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氣,為什麼不明說》:改善親密關係,從表達自己的憤怒開始

2020-09-04 盈蝶之說

在生活中,無論是朋友之間,還是親人之間,我們是不是經常會遇到下面的場景:

你怎麼了?有什麼事可以說出來-----我沒事

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沒有

我們一起出去走走怎麼樣-------好像沒有聽見一樣

你到底想怎麼樣------沉默不語

當我們和親人一起溝通交流的時候,總是在小心翼翼的維護著自己的形象,生怕製造矛盾。可是明明很多時候,我們不開心;明明很多時候,我們很生氣;明明很多時候,我們好想發脾氣。卻總是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因為我們不想傷害自己最親近的人。

可是我們卻沒有意識到,我們這種不發脾氣、不表達自己真實情感的行為,卻對親人造成了一種隱形的傷害。而這種行為就是&34;行為。

什麼是&34;呢?

我們先來看生活中的例子:

周末的早上,你想好好的睡一個懶覺,但是你的愛人早已經規劃好周末和你一起去出遊。但是你因為太累了,想好好休息。所以當愛人一遍一遍叫你起床的時候,你心裡滿是怨言,卻又不好回絕,因為你們的感情很好。

於是你強迫自己起床收拾上路,結果一路上你都不開心。愛人問你怎麼了,你卻說沒事。但是一路上,你很少和愛人聊天,他和你說話,你也當做沒有聽到。

這個時候,你的行為就是&34;。

所以我們總結出&34;的定義就是:以看似沒有敵意的方式來表達憤怒的一種手段。

我們為什麼會出現&34;的行為呢?

當出現 狀況,讓我們無法掌控、不好拒絕的時候,或者雙方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就會不由自主的啟動&34;行為,是想它來掩飾自己的真實情緒,儘可能的保護自己。

這和我們的生活環境、成長環境以及心理歷程有關。

1> 童年的成長經歷


在童年的時候,我們總是會被父母管教的很嚴格,而處於弱勢的我們沒有能力和父母對抗,只能通過一些行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比如父母總是催促我們&34;,這讓我們感覺心裡很不舒服,但是又不能直接對父母說&34;,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採取被動攻擊----拖拉。大人越催,我們的動作越慢,還很有理由地說:&34;

而實際上,這就是我們面對父母的高壓,做出的對抗。這種現象如果不能得到改善,那麼隨著孩子長大,就會變得越來越叛逆。

2> 害怕失去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在意的東西或者事物,比如愛人、工作或者晉升的機會。但是當有些事情困擾著我們的時候,我們可能會為了這些事物,暫時的放棄自己的原則,選擇沉默不語。

但是實際上,我們的內心是非常不滿的,甚至很憤怒。因為意識到我們一旦表達出自己的不滿和憤怒,我們就會失去這些擁有的事物或者是即將到來的機會。所以我們選擇沉默。

但是憤怒終究還是在我們心中無法消退,我們只能通過某種方式發洩出來,這也屬於被動攻擊的一種。

3> 自卑

在社交關係中處於劣勢的人,容易產生自卑。

這種自卑的心理會造成對自我認知的偏差,甚至會引起對自己的價值否定。

即使這樣,把自己處於弱者的位置,反而更能夠引起別人的同情和幫助。這種情況下的行為是為了吸引別人對自己的同情目光,從而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但是這種行為最後也會引發別人的不滿。因為博同情並不是長久自己

被動攻擊行為掩飾了人的正常的情緒變化,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行為,同時也是一種利用另一種方式來回擊對方的行為。

如果經常使用被動攻擊,壓抑自己的不良情緒,到最後只能是將這種不良情緒最大化,到時候造成的後果也是不堪設想的。

怎麼樣才能避免被動攻擊行為呢?

