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有一首最精妙的詩,全詩無一孤獨字眼,卻成為孤獨的最高境界

2021-01-11 大咖時尚show

讀過蘇軾詩詞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曠達灑脫的"樂天派"詞人。他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還常常蘊含哲理,具有宋詩的典型風格。

公元1057年,20歲的蘇軾進京趕考。

主考官是大文豪歐陽修,參加考試的學生有蘇軾、蘇轍,還有張載、程顥、程頤、曾鞏、曾布、呂惠卿、章惇、王韶。

這一屆科考,因此被稱為"千年科舉第一榜"。

當年考試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他讀完蘇軾的考卷,讚嘆不已。

但他以為是自己學生曾鞏寫的,為了避嫌,便將本應第一名的試卷定為了第二名。

哪知解封一看,作者竟是蘇軾。

得知真相之後,歐陽修為之一震,"把你舊日文章也找來我看看。"

一看,歐陽修更是驚讚不已:"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出人頭地"這個詞兒就是這麼來的。

就這樣,一出場就驚豔了整個大宋,從此,蘇軾的才氣逐漸開始名揚天下。

但是後來因為一個"烏臺詩案"蘇軾從朝廷命官一舉跌落到御史臺大牢,還受盡了侮辱,被嚴刑拷問,經常連夜提審,苦不堪言。

在此期間,蘇軾寫下兩首絕命詩:

柏臺霜氣夜悽悽,風動琅璫月向低。

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

百歲神遊定何處,桐鄉知葬浙江西。

這首詩,很精妙。但這不是他最精妙的詩詞。最精妙的是這首臨江仙。

蘇軾——《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帳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這首詞是蘇軾謫居黃岡時所寫,反映他苦悶、孤獨和憤激的心情。表達了他渴求自由生活和精神解脫的願望。

全詩沒有一處孤獨的字眼,但是卻成了孤獨的最高境界。特別是最後那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讀來讓人覺得無比的孤獨和悲涼。

林語堂曾說: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也有人曾說:

"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軾。"

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一生風雨,我行我素,遇事泰然處之,他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

讀蘇軾的詩詞,有種治癒人心的神奇力量。他的大部分好詞都是在失意的時候寫的,其中的樂觀精神讓人很受觸動。我最近就在讀他的詩詞,就是這本《蘇軾詞傳》

年少時,總以為蘇軾、蘇東坡不是一個人,後來,越了解他越發現,前半生,是蘇軾;後半生,才是蘇東坡。

本書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如是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從人物傳記的角度去讀詩詞,更能讓人沉浸其中,簡直是魅力無窮。

這套書籍共6本,其他5本分別是"男兒到死心如鐵"《辛棄疾詞傳》、"半生煙雨,半世桃花"《李清照詞傳》、"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詞傳》,"我是人間惆悵客"《納蘭容若詞傳》,以及"許爾千山萬水"《倉央嘉措詩傳》。

人活在世上,總是會遇到許多不如意的事情,當你感覺非常煩悶的時候,不妨多看些古詩詞,其實有很多的人生道理都被古代的詩人詞人們說了出來,當你靜心感受古人的智慧時,或許就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本書現在只要25元就能買到全6冊。

