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願意活成「工具人」|若杉隨筆(6)

2020-11-07 若杉心理

文|若杉


01.休息


國慶休了許久,覺得身體和頭腦都處於急待停工休整的狀態。索性借著假期,讓自己放下心理諮詢,放下文字,徹底放空。


記憶中,已經沒有這樣的假期,自己經營工作室以來,一不小心多了很多事務性的工作,常常是工作連著生活,生活連著工作。常常在諮詢中,告訴來訪者,要學會放鬆自己,但自己也忘了照顧自己。


休假的前幾天,時間空下來了,但精神上似乎更累。


頭腦依舊處在高速運轉中,強制自己停下來,反而覺得更累,甚至還帶著心底莫名的愧疚,對時間的愧疚。直到4、5號才算真正適應了放假的節奏,可以無所事事的進入休息的狀態。


終於相信,會休息是一件比會工作更難的事情。我也在學習這件事。

02.工具人

人和工具最大的區別在於,人有主觀能動性,而工具沒有。但在諮詢中,我見過太多人,把自己活成了工具,成為工具人。


「工具人」竭力避免所有的情感,把自己活在了計劃中,要實現一個個目標,要成為所謂「人上人」。


當然,很多人如願達成了目標,卻不快樂。


原因在於:


工具不懂得快樂與否,但作為工具的人哪怕極力阻斷,都不可避免的有情感的部分存在;


工具在被使用的時候不會憤怒,但人會,哪怕是表達不清楚的隱隱的憤怒;


工具不需要為自己未來的人生負責,但人需要,人總會忍不住問自己: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最後,習慣做工具的人,也習慣於把別人當作工具。


