靠子女孝順來解決,但是對於同村的部分農民養老卻不一樣了。
  • 真正的孝順養老
    真正的孝順養老,只當生我一個。一對夫妻幾個孩子的時代,即將告別了,以後基本都是一兩個孩子。如果兒女孝順照顧的好,你是幸福的;如果兒女推諉扯皮不管不顧,那就是悲哀的。在一定意義上,人在告別這個世界前,如果能安安穩穩地活一段兒,能有人貼心照顧,就是完美的人生。現實生活中,養老模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都有自己的具體原因,咋樣?外人不好說啥。但有一種現象總感覺不是滋味:就是父母輪流到幾個孩子家養老,所謂輪流養老。輪流這事看似挺有道理,一樣的兒女,都得擔待負責,也說不出來啥。
  • 「不孝」就是最大的孝順………,顛覆三觀的養老理念
    在中國的傳統孝道文化中,孝順,就是讓年邁的父母享受子女的照顧和陪伴。如果讓年邁父母參與勞動、做家務、或者獨居、去養老院,就會被外人認為老人可憐、子女不孝。孝順、孝順,「孝」即孝敬、贍養;「順」就是順從、順其自然。
  • 送老人去養老院就是不孝?親力親為就是孝順?我們該如何盡孝?
    養老這個問題,在近些年來已經成為我國一大社會民生問題,如何給老人安排好的養老環境,又能解決大多數家庭的困境,這是值得去深究的問題。在當前的養老思想下,大多數的老人依舊覺得老了要在子女的身邊才算是安享晚年生活,如果將自己送到養老院就是不孝,是對父母不負責任的表現。
  • 想把父母送到養老院,他卻被罵大逆不道和不孝順
    因為兒女工作忙,不能很好地照顧父母,又不放心他們。為了解除兒女的後顧之憂,老人也會選擇住進養老院養老。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父母的養老也各有各的思考。但是,不論社會如何發展,時代如何變化,孝順的本質一定是具有共性的。
  • 不把母親送到養老院,子女就是孝順嗎?看完就全明白了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不把母親送到養老院,子女就是孝順嗎?看完就全明白了。老家都說養兒防老,如果誰家沒有兒子連說話都沒底氣,而鄰居有兩個兒子,卻也同樣遇到了養老的問題。鄰居李奶奶有兩個兒子,可惜的是,兩個兒子都很有出息,在國外定居,日子過得很滋潤。前段時間,老伴去世,獨留李奶奶一人,所以她提出想去住養老院,不給兒子添麻煩,但兒子們卻都不同意去養老院。別人該說,我們不孝順了,還是跟我們一起住吧。
  • 東北養老,孝順向左,現實向右,人生最後一道題沒有答案
    養老難不難?其實真挺難,而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養老問題,也許你今天沒有老,但是有一天你早晚會老,而養老就是你人生中最後那個要解決的難題。我們老齡化嚴重不?我說嚴重估計沒人會反駁,無論是從數據,還是街頭巷尾的閒談中,就算是公交車上,你也能聽到各種老年月票卡的聲音。有人說,老,很正常,誰沒有老的時候呢?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會有老年人的身影。
  • 把父母送養老院就是不孝?談及養老問題,明星黃渤一度落淚
    明星黃渤的父親也患有和小倩媽媽一樣的疾病,在某次接受採訪的時候,談到給父親養老這個話題,黃渤一度落淚,他說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當然他也想過把父親送到養老院,不過黃渤直言,如果真把父親送養老院,估計全國人民都會罵他。普通人和明星都會遇到的難題,真的是把父母送進養老院就是不孝順嗎?
