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縣:群眾不脫貧 黨員不脫手

2021-01-17 鄧州全記錄

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鄧州全記錄、行走在鄧州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

西峽縣:群眾不脫貧 黨員不脫手

南陽智慧扶貧

「幫錢幫物,不如建個好支部」。西峽縣二郎坪鎮堅持黨建引領脫貧攻堅,把黨支部建在扶貧車間裡,把黨小組建在易地搬遷社區裡,把黨員先鋒崗設在產業基地裡,實現黨建引領全覆蓋。全面推行農村黨員「五雙兩確保」扶貧模式:「五雙」即雙亮(亮身份、亮承諾)、雙帶(帶頭富、帶人富)、雙諾(脫貧承諾、扶貧承諾)、雙扶(扶志、扶智)、雙持續(產業發展可持續、產業增收可持續);「兩確保」即確保貧困村全部摘帽、確保貧困戶全部脫貧。全鎮70餘名機關黨員和300餘名普通黨員,積極與貧困戶結對子,攀親戚,群眾不脫貧,黨員不脫手。

二郎坪鎮鎮堅持黨建引領脫貧攻堅,把黨支部建在扶貧車間裡,把黨小組建在易地搬遷社區裡,把黨員先鋒崗設在產業基地裡,實現黨建引領全覆蓋。堅持以黨支部做引領,創新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把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脫貧貫穿於「群眾議」、「群眾定」、「群眾做」、群眾認「的民主決策、民主監督中。

