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農村,茶後飯餘之際,常常和長輩們在一起閒聊,尤其是農村人沒事時愛串個門,農村人善良,樸實,厚道。有事從不藏著掖著,都去串門找人說說這家有什麼新鮮事等等,總之聊的話題也多種多樣,在長久的聊天中,也常常從長輩們的口聽到一些老話,這些老話都是實際生活中的經驗和總結,聽起來別有一分趣味,其中還蘊含著一些道理,那麼老農就和大家分享下「有錢沒錢,鍋口朝南」這句老話,不知道你聽說過嗎?
之前不像現在,家家戶戶煤氣灶,電磁爐等現代化的做飯工具,記得之前在農村生活,幾乎家家都有個土灶,當時在農村製作土灶的擺向位置時,老人也常說到各種禁忌,廚房灶臺方位布置,應當要坐煞向吉才可達到好風水的原則。如果灶臺方位布置位于吉方,則預示著家中人人皆健康,夫妻感情也會融洽。灶臺忌背後無靠。灶臺要靠牆而放,主人做飯時背後有靠山,代表家人穩定,健康有益。灶臺也不能正對著廚房門等等,當然這現在看來這不免帶些迷信色彩。
當土灶擺放好後,最主要的生火工具就是風箱了,老人也常說「有錢沒錢,鍋口朝南」,說的是風箱的擺放位置,在過去農村的那個年代風箱是做飯的必備工具,否則幾乎吃不上飯,或者吃生飯,而風箱的位置基本上都在鍋臺的東邊,後來問過不少農村人有啥說法沒,才知道,製作風箱設計的:右手拉風箱,左手加柴炭。我想可能是因為多數人右手靈活一些吧。民間因此也常常說道「左鐵匠,右風箱」。
相信拉過風箱的人都知道,做飯時拉風箱算是個體力活,但又是個技術活。該急火的時候,就要快拉起大風吹大灶膛裡的火,該慢火的時候,就要慢慢地、輕輕地拉著風箱。這樣火能不容易滅,更能做出一鍋好飯。
其實風箱的構造,老農也曾經研究過,記得在農村老家有個老風箱,風箱裡面是裡一塊綁紮著滿是雞毛的長方形木頭活動夾板,這是用來抽風和送風的,在風箱的前方有兩個圓孔或方孔,將兩根表面光滑、質地堅硬的木棍或長方木固定到綁有雞毛夾板上,就成了風箱拉杆,用以推拉活塞。
這句「有錢沒錢,鍋口朝南」的老話,更能反映出當時農村人的一種生活現狀,現今在農村很少看到那嫋嫋的炊煙,做飯時那「呱噠,呱噠」的聲音,這些老話現今聽起來更是種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