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談寫作|施蟄存:愛好文學,不一定得從事創作

2021-01-11 中國作家網

如何讀書、寫作,以及評判一篇文章的優缺,大家見地各異,主張不一。鑑於此,中國作家網特推出「名家談寫作」系列文章,讓古今中外的名家與您「面對面」傾授他們的寫作經驗,或許某一句話便能讓茫茫書海中的您恍然大悟、茅塞頓開。敬請期待。

——編者

施蟄存

愛好文學

許多青年常常高興對你表示他是一個愛好文學的。他會告訴你,他最初曾經怎樣熱忱地閱讀文學書,後來又怎樣熱忱地從事於寫作。於是他會檢出一大堆印刷的或手寫的他的作品來請你指教。不管你對於他的愛好文學的熱心多麼敬佩,但他的作品常常使你沒有方法說幾句鼓勵的話。在另一方面,或許你也常常碰到一種相反的現象。有不少寫文章的人,他們的作品常在各式各樣的雜誌報紙上發表著,令多數讀者覺得滿意,然而當你有一個機會和這位作者會面的時候,便會感到很大的詫異,他看上去是多麼遲鈍和平庸,一點沒有關心於文學的神情,除了能喝咖啡,能跳舞,能打牌以外,好像什麼都不會的。但是你無法否認那些作品是他寫出來的。因為他的確曾寫了這些作品,而且他的才思很敏捷,每個晚上他可以寫成一萬字的一篇小說,或是五六篇幾千字的散文,或是一首幾百行的長詩。

這兩種現象都是近幾年來我國文學界的殷憂。青年人愛好文學,這是很好的;多數青年人愛好文學,這是更好的。但是我們歡迎多數青年人愛好文學而不歡迎多數愛好文學的青年大家都動手寫作。愛好文學是表示他對於文學有感情,但要成為一個好的創作家,僅僅靠這一點點感情是不夠的。多數青年若能對國家社會供給他所學習的專門技能,而把他們愛好文學的感情好好地保持著,培養著,用之于欣賞別人的文學作品,或甚至批評別人的文學作品,使文學的出版界慢慢的能提高其水準,這是最完善的愛好文學的態度。若果一個青年要濫用他愛好文學的感情,同時又沒有能力或熱忱去使他對於文學的修養深入一些,以為自己有了這種膚淺的感情就無異於有了可信的創作能力,於是拋卻了他應該學習的專門技能,而從事於寫作,結果常是碰到了慘酷的失敗。文學界的損失,倒並不是在於他們個人的文學事業之失敗,而是在於他們因此而一併犧牲了他們的愛好文學的感情。

……

所以,我現在很願意向一些愛好文學的青年指示出他們的愛好文學是一個危機,尤其是當他們自己堅信他們是愛好文學的時候。有多少青年因為愛好文學而無法應付他們在理工科方面的功課,於是轉讀文學系,在他們往往自以為已找到了最合適的道路。然而他們的愛好文學,原來不過是愛看小說而已,對於文學本來沒有一種把它當作專門學問而研究之的熱心,而且根本也沒有想到從事文學所必須研習的科目,其範圍之廣大也不下於理工科。於是他始而失望,繼而一意孤行,抓起筆來就寫,貼上郵票便寄,成功者的前途尚且有限,何況乎終究是失敗的多呢?

因愛好文學而從事於寫作,因寫作技巧相當圓熟而得以略有成就的青年是可以慶賀的。然而在慶賀他之前,我們還得先鼓勵他趕緊補充一點愛好文學的功夫。一個好的創作家不一定得在大學文學系畢業,但光是懂得各種文學的樣式而依樣畫葫蘆也是不夠的。技巧在文學創作上是最小的因素,然而這最小的因素也得有創造精神。語言文字的最好的運用乃是技巧範圍內最小的因素,然而近來有許多作家對於語言文字的運用似乎還沒有把握。所以,在文學創作的途徑上,從形式上說,如果不能控制舊語文,即沒有能力創造新語文。從內容上說,如果不能熟知人的各種生活,即無法在其作品中表現真實的人生。用別人的形式為自己的形式,用別人的內容為自己的內容,表裡都絲毫沒有創造性,即使看得過去也還是一個沒有靈魂的傀儡。作起詩來第一句常是「我們是黃帝的子孫」,或者說「我們是鐵,我們是鋼……」,作起小說來總是描寫一個遊擊隊員怎樣扮做一個女人讓敵人追趕上去,因而殲滅了他們。第一個是創造,第二個即是沒有靈魂的傀儡,如今這種傀儡已使真正愛好文學的讀者厭了,但是它們的製造者卻還在大量生產。他們也正如一個技藝純熟的陶器工人一樣,已經習慣於捏造這一個式樣的茶杯,雖然自己也未嘗不覺得膩,可是他的能力只能夠製造出這個式樣來。人們時常叫喊著,學習魯迅!學習高爾基!但多數人只學習了魯迅和高爾基所鑄造成的文學範疇,而很少有人學習到魯迅和高爾基怎樣鑄造成功他們特異的文學範疇的方法。這不能不說是創作界前途的一個黑暗面。