相關焦點

  • 脫貧不脫手 愛往深處走(圖)
    如今,這個村的46戶、146名貧困人口在2016年10月,實現了脫貧奔小康的目標。走進村民家中,陳大夥一行以拉家常的方式,詳細了解了他們的生活、生產情況。當村民們表示了脫貧不返貧的決心和對黨、對政府、對學校的感激之情時,陳大夥勉勵他們在鞏固好現有種植業、養殖業的基礎上,繼續走好以生態農業為龍頭的「AAA」級旅遊發展之路。
  • 新鄉供電公司:脫貧摘帽不脫手,牢記使命再攻堅
    河南商報記者宋紅勝 通訊員許久星 劉靜 文/圖9月16日,國網新鄉供電公司組織員工開展了第二輪「以購代捐」「以買代幫」採購貧困地區產品,以實際行動支持和幫助貧困群眾,拉開了「扶貧濟困,你我同行」扶貧活動的帷幕。2016年,新鄉供電公司與封丘縣王村鄉盛水源村結對脫貧。
  • 北海舉辦脫貧群眾故事會表達對黨感恩之情
    北海舉辦脫貧群眾故事會近日,北海市舉辦「脫貧感黨恩·奮進新起點」群眾故事會,通過脫貧示範戶、脫貧村黨支部書記、扶貧工作隊員等代表走上舞臺,講述自身的脫貧與扶貧故事,表達了對黨的感恩之情。自開展脫貧攻堅行動以來,北海市用實際行動踐行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奮鬥目標,脫貧攻堅成效顯著。該市昔日的79個貧困村,村容村貌發生巨變,所有困難群眾在產業的帶動下,都除掉了窮根,困難群眾就醫全部有了保障,寒門學子上學不再難。
  • 「我的扶貧故事」從一名醫生蛻變成真正的脫貧攻堅「戰士」丨湄潭...
    為了儘快熟悉農村工作,到任伊始,我就虛心向村支兩委的老同志們請教怎樣幹好脫貧攻堅工作。村裡的老同志說,要想幹好脫貧攻堅,就得先踏遍沙塘村的山山水水,情況都不清楚,談什麼脫貧攻堅!他們認為,我們年輕人在這裡也幹不了多久。那一刻,我就在心裡暗暗發誓:不幹出點名堂,我還真不離開這裡。  白傑走訪慰問貧困群眾說幹就幹,我帶著工作日誌開始一個村民組一個村民組地走訪。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獎勵|平塘縣塘邊鎮新街村...
    貧困群眾眼裡沒有星光,對生活也是得過且過,毫無希望可言。   我深知此次任務之巨工作之艱,決定一個艦隊速度的,不是航行最快的船隻,而是最慢的。基層黨支部在群眾中間,是距離群眾最近的,一舉一動都在群眾眼裡,支部的言行代表著黨在群眾心中的言行。他們的形象代表著黨在群眾心中的形象。所以,「改造」黨支部是我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 四川廣漢:貧困群眾靠辛勤勞動徹底改變貧困落後面貌
    他還積極推行「支部 合作社 貧困戶」模式,為符合條件的新型經營主體申請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帶領貧困戶增收脫貧。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廣漢市重點聚焦「兩不愁」打好「促增收」提升戰,圍繞「三保障」打好「穩脫貧」鞏固戰,全力提高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果、增強群眾滿意度,凝聚脫貧攻堅強大合力,走出了一條廣漢特色的脫貧攻堅路。
  • 我的脫貧攻堅歷程:扶貧記憶,成長畫卷中的美好存在
    ……這是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荔波景區提質擴容時,內孟塘組和下洞整組搬遷群眾的聲音。我深知,一個文明進步的社會,空氣要潔淨,風氣更要清新。黨員幹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社會風氣有著非常重要的引領示範作用,廣大群眾正是通過觀察身邊黨員幹部的作風,來衡量黨風政風的好壞,來做出自己的判斷與選擇。
  • 吉林輝南縣開展脫貧奔小康跨年話感恩活動
    為進一步加強對貧困群眾感恩教育,鞏固提升全縣脫貧攻堅成果,吉林省輝南縣以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為新起點,積極開展入戶走訪活動,切實增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一是開展一次走訪。幫助貧困戶解決生產生活困難,因戶施策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樹立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讓全縣貧困戶過一個歡樂、祥和、平安的新年和春節。二是拉一次家常。組織包保幹部與貧困戶拉家常、談變化、說收穫,進一步增強貧困群眾幸福感、認同感。嘮「政策」,宣講各項扶貧政策,讓貧困戶清楚享受的各項待遇,提升群眾認可度。
  • 幹部群眾「數家珍」,田間地頭「說變化」,暢所欲言「話未來」
    緊接著,在考勒鄉政府舉行了「數家珍、說變化、話未來」演講比賽。鄉黨建辦主任張雙喜點評到,舉辦此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就是通過「數家珍」,驕傲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寶貝,來肯定自己、讚美自己、宣傳自己;「說變化」,談近幾年脫貧攻堅號角吹響之後家鄉的變化,感恩富強民主偉大的祖國,感恩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脫貧笑臉讓我倍感欣慰丨赤水市元厚鎮陛詔...
    走訪敬老院,看望貧困戶雖然有一定的基層工作經驗,但是近幾年農村工作、脫貧攻堅工作的大變樣,還是讓初次作為第一書記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我不知該從何入手。為了儘快融入工作狀態,我和駐村工作組成員一起天天下村遍訪群眾,了解村裡所有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和存在困難和村情村貌,加深與群眾的聯絡和感情。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播州區新民鎮黨委副書記鄒...
    當前,我們告別了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我們貴州也發生了千年之變,為了這一場脫貧攻堅戰役的勝利,無數黨員幹部走村串戶,與貧困群眾同甘共苦,能親歷和參與這一場聲勢浩大的戰役,我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我與新民鎮結緣是在2016年,那一年,組織安排我到新民鎮任黨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那一年,也是脫貧攻堅戰役衝刺關鍵時節。沒有片刻停留,我背著旅行包,拉著手提箱,告別家人,就往新民戰區趕。
  • 湖南脫貧記|破除「等靠要」 激活「內勢能」
    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7年來,湖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扛起精準扶貧首倡地的政治責任,打造了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湖南樣本」。2020年已進入尾聲。12月5日起,紅網時刻推出《湖南脫貧記》系列報導,全面展示湖南脫貧攻堅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典型經驗做法。
  • 我的脫貧故事∣鄺家仁:感恩幫扶動力足 身殘志堅創幸福
    在妻子不離不棄的照顧下,鄺家仁的身體逐漸康復,也慢慢恢復了對生活的信心,特別是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後,他的生活迎來了新變化。「政府得知我的情況後,給予了幫助,2013年到2014年,我把房子改造後,開始創業養雞、養豬,日子也越過越好。」鄺家仁說。鄺家仁的特殊情況,得到了各級領導幹部的關心。
  • 祁陽:脫貧感恩暖心話題像一把火,點燃了村民的激情
    駐村第一書記、幫扶幹部、村「兩委」幹部和貧困戶、村民小組長、老黨員、德高望重的老人等幾十人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回顧脫貧歷程,暢談幫扶成效,感謝黨的恩情……「感謝黨的好政策!」沒有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沒有黨員幹部的幫扶,哪有現在的好生活?」「對,對!現在村裡有蘑菇基地、白茶基地,發展起旅遊產業,我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這都要感謝黨,沒有脫貧攻堅,就沒有現在的龍溪村。」「我之前生病在長沙做手術,醫保報帳3萬多元,平時有點小毛病也不用出村,到村衛生室就能看病。國家政策好,我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 房地產市場風向轉變,炒房客為何不脫手?原因有以下三個
    然而還是有一些人認為樓市風向轉變是不可能的,畢竟對房地產市場非常了解的炒房客們手裡的房子都還沒有脫手呢。其實,到目前為止,中國的樓市確實會迎來轉折點,應該開始整頓了。如果房價繼續上漲,超過了大部分剛需的承受能力,房子自然還是賣不出去了。至於炒房客們為什麼還不把手裡的房子脫手,主要有下面三個原因。一、他們對樓市還存有僥倖。
  • 「脫貧感恩黨 奮進新起點」——第一書記講述扶貧攻堅故事 思念...
    回望來時路,我遠離家人,犧牲親情,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了群眾的「幸福指數」。我也從一個「黃毛丫頭"成長為自治區優秀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今年11月榮獲脫貧攻堅「貢獻獎」 ,受到臨桂區委區人民政府表彰。四益村委共有15個自然村,849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7戶,貧困人口367人,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 【我的扶貧故事】「以後,我爭取每年來為黃果樹的群眾看病」|青島...
    荊國紅(右一)給群眾看病 我從醫20多年了,沒到過貴州,希望能幫助更多困難群眾看病,為全國同步小康獻出一己之力。 一年時間轉瞬即逝,2019年10月回到青島,我仍始終掛念著黃果樹各級黨員幹部和群眾。還是放心不下,我常常收到曾經在黃果樹病人的電話和這裡醫生的諮詢電話。 2020年6月,我再次抓住幫扶機會,第二次來到黃果樹黃果樹鎮衛生院開展3個月的精準醫療幫扶。
  • 「我的扶貧故事」心中裝著群眾 前進就有力量|錦屏縣銅鼓鎮火衝村...
    我時刻把群眾的事裝在心裡,在擔任網格員期間,為群眾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為群眾的解決了部分困難,得受到了村兩委和群眾的認可。2019年夏,我網格片區貧困戶劉榮典的女兒劉金芝考取了貴州師範學院,劉榮典與妻子早已離異,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長大,家中只有本人一個勞動力,劉金芝當年考上大學是好事,但她弟弟在凱裡讀職業學校,兩個人都是用錢的時候,家裡很是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