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有「煩惱」:新生兒減少、老齡化、人口負增長……

2021-01-12 九派新聞

新生兒減少、老齡化、人口負增長……日韓有「煩惱」→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日本經濟社會生活,一些人推遲了婚姻,還有一些年輕夫妻因擔心院內感染或醫療能力不足而避免懷孕,造成新生兒減少,導致日本人口進一步下降。

韓國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韓國新生兒共計27.5815萬名,死亡共計30.7764萬人。這是韓國近年來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

新生兒減少、老齡化、人口負增長等現象讓日韓倍感壓力,也逐漸成為一些國家普遍關注的問題。

人口減少長期困擾日本

有測算顯示,2020年日本新出生人口低於85萬人;《日本經濟新聞》推測,2021年新出生人口可能跌至70萬人,如果這一推測兌現,日本的少子化進程將比官方預測提前10年。其實,疫情發生之前,日本已面臨嚴重的少子老齡化問題。

統計顯示,2019年,日本新出生人口首次跌破90萬,僅為86.4萬人;綜合出生率為1.36(出生率是日本女性生育指標,顯示一位女性在一生所生孩子的人數),創2007年以來最低水平;新出生人口比上一年減少5.4萬人。日本多個村鎮甚至全年沒有一名新生兒。同時,2019年日本死亡人數達137.6萬人,這意味著當年全國人口減少51.2萬人,首次減員超50萬人,連續11年人口下降。

1月8日,在日本東京都品川區,幼兒園老師帶著孩子們在街心公園玩耍。經濟日報記者蘇海河攝

人口減少不僅使日本經濟社會發展動力不足,也對其醫療養老等社保制度帶來嚴重影響。日本津田塾大學教授森天朗指出,由於人口減少速度大大超過生產力增速,日本經濟規模難以維持,因此提高生育率、增加人口已經成為日本全社會的重要課題。

日本在上世紀40年代後期和70年代中期出現過兩次生育高峰,每年出生人口分別達到260萬人和200萬人左右。但之後,新出生人口逐年下降。預計到本世紀末,日本人口將不足6000萬。

在日本,生育率下降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年輕人工作壓力大、加班時間長、結婚率低、晚婚晚育是主要原因。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2019年,日本婚姻登記數為58.3萬組,創歷史新低;近年來晚婚趨勢明顯,男性平均結婚年齡為31.1歲,女性為29.4歲;晚婚導致生育年齡增高,增加了不孕症風險。

同時,日本社會中婦女因生育而辭去工作的現象較多。一些有生育能力的家庭,因經濟條件限制放棄了生育第2胎、第3胎的計劃。雖然一些婦女在孩子入託後重新工作,但多為臨時工、派遣工等非正式崗位,如何為育兒婦女保留正式工作崗位,仍是日本社會的重要課題。

日本東京街頭。新華社記者杜瀟逸攝

解決少子老齡化問題,提升人口生育率是唯一方法。去年12月14日,日本內閣通過《全家庭型社會保障報告》,提出「新育兒放心計劃」,推動社保重點從老年人醫療、養老向減輕年輕人負擔、促進生育方向轉變。

為提供更高水平的生育醫療服務,日本政府推出多種舉措:

一是從2022年4月開始將不孕症治療納入醫保範圍;

二是積極解決嬰幼兒入託難問題;

三是更加合理有效利用兒童補貼;

四是促進男性職員利用育兒假照顧家庭;

五是擴大上述政策措施覆蓋範圍,使正式結婚登記的夫婦和事實婚姻的伴侶均能享受到此政策的實惠。為此,日本政府將在今年1月中旬開幕的國會上提交相關法律修正案,以法律形式督促上述措施落實。

著名經濟學家、日本綜合研究所理事長翁百合說,解決少子化問題沒有「萬能藥」,任何措施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實施更加靈活有效的落實措施,並動員全社會力量綜合施策,方可見效。

韓國人口負增長或長期化

晚婚晚育、只結婚不生育早已成為韓國社會普遍現象,甚至不婚也成了一種新「潮流」。韓國將單獨生活的未婚人群稱為「一人家庭」。據統計,韓國一人家庭數佔總家庭數的39.2%。如果加上未生育的家庭,佔比更是達到了62.6%。當大部分人都選擇不結婚或結婚不生育,人口負增長自然成為必然。

專家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壓力太大。

在首爾的社區遊樂場裡,兩名兒童正在玩蹺蹺板。經濟日報記者白雲飛攝

從宏觀層面上看,20多年間,韓國經濟先後受到亞洲金融海嘯、美國次貸危機等多次重創,貿易保護主義和新冠肺炎疫情更令其雪上加霜。國家經濟發展乏力直接體現在老百姓的「飯碗」上。比如,很多韓國企業的終身聘用制被打破,就業問題持續惡化,還衍生出了龐大的臨時工群體等。

