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曉莉
圖:來源網絡
昏暗低矮的老屋裡,點著煤油燈。父親一個人睡在老屋南邊的土炕上。我問父親:「大!您咋還不起來呀?」父親說:「今天過節,額想穿一件像樣的衣服。」 我急忙在土炕的另一端那堆衣服裡尋找,卻發現每一件衣服都破爛得上不了身。被子到處都露出白花花的碎棉花,下面的褥子和竹蓆也破爛不堪,我轉頭忙問木墩櫃旁站著的母親:「媽!額大有沒有一件像樣的好衣服?」媽抱怨到哪有錢買呢!我環視了一下家徒四壁、空無一物的土屋,心裡一陣心酸,淚水禁不住流了下來,哭著、哭著,竟然哭醒了……
我捏了一下自己的鼻子,有點疼。原來是在做夢!
只是這種同樣情形的情景不止一次地出現在夢中。我急忙摸到了手機,查看了下日曆,原來清明將至。也許這就是傳說中的「託夢」吧?或許我大真的沒有衣服穿也沒有錢花了,他才不止一次的給我「託夢」呢!
小時候,經常聽到老年人說到已故的人會「託夢」,就覺得很荒唐,都是迷信的說法,可一連幾次做同樣的夢,令我突然改變了自己一貫堅持地「人死如煙滅,一切皆妄然」的想法。毫不猶豫地去市場買了些「紙錢」,和幾套「衣服」。
我將買給父親的「禮物」藏好,不讓病癱的老娘發現,因為老娘一直信仰的是基督教,她不喜歡看到燒紙之類的東西。其實這十幾年裡我和哥姐們都在心裡極其反對老娘的「信仰」,但是想到:她畢竟大多數時間一個人在老家,又那麼一大把年紀,且那麼孤單,還是任由著她,只要她心裡樂意就好!可病魔還是不放過她。
聽人說清明前三天皆可上墳,十七號下午我準備和二哥一起上墳將紙錢和「衣服」給父親遞去,二哥說清明只燒紙,十月一才能遞「衣服」,不然的話即便遞去也收不到。「十月一 送寒衣!」,怎麼我把這茬給忘了!
於是拿來筆,把父親的名字寫在紙錢和「衣服」上面,心想這樣父親一定能收到了吧!
以前總覺得,別人在清明節或十月一,不惜千裡,回家上墳祭祖或在異地他鄉還要畫個圈為已故人焚燒香紙,以為那只是一種儀式或者是一種禮儀,總覺得滑稽而做作;現在才突然意識到:其實人的思想和想法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在不斷發生著變化,正是因為這種種儀式,才能表達出自己內心最純粹的想法,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缺失的心變得踏實且安心。
我跪在父親墳前,看著那些紙錢和「衣服」化為灰燼,閉上眼三叩首時,仿佛看到父親已換上嶄新的衣服,摸摸我的頭,對著我慈祥地微笑……
歡迎文友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609618366@qq.com,本號收錄鄉土、鄉情、鄉愁類稿件。隨稿請附作者名,帶圖片最好,請標註是否原創。鄉愁文學公眾號已開通,歡迎您搜索微信公眾號:xiangchouwenxue,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