最好的辦法就是發洩出你的憤怒。

作家羅蘭曾說過:&34;

這段話就說出了情緒疏導的重要性,即要學會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既要適時地發洩自己的不良情緒,也要學會適時制止自己的不良情緒,控制自己的情緒泛濫。

比如:當對某一件事情有異議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清楚明確地表達出來。而不是將一切想法和情緒都藏起來。這樣既不利於交流也不利於自己的心理健康。

工作上,自己正在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同事讓自己去做額外的工作,而這份工作內容本來就是他自己的。這個時候怎麼辦呢?

明確的拒絕:對不起,我很忙。

而不是一邊答應同事,一邊在心裡抱怨。

當和家人之間有問題衝突的時候,尤其是某一件事讓自己感覺到不舒服時,一定要說出來。

一次朋友回到家發現自己的房間被弄得亂七八糟,後來才知道是出嫁的小姑子回來了,然後到自己的房間亂翻一通,至於找什麼東西,並沒有給家人說。朋友後來發現自己少了一支口紅,那是生日的時候,老公送自己的禮物。

朋友忍無可忍地當著公婆的面,對自己的老公說:&34;

她發完脾氣之後,公婆對她態度特別好,而且她的小姑子也變得很自覺了。這就是發脾氣的魅力。

所以當我們的利益受到損失的時候,我們要表達出自己內心的不滿,不要讓別人牽著鼻子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爭取到自己的最大利益。

