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半月的打工經歷讓我明白了讀書才是農村孩子最好的出路

2020-09-16 林玲玲姑娘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由於祖上沒有什麼基業,父母又要養育我們姐弟三個,所以錢總是不夠用。

我上了大學以後就很不好意思再向父母開口要錢花了,所以有空閒時間就得做兼職,賣過MP3、面膜和八寶粥,還幫學校食堂打過飯,寒假時間太短又要回家,所以做不成什麼事,只能打打暑假工。

我難忘的打工經歷

剛剛讀完大一,那年放暑假前,我同寢室的一個玩得好的妹子就說她已經找好了暑假工作了,去廣州的一家工廠做事,我們學校一起去的還有二十多個人,問我要不要一起。

我沒有拒絕的理由,所以很快就買了火車票跟他們一起出發了。路上幾經輾轉,到了那裡辦好入職手續,我們就在一家外資鞋廠做起了普工。

給我分配的工作非常簡單,就是在一條做鞋面的流水線上做剪刀手。前面車好了線的,遞到我手裡,然後我就把上面的線頭全部剪乾淨,再遞給後面的人洗膠。一天大概是一千雙的樣子,看似非常簡單的一個小動作,但重複的次數多了我的手指上也留下了小小的水泡和深深的印子。

我們一個月休息兩天,可以自由活動。其他的工作日就要每天六點鐘起床,先去吃早餐,然後六點半刷卡進車間工作;十一點半準時放飯,吃完休息到一點半,然後工作到六點;吃完晚餐,七點開始上晚班。考慮到我們是嬌生慣養的大學生,所以只讓我們加班到八點半左右,其他的人至少到十點,有時候到十二點甚至凌晨一兩點,他們每人可以領到一桶泡麵當夜宵。

他們都喜歡吃泡麵,因為食堂的夥食更加差。早餐就是饅頭和稀飯,饅頭真的一點味道都沒有,那粥倒是有一大桶,裡面放個大勺子讓我們每個人隨便吃,但那個其實不能叫做粥,而是米湯,因為即使把勺子沉到最底下也撈不上來幾粒米。中餐和晚餐需要搶,大家一下班就往食堂裡面衝,排長隊打飯,排後面的如果沒有了那就沒有了,不會再給你另做。那飯菜也是極差,除了鹹魚,其他的都沒有一點味道,我都是靠老乾媽才能咽下去的。我在那裡做了一個半月,回來稱體重,瘦了十幾斤。

還要說一下我們的工作環境。車間裡有那麼多人還有機器,全部擠在一起,沒有一刻消停的,我們挨著坐的同事之間講話都全靠喊的。還有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廁所,簡直臭氣燻天,也不知道有沒有人打掃,反正每次進去都忍不住要吐出來,不管是外面還是裡面,隨地可見的髒東西,看見了都吃不下飯,所以我都是憋不住了才會去一趟,幸虧待的時間不長,不然腎臟非出毛病不可。

在那裡工作了一個半月,雖然難熬,但是收穫還是有的,最直接的就是工資,一千八一個月,扣掉各種費,還剩下兩千五百塊左右打到了我的卡上。其他的人工資比我們就要高很多了,加上加班費我聽說他們大概能拿到四千塊錢一個月,那是二零一零年。

我認識的幾個打工妹

我們這個組一共有二十多個人,男的女的比例差不多,年紀最小的應該是十六歲左右,年紀大的應該也不超過四十。大多數是來自廣西、江西、湖南、貴州和四川的,他們在廠裡大多都有一起來的老鄉或者親戚,有的甚至全家出動。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們組裡有個特別漂亮的女孩子,她長得白白淨淨、小巧玲瓏,五官精緻。年紀大概是十八歲,做的工作是車線,勤勞又細心。她非常文靜,平時不太跟別人講話,下班以後也是一個人在寢室做十字繡賣錢。我有一次問她:「你不會一直在這裡打工吧?以後準備幹點什麼呀?」她說:「我也不知道能幹點什麼,我學習成績不好,只讀了一點點書,什麼都不會。我想開店,但是我不知道要怎麼開,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攢夠錢。」