愛好文學,不一定得從事創作。要從事創作,必須真能愛好文學。我願意把這句標語奉獻給文學青年。

轉載有刪節。

說「散文」

散文這個名詞,在古典文學裡,原先已有兩個概念。其一是和韻文對立的,指不押韻的文章。其二是和駢文對立的,指句法不整齊的文章。這兩者都是屬於文體的概念,而不是文學形式的概念。現代文學中所謂散文,和小說、戲劇、詩歌分庭抗禮,其意義便是一種文學形式了。

把散文這個名詞賦與文學形式的概念,大概起於日本,而日本人是以此作為英國文學中所謂Essay的譯名。不過,Essay這個名詞,在英國文學裡,本來只是指一種比較短的論文,篇幅雖不長,但內容卻還是莊重的,或者說,「一本正經」的,對某一事物發揮議論。用我們的文學名詞來表達,應該就是論說文。論說文還是一種文體,而不是創作文學的形式。

屬於文學形式的散文,是專指一種比較輕鬆、比較隨便的文章。它們不是學究式的高議宏論,而是「擺龍門陣」式的閒談漫話。偶然高興,對某一事物議論幾句,評贊幾句。或者索性把話頭搭到別處去,藉此發些牢騷,談些感想。文章內容不一定扣住題目,題目也未必能概括文章。這種文章,就文體概念而言,是散文,但不是論說文。英國文學界把這種散文,稱之為familiar essay,加一個狀詞,以示與論說文相區別。我們現代文學中所謂散文,實質上應該是familiar essay的譯名。familiar是家常、親熱的意思,所以我想譯作「家常散文」,用家常便飯、家常豆腐的例子。從前有人譯作「絮語散文」,也還恰當。不過離開了語根。

隨筆是我們古典文學的一種文學形式,它和英國人的家常散文,雖不完全相同,卻也有些近似。我們現在稱「散文隨筆」,一般人都以為是散文和隨筆兩種文學形式的組合名詞,我以為應當把「隨筆」作為「散文」的狀詞,最好索性改作「隨筆散文」,就可以作為familiar essay的新譯語了。

在西方文學中,隨筆性的散文開始於英國,也特別繁榮於英國。十八世紀後期,一位英國作家查爾斯·蘭姆寫了兩卷散文,題其書名曰《伊裡亞散文》,我們現在譯為《伊裡亞隨筆》。把散文這個名詞作為創作文學的形式,開始於此。以前雖然有過十六世紀的英國人培根和法國人蒙田,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但他們的散文還只是短篇論說文,沒有家常味,我們只把他們的文集稱為《培根文集》、《蒙田文集》。

蘭姆式的隨筆散文建立了英國新散文的傳統,從此以後,英國出現了許多傑出的散文家。英國的報紙,一向不登載小說,也極少登載詩歌。文學版的內容,以書評為主,其次便是散文,而散文的內容,有時也是書評。英國散文的繁榮,與報紙的需要極有關係。進入二十世紀以後,報紙大量增加,於是有許多散文家應運而生,為報紙寫稿。有些人成為某一種報紙的專欄作家,每星期供稿一二篇。我已經二十多年不接觸英國現代文學,不知道他們現在有哪些散文家。我所熟悉的還是四五十年前的幾位作家,如盧卡斯(E.Y.Lucas)、米倫(A.A.Milne)、林特(R.Lynd)等人,文章寫得真好,一向是我休息時的讀物。

「五四」運動以來,散文在我國的文苑中,也並不示弱。魯迅是最重要的散文家。他的風格,是古典和外國的結合。只因為他的絕大多數文章,思想性表現得極強,相對地未免有損家常味、親熱感。這一類文章,在我國文學界,一般稱之為「雜文」,似乎有意和「散文」劃一界線,雖然從文字涵義上看來,這兩個名詞並沒有邏輯的區別。不過,《野草》和《朝華夕拾》,總該算是魯迅最好的散文。