當你再生氣的時候,不要過於忍讓,而是要勇敢的表達出自己的不滿,或許你會發現,這就是生活改變的開始。

相關焦點

  • 你生氣,為什麼不明說?教你解開「被動攻擊」的8個自我轉化鑰匙
    因為憤怒在我們的文化中是一種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情緒,所以當我們感覺怒火中燒時都會有點不知如何是好。為了避免衝突,我們幾乎什麼都願意做,就是不願意暴露內心的感受。我敢保證,絕大多數人會遇到這樣的情形。這樣的情形,來自《你生氣,為什麼不明說?》一書,其中,有最精妙的解釋,那就是對「被動攻擊」的定義,種種特徵和自我轉化的方法。
  • 「我很生氣,但我不說」:如何體面地表達憤怒?
    ;還沒說話已經開始哽咽了;獨自在內心默默「表達」憤怒;反覆告訴自己:別生氣,生氣也沒用……心理學家認為,這些「無法生氣」的舉動,可能是因為你不允許自己表達消極情緒。即便呆在一個虐待關係中,也認為自己的憤怒是不合理的;在生命早期的關係中,當別人不尊重你時,你的表現就是「僵住」。早期創傷或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可能導致你不會發火;壓抑憤怒所導致的內在攻擊,可能讓你覺得對方不當的批評是有道理的。所以你的反應不是憤怒,而是自我批評;你認為「發火」一定會破壞依戀關係。
  • 關係中,為了伴侶總是get不到你生氣的點?| 瑞吉
    對方安慰我,我更生氣,不安慰我,我還是生氣。對方總是不能找到我憤怒的點去解決問題。 這樣的情況在親密關係吵架中,太常看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為何伴侶總是無法準確的gat我憤怒的點?當你覺察到無論伴侶做什麼都無法抵消自己內心的憤怒,或許你應該停下幾秒想想這個問題。憤怒很容易讓我們進入情緒化的狀態,當我們情緒來臨的時候,甚至會忘記自己一開始是因為什麼生氣,所以停下來,想一想為什麼生氣,需要伴侶做些什麼? 只有當自己知道了自己的需求,並準確表達給伴侶的時候,才能得到一個滿意的反饋。
  • 怎樣優雅地告訴別人:我生氣了丨憤怒表達指南
    簡單心理收到過一個朋友的困惑:我好像很難表達攻擊性,很難對一個人發火。再加上我性格本來就包容樂觀,還喜歡討好別人,根本不知道生氣的時候該怎麼辦。有可能一直壓抑著憤怒,有時候忽然會發現自己是被欺負的就會很生氣,但是當時根本不會發現,過後生氣也沒有用就很委屈,比起憤怒更多的是悲傷。
  • 婚姻裡可怕的不是憤怒,而是沒有被表達出的憤怒
    夫妻相處多年,一定會有衝突,衝突就會帶來憤怒。但是憤怒分兩種,一種是說出口了的憤怒。憤怒被宣洩了出來,就過去了。還有一種憤怒,是沒說出口的憤怒。沒有表達出來的情緒,只會被壓抑,並不會輕易消失。如果長期在心中積累,就會轉化為別的感受。沒說出口的憤怒很可能轉變為「恨意」,成為婚姻裡的毒藥。叔叔真的是在阿姨生病後才開始變「壞」的?很可能不是。
  • 《親密關係》:女人最迷人的魅力,就是「看清」自己
    為什麼原本相愛的人,會變得冷漠在戀愛或婚姻中,很多男女剛開始非常恩愛,但隨著相處時間的增加,開始出現感情裂痕,甚至令感情變得非常冷漠。但正是這些生活中小事的不滿意,才讓兩個人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淡漠,這是因為一方有情緒的時候,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會戴著「有色眼鏡」去挑剔,這樣眼裡看到的,耳中聽到的都是不如意。也可以說越對伴侶抱怨、越不滿,所導致的關係會越緊張。可以這麼理解,當我們不斷表達對某人或某事有負面情緒時,相當於宣布對方很差勁,很糟糕。
  • 又生氣憤怒了?遠離雞湯高談闊論,談談如何真實有效避免生氣憤怒
    「你這樣是錯的,你該這樣去做!」「當時你如果聽我的方法去做,就會......」當我們覺得他人指手畫腳,不尊重自己時,我們會變得生氣憤怒。「就你這點水平還想做啥。」「胖成這樣還想吃。」「書沒讀多少大道理還多得很。」當我們覺得他人瞧不起自己,或覺得他人用歧視性的語言時,我們會變得生氣憤怒。
  • 親密關係~10~爭吵
    親密關係中的溝通,總是圍繞「依戀」這個核心議題進行的。如果溝通是以促進彼此親密的方式進行的,兩人就會進入一種良性的循環,他們的依戀關係會越來越鞏固。可是,如果溝通是以一種不恰當的方式進行的,兩人之間就會產生很多的矛盾和誤解。歸納起來,不良的溝通方式有三種:雙方都主動攻擊,就會爭吵;一方主動,另一方被動逃避,就是追逃;兩個人都被動逃避,就成了冷戰。
  • 學會親密關係情緒表達的四個技巧,讓愛情的小船一帆風順
    如果人生是七情六慾的調色盤,親密關係就是此間著色最豐富的畫卷。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暴露、了解自我和對方,我們給伴侶帶去快樂,也帶去了情緒焦灼的熱浪和迷惑。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男默女淚,激烈爭吵甚至是家暴,都源於我們不知如何正確地表達情緒。
  • 學會親密關係情緒表達的四個技巧,讓愛情的小船一帆風順
