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18歲的兒子吵架,媽媽要做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化解

2020-09-03 不說話只釣魚

18歲,成年了。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不能像小時候一樣,打打嚇嚇就能教育的了了。尤其是孩子上初中以後,進入青春叛逆期以後,作為母親,作為父母,要做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和孩子相處,遇到矛盾,才能更好化解。

18歲,成年了。

與孩子平起平坐,淡然交流

孩子12歲以後,進入青春期,這個時候,孩子幾乎什麼都懂,只是心智還沒有那麼成熟,在遇到挫折或者不愉快時,總會煩躁。就像一個情商低的聰明人一樣,性格比較耿直真誠,涉世不深而已。

由於和母親的熟悉,很容易就把脾氣發到母親的身上。這時候的母親,不能高高在上,什麼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長,什麼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什麼你還小,你不懂,等等,這些自抬身價的話,傷人心的語言,都不要說。更不能吵架,以火攻火,用命令的口吻讓孩子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只能適得其反。

如果孩子都18歲了,發生矛盾,更不能居高臨下,形成對峙局面。就好像把自己當做一個城堡,讓孩子在城下攻擊一樣,結局多半兩敗俱傷。

最好的做法是,做好自己,自己先心平氣和,自己先有氣度,然後冷靜地和孩子談論問題。尤其是孩子怒氣衝衝的時候,你能微笑面對,並且一語中的指出問題,就像一個氣球,被你一針扎破,氣自然就消散了。

一語中的指出問題,就像一個氣球,被你一針扎破,氣自然就消散了。

當然,能達到這樣的境界,能一針見血指出問題,需要作為父母的我們,不斷緊跟時代,不斷學習充電,不斷了解孩子們的世界,一方面是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才能更好地和孩子交流。

只有真正地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交流,才能更好地化解矛盾。

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榜樣,榜樣的力量無窮

孩子十幾歲,作為父母,一般都四十不惑,在這個年齡,大多數人選擇了碌碌無為,過一天是一天。但卻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對孩子來說不公平,我們都不努力,為什麼指望孩子呢?我們要求孩子每天不能看手機,我們自己都做不到,怎麼去要求孩子呢?

曾看到這樣一個事例,一對父母下午三點以後,不再看手機,為什麼?因為他們下午3點多就要去接孩子放學,他們不想在孩子面前看手機。他們在孩子面前要麼做家務,要麼看書,要麼運動,孩子跟著父母,形成了良好的習慣。這樣的父母和孩子有矛盾時,孩子們往往都願意聽父母的話,因為他們覺得父母就像書一樣,是智者,是百科全書。

假如你天天看手機,玩遊戲看抖音,經常地懶惰,什麼看書學習,一點兒也不沾。孩子看在眼裡,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心裡,當你和孩子發生矛盾時,你想想,孩子會尊敬你嗎?孩子很可能會看不起你,特別是孩子十幾歲時,懂得了很多之後,你無法再騙他的時候,你在孩子心中分量只是一個家長,沒有了權威和偉大。這樣的情況下,矛盾比較難以化解。

儘管,你是他的母親。

四十多歲,還很年輕,還可以努力一次,為了孩子,更是為了自己,一舉雙得,何樂而不為?我現在每天晚上都寫字,不停地寫,就是想給孩子做個榜樣,就是想以身作則。我們的孩子上初一,相對來說,矛盾比較少,即使有,談談心,就可以解決了。

給孩子做出榜樣,榜樣的力量無窮

做好自己,才可以正確地引導孩子

和十幾歲的孩子發生矛盾,如果真的是自己的錯,要主動真誠道歉,並告訴孩子自己錯在哪裡,為什麼。如果是孩子的錯,在做好自己的基礎上,正確地引導孩子,就容易多了。

引導孩子的時候,讓孩子做選擇題,給孩子一個緩衝的時間,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孩子要玩遊戲,你大聲制止,不如讓他選擇。比如,你告訴他,你是選擇玩無意義的遊戲,還是玩一會兒遊戲再看書?對於這兩個選項,孩子很容易選擇後者,因為孩子也知道一直玩遊戲不好。孩子選擇了第二個,玩一會兒遊戲再看書,這玩一會兒遊戲,就是給孩子的緩衝時間。孩子玩完一局或者告一段落時,你要及時地給孩子送一杯水,和孩子聊聊天,然後再委婉地告訴他,一個老人與一條大魚搏鬥了幾天幾夜,想不想看?我可看過兩遍了,真的很精彩。