雖然韓國也在著力改善就業問題,但側重點更偏向於弱勢群體。其結果是,65歲以上老年人的就業崗位大幅增加,但勞動人口就業狀況仍不盡如人意。

青年群體的問題則更為突出。截至去年11月,韓國青年失業率高達8.1%。即便是有工作的青年也大多忙於生計,積累第一桶金非常不易,結婚生育計劃隨之延遲,意願也難免降低。

在賺錢難的同時,韓國房價卻連年飆升,這可愁壞了年輕人。以首爾為例,首爾房價已經連續幾年大幅走高,其中僅2020年就上漲了20%。

買房難,租房也不易。韓國租房方式有些特別,比較流行的有兩種。

一種是租期內不交租金,只抵押保證金給房東,租期結束後保證金全額退還。保證金金額巨大,在首爾,保證金通常為房價的一半左右。

另一種是交相對較少的保證金,同時每個月再交一定租金。

在房價飆升的背景下,年輕人不得不在結婚生育等方面「精打細算」,將更多精力、財力放在住房問題上。

韓國首爾明洞街頭。新華社記者王婧嬙攝

從微觀層面來看,韓國年輕人結婚、生育的意願總體走低。相比於老一輩,韓國年輕一代的自我意識更強,對個人生活品質的要求也更高。年輕人對娛樂休閒、運動健身、著裝、美容等方面的消費需求不斷增長,且對品質和品牌也有一定要求,所以想達到自己相對滿意的生活水平,日常花銷不少。

總體來看,在高物價、高房價、就業問題凸顯的情況下,韓國個人消費不減反增。尤其是年輕人,正普遍過著「節源開流」的生活。雖然,很多人已經對這一消費理念有所反思,但受制於社會大環境,大部分年輕人無意也無力主動改變。正如很多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言:「連養活自己都困難,如何去結婚生子?」

另外,孩子誰來帶的問題也影響了生育意願。在韓國,母親辭職帶孩子是普遍現象。但隨著時代進步,願意當家庭主婦的年輕女性正在減少。而且,韓國超六成老年人都在打工自籌養老費,幫忙照顧第三代的能力有限。如果請育兒嫂,則又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基於以上理由,韓國人口負增長的趨勢恐將長期化,其對韓國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將在未來逐步顯現。韓國《中央日報》報導稱,勞動人口減少將導致韓國潛在經濟增長率降低。有研究報告指出,韓國生產能力會在2020年至2023年以每年0.7%的速度降低,2024年以後將以每年1%的速度降低。

此外,老齡化加劇將導致社會負擔加重。未來,隨著勞動人口減少和老年人壽命延長,需贍養的老年人的比重將大幅增加。預計每100個勞動人口需贍養的65歲以上老年人人數將於2030年、2035年、2040年分別增長至55人、66人、80人。

