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身為蜀中名產,歷年來備受詩人的鐘愛,也變成了詩人筆下的熟客。但卻從沒出現在大詩人杜甫的詩中,必須要說是一件憾事。
元豐七年,蘇軾將要離去黃州,席間一位歌妓李宜向蘇軾獻酒,蘇軾也用詩詞體現了這一遺憾:卻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吟詩。
只不過,儘管杜工部沒有吟詠海棠,可是蘇軾寫了不少的海棠詩。
除開我們耳熟能詳的《海棠》: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蘇軾也有一首寫海棠的得意之作,曾多次自書送人,甚為鍾愛。
名為《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朱唇的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雨中有淚亦悽愴,月下無人更清淑。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忽逢絕豔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裡不易致,銜子飛來定鴻鵠。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
從題目就可以看得出這首詩作於定惠院,這是蘇軾到黃州後最開始寓居的地方。
元豐三年,蘇軾由於「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由於是犯官的身份,沒有住所,這時,蘇軾的家人也並未來到,因此 初到黃州的蘇軾暫時性寓居在定惠禪院。
在這兒,蘇軾寫出了著名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和這首海棠詩。因此 在這裡能夠看作是蘇軾黃州創作的第一站。
蘇軾是四川眉山人,對海棠有獨特的情懷,尤其是在這裡被貶流落之所,看到了故鄉的海棠花,並且這山林當中綻開的海棠與被貶黃州的蘇軾何其相似,蘇軾禁不住百感交集,因此 寫出這首七言長詩。這類長詩在蘇軾的作品中並不常見,因而比之那一些簡短的絕句,這類詩中,蘇軾通常寄予著更深的情感。
全詩略長,可是理解起來卻並不困難,詩歌整體能夠分成兩個部分。
從「江城地瘴蕃草木」到「月下無人更清淑」是第一部分,主要是通過擬人手法,寫出海棠的天生麗質、高貴清淑。
不管是惡劣生存環境,還是流落荒野的孤寂,都沒有讓海棠失去色彩,反而嫣然一笑竹籬間,這一笑讓遍山的桃李顯得粗俗。又引用杜甫「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之意,將山野海棠比作空谷佳人,愈見海棠高格。
後部分則是寫詩人碰到海棠的過程,及其詩人觸景傷情,心生感慨,詩人與海棠均是來源於蜀地,卻又一同淪落這黃州山野,不覺海棠與自個同病相連,頓生「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
甚至於蘇軾認為他們「天涯淪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到這裡,他早已把海棠當成了知己,或者是另一個自己。
全首詩,跳脫出前人吟詠海棠的窠臼,形象鮮明,詞章豪邁,自成蘇軾一家之風。清代查慎行譽之「千古絕作」。
這首詩是蘇軾初到黃州之時所作,蘇軾的身體和精神都還沉浸在「烏臺詩案」的迫害中。但在這首詩裡,蘇軾早已體現出區別於常人的豁達大度與從容不迫。
海棠被造物主蓄意安排在這空谷中,周邊草木桃李爛漫,也許她內心苦於幽獨。但應對周圍的一切,她還是嫣然一笑,這笑,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這海棠如何不是蘇軾自個的寫照,那漫山粗俗的桃李如何不似朝中得勢的新黨,而這「陋邦」、「地瘴」如何不似當前的烏煙瘴氣的朝中;那「造物」不就是當朝皇帝宋神宗了嗎。
蘇軾因詩入獄才剛釋放不久,就再次寫詩諷諭政治,蘇軾這是活膩了嗎?
不是,而是詩能夠諷諭政治,這是詩歌的一個作用。
我們身為讀者能夠那樣理解,這是詩歌的一個作用,至於詩人,還是那一句話——未必沒有也未必必然有那樣的隱喻。
但這並不重要。
關鍵的是,即使暫時性身處陋邦地瘴,也要嫣然一笑。
因為——我們都是那一株獨一無二的「海棠」!
蘇軾是文學大家,讀他的詩真的可以治癒自己的心。
細細品味他坎坷的人生之後,你更能感受到它的豁達與上進,著實讓人奮發。我讀的這本《蘇軾詞傳》中選取了蘇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
這本《蘇軾詞傳》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只有等我們真正走進他的詩詞才能走進他的人生,進而學會他的心境。
《蘇軾詞傳》還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不僅如此,書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這位詩詞大家的超脫心境。
當然與之一起的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辛棄疾詞傳》,六本書現在搞活動,一共只需45元。
一包煙的價錢,就能讓你品讀到這麼多文學經典,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實在是個機會呀!點擊以下領取正版蘇軾詞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