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年齡不斷增長,膽子卻變得越來越小,成年人的世界讓每一天的每一步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總是害怕去和別人交往,害怕自己言行舉止去引來非議,儘管別人未必把你看得如此重要。
這種「社交恐懼」甚至延續到不想去談戀愛。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發布顯示,2018年我國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6億人。
其中,有超過7700萬成年人是獨居狀態。
當代社會想找到一個心靈可以產生共鳴的人實在是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情,我們對於自己的另一半可能沒有那麼多的要求,但是沒有要求其實就是很大的要求。
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發過一份《當代青年群體婚戀觀調查報告》。
有個問題是:
「如果一直沒有找到理想的結婚對象,您會怎樣?」
其中,僅有5.52%的人,選擇「將就結婚」。
高達69.53%的人,則是選擇繼續等待,直到找到理想的人才會選擇結婚。
正如俞飛鴻說所說:
「我不是不婚主義,也不是單身主義,我的狀態只不過是我沒結婚,我並沒那麼著急,去選擇說,到什麼年齡就必須要有一個實際的婚姻。」
隨著現代生活高節奏的運行,我們用在工作上的時間越來越多,高強度的工作讓我們疲於應付朋友間的各種應酬,更願意花費更多的時間用於獨處。
時間越長,留在身邊的朋友越少,等到自己想要去維護朋友圈時,發現好多人竟然都找不到一個約出來聚聚的理由。
長期的單身生活,使被動單身者因為自卑而封閉自己,不願與人交往,但是這樣就會使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受影響,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圈子越來越小,越來越喜歡獨處,害怕與人交往,身邊的人來來往往,卻沒有一個人留下。
有時也想去認識新的朋友,接觸新鮮的事物,可是總是邁不出第一步,總是安慰自己下一次一定可以,長此以往,循環往復。
知乎上有個叫@Keric的男生說:
「單身久了,隨便一個女生主動找我說話,我都能幻想到跟那個女生結婚之後的生活。」
單調的生活讓你很難再有對愛情的激情和想像,生活仿佛能一眼看到尾。
也不再是當時年輕時候的自己,不計較得失,憑著自己的一腔熱血就可以無畏的隨心隨性,不害怕結果,只追求自己目前想到的。
而年紀越大,對於「成本」的得失也看得越來越重,害怕自己一廂情願的付出甚至是比對方付出的多一點的糾結。
人本身就是一種趨利避害的動物,年齡越大,經歷越多,這種本能越是發揮到淋漓盡致。
不求付出的回報只發生在至親人之間或是當時不圖結果的年少時的短暫瞬間,我們最終還是回歸本心,衡量利害之後有選擇的去繼續自己的人生。
越來越多的人單身最大的原因就是對未來和自己相處的那個人的擔憂和害怕。
擔憂自己愛情會逝去,害怕未知的恐懼和背叛,想著與其活在糾結裡,還是保持現狀最好。
可是生活本身就充滿著意外和驚喜,每一個明天都是不同的,你不知道會遇到哪個人,發生什麼樣的故事。
與其擔驚受怕,不如隨心而為,人生苦短,何必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