記者/駐東京記者蘇海河 駐首爾記者白雲飛

【來源:經濟日報微信號】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相關焦點

  • 不愛生孩子的東亞國家:日韓人口負增長,中國怎麼辦?
    文丨宗威又一鄰國人口呈負增長了。韓國政府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韓國死亡人數超過新生人數,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而一衣帶水的日本則已連續11年人口負增長,且減少的人口數量和降幅不斷創歷史新高。
  • 人口減少導致經濟社會發展動力不足 日本全力應對少子老齡化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人口減少導致經濟社會發展動力不足——日本全力應對少子老齡化1月8日,在日本東京都品川區,幼兒園老師帶著孩子們在街心公園玩耍。本報記者 蘇海河攝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日本經濟社會生活,一些人推遲了婚姻,還有一些年輕夫妻因擔心院內感染或醫療能力不足而避免懷孕,造成新生兒減少,導致人口進一步下降。有測算顯示,2020年日本新出生人口低於85萬人;《日本經濟新聞》推測,2021年新出生人口可能跌至70萬人,如果這一推測兌現,日本的少子化進程將比官方預測提前10年。
  • 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日韓大喊「國難當頭」 中國也跌破了警戒線
    其實它說的是一個國家的婦女在育齡期間平均生育的子女數量,一般來講,要維持在2.1的水平,才能達到正常的人口更替,保持代際之間的人口平穩。這個好理解,一對夫妻生倆娃,代際人口才不減少。那警戒線是多少呢?國際上講,1.5是一個警戒線,如果到1.5以下,就要進入「低生育率陷阱」,很難再提上去了。
  • 結婚率走低、出生率降低、人口大省催生,我國人口問題急需解決?
    我們國家的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是存在的,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對於國家的經濟發展是有一定壓力的。這也是為什麼黃奇帆建議女性可以推遲退休的原因,就是因為這樣可以減輕養老金的壓力。我國的整體經濟發展是很不錯的,當然人口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國的製造業能夠有如此迅速的發展,就是因為人口紅利。現在我們國家的平均退休年齡確實比較早,是需要進行調整的,除此之外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問題也是需要解決的。總之,都是人口的問題。有專家已經建議在十四五期間,儘快放開三胎的政策並且觀察效果究竟如何。
  • 人大教授規劃中國人口理想圖:生2孩子高考加20分,生三個娃加50分
    對於人口增長問題,很多國家都開始重視起來,像德國、日本等國家,他們的人口出現出現了負增長的現象。他們為了提高本國的人口增長率,減少老齡化的佔比,提出多項政策促進生育率。他們會給生育孩子的家庭給予家庭補助,生的孩子數量越多,家庭得到的補助就越多越大。
  • 人口達頂峰,老齡化嚴重,男女比例大幅失衡
    2040年代人口將減少  推算髮現,假設港人持續生育率低,香港2040年代人口增長出現負數,到後期死亡人數將是出生人數的兩倍「十個有一個80歲」。  鄧偉江指出,人口老化急劇,撫養比率急增,籲各界討論,減少14%人工作對經濟增長及社會狀況的影響。
  • 關於日本人口的9個事實
    日本人口總數量,在2009年達到峰值後,已連續10年下降,減少的人口數量為433,239人,這也是自1968年日本人口調查以來的最高數字。日本北海道人口減少得最多日本專家的人口減少相關描述「由於日本育齡婦女人數正在急劇減少,因此出生率迅速下降,通過人口正常替代已無法改變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日本需要建立正確的社會和經濟。」這位日本專家補充說。
  • 人口達頂峰,老齡化嚴重,男女比例大幅失衡......
    2040年代人口將減少  推算髮現,假設港人持續生育率低,香港2040年代人口增長出現負數,到後期死亡人數將是出生人數的兩倍  鄧偉江指出,人口老化急劇,撫養比率急增,籲各界討論,減少14%人工作對經濟增長及社會狀況的影響。
  • 香港人口結構現兩大問題 人口老齡化加重及男女比例失衡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香港特區政府2月27日公布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結果,數據顯示,香港人口結構老齡化日益嚴重,且男女比例失衡持續加劇。香港《都市日報》2月28日稱,根據統計結果,截至去年年中,香港總人口增至734萬,65歲以上的老年人達116萬名,佔總人口的16%。
  • 韓國疫情之中結婚率出生率現新低 人口老齡化或將趕超日本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中央銀行於周三發文表示,此次新冠病毒疫情預計將加劇韓國的低出生率和低結婚率問題,並迅速加劇該國的人口老齡化現象。
  • 人口外流逆襲樣本:持續30年淨流出後,南通終於找回「人氣」
    受人口外流影響,南通成了全國老齡化最嚴重的城市之一:比全國提前17年進入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戶籍人口佔比超過30%,僅次於上海。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這樣一個人口長期外流且老齡化嚴重的城市,想要重拾「人氣」是不太可能的。然而就在今年年初,南通卻在「十三五」時期的成就總結中,宣布了「常住人口歷史性超過戶籍人口」的消息。這個成績,實在是來之不易。
  • 加媒:人口增長陷停滯 加拿大復甦經濟更依賴移民
    中國僑網1月6日電 據加拿大《星島日報》綜合報導,加拿大統計局的信息顯示,加拿大2020年第三季人口淨增長2767人,是自1946年開始數據記錄以來的最慢增長紀錄,全國8省份與地區人口出現下跌,包括卑詩和安省。
  • 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結婚率逐年下滑,一個「特別」的時代來了
    ,但如今有不少輿論,關於國內人口紅利逐漸消失。雖然國內的經濟依舊在穩步增長,但國內「廉價」的勞動力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主要是由於國內的經濟機構、人們的消費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根本原因則是由於人口結構的改變,那麼,目前國內的人口結構到底如何呢?
  • 去年香港貧困人口增長10萬,達到近150萬
    根據周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布的《2019年香港貧窮狀況報告》顯示,香港的貧困人口數量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增長了10萬餘,有近150萬香港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創下11年來的最高水平
  • 俄羅斯人口為什麼越來越少?
    自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人口增長率一直呈現停滯甚至負增長狀態。對於人口問題,俄羅斯官方也曾表示,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等到100年之後,俄羅斯人將成為「少數民族」。俄羅斯國土面積1709萬平方公裡,但是人口數量僅有1.44億,而屬於島國的日本,人口規模都已經達到了1.27億。
  • 新年伊始 日韓關係再臨冰點
    新年伊始,日韓以海上兩方船隻劍拔弩張的對峙,勾勒出本已相看兩厭的雙方關係再陷冰點的現狀。日韓「相看兩厭」的不止上述事件。1月8日,韓國法院對韓籍日軍慰安婦受害者對日本政府提起的索賠訴訟,一審宣決判處日本政府向12名慰安婦受害人賠償每人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0萬元)。這一裁決是繼去年底日本企業被判賠償戰時被徵勞工訴訟之後,韓方作出反駁日本政府主張的又一司法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