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曾經感嘆:「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致忘記了為什麼出發。」
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似乎每個人都在忙個不停,忙著生存,忙著充電,忙著實現自我,卻很少有人願意停下來,審視一下自我,想一想自己的初心,看一看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確。
培根說:「真正迅速的人,並非僅僅是事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有時候,慢下來,才能生活得更好,才能工作得更有成效。
01 先思後行,慢即是快
說起電商,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淘寶、京東。其實,中國第一個線上電子商務商城是8848。自1999年創立後短短兩年,8848就成為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在線購物網站。可惜這個盛極一時的「中國電子商務領頭羊」沒有維持多久就很快沒落了。
8848失敗的原因是眾多的,其中很大的一個因素,是當時中國的網際網路尚處起步階段,銷售、物流、結算等環節不配套,從而導致企業虧損額急劇上升。
而淘寶、京東之所以成功,則是在對的時間做了對的事情。為解決信用問題和退換貨問題,淘寶推出了支付寶,而京東做的更絕,在線支付、貨到付款,支付方式多樣,物流送貨上門、上門退貨,購物無後顧之憂。
最快的企業,往往都不是今天最成功的那個企業。一項技術、一個商機、一種產品,要在市場上獲得成功,單靠速度是不夠的,必須要有周密的計劃、有力的執行、及時的調整、不斷的創新。
很多時候,我們做不好事情,是因為我們太匆忙、太著急,還沒想清楚做事的目的和方法,就在世俗力量的驅趕下隨著奔湧不停的人潮匆匆去做,以至於犯了太多原本可以避免的錯誤。
一個人不在於開始了多少件事,而在於完美地結束了多少件事。與其做了一大半然後有頭無尾匆匆結束,不如在開始先慢下來,想清楚了再去做。
02 走出忙亂,慢即高效
不管是在職場中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能看到一些人用80%的精力去做事,卻只取得20%成效。
有的人或許是樂於助人,或許是抹不開情面,對於別人的請求來者不拒,把自己忙得不可開交,最後自己的事情來不及做,或者沒有做好;
有的人喜歡一心多用,認為同時處理幾件事情能夠提高效率,但事實上,人的大腦同步思考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一邊做家務一邊聽樊登讀書沒問題,如果一邊寫作一邊聽樊登,或者一邊做作業一邊看電視,不僅不會提高效率,而且對大腦有害。
還有的人總想尋找捷徑,尋找速成的方法,一件事情還沒做完,就急著開始另一項嘗試,就像狗熊掰玉米,掰一個扔一個,結果一事無成。
二八定律告訴我們,工作時要把重點要放在百分之二十的事情上,分清主次、輕重、前後,切忌鬍子眉毛一把抓。要想高效地創造價值,一定要學會放慢節奏,把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從任務清單上刪除,集中精力把重要的事情做好、做精,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高效和收益。
03 轉換思維,走出怪圈
愛因斯坦說過:「瘋狂就是重複做同一件事情,卻期待獲得不同的結果。」
樊登老師認識一位中國羽毛球隊的隊員,打球很厲害。樊登老師問他平時是否跟林丹打球,他說不但打,還經常贏。那為什麼他的排名比不過林丹呢?因為大賽跟平時完全不一樣,非常考驗運動員的心理素質。
不少運動員在輸了球之後,急切想贏回,結果越急越失誤,最終陷入一種「厄運鏈」,導致失敗。而林丹即使輸球,也能保持強大的心理,下一個球該怎麼打還是怎麼打,最終能夠取得勝利。
很多人常年累月、按部就班地做著某一件事,卻始終沒有進步、沒有成就,陷入「越窮越忙,越忙越窮」的怪圈,其原因就在於走不出「厄運鏈」,不斷重複同樣的錯誤,沒有考慮在知識、技術、方法、心理等層面上進行升級改進。
承認自己過去用的方法不得當,承認自己性格中的恐懼、貪婪等弱點,需要有一種開放的心態,傾聽成功者的經驗,花時間去搞清楚與自己不同的觀念和想法,而不是陷在慣性思維的泥潭裡無法自拔。
做完一件事之後,認真進行反思和總結,審視自己的得失,評估各個環節的效果,在後面的工作中及時轉換思維,升級思維,才能走出「越窮越忙,越忙越窮」的怪圈,不斷突破自己。
慢下來,我們才能擁有平靜如水的心態,先思後行,看清事情的本質,抓住事情的關鍵,走出忙亂,不做無用功,更快地接近目標,實現價值的躍遷。
慢下來,我們才能打破固有思維,擺脫心靈的桎梏,發現大自然的美,發現生活中的無窮樂趣,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好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