還有一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但同時也不喜歡的一個女孩子,她性格是所有人裡面最開朗的,經常跟同事們打成一片,開各種玩笑。那些年輕的小夥子們自然經常往她身邊湊,有時候是手搭在她的肩膀上,有時候是摟著她的脖子,有時候甚至把手放在她豐滿的胸上,還要抓幾把把,看得我心驚肉跳、老臉通紅,但是她自己一點事都沒有,繼續跟他們嬉嬉鬧鬧,可能早就習以為常了。

我們組裡還有個熱心的大姐,平時誰有做不完的事情都喜歡找她幫忙。她年紀是所有女的裡面最大的,大概三十七八的樣子。她是自己一個人扔下老公和孩子出來的,每個月準時打錢回去。但是她在這裡又另外勾搭上了另一組的一個中年男人,兩個人在外面租了一間一百塊錢一個月的房子住,上下班還手牽手,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就是一對恩愛的合法夫妻。

我們組裡最小的女孩子,十七歲左右,但其實她已經不能被稱為女孩了,因為她已經結婚了,當然,還沒有領證。只辦了喜酒,還生了孩子,在老家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她老公呢,也在我們組裡,年紀也是二十不到,因為跟我們的組長有點親戚關係,所以把很輕鬆的領材料的活分給了他做,他閒著沒事的時候就幫幫她。為此她還挺得意的,在其他女孩子面前總有種優越感,大概是覺得自己嫁對人了。

這就是工廠裡的人的生活,他們是在討生活也是在混日子,沒有目標、沒有理想、沒有羞恥心、沒有道德觀念地活著,每天都是簡單地重複,未來的人生一眼就看到了頭,但同時又怎麼都看不到出路。

臨走前課長對我說的話

我們的課長是個四十齣了頭的中年婦女,剪一頭短髮,聲音比男人還洪亮,做事風風火火,罵起人來毫不留情,她在這個工廠裡做了二十年左右,是老員工了。

她很兇,但是對我們這些來打暑假工的大學生是非常好的,不僅不給我們安排重的活,還經常跟我們聊聊天,關心一下我們的日常生活,聽聽我們的意見。

臨走前的最後一個晚班,她把我叫到了她的辦公室,對我說:「我其實是非常喜歡你的,雖然來這裡沒有多久,但是做事非常認真,做得也好,學得快,也從來不遲到早退,紀律意識比他們這些人強太多了,素質高就是不一樣。你回學校了以後就要好好讀書,工廠就這樣,你體驗過了就可以了,以後還是不要再做這樣的事了,也賺不了多少錢,你以後賺的會比在這裡的多得多。其實我也有個跟你年紀差不多大的女兒,她也在上大學,長得還跟你有點像,所以我看到你就覺得很親切。我自己做這個過來的,知道這不是什麼好事,所以就一直要求她好好讀書,將來不要再過我這種日子了……」