引導時候,一定要有耐心,一次不一定成功,多幾次,孩子自己可能都不好意思了。另外,作為父母,也要做出表率,不能讓孩子看書,自己看電視或者玩。自己也與孩子一起努力進步。

引導孩子時,要巧妙,不能蠻幹。

引導孩子時,要巧妙,不能蠻幹。

比如出去旅遊,孩子想喝飲料,買一瓶就可以,可孩子想買四五瓶。你不要急於反駁,先答應孩子,買下四五瓶,但讓孩子背著它趕路或者爬山,等孩子親身體驗了,這麼多飲料的沉重而又不需要的時候,下次自然不會要求這麼多了。

再比如,周六一天幹什麼呢?你不引導孩子,孩子可能玩一天的遊戲,如果你提前讓孩子制定一個全家人的周六一天的計劃,讓孩子做大人,可能結果就不一樣了。

結語:對於青春期懂事的孩子,父母與其發生矛盾,要想化解,先要做好自己,控制好自己,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與孩子對等的身份去談心。儘量從平時做起,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這樣在化解矛盾和引導孩子的時候,更有說服力,再加上一些巧妙的辦法,孩子自然會走上正軌。

18歲的夢想

(全文完,完稿於20200827午間)

有意義有溫度的文字在這裡,歡迎多多關注。

相關焦點

  • 母親節:好媽媽先學會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孩子!
    母親節:媽媽不是女超人,好媽媽先學會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孩子!5月12日,是媽媽的節日,是每個孩子對媽媽表達感恩的節日。我感謝我的媽媽,是她為我付出一切;是她用瘦弱的肩膀為我撐起一片天;是她的言傳身教讓我變成一個好媽媽。從小,我媽就非常要強,總是一味地去付出而忘了忽略自己的需求。她吃過很多的苦,也習慣把自己的心事隱藏,不想讓太多人知道。
  • 50歲的父母離婚,對18歲的兒子影響有多大?
    引子:劉阿姨在兒子小任18歲生日這天和前夫辦理了離婚手續,這是他們之間的約定。(詳情見26號發布的微頭條)。那是8月的一天中午,劉阿姨一家三口吃了一頓散夥飯,而這天,正是劉阿姨的兒子小任的18歲生日。飯吃的很平靜,也很輕鬆,他們等這一天都已經很久了。
  • 一句話,看透女人婚姻,女人要怎樣做才能成為更好的妻子和媽媽
    他很淡定地回答道:我很羨慕那些能夠孤身一人生活的人,因為他們很堅強,可是我很脆弱,需要有人共同承擔生活,共同扶持著走完這一生。對於女人而言,婚姻到底是什麼呢?曾經讀山下老師的《斷舍離》,裡面說,很多女人最想斷舍離的就是自己的老公,可是,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年輕的姑娘前赴後繼地想要結婚呢?山下老師給的答案是,因為我們要尋求人生中的傘。
  • 「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媽」,或許是化解婆媳矛盾的關鍵
    只是現在很多媽媽沒有做好「分離」這件事,也影響到很多孩子不知道「誰的事情,誰負責」這個道理。最明顯的情況就是,婆婆過多幹涉兒子的婚姻生活,導致婆婆和兒子之間的界限感不清,媳婦感覺自己嫁的人,是婆婆。其次,婆婆要認識到自己是兒子家的「外人」,自己只能是自己家裡的女主人,越界,問題就出現了。很多婆婆以愛的名義在幹涉兒子的生活,覺得自己沒做錯。這時還需要兒子站出來,告訴媽媽自己的立場,即「我的事情,我來負責」。如果兒子能夠和媽媽劃清界限,做好「分離」,就會走出混沌共生狀態,這樣夫妻感情就會良性發展。
  • 認識自己,才能更好地走向未來