三十年代的周作人,也寫過不少散文。最初的幾個集子,如《自己的園地》之類,也很有味道。但是他寫到後來,幾乎儘是讀書記,甚至抄書記,多讀了便使人感到單調,也許還會沾染到一些書生的迂氣。

朱自清的《背影》和梁遇春的《春醪集》,都是三十年代出現的優秀的散文集。梁遇春死得太早,他的文學生活沒有幾年,因而很少人知道他。他是在北京大學讀英國文學的,他這本《春醪集》,確是正統的英國式散文。我還想提到冰心的《寄小讀者》。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已經不是「小讀者」,但我非常喜歡它。經過了幾十年,現在我已忘記了它的內容,留下的印象是她的文章非常潔淨。此外,茅盾、俞平伯、馮文炳、王魯彥、魏金枝諸家,也都有好幾篇傑出的散文,至今在我的記憶中。此外,肯定還有不少好文章,為我所失記的,或沒有見到的。

林語堂推崇明人小品,提倡「閒適筆調」,似乎有意給散文開闢一個新園地。他掇拾周作人、沈啟無的牙慧,竭力讚揚公安、竟陵文派。他把「閒適筆調」作為公安、竟陵散文的創作方法,而沒有看到公安、竟陵諸家文章的針對性和戰鬥性。他們的筆調儘管閒適,思想內容其實並不閒適。在另一方面,林語堂的提倡「閒適筆調」,也有他自己的針對性。他的「閒適」文筆裡,常常出現「左派、左派」,反映出他的提倡明人小品,矛頭是對準魯迅式的雜文的。這樣一來,明人小品,閒適筆調,在林語堂手裡,都成為反歷史潮流的武器。魯迅惟妙惟肖地用四個字揭穿了他的本質:「英文、英文」。

轉載有刪節。

來源:《施蟄存全集 北山散文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更多精彩:

名家談寫作 | 王鼎鈞:描寫,寫的是景

名家談寫作 | 朱自清:論教本與寫作

名家談寫作 | 王鼎鈞:記敘的技巧——直敘

名家談寫作 | 鬱達夫:五六年來創作生活的回顧

名家談寫作 | 梁實秋:作文的三個階段

名家談寫作 | 謝有順:寫作和自我的關係是一切寫作的出發點

名家談寫作 | 林語堂:寫作的藝術

名家談寫作 | 葉聖陶:好文章要具備「誠實」與「精密」

名家談寫作 | 劉恪:小說是個人靈魂絕不妥協的結果

名家談寫作 | 孫犁談長篇小說的結構

名家談寫作 | 張怡微:情感的質量

名家談寫作 | 夏衍:民國初期的讀書和寫作

名家談寫作 | 張怡微:散文的靈感

名家談寫作 | 茅盾:技巧不是神秘的東西

名家談寫作 | 王安憶:小說的感情問題

名家談寫作 | 冰心:要使文章聲韻美,就多同別人談話

名家談寫作 | 沈從文:寫作的秘訣就是多讀多寫

名家談寫作 | 王安憶談《巴黎聖母院》

名家談寫作 | 李浩評餘華的《愛情故事》:互文和延展

名家談寫作 | 丁玲談自己的創作

名家談寫作 | 曹禺:從生活和人物出發

名家談寫作 | 李浩評莫言的《枯河》:故事的講述

名家談寫作 | 巴金:文學的最高境界是無技巧

名家談寫作 | 畢飛宇讀魯迅先生的《故鄉》

名家談寫作 | 老舍《寫透一件事》

名家談寫作 | 畢飛宇談莫泊桑的《項鍊》

名家談寫作 | 魯迅《作文秘訣》

本期編輯:劉雅

相關焦點

  • 名家談寫作|朱光潛:選擇與安排
    從上面的話看來,我們可以知道文章有一定的理,沒有一定的法。所以我們只略談原理,不像一般文法修辭書籍,在義法上多加剖析。「大匠能誨人以規矩,不能使人巧。」知道文章作法,不一定就做出好文章。藝術的基本原則是寓變化於整齊,整齊易說,變化則全靠心靈的妙運,這是所謂「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了。
  • 名家談寫作|張悅然:小說裡的「頓悟」
    更多精彩:名家談寫作 | 林斤瀾: 世界上的小說,都從短篇開始名家談寫作 | 朱光潛:選擇與安排名家談寫作 | 汪曾祺:小說的思想和語言名家談寫作 | 要徹底了解文學,必須自己動手練習創作名家談寫作 | 施蟄存:愛好文學,不一定得從事創作名家談寫作 | 王鼎鈞:描寫,寫的是景名家談寫作 |
  • 名家談寫作|林斤瀾:世界上的小說,都從短篇開始
    選自《林斤瀾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版更多精彩:名家談寫作 | 朱光潛:選擇與安排名家談寫作 | 汪曾祺:小說的思想和語言名家談寫作 | 要徹底了解文學,必須自己動手練習創作名家談寫作 | 施蟄存:愛好文學,不一定得從事創作名家談寫作 | 王鼎鈞:描寫,寫的是景名家談寫作 | 朱自清:
  • 成都文學牛娃有多「牛」!五年級出書《靜待花開》15歲創作約20萬字
    學習上,她和同齡人一樣正在課堂上認真聆聽;生活中,她熱愛寫作,小學五年級時便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靜待花開》,還曾獲得全國奧林匹克作文大賽總冠軍、全國創新作文大賽全國總決賽二等獎等獎項。她的作品已在多種報刊雜誌刊發,是四川省南邊文化藝術館、四川青少年文學藝術院等的籤約作家,至今創作各類文學作品約20萬字。她是誰?
  • 四川少女作家誕生記 15歲創作文學作品約20萬字
    據了解,除了「學生」的頭銜,這個15歲的少女還是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文學藝術發展促進會會員、系四川省青少年作協「青少年人才培養計劃」推出的第一個青少年作家。截至目前,肖雯文已創作各類文學作品約20萬字,如此履歷不免讓人想到同樣少年成名的蔣方舟、韓寒與郭敬明。那麼,少女作家背後,究竟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 「脆骨症」臥床多年文學創作中活出自我
    李秋實然而,文學創作帶他進入了不一樣的世界。  「有這麼多時間躺在床上,其實挺適合思考的。創作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在飛。」沒有上過學,他的啟蒙開始於父親教他查字典,繼而自學了小學、中學課本,很早就開始閱讀名著和各種書籍,打下了文學功底,後來則通過電腦、手機等進一步拓展了自己的視野。
  • 中山初中女生獲獎引關注,教育工作者建議多鼓勵青少年文學創作
    人們從徐樂瑤身上欣喜地看到,新生代的文學創作水平不可低估,國家未來的文學事業發展充滿希望。有文學作伴,讓人終身受益。面對電子產品盛行、碎片化信息充斥的網絡時代,如何抓住青少年這一興趣形成的關鍵時期,讓文學滋養年輕的心靈,激發創作興趣,讓青少年離「文學夢」再近一點?記者對此進行了專題採訪。學校:為青少年文學創作提供土壤還是那個瘦瘦的身影,戴著眼鏡,說話聲音很輕。12月21日在東區遠洋學校見到徐樂瑤,她還沉浸在頭一天意外獲獎的驚喜裡。
  • 談寫作‖寫作需要凝神聚氣
    創作屬於腦力勞動,寫作的時候,周圍的環境必須安靜,作者也要保持專注。作者進入寫作狀態的時候,心裡必須有一股氣,有了這股氣,才能完全投入到作品裡。在這個過程中,務必要凝神聚氣。神一散,氣就聚不起來,氣一散,整個文章就垮掉了。散文如此,別的體裁,也是如此。因此,作者在寫作的時候要確保有一個安靜且不受任何幹擾的環境。