    如果人生是七情六慾的調色盤,親密關係就是此間著色最豐富的畫卷。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暴露、了解自我和對方,我們給伴侶帶去快樂,也帶去了情緒焦灼的熱浪和迷惑。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男默女淚,激烈爭吵甚至是家暴,都源於我們不知如何正確地表達情緒。
  • 女孩,在親密關係中,也要學會愛自己
    平常睡覺前都習慣刷一會手機,逛逛一些社交軟體和論壇,看到有許多的痴男怨女陷在感情的問題中無法自拔,甚至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生活。這段時間發現,遇到感情問題的女生不外乎:在喜歡的人面前感到自卑、不敢向伴侶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害怕衝突而壓抑自己的感受、違背自己的意願去討好對方……這些問題的背後都反應出女性在親密關係中不夠愛自己,因為不夠愛自己連帶著產生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值得被愛的想法。
  • 如何在親密關係中使用非暴力溝通表達好愛的語言
    其實不止是婚姻,任何一段不同性質的親密關係都離不開溝通交流,也都會遇到分歧,摩擦和瓶頸。我們不是生來就會成熟的愛,親密關係對生命如此重要,必須,也不可避免,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好好習得愛的藝術呢?或許在這個過程中你也跟我一樣會困惑,會感到挫敗,甚至會覺得委屈,痛苦,書籍和影視作品中其實有我們很好的學習資料,去學習,然後堅持實踐,相信我們都可以成為愛的大師。去年年底我開始了人生的初戀,一直在學習怎麼去更好的與對方相愛,今天與大家交流一下這半年來我從《親密關係》、《非暴力溝通》、《愛的五種語言》和兩部影視劇中學到的經驗。
  • 我的憤怒到底該如何表達
    2、你認為表達憤怒帶來破壞性。不知道你期待的合理表達憤怒是不是指在不傷害自己,不傷害環境,不傷害他人或關係的前提下進行?也許我們可以試著做點什麼:1、覺察憤怒--覺察帶來鬆動,鬆動帶來改變。用筆寫出在哪些情況下你感受到憤怒,並用1-10打分。比如,當對方總是打斷我說話,我感受到憤怒,5分。
  • 為什麼被渣的女生總說他對我很好?|女性在親密關係中如何愛自己
    我發現,很多發帖的女性遇到的問題不外乎:在喜歡的人面前感到自卑、不敢向伴侶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害怕衝突而壓抑自己的感受、違背自己的意願去討好對方……種種問題,都展現出女性在親密關係中不夠愛自己。在這其中,很多女性最糾結的一個問題是:無法下定決心離開傷害自己的伴侶。
  • 女性在親密關係中如何真正地愛自己?
    我發現,很多發帖的女性遇到的問題不外乎:在喜歡的人面前感到自卑、不敢向伴侶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害怕衝突而壓抑自己的感受、違背自己的意願去討好對方……種種問題,都展現出女性在親密關係中不夠愛自己。在這其中,很多女性最糾結的一個問題是:無法下定決心離開傷害自己的伴侶。
  • 為什麼你的愛情總失敗?揭露親密關係最大的陷阱,很多人都會犯錯
    每一次的期望都落了空,我們傷痕累累,變得小心翼翼,不敢愛與被愛。為什麼你總在愛情裏白白受苦?或許是你沒能理解親密關係背後的陷阱。你內心缺少什麼,就渴望從伴侶身上獲得什麼。親密關係中出現的一切問題都和「需求」有關,我們不自覺的掉入這個陷阱,從而迷失,憤怒,失望,和愛人越走越遠。
  • 藉助情商改善家庭關係
    因此,大多數改善家庭關係的技術都以與親朋好友交流您的感受為中心,而親密的關係則以感受為中心。 沒有這種情感上的親密關係,家庭接觸將成為負擔,因為沒有人會願意與陌生人呆那麼多時間。如果您希望家人彼此之間充滿愛心地了解和接受彼此,則必須從自己的情感誠實和開放開始。
  • 親密關係,它是一個工具,不僅要學會,更重要的是要悟到
    作者說,在一段親密關係中,別人怎麼待你,取決於你採取的立場。在權力鬥爭中,只要你採取了一個立場,你就會自然地讓對方採取相反的立場,這也決定了對方會怎麼響應你的行動。親密關係的權利之爭,是自己的問題。事實上,雙方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並堅持自己是對的。
  • 你不必用憤怒表達愛意
    對愛的人刻薄,對陌生人寬容,有時候是因為我們自信關係親密,對方不會介意。我們知道事情發生後重要的不是責怪,但話在嘴邊,情緒在溢出,又怕不帶上一些警告沒有威嚇作用,所以表達關心時,順便代入了更多的憤怒元素,好為「下次」打上預防針。
  • 親密關係!
    最後一個階段,如果你足夠幸運能邁入這個階段的話,你將獲得啟示進而獲得真正屬於你的親密關係。讓咱們一個階段一個階段來看,首先是月暈的階段,人為什麼要談戀愛呢?其實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來自於你內心的需求。很多人不願意承認有一種東西叫做真愛。實際上真愛是來自於對童年沒有被滿足的需求的追求,人們在童年的時候始終追求的兩樣東西,第一個叫做歸屬感,第二個叫做確認自己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