    貝蒂在60歲時,仍然希望能有一個愛她、給她做一鍋湯的好媽媽。以前作者就感覺,無論自己想做什麼,內心總有一個聲音提醒她:「你做不到,你不可能成功!」這種自我詆毀,讓她時刻處於高度緊張中,對待周圍的一切也極為敏感,生怕別人認為自己一無是處,這種感覺讓她幾近崩潰。她嘗試了很多辦法,但都沒有找到問題所在。
  • 婆媳關係不好,媽媽和媳婦老吵架,作為丈夫和兒子的我該怎麼辦?
    老婆和媽媽吵架,總會有原因的。作為老公一定要認清楚這個事實,凡事必有因,一定要認真分析一下,是兩代人固有觀念不一致,還是溝通不到位引起的,還是一方對另一方心存偏見。身負作為丈夫和兒子這兩種雙重關係,一定要試著理清其中的原因。
  • 婆媳之間如何才能更好地相處
    但是媽媽還是會堅持自己的想法:她看到我在忙,就不會主動做嗎,為什麼還要我去提醒。再說又不是我的女兒,我不能說太多。所以朋友表示很無奈,開玩笑地說:我媽是最難教的一個學生。因為只有溝通交流才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雙方才能更好地了解對方,了解彼此的脾氣性情,才會相處得愉快。
  • 做好自己,才能做好父親
    做好自己不容易,優秀是一種習慣。如何做好自己每個人都是有不同的標準,但是我們作為父親對於孩子是要立標準的。我們對待親人的態度,我們對待工作的態度,我們對待朋友的態度,我們對待婚姻的態度。這些孩子是可以看到的,學得到。我們要說到做到,嚴於利己,控制情緒。我們首先要建立起自身的威信,父親在孩子面前要樹立起自己的威信,威信是一種象徵,能激發起孩子對父親的尊重和信任。
  • 18歲女孩因情感問題輕生 | 三個階段《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
    2020年5月3日,湖南湘潭一名18歲女孩跳河自殺,被四名遊泳愛好者發現,並成功救出,女子情緒激動,「為什麼要救我?」《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本書是布魯斯·費希爾,教育學博士,開創了「離婚後心理重建模型」,本書是作者30餘年的研究成果。
  • 給已婚的女人提個醒:尋回初心,才能更好地愛自己
    特別是女性,更要重新認識自己,展現生活中的靚色,找出真我所在,才能在慌亂的世界中變得更加自在,充實。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們一邊趕路一邊收穫,卻丟了最初的那顆心。她開始改變心態,去找工作,僱保姆照顧兒子,騰出時間去旅遊、看書、瑜伽,正式回歸社會,結交朋友,和丈夫的關係也越來越親密。
  • 慢下來,才能更好地前行
    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似乎每個人都在忙個不停,忙著生存,忙著充電,忙著實現自我,卻很少有人願意停下來,審視一下自我,想一想自己的初心,看一看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確。培根說:「真正迅速的人,並非僅僅是事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有時候,慢下來,才能生活得更好,才能工作得更有成效。
  • 失戀後先要做好這三件事,你才能更好地結束失戀,開始新生活
    所以失戀後先要做好下面這三件事,才能更好地結束失戀,開始新生活。所以要努力提升自己,努力學習,努力工作,讓自己各方面都變得越來越優秀。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這也是對前任最好的報複方式,讓他後悔拋棄了你。而且一個人變得優秀後,也會有更大的實力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自己的生活會變得更好。