感興趣的朋友,商品連結就在下方哦

相關焦點

  • 南宋詩人的這首「失眠詩」,只有28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
    第一種和第二種孤獨很心酸無奈,卻也是塵世最常見的孤獨,而第三種是很多人嚮往的境界。可惜,三千繁華,又有誰能真正看透呢?今天給大家講的這首詩也是關於孤獨的,寫於詩人被放鴿子後,只有28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這首詩名為《約客》,入選教中學課本,作者是南宋詩人趙師秀。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 僅8個字,道出深藏於心的孤獨
    洛水三千,哪一瓢知我冷暖?所謂「千金易得,知音難覓」,一個人的內心,在孤獨彷徨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一個能夠了解自己的人。在2000多年前,有一首奇詩,將孤獨的感受寫到了極致,寫出你我都有的孤獨。這首詩中,有七個字,可以說是十分經典,「知我者,謂我心憂」,實際上,這一句的下句,才更加令孤獨者淚流。本期筆者就和大家一起來品一品這來自2000年前的孤獨:《黍離》先秦:佚名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 蘇軾最「土」的一首詩,格律不通,卻藏著最高級的人生哲學
    這首詩就是《豬肉頌》。  來到黃州,蘇軾一家人的生計都成了問題。  黃州豬肉便宜,可是,黃州人不大會做,於是,蘇軾研究了一套做豬肉的方法 ,成為後世流傳的「東坡肉」。  《豬肉頌》這首詩,可以說是蘇軾最「土」的一首詩,沒有精緻的語言,美麗的意象,只是用最平常的話敘述了做豬肉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卻藏著蘇軾最高級的人生哲學。
  • 蘇軾貶謫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一首詩,最後7個字讓人淚目,精闢
    但卻從沒出現在大詩人杜甫的詩中,必須要說是一件憾事。元豐七年,蘇軾將要離去黃州,席間一位歌妓李宜向蘇軾獻酒,蘇軾也用詩詞體現了這一遺憾:卻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吟詩。只不過,儘管杜工部沒有吟詠海棠,可是蘇軾寫了不少的海棠詩。除開我們耳熟能詳的《海棠》: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 陶淵明最有哲理的一首詩,6句就有4句經典,最後5個字受益終生
    李白崇拜陶淵明,他說:「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他和陶淵明一樣,有著歸去來的瀟灑;王維視陶淵明為偶像,他說:「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他覺得陶潛的天真如酒一樣醇香;歐陽修更是誇張,他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在他眼中,陶淵明在東晉無人能敵;蘇軾推崇陶淵明的詩,他說:」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他只嘆陶淵明存作太少,根本讀不夠。
  • 宋朝有一首千古奇詩,男人順著讀,女人卻必須倒著讀
    唐詩、宋詞,號稱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顆明珠,在唐朝,著名的詩人有杜甫、李白、王勃、王維、白居易、孟浩然等,而在宋朝,著名的詞人有蘇軾、柳永、辛棄疾、李清照等。這些人的名聲都很大,他們的作品也是家喻戶曉,誰都能背出幾首來。
  • 李白最具哲理的一首詩,從人間到天上再到人間,道盡人生苦短!
    李白,中國人都知道李白,詩仙,古往今來第一詩人,不做贅述,請看他最具哲理的一首詩。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 一首詩讀懂一個人,知情感恩!
    我們常說,字如其人,其實詩詞也是如此。  讀懂一首詩或者詞,便讀懂了其中的情,也便讀懂了一個人。這世間最痛並快樂的事情,莫過於相思。  白居易說: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蘇軾說: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唐伯虎說: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但有一人可相思,總是該值得慶幸。
  • 父親節|20首詩詞感受父愛如山,總有一首讓你淚流滿面
    這是一首情深意切的寄懷詩,詩人以生動真切的筆觸,抒發了思念兒女的骨肉深情。此詩形同一封家書,語言樸素,筆觸細膩,由眼前景,遙及寄居東魯的兒女,感情真摯,充滿關愛,表現了濃烈而真切的兒女親情。 宗武生日(唐·杜甫)小子何時見,高秋此日生。自從都邑語,已伴老夫名。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熟精文選理,休覓綵衣輕。
  • 蘇軾的這一首詞,寫盡了人生的聚散無常!
    人生最苦是離別,人生最樂喜相逢。但相逢之後卻又要面對下一次離別,是啊!人生沒有不散的宴席,我們也是在聚聚散散中一路走來,送別了老朋友,結交了新朋友,然後繼續重複過去的故事。蘇軾的這一首詩,寫和老友久別重逢然後又匆匆分別的故事,雖然全詩看似灑脫豪邁,但其中也隱含對世事聚散無常的一種無奈。《臨江仙·送錢穆父》宋代:蘇軾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古人孤獨起來有多可怕?
