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過一篇關於描述女人一生的文章——
懂事的時候,女人就開始聽從父母的安排;結婚的時候,女人聽從丈夫的安排;生子之後,女人所做的一切又開始聽從家庭的安排。
想做的事不能做,等到終於有了自己的時間,也已經是垂垂老矣,最後在遺憾中閉上了雙眼,停止了心跳,結束了這本該是自己的、卻又不是自己的人生。
生而為人,從開始到結束也不過短短幾十載,很多女人會在生命進行倒計時的那一刻,開始回憶自己經歷的種種,有歡笑,有難過,有快樂,有失落。
往事如電影一般在腦海裡循環播放一幀幀畫面,而在這些畫面裡,女人不禁開始思考:我為什麼要活著?
有人說,是為了家庭;有人說,是為了丈夫;有人說,是為了孩子,答案太多,卻很少是說為自己而活的。
《我的前半生》裡,羅子君有一句這樣的臺詞——人的一輩子只有一次前半生的機會,你應該勇敢的、努力的去愛,去奮鬥。
所以,為取悅自己而活,是我聽到的關於「女人為什麼要活著」的最好答案。
王小波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是想要明白一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若能如我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女人為什麼過得這麼累啊?」
評論區一個高贊的回答:「因為你太懂事了。」
我們總是害怕讓別人失望,所以有時候寧願委屈了自己,也要取悅別人,如果被辜負了,也會習慣性的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做錯了。
但是,太懂事的人不會快樂,因為我們不是人民幣,做不到人人都滿意,因此,我們也沒有足夠的經濟去取悅所有人。
感情,並不是靠取悅維持下來的,而是依靠自身的強大魅力,當你本身就是一束光的時候,自然會有人為了靠近你前僕後繼。
你曾以為失去的感情或許只是你生命中的過客,又或許從未真正屬於過你。
作家馮唐說「敢於做自己,敢於表達自己,敢於取悅自己,才能在這紛亂的世界中站穩自己的位置,活出自己的格局。」
所以,如果這個世界上必須要求我們取悅一個人,那它的第一人選就是我們自己,你對待自己的方式,就是世界對待你的方式。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奇蹟男孩》裡的男主天生就有相貌缺陷,即便是經歷了大大小小的幾十次手術,他也依舊無法像正常人那樣坦然的面對這個世界,所以,他經常戴著一個頭盔,為了遮住自己的容貌,也為了遮住自己的自卑。
後來,到了上學的年齡,因為相貌問題,男主被很多人攻擊,但是也有人在和他相處的過程中慢慢感受到了被容貌覆蓋下的善良的靈魂。
別人慢慢的開始接受男主,男主也開始慢慢的接受自己,在一次外出遊玩的時候,男主以自己弱小的身軀保護了自己的夥伴,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
影片的最後,校長為男主頒發了一枚象徵勇氣的獎章,是對男主保護朋友的勇氣嘉獎,也是對男主敢於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的嘉獎。
沒有哪個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人都有瑕疵,而當你已經能夠接受別人的目光和看法的時候,那就意味著別人的態度無法繼續左右你。
人無完人,我們要學會和自己和解,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就像白巖松所說的一句話——
「接受了缺陷才完美。」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讓很多人看完都熱淚盈眶,女主松子的妹妹體弱多病,因此自記事起,父親就對妹妹的疼愛更多。
一次,在去遊樂園玩的時候,松子一個無意中做出的鬼臉讓父親難得的對自己露出了微笑,從此,松子便經常做鬼臉博得父親的一笑,以至於養成了習慣,成年後的松子在害怕或者緊張的情況下,依舊會不自覺的做出鬼臉。
後來,松子遵循了父親的希望做了一名教師,卻因為主動承擔不屬於自己的責任而丟失了這份工作。
松子的一生都在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關愛,以至於以最累的方式小心翼翼的討好每一個人,卻從來沒想過關愛自己。
生活中有很多像松子一樣的討好型人格,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甚至於委曲求全去做自己本來不願意做的事。
總之,生而為人,沒有什麼對不起,我們活著就是為了在這個世界上留下自己來過的證據。所以,要用最舒服的方式活成自己最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