  • 林譯本《失樂園》 更重文學審美
    新書譯者、我國著名翻譯家林少華和《失樂園》作者渡邊淳一的三個女兒一同現身,與讀者暢談渡邊淳一的文學創作和新出版的《失樂園》,並為讀者籤售新書。林少華表示,「林譯本」更重視文學性,「在文學審美情趣方面更強更微妙」。最好的年紀翻譯《失樂園》    渡邊淳一的《失樂園》創作於上世紀90年代,是日本當代文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代表心聲丨劉鋒:以提高質量為生命線,創作出更多正能量精品力作
    此次擔任湖南省文聯第十次代表大會代表,他表示將積極組織廣大網絡文學創作者貫徹落實大會精神,促進湖南網絡文學再攀高峰。 創作長篇小說1300餘萬字 劉鋒,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網絡作家協會常務理事,長沙市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
  • 文學必要高於生活的創作啟示
    就如同小說創作的意義,是想展示好的一面,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這不是在欺騙,因為就以各自的親身經歷而言,可以對自身作品產生的影響負責,所以我堅信,這樣創作的初衷,最終也一定可以被理解。小說的價值意義是引導人們向善向美,所以要使他們相信有美好的存在,也只有這樣,人們才會投身實踐,去努力的尋找美好。
  • 【文學】路遙|文學是一種艱苦的勞動
    我在文學創作方面的勞動歷史並不長,這裡所談的只是一些膚淺而零碎的認識。一個人想搞創作,一開就想接觸一些創作方面的理論和技巧,這是必要的。但是,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往往容易被忽視,這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文學創作這種勞動。 搞文學,具備這方面的天資當然是重要的,但就我來說,並不重視這個東西。我覺得,作品在某種意義上,不完全是智慧的產物,更主要的是毅力和艱苦勞動的結果。 從工作特點來看,作家是個體勞動者。
  • 66個名家名著名句,幫孩子積累寫作素材,領會做人道理!
    66個名家名著名句,幫孩子積累寫作素材,領會做人道理! 關注6-12歲小學階段兒童安全 學習 娛樂 生活 品行 健康每日與您分享僅是因為出自名家名著,更重要的是精妙地闡述了某個做人道理。常讀名句,能讓人不知不覺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和人生境界。今天這篇文章,建議老師、家長讓孩子看看!關於學習1.
  • 在門外覬覦文學殿堂的女人
    從而明白自己的寫作是感受自我、釋放冰封的自我,不為名利不為炫耀、不為賣弄不為攀附、不為取悅不為媚俗,唯求在一次次傾訴與尋求的過程中心靈得到一種超然的升華。有人評說我的文筆靈動、飄逸、唯美,有不染塵埃的純。不可否認這與我長期品讀古典詩詞文賦並從事古典詩詞創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更有文友這樣評價:「思之敏捷、覽之深廣、心之純美、語之凝鍊、人之勤奮,命之悲苦、性之堅強、觀之豁達。」
  • 一個頭條作者的寫作愛好
    我是一名文學的愛好者,尚且不敢以寫作人自居,畢竟自己沒有得到官方的認可,自己愛寫,寫的東西沒有定格在一定的範疇,想寫就寫,雜感也好,詩歌也罷,總之愛寫,不問究竟,純粹是個人愛好。像那些只寫一句半言的頭條作者,粉絲的數量驚人,我是有一顆羨慕的心,永遠也效法不了,畢竟自己不是什麼明星,這是一個純粹的流量年代,兢兢業業或許會得到人的認可,但是機會是很微小的,像今天的我,不會運用什麼浮誇的手段,一步一個腳印的,像那平凡的人,走的永遠是波瀾不經的人生路。
  • 路遙|文學是一種艱苦的勞動
    "藝術創作這種勞動的崇高決不是因為它比其他人所從事的勞動高尚。它和其它任何勞動一樣,需要一種實實在在的精神。」——路遙我在文學創作方面的勞動歷史並不長,這裡所談的只是一些膚淺而零碎的認識。一個人想搞創作,一開就想接觸一些創作方面的理論和技巧,這是必要的。
  • 關於寫作的一點自省與知見
    說到寫作,我的初衷很簡單,只是把自己喜歡的日常讀寫,當作是關照心靈的一種陪伴,潛意識裡想要藉助文學之光照亮平淡的生活。因為在單位從事與文字有關的工作,白天周武鄭王,工作並不輕鬆,只有到了晚上,才可以隨心所欲,寫一點自己想寫的東西。雖然白天晚上寫的都是文字,但這完全不同的兩種思路來迴轉換,說實在的,這麼多年來回折騰著堅持下來,也並不容易。
  • 寫作很苦惱?學會這三點,你也可以寫作變現
    從廣義上來說,創作的範圍很大,樂曲、歌曲、書法、文學作品、畫畫……都可以創作。它不僅僅是指寫作,寫作只是其中一個點而已,寫作是對「書」的創作。這些創作都離不開我們的生產和生活,這是創作的基礎。因為我自己主要是文學創作,所以在這裡主要以寫作為例。雖說隔行如隔山,但是世間情、世間理是相通,我們可以舉一反三,融會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