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這部劇佔領了整個暑期生活,他們的生活觀、愛情觀、事業觀都成了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雙商在線的顧佳、努力拼搏的王漫妮、中規中矩的鐘曉芹,他們的工作、生活、感情有那麼一些與我們相似卻又那麼的不同,原本沒有那麼悲傷的我,因為這部劇,也陷入了悲傷之中。
最接地氣的王漫妮30歲生日的長桌宴的歡騰還在眼帘,就已經看到了逃離的悲傷和無賴。
「一二線城市容不下肉身,三四線城市容不下靈魂」,在外漂泊的蟻族找不到歸屬,回到故鄉,那個叫家的地方還是沒有找到家的感覺。習慣了城市裡無人關注的灑脫,就接受不了家鄉零距離的熱情;喝慣大城市的正宗現磨咖啡,就喝不慣故鄉的速溶咖啡;習慣了城市人說話的風格,就接受不了家鄉人的官裡官腔……
在愛情裡,我們都有各自的原則,先朋友,再戀人,而不是相親後,你我還願再見,就說明我們關係也確立,相處只是等待婚姻。
有人說,故鄉的張治是接盤俠,但在我看來,這話說得有點難聽了。誰沒有過去,誰又沒有感情史呢?海王那樣的「鉑金男」,多金又浪漫,最重要的是未婚,不就是男朋友的選擇嗎?雖然事實是王漫妮被小三了,但是,確立關係前查到的事情就是未婚呀!這當然不能怪王漫妮虛榮呀!因為我們都是虛榮的呀!
故鄉的張治顯然不是王漫妮的菜,因為他們三觀不合呀!請人看電影為了35塊錢,捨去近的電影院,只為以物易物,朋友一家可以到媽媽的餐館免費吃喝一頓,對於張治來說這是增進感情,但對於王漫妮來說,這是無可理喻;電影院裡的動畫可以讓張治哈哈大笑,卻讓王漫妮無可適從。
王漫妮也適應不了故鄉的生活,因為從無人關注到人人注目、品頭論足使王漫妮壓力重重,想要遠離的心就在那一刻開始爆發,懷戀上海的一切,懷戀那個收容靈魂的地方。
王漫妮和餘伯,一老一少,都曾在上海打拼,所以,餘伯理解漫妮,理解那個從小看著長大的姑娘,一句回吧!包含了多層意思,一是回上海;而且是回家(太晚,該息息了)。
餘伯說:所有選擇漂泊的人,走出家的那一刻就該知道,往後,你就是你自己的家,在撐起自己的一片天,要是連這點勇氣都沒有,趁早別出去,爸媽說的故鄉是後路,聽聽也就算了。
不管你是北漂、滬漂、深漂……,生活壓力都將我們團團圍住、工作壓力讓我們舉步維艱。但是,就如餘伯說的那樣:「別逃,逃跑是最沒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