    他不禁悲從中來,獨自出船繫舟,登上嶽陽樓,寫下了他的孤獨名篇: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王閏之不如王弗那樣有才情,但她陪著蘇軾,自「烏臺詩案」開始,一路流離至黃州、汝州、常州等地,和蘇軾一起住茅屋,墾地開荒,沒有一句怨言。王閏之很好,蘇軾在她死的時候,在她墓碑上寫下「唯有同穴,尚蹈此言。」她是蘇軾最願意合葬的人(後來也踐行了這個意願),但她身上總缺點什麼。是了,她缺了能夠與蘇軾產生精神共振的才情,缺了能夠慰藉他精神孤獨的良藥。
  • 蘇軾慫恿歌女向高僧表白,高僧回敬一首詩,短短28字卻驚豔了千年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雖然經常被反調侃,但是蘇軾好玩的本性卻一直不變。他在徐州任職時,另一好友道潛特意從杭州去拜訪他。道潛也是北宋著名的詩僧,寫文作詩不在話下。蘇軾的弟子陳師道曾盛讚他「釋門之表,士林之秀,而詩苑之英也」。得知道潛要來,蘇軾便設下酒宴以招待好友。
  • 蘇軾在兒子滿月時寫下一首詩,罵遍滿朝權貴,沒文化還聽不出來
    而在這個過程中,主人、客人都會道出自己對嬰兒最美好的祝願與期望,禱祝這個孩子將來聰明伶俐、前途光明、幸福安康。這種以洗兒為主題,傳達對新生兒美好期許的詩歌,就叫「洗兒詩」。元豐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在被貶到黃州的第三年,蘇軾的侍妾朝云為他生下一子,小名乾兒。蘇軾很高興,便在孩子滿月舉行「洗兒禮」的時候,寫下了一首《洗兒詩》(又叫《洗兒戲作》)。
  • 王之渙最寫景的一首詞,雖然只有20字,確卻抒發作者寬廣之胸襟
    其詩用詞十分樸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為盛唐邊塞詩人之一。「黃河遠上白雲間」,僅七個字,祖國大好河山景色躍然紙上。可惜他的詩歌散失嚴重,傳世之作僅六首。雖然王之渙今僅存六首詩,但是他有兩首詩極負盛名。一首便是是《登鸛雀樓》,下面讓我們來具體欣賞一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 自律的最高境界就是享受孤獨
    踏上求學的列車,對未來有憧憬,但更多的是迷茫,甚至後悔……埋怨自己當初的選擇,總是想著「如果當初」的問題,總會不自覺的悲觀,自卑,不開心。但是生活還得繼續……後來,慢慢地,你會發現自己過得不開心的原因是:既無法忍受目前的狀態,又沒能力改變這一切。真的沒能力嗎?並不是。你有能力,只是你不敢。不敢觸碰自律,不敢做出努力,不敢享受孤獨。
  •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蒙曼解讀蘇軾美食地圖,說出吃貨的最高境界!
    在「吃播」盛行的時代,吃貨的最高境界是怎樣的?是抖音上大胃王以盆作碗狼吞虎咽的酣暢淋漓?還是綜藝節目裡美食偵探中以說代吃細嚼慢咽的斯文優雅?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就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吃播」,讓我們一起感受吃貨與文化融合的境界。
  • 有些風景,適合孤獨一人去欣賞
    有些責任,是孤獨一人去承擔的;有些勇氣,是孤獨一人去堅持的;有些道路,是孤獨一人去行走的;有些風景,是孤獨一人去欣賞的。舉杯邀請明月,對著身影成為三人,我與他們暫時結成酒伴,行樂就必須抓緊春光啊~全詩以獨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詩情波瀾起伏而又純乎天籟,因此一直為後人傳誦。
  • 史上最深兄弟情:弟弟蘇轍生活失意,蘇軾寫詩安慰,竟成千古名篇
    後來,蘇轍經歷了生活上的許多風雪,人生路漫漫,有太多艱難險阻,再次路過澠池時,懷念兄長,想起與哥哥分別時的場景,於是便寫下了這首《懷澠池寄子瞻兄》: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遙想獨遊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全詩最妙的是最後一聯。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八字,卻句句經典
    這首詩是詩人贈別一位相好的歌妓的,詩人杜牧在公元835年(大和九年)所作。當時杜牧由淮南節度使掌書記升任監察御史,離揚州奔赴長安,與在揚州結識的歌妓分別。整首詩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八個字,卻字字璣珠,從同題另一首(「多情卻似總無情」)看,彼此感情相當深摯。不過那一首詩重在「惜別」,這一首卻重在讚頌對方的美麗,引起惜別之意。「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 從《豬肉頌》,看蘇軾苦中作樂的精神境界
    貶謫到某處,尋一心儀美食,作幾首千古絕唱,於苦難中找到人生的樂趣,這便是蘇軾簡單的一生。一塊"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的豬肉,到了蘇軾手裡,變成了讓人垂涎欲滴"東坡肉"。一首《豬肉頌》,讓我們看到了,苦中作樂的蘇軾精神境界之高。淨洗鍋,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