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gey Basov |馬裡埃爾
文|若杉
寫慣了結構規整的長文,突然想嘗試更為輕巧的隨筆。
隨筆,沒有刻意的結構,也沒有深度的探討,只是一些飛入腦海中的瞬間想法。
未來,我的隨筆裡,有對生活的思考,有心理諮詢的感悟,也有自由職業者的日常白描……
總之,是隨性記錄的片段文字,給你做飯後小點。
希望喜歡。
憤怒,是一種可被控制的情緒。
舉個例子:你下班回家,看到孩子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鞋子、衣服滿地亂扔,連新買的口紅也被折斷了三根。你見此情境,所有的憤怒在一瞬間被激發,對著孩子怒吼,甚至拳頭都舉了起來。
這個時候,你接到一個電話,是上司打來的。上司說,你新寫的方案依然不完善,需要再次做修改。你心裡的怒火升級,但依然可以和顏悅色地跟上司說:「好的,領導,我這就按您的意思修改。」
所以,憤怒是可選擇,可控制的。
人為什麼會憤怒呢?
首先,憤怒代表了一種權力。每一次的憤怒,你其實都在內心盤算和評估過:我可以憤怒嗎?
在評估過後,越是擁有憤怒的權力,憤怒表達的就越充分。領導可以對下屬發脾氣,媽媽可以對孩子發脾氣,但那個弱小的無人可發洩的孩子,就只能衝著家裡的寵物或者布娃娃發脾氣。
其次,憤怒代表了邊界被侵犯。當你感到憤怒時,一定是某種心理或事實的邊界受到侵犯,簡單來說,就是你感到不舒服了。無論是因為孩子把家裡弄亂還是上司讓你改文案,當你憤怒時,一定是內心有了不愉悅的感受。
這個時候,你依然會做出兩種選擇:發洩或者不發洩。
可發洩的憤怒,讓別人學會尊重你的邊界,比如,提醒孩子以後別把家裡搞得太糟。
不可發洩的憤怒,讓你開始調整自己,比如,面對上司改方案的要求,你選擇下次儘量做好一點,不讓他有機會責難。
我們常常談消滅憤怒,消除憤怒,似乎憤怒是敵人。但其實,憤怒是指示牌,提醒我們那裡不舒服了,需要作出調整,調整自己或提醒別人。
我們所需要處理的,永遠都只是過度的憤怒而已。
每次談到討好,都不由地想到,父母是最愛孩子的人,但有時候也是最殘忍的人。
一個懂得討好的人,他討好的第一個人,通常都是母親。
為了得到更多的愛,更好的關注,他學會了聽話,學會了乖巧,學會了忍耐。長大以後,他又把這種隱忍的個性帶到生活中,去討好更多的人。
但是,他討好的源頭始終是父母。
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是為了給孩子更多的愛,還是讓他們學會討好自己呢?
這裡,想著重聊聊「父親」的逃避。
參加諮詢師的督導會。會上討論的是個抑鬱的母親。這位母親有兩個孩子,其中一個患有嚴重的先天性疾病。在過去6年的時間裡,母親舍掉了一切社交,帶著孩子四處看病。
在這個過程中,父親幾乎全程消失。
母親的抑鬱,一方面是不堪重負,另外一方面是用疾病呼喊,希望丈夫能幫他分擔一些家庭的重擔。
但丈夫美其名曰:我在為了家庭的未來努力,我在掙錢。
有多少父親,假借「家庭」之名,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其實,沒有家庭,他們同樣會去努力拼事業,這原本是出於自身的需求,卻被冠以「為了家庭」之名。他們藉由此,逃避家庭的責任。
對於眾多捨棄事業,為家庭付出的母親來說,這是不公平的。
早上被夢驚醒。
是做了很多次的關於考試的夢。夢中,馬上要參加考試,而自己還有好多的題目沒有做。跑去樓下小賣部買了大量的空白作業本回來,想著把作業補齊。
但面對成堆的空白,感到絕望。
做這個夢,想必是因為高考馬上要到了。我05年參加高考,距今已有十五年,但關於考試的夢,幾乎每年都會做幾次。
大概是應試教育留下的陰影。希望今天參加高考的學生一切順利,希望高考留給你們的是美好的回憶。
驚醒。決定去吃早餐。
長久的習慣是早餐只吃酸奶。一來因為習慣性晚睡,早上起來吃過剩的食物,會影響中午的食慾。二來因為上午通常安排文字的工作,太多的碳水攝入,會影響大腦工作。
因為意外的早起,簡單收拾,出門去吃早餐。
發現這樣清新的早晨已經很久沒有感受過。吃到了久違的油條豆腐腦,幸福感陡然升起許多。
有時候,會抱怨,生活進入無味的循環。但稍稍改變其中的一個元素,生活就會有不一樣的風景呈現。
我常常在想,生命很長。人們究竟如何保持對生活的熱情?
大概,是這樣不經意的變化一直會發生。
有初入諮詢師行業的朋友問我:如何度過初入行沒有來訪者、收入很低的幾年?
我回:「熬過去。」
她又問:「怎麼熬?」
我把公眾號後臺截圖給她。
4年的時間,400多篇的原創。其實沒有刻意熬,就是這樣一日一日認真地讀書、思考、寫作、做諮詢。
生活就慢慢有了變化。
有點後悔跟朋友使用「熬」這個字,太過苦情。
其實,所謂熬,不過是用自己的姿勢認真生活。
這段時間,《隱秘的角落》大火,許多寶藏演員被挖出。比如,張頌文。
有人心疼他,演技堪比教科書,但四十幾歲的年紀,依然買不起房。
他回,」演戲20年,日子總有窘迫是真。有一段時間,市區的房子租不起了,就搬到遠郊的農村。很苦嗎? 並沒有。租的平房雖然質樸但我收拾的非常舒適,滿園都是我種的花花草草,這樣的生活氣息給了我很大的安撫。」
我喜歡這樣不刻意凹造型,懂得享受任何境遇的生活態度。
同樣是困難的日子,有人選擇咬牙熬過去。有人選擇一邊用心生活、一邊如滋養花朵般滋養自己的技能,靜待綻放時刻。
我希望,我是後者。
—The end—
我建立了【若杉心理共讀會】,每月共讀一本書。每天8:05分,我會把當天的讀書內容以及我個人的讀書筆記發布到知識星球,帶領大家一起讀書。
這個月在讀的是《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書友可以在讀後自由分享自己的讀書感悟。每月會結合讀書打卡的次數和質量,評出5名優質讀書人,發放99元現金獎勵。
一個人讀書難免孤獨,也難免有諸多困惑。如果你也想跟大家一起來讀書,歡迎你加入我的知識星球。
添加微信:ruoshanxinli,了解具體加入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