沒有人喜歡被別人當作工具,所以,工具人的人際關係通常都很難建立的有滋有味,有情有份。於是,工具人真的成了孤獨的「工具」。


電視劇《親愛的自己》裡,有一個角色,叫何睦,何睦很成功,美國名校畢業,在國內經營一家年利潤超過5000萬的公司。


但是,他活得像個機器,是典型的工具人。他的人生按分鐘計算。第一次與女朋友的約會定在4點44點到6點21分。


幾點會議結束,下樓取車幾分鐘,路上幾分鐘,通通算得清清楚楚。習慣了做工具的何睦,也希望女友做個工具。


一開始,女友看重金錢、看重他事業的成功,努力忍受、配合。但在即將領證的那一刻,女友放棄了。


她想活得像自己,不想像工具一樣生活。沒有人願意像工具一樣生活。


03.委屈感


常常見到有些人,帶著委屈感生活,覺得生活拖累了自己。因為生了孩子,失去了自由,覺得委屈。


因為要掙錢,不得不做一份不喜歡的工作,覺得委屈。因為年紀大了,不再像小姑娘一樣膠原蛋白滿滿,覺得委屈。


……有些委屈,是真的委屈。


而有些委屈,卻是因為想要的太多。


生活總是有得有舍,想要得到所有又不願捨棄任何,委屈感就變成了長在身上的東西。


想要擺脫委屈感,要改變的,不是境遇,而是心態。

04.接納


每次看演技類節目,總有中年女演員在抱怨無戲可拍,境遇大不如前。


每一次看著她們聲淚俱下的哭訴,抱怨市場不給自己,抱怨導演看不到自己。


我看到的,都是一個人對自我的不接納。


每一個職業都有自己必然的周期。


有些職業,必定青春時期更加鼎盛,比如,舞蹈演員、運動員,當然還有女演員。


如果接納,便懂得在年輕時期,必然有更多的機會,而在中年,機會銳減,開始退出主角的位置,演一些為主角做配的角色。


這些角色,並不因為是配角就不精彩,但確實不如主角更光鮮。


對這個規律有認知,便不會再去抱怨,而是找到自己的位置,去用心打磨一些角色。市場不會也不應該為不符合規律的期待買單。


與其抱怨,不如找到並接納自己的位置。

相關焦點

  • 憤怒,是一種權利 | 若杉隨筆
    ​Sergey Basov |馬裡埃爾文|若杉>寫慣了結構規整的長文,突然想嘗試更為輕巧的隨筆。隨筆,沒有刻意的結構,也沒有深度的探討,只是一些飛入腦海中的瞬間想法。未來,我的隨筆裡,有對生活的思考,有心理諮詢的感悟,也有自由職業者的日常白描……總之,是隨性記錄的片段文字,給你做飯後小點。希望喜歡。
  • 內心需要的「認可」越多,人就越不容易自由|若杉隨筆(4)
    文|若杉01.活著的意義剛剛聽完一場督導,有些話想說。今天督導的來訪者,是一個用力討好大人的大學生。這個問題,埋在每個人的心裡,但一旦正式發問,必定是在人生迷茫的關口。我自己在諮詢中,已經很少與來訪者去討論如此宏大的主題。我希望把它具體化。活著的意義,對每個人而言,都千差萬別。我想與來訪者討論的是:對於你來說,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 別為出軌的人把自己活成怨婦(夫)
    在婚姻裡出軌的人,既然能夠狠心出軌,就已經做好了不顧自己妻兒老小的準備,他們是鐵了心在背叛婚姻與家人的,對於這樣的人,如果能夠誠心認錯,決心悔改者,還倒是可以給其一次改過的機會,如果出軌的人,自己根本不認錯,更不會感到自己在愧對家人,那這樣的人,基本可以不去原諒了。
  • 患得患失~心情隨筆
    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是誰會沒來由地去火葬場轉轉,即使經常去轉悠,那些與你毫不相干的人的離去,能觸及你的靈魂,大概只有鬼才相信。「樓主一定沒去過。」網友的點評最是恰當不過。周日的時候,去為一位親戚送行,除了為長輩的高壽和體面的離開感到欣慰外,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逝者已去,生者如斯,大概沒有人(包括我自己)會去反思自己的人生。
  • 高五幸:我那」煩人」的老婆(隨筆)
    的老婆(隨筆)陝西農村網2017-05-13我的老婆肖彩鳳,大我兩歲,個子小,愛乾淨,嘴利素,年輕時臉蛋紅得像蘋果、就是一樣讓我心煩,象開拖拉機的,嘟嘟個沒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福禍。老婆2007年1日15日患乳腺癌做手術後,又於2012年元月「捲土重來」,到現在先後放化療住院57次。在老婆住院治病期間陪護回家來,「進門一把鎖,廚房不見火,屋裡灰塵多,尋啥找不著,家裡空蕩蕩,心裡沒著落。」這個時候我才恍然大悟,屋裡少了老伴這個「嘟嘟神」,家裡會亂得如此「結果?」
  • 年輕人,打工人,工具人
    作者:與歸隨筆1.「早安,打工人。」最近,這句話成了一個網絡流行梗。很多人紛紛用此造句,比如:「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打工才是。早安,打工人!」早安,打工人!」「打工讓你少活十年,不打工你活不過明天。早安,打工人!」
  • 人活一段(情)因為(心太軟)
    (情)只有爸媽給,只有姐弟哥妹給,這是親情,永遠的親情。是我活的失敗嗎?從小到大我給了哥們兒全部,我有一分花一分,有一個調料包和他們一起添,有一個冰棍和他們一起吃,在我八歲的時候,一個哥們從二樓掉下來,我隔天就拿著雞蛋和泡麵去看他,我用心了,換來的只是小孩子不懂事,要知道那時候,泡麵還是散裝的,雞蛋還是家裡的硬菜,我偷出來的啊哥們兒,只換來個小孩子不懂事。
  •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散文 心理篇 )
    我們說的盛開,其實就是心存善念,「說好話,做好事,想快樂的念頭」(快樂三寶)。,你看到的世界自然是美好的,你若心裡陰暗,自然看到世界的黑暗。,我們經常聽人說有些人自帶流量。其實就是說這個人共處能力比較強,自然吸引很多人。你跟ta相處,也會覺得很舒服,很喜歡跟ta相處。就像復旦大學陳果教授所說的「活成一束光」,「活成一個光源體」,自帶光芒,照亮ta人。
  • 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輕看了自己(隨筆)