相關焦點

  • 孩子,為父用前半生經歷告訴你:讀書不是唯一出路,卻是最好出路
    我於80年代末,出生於廣西山區一個小鎮的貧窮農村家庭。這是一個不僅物質貧乏,而且精神也貧瘠的家庭。父母不是吵就是打,鬧離婚鬧了一輩子,分分合合,最後變成了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我就這樣,在他們的吵鬧聲中,在他們一次次的離婚中長大了。童年的回憶裡只有父母的打罵體罰,幾乎沒感受到過父愛、母愛。
  • 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各位又窮還懶惰的農村人要驚醒了!
    父母那一代的時候,農村的人雖然窮,但是都特別努力上進,但是從什麼時候起,我發現很多農村人懶惰、啃老,不思上進,真的是寒門難再出貴子。子女多是複製父母的人生,不單單是家庭經濟方面的問題,眼界學識格局也同樣決定了會教出什麼樣的子女。
  • 從個人經歷,淺談讀書的重要性
    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盡相同,從學校走出來,工作方向和人生軌跡也就不同了。今天,沒有對比其他人,就是從個人經歷,來談談讀書的重要性。我對母親說,我想放棄學業,進城裡打工掙錢,供弟弟上學。多麼的豪言壯語,但是到母親面前那裡,讓她火冒三丈,痛批我沒出息。本意是想減輕家庭負擔,結果卻惹母親生氣,實在想不通。
  • 如果不想繼續打工,這才是最好的出路
    聯網時代最好的出路,就是選擇創業,不要選擇打工。選擇打工很虧,你學到的是打工的本事。而創業,看似不賺錢,看似倒黴,但是會鍛鍊出了你一天賺幾千,甚至幾萬的本事。其實,你離財富就只差一個機遇,一個平臺和足夠的勇氣。
  • 在農村的女孩子,聰明的父母一定會更加努力的供她們多讀書
    大家好,我是老黑,最近手賤把暱稱改了一下,下個月改回來,我是一個地道的農村人,專注於用視頻和文字分享農村所見所聞,喜歡我觀點的朋友記得點點關注。 「你有那麼多錢放銀行存定期多好,女兒遲早是要嫁人的,是別人家的人,何必供她讀那麼多書」這多麼刺耳的話,可這樣的話不止一次地出現在我叔叔耳邊,叔叔家有兩個孩子,都是女兒。
  • 當兵是不是低學歷青年最好的出路?
    在李班長看來,對於沒有學歷,沒有技術,沒有啥家庭背景的農村孩子來說,當兵,無疑是一條不錯的出路。比如對李班長來說,就是這個樣子。,可能現在就是村裡的二流子,就算是好好混,也不過是個打工的,說不定掙那點錢,連對象都養不起,甚至是連對象都找不到。
  • 請告訴孩子,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
    那天怎麼回到教室的,我已經不記得,但是永遠記得在那最虛榮最好面子的青春期,我一直鮮少說話。憋著一股氣,我考上了本地最好的學校。因為,每次父親從工地回家,脫掉沾滿泥漿和汗水的衣服,我都暗暗告訴自己,我要努力讀書,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家人。
  • 農村裡50歲以上的人,出路在哪裡?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導語:農村裡50歲以上的人,出路在哪裡?,這時少年的我上有長年臥病在床的母親,父親也剛過世,長我三歲的姐,下有小我三歲五歲兩個妹唯一一個只有十三歲男丁的我成了家裡主要勞力,那時正值開放大潮,各行各業迅速興起,我走遍了祖國東南西北,憑著我有一顆靈活腦殼,幹過各種各樣普工,嘗盡了人間酸甜苦辣,經歷的苦難可以寫成一本長篇小說,現在差不多條件再變好,大孩子已成家獨立,可我還有一個上高中的兒子,要打工一年不吃不喝的工資才供給的上,將近五十的我想到這裡和經歷的苦總之一言難盡我為我們這輩農村叫屈
  • 沒有退路,才是最好的出路
    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我們有太多的退路,所以才沒有辦法快速抵達成功。而成功的人,他們大多都是因為沒有退路,只能拼盡全力向前,碰見任何險境都毫不畏懼,他們用自己的成功告訴我們:沒有退路,才是最好的出路。昨天,我就經歷了一場自斷退路的戰役,事情是這樣的:今天要參加直播演講的半決賽,本來要用35期演講訓練營參加半決賽的講稿,因為它讓我進入了百強,但昨天早上得知它沒有帶我進入十強。
  • 70歲母親的自述:在兒子女兒家各住半月,我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導讀許多人都認為養兒防老,兒子才是自己未來的希望,在自己老了之後才能夠有人陪伴和照顧,不用發愁,事實上真的如此嗎?這個還真不一定,我們一起看看這個70歲的老母親在兒子女兒家各住半月之後,才明白能夠依靠的究竟是誰?