  • 選擇居家養老,還是養老院?聽聽兒女的真心話吧
    而且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的兩個孩子都是父母幫忙給帶大的,孩子們和他們之間的感情特別的深厚,孩子們也不希望將來老人離開他們,因此將來無論如何,她都會把老人接到身邊養老。王先生也知道養老院養老,並不是盡善盡美,而他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因為他常年在外做生意,根本抽不出多餘的時間來給自己的父母養老,他也知道父母在家養老肯定會比養老院要好很多,但是他更多的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 把父母送去養老院是不孝順嗎?丟掉老觀念吧!時代已經變了
    現在的老人住養老院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特別是城鎮老人住養老院在將來會成為一種常態和趨勢。所以我不認為送父母去養老院就是不孝。我想這對於父母也是最好的養老方式。兒女有條件,讓父母在身邊養老,這也是大多數父母共同的心願。2、有錢沒閒的狀況下如果經濟寬裕,但是我必須要通過不停地拼搏奮鬥才能維持自己富裕的經濟狀況,沒時間時刻陪伴父母身邊,我會尊重父母的意見,選擇在家請個保姆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或者選擇把他們送去養老院接受照顧。
  • 兒女送父母去養老院是不孝順嗎?三個家庭生活狀況給出答案
    ♦️ 導語:父母年齡大了,兒女將他們送養老院養老是不孝順的表現嗎?許多八、九十歲的老人,他們的子女也已經五、六十歲了。他們上有老,下有小,還要工作養家餬口。他們想把老人送到養老院,但是,又面臨著來自於家庭和社會的質疑。有的父母也認為兒女把他們送到養老院,是不孝順,是白眼狼。社會上有些人認為這樣的兒女是不道德,不孝順的。下面我講三個家庭的故事,通過這三個家庭,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的實質。
  • 老人4個月換5個保姆,兒子送她進養老院是不孝順嗎?
    剛才吃飯的時候,她提了好幾次回家,兒子就是不接話茬。老太太心裡挺難過的,自己明明有兒子,怎麼就非得住養老院了?蔣愷呢,飯照送,就是不開口接老太太回家。半個月的時間,蔣老太被養得白白胖胖的,蔣愷的下巴眼看著變尖了。李大媽見不得她這麼作妖,仗著以前鄰居的情誼登門勸她。「老蔣,你這是要鬧到什麼時候呀?這大半個月,你兒子瘦成什麼樣了,你看不見嗎?」「我鬧什麼了?我就是想回家。我有孩子,怎麼就非得住養老院了?」
  • 黃渤:送父母去養老院是不孝嗎?能給老人最好的生活環境才是孝順
    雖然後來我們沒有再深入的討論,但是事後我還是仔細的想了下到底什麼才是孝順?古有臥冰求鯉,講述的是晉人王祥冬天為繼母在冰上捕魚的事情,被後世奉為孝道經典的故事。我想這要是親生母親,定是心疼大過感動,寧可不吃那魚。這樣的孝順並不會真的讓父母感到快樂,沒有意義的孝順怎麼能叫孝順呢?
  • ​送父母去養老院是不孝嗎?能給老人最好的生活環境才是孝順
    雖然後來我們沒有再深入的討論,但是事後我還是仔細的想了下到底什麼才是孝順?古有臥冰求鯉,講述的是晉人王祥冬天為繼母在冰上捕魚的事情,被後世奉為孝道經典的故事。我想這要是親生母親,定是心疼大過感動,寧可不吃那魚。這樣的孝順並不會真的讓父母感到快樂,沒有意義的孝順怎麼能叫孝順呢?
  • 關於「在家養老」還是「養老院養老」,兩家老人的態度截然相反
    昨晚下班,剛到家,就聽到我家老太太在給老姐妹打電話:「幹什麼幹?老了就是享福的,每天出去玩玩、打打麻將,多開心啊!」緊接著不知道對方說了什麼,就聽婆婆又說:「我才不管他們,反正我老了住養老院,又不讓他們伺候我,他們只管定期給我交錢就行了。」
  • "爸你去養老院吧",久病床前大多無孝子,養老最怕的就是沒錢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以孝順為美德,雖然我們都知道,作為兒女孝順老人是應該的,但有的時候難免會面臨兩難的抉擇,尤其是收入水平不高的家庭。周先生又面臨一個難題,那就是家裡有孩子老人要照顧,自己要忙工作真的分身乏術,只能和妻子隔三差五就請假。
  • 把老人送養老院就是不孝?關於對養老院的誤解,我有話要說……
    一、什麼是孝順?是不是在家養老就是孝順?筆者認為,所謂孝順是指除了基本的物質保障,還要做到精神上的安慰與陪伴。不是說每天在父母刷臉就叫孝順,每天給父母吃的、住的就叫孝順了。因此,不是說把老人養在家裡,給其住處、給錢、給物資等就是孝順,還要多和老人談談心。有事情也諮詢一下他們的意見,讓他們覺得自己被重視等,這才是孝順。
  • 是去養老院養老好,還是在家裡養老更好?快看看過來人的選擇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社區養老院養老更好,還是在家裡養老更好。快看看過來人的選擇,每個人都逃脫不了變老這件事,你的腿腳遠沒有以前靈活了,你的聽力,視力和記憶力開始衰退,你的食慾逐漸變差,你的失眠現象越來越頻繁,養老是我們不得不面臨的重要議題。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