  • 18歲兒子救火喪生,42歲母親墮入苦海
    她叫琴(化名)44歲,老公46歲,18歲當兵的兒子,救★援一場火★災,喪★生火★海,成為了烈士。在這場突來的意外,如同晴天霹靂,打破了原本幸福的家庭。琴一度不能接受這個事實,整日以淚洗面。常常整夜失眠,靠酒精和煙麻醉自己。她死也不能接受,兒子就這樣消失了。兒子的頑皮、可愛、帥氣畫面一直時時迴蕩在眼前。親戚朋友來安慰她,她卻哭的越兇,漸漸的他們也不敢登門。
  • 「婚外情」前妻想回家,24歲兒子反對,18歲女兒力挺,兩難
    01 婚外情不是真愛,要面對走向問題很多發生了婚外情的人以為,自己和對方產生了真愛,就可以想方設法從各自的家庭中脫離出來,重新組建一個有愛的家庭。而在識別婚外情人是否能給自己一個新的家庭時,又感到撲朔迷離。
  • 兒子喊媽媽是再簡單的事情,可是他自從幾年前就不再喊媽媽,母親很絕望也很傷心
    今天來調解的是一對母子,母親洪女士是一名小學教師,兒子何先生今年24歲,兩年前離開家去了浙江務工。都說母子連心,然而這對母子的感情關係卻冷若冰霜。洪女士說,他和兒子之間好像隔了一堵厚厚的牆,除了相對無言,很多年前她就沒有從兒子何先生的嘴裡聽到媽媽這個稱呼了。那麼本來是親密無間的母子為何變成了現在這種狀態?一起走進今天的節目。
  • 如何擁有更好的老公
    想要化解老公對你的莫名怨恨,就要化解他對他媽媽的怨恨。找到根源,看到真相。然後用妻子的愛和接納滿足他融化他,逐步引導健全他的人格。一個同事跟我說她老公很善良,脾氣也還好,對她也捨得付出,對孩子也還好。但是就是愛抽菸喝酒,吵架以後不理人,情商不高。她很苦惱。我說總體你老公挺好的。所以不存在需要分手的問題。你現在就是希望擁有一個更好的老公。
  • 接受現實,才能更好地接納自己
    接受現實,才能更好的接納自己。小時候我們要面臨的壓力,面對的現實沒有那麼大,主要是成績,學校的學習壓力,還有來自父母的教育。而長大後我們要面臨的是社會的壓力,社會的現實,這主要是和金錢掛鈎。而且大部分事情都是和金錢靠攏,這不是由我們的主觀因素決定的,是由社會環境決定的,我們無法逃避,無法選擇,我們唯一的方法是選擇接受,接受現實。
  • 婚姻不如意時,女人更要愛自己,自己過好了才能更好地照顧別人
    兩個人相愛時,最初都是很甜蜜的,但走進婚姻後,慢慢地生活就變成一地雞毛了。中年人的生活,大多表面看起來很好,但實際一家不知一家。上有老,下有小,又要工作,又要家庭,生活的負擔實實在在地壓在中年人的肩頭。如果老人身體不好,孩子又不聽話,老公又搞出各種事情來,那對女人來說真的是很崩潰的。
  • 媽媽發脾氣,兒子三言兩語輕鬆化解,情商已達到找女朋友的水平
    媽媽脾氣來得快,消失的也快,衝孩子發完火,緊接著就開始後悔,趕緊跟孩子說對不起,但是發出去的火,就像潑出去的水,對孩子的傷害已經造成了,有的媽媽看到孩子無動於衷的樣子,火氣會越來越大,但是孩子到底要如何做,才能讓媽媽的火氣趕緊消失呢?一個只有三四歲大的小男孩,給我們做出了示範。
  • 做好全職媽媽,要具備這3種能力
    記得幾年前,這位朋友打算做全職媽媽時,很堅定的跟我說:「我準備生二胎了,打算用一年的時間不上班,買了一個門店出租,每月的生活費可從這邊周轉。」她講的認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可見,財務上是做好了充分準備的。凡事要先做好準備,未雨綢繆。很顯然,懷孕期間和生完小孩後家裡需要開支,還要準備孩子的奶粉,尿不溼以及其他生活用品,都是家庭中不小的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