  • 農村小夥,學歷低經歷淺薄,回憶十多年的經歷
    我是來自農村的一個小夥子,今年34,已婚三個孩子,一個姑娘倆兒子,也沒什麼才藝,這近20年的經歷我想寫成一篇文章,經歷了很多事,我想寫成文章,也算是記錄一下多年走過的路,總結一點經驗吧。14歲輟學出門打工那時候應該是2001年的冬天吧,學歷低,沒有手藝,更談不上工作經驗。跟著村上的去北京家具廠組裝家具,一月300,那時候感覺就不少了,年底家來賺了600多。
  • 農村單身漢:悽苦一生,結婚是底層男人最好的出路
    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真實事例,春節時候,跟著爸媽回到爸爸老家,晚上10點半了,正準備睡覺呢,突然一個男人站在窗戶喊「文叔,睡了嗎?」(文叔是村裡人對我爸的稱呼)等我爸去開門讓親戚進來的時候,他第一句話就是問我爸:「文叔,你家空房子要租人嗎?
  • 底層女姓的出路
    如果談到底層女姓的出路,在舊社會一般是不到二十歲,女姓就被送到大戶人家當童養媳,小小年紀就會為人夫。古代女子一般不準上學讀書。女子無才便是德,而現代的女姓一般不急著嫁人,可以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有好多農村窮人家的女孩努力讀書考上大學來到大城市就業,最後在大城市找到了自己心意的對象安家在大城市改變了自己命運。如果你不讀書,不提升自己,最後只能在老家嫁個窮人家過生活。
  • 經歷過兩次婚姻,我才明白,錢對於女人來說有多重要
    經歷過兩次婚姻,我才明白,錢對於女人來說有多重要最近網上很流行的一段話是:女人要會打扮,會掙錢,會開車,卡裡有錢,車裡有油,這才是真正的安全感。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女人如果沒有錢,活得真的很卑微。步入中年,我才明白,錢對於女人來說有多麼的重要。
  • 農村中年男人的哭訴:打工十五年,孩子廢了家散了一場空
    01從小我就是在農村生活,年輕的時候,家裡沒錢不得不輟學打工。後來在外地上班後,也攢下一點錢,爸媽也看我到了結婚的年紀,便給我安排了親事。認定了以後,我跟老婆結婚了,但是一直要不上孩子,讓家裡人愁的。東奔西跑為了尋找藥方,又是一年,第三年,老婆終於有了孩子,我讓她在家好好養身子,我去外面工作。
  • 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 我還會選擇農村
    外出打工十幾年,最大的感慨就是「最好的修養環境是農村而不是城鎮」給大家討論這個話題可能會有各種不同的觀點。我先談談自己的感受。我從小生活在農村,早起聽慣了公雞打鳴,晚上聽慣了蟋蟀唱歌。每當去城市裡打工,晚上睡覺休息特別困難。
  • 你覺得打工有出路嗎?
    大家可以從自己的身邊的情況,仔細地想一想,有多少成功的案例,又有多少失敗的情況,也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成功者少之又少,失敗者比比皆是!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打工和「死工資」,「發不了財」,「沒出息」掛上鉤了,似乎變成了一件丟人事,打工就是「打工仔」,自己做生意的才叫「老闆」,稱呼就能顯示出社會地位的差異,可實際上打工真的有這麼差,老闆真的有那麼好嗎?小編看未必!
  • 女博士當了農村人的兒媳,她經歷了什麼?
    我暗自問當時的男友,「哥哥儘管算不上特別帥氣,但為何找了這麼難看的嫂子?」後來才發現,這種問題多麼粗魯無禮,對一個農村的貧苦家庭而言(更何況哥哥還有家族遺傳病,後來才得知,父親、二姐都因此早逝),能夠找到一個適齡的女子組建家庭,已是萬幸。
  • 女博士當了農村人的兒媳婦,她經歷了什麼?
    我暗自問當時的男友,「哥哥儘管算不上特別帥氣,但為何找了這麼難看的嫂子?」後來才發現,這種問題多麼粗魯無禮,對一個農村的貧苦家庭而言(更何況哥哥還有家族遺傳病,後來才得知,父親、二姐都因此早逝),能夠找到一個適齡的女子組建家庭,已是萬幸。事實上,美貌和帥氣在農村的婚配關係中,其權重遠遠不能和經濟條件、家庭地位相比。
  • 即使是死讀書,也改變了我的命運
    我出生在清貧的農村家庭,上面有一個哥哥。長大後才知道這其實是一個重組家庭,只是我享受了親生父母的關愛,哥哥並沒有,雖然爸爸對哥哥很好,但哥哥那時已經記事,所以他知道這個爸爸並不是他真正的爸爸。對於我,家裡雖然清貧,父母是一直在的,只是我總覺得媽媽重男輕女。其實現在來看,如果我是當年的媽媽,大概也會偏心一點那個父親意外死去的孩子,希望多照顧一點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