    —— 花牛紅老師題記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輕看了自己(隨筆) 著名表演藝術家英若誠曾講過一個故事。他生長在一個大家庭中,每次吃飯都是幾十個人坐在大餐廳中一起吃,有一次,他突發奇想,決定跟大家開個玩笑,吃飯前,他把自己藏在飯廳內一個不被注意的柜子中,想等到大家遍尋不著時再跳出來。尷尬的是:大家絲毫沒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飯飽,大家離去,他才蔫蔫地走出來吃了些殘湯剩菜。從那以後,他就告訴自己:永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則就會大失所望。
  • 祝福生命(隨筆)
    老先生的字畫,雖不是什麼名家手筆,但是每個看過的人,都深深嘆服,我更是欣欣然,陶陶然。在我的心裡,一直覺得老先生是熱愛生活的人。因為一個上了年紀的人,身體不太好,家裡還有一些煩瑣之事,卻能坦然面對,內心一定很強大。
  • 時間管理若水的三觀蛻變歷程(下)
    這是若水的第40期分享作者:若水來源:若水說時間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每一個煩惱,每一次情緒成功,每一種恐懼,都是我們的道場,我們要把工作上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當作自己修行的工具,困難面前從容應對,驚喜面前坦然處之。 我們用人的標準之一就是知行合一,每天精進,每天進一步一點點兒。精進就是拼命努力,心無旁騖,埋頭眼前的工作。
  • 靈魂之愛(隨筆)
    作者:胡楊映月關於愛情,我想我們每個人的想法基本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如果有幸找到一個靈魂的伴侶陪伴自己一生。所以,靈魂的伴侶才是愛情的最高級別,才是我們人人渴望找到的自己的另一半……說起愛情,自然離不開人。
  • 隨筆集:二體(人、群體),二度(關係度、行為度)簡析
    人只要建立了主體性,按內心說了自己想說的話,不再是人云亦云。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不再是亦步亦趨。那麼不為一些人理解就是常態。偉人尚且如此,況你我他凡人乎?文學、思想、哲學、神學、宗教、藝術、創造性科學、顛覆性技術、真正的教育(非應試)等領域,如果所有人都理解了,也就不用再做了。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第一條客觀規律。
  • 稚吟秋聲:人與人之間的共振(隨筆)
    但我心裡知道,這樣的活,再加材料,少則收費二百,心黑點的,斬你沒商量,附上一堆發票,再收起碼三百的工錢,甚至六百也不嫌昧良心。 其實,從他堅持要穿著襪子入室的執著中,我已經觸摸到了他的善良本性。 我是一個多思的人。雖然外表也許波瀾不驚,但心底其實早已前前後後將許多事情串成一片整理思緒。這位範姓師傅不肯收錢,我則執意要給他,一推一讓的時候,不知不覺中,人際磁場處於一種無價的美好共振,雙方身心的舒展幾乎可遇而不可求,其對身心的滋補效果,是多少滋補品的力量所達不到的吧!
  • 我經常用的一個工具:WBS模型(分解你要處理的事情)
    WBS:工作分解結構(Work Breakdown Structure)。說白了,就是把你準備要處理的事情進行分解,按你實際情況,從大到小逐級往下,直到分解到最小單位(即分解到可執行的操作任務,能夠由一個責任人單獨承擔)。
  • 夫妻之間(隨筆)
    男人這時候還算誠實(覺得都有前任,如果不承認明顯說明自己撒謊),所以男人說:有。女人接著問:有幾個?男人:記不清了(這個時候的男人開始有點想撒謊了,但未必是欺騙,有時候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女人接著問:你每談一個女人是不是都跟她們......了?男人這時候已經決心要撒謊了:從來沒有。
  • 生命是唯一的原創,奈何活成原創這麼難?優秀原創更是難上難?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原創,但是,有的人卻喜歡去模仿別人。比如,看見別人長得漂亮,就整容成那樣;看見別人做網紅成功了,也去照做……你甘心活成別人的複製品嗎?你甘願自己的生命最終變成一個贗品嗎?奈何活成原創的自己這麼難,優秀、卓越的原創更是難上難?讓我們一起在《瑜伽經》裡尋找答案吧。
  • 「工具人」:比舔狗還要卑微,「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今天要給大家說的這一類群體,你可以理解為「便利貼」(臺灣省一般這麼叫),但是用網絡流行語來說那就是「工具人」。代表行為:「我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工具人最大的特點和優點就是活好不粘人「我能看得上你那點錢,主要是給你實惠,抓緊拼一單,到了貨物你就知道值不值得了」(我都納悶了,你拼得衛生巾,我一個人男人拿來幹什麼用?)
  • 農曆6月29,終生難忘!(原創)
    今天是農曆6月29,一個自己一生都不能忘記的特殊日子!1933年農曆6月29,在山東的一個最普通不過的農家小院,誕生了一條小生命,這條生命註定與自己命運息息相關,因為他就是我的父親!父親一生含辛茹苦養大了他的六個子女,因此,6月29為父親過生日,就成了兒女們報答父親的一種共同約定,成了全家的一個大日子,好日子,姊妹們團聚的日子!
  • 關於母親的瑣憶(吳映寰)
    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在豬圈裡的半拉「散」一層土,上面撒一層駱駝蓬,再「散」一層土,再撒一層駱駝蓬,如此循環,再在上面灑澆上幾桶水(水要浸溼蓋駱駝蓬的土,但不能滲出來)。這樣,豬在上面尿尿、屙屎,經過幾個月的「漚」,綠肥就「沃」成了,上到地裡,便是很好的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