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吟秋聲:人與人之間的共振(隨筆)

2020-09-19 稚吟秋聲

人與人之間,存在一個無形的磁場。我始終堅信,當一方的意念不純時,其實雙方間的磁場一定是紊亂的,而受害的,絕不僅僅是無辜的那方,「壞」的始作俑者,自己一定不會得以倖免。反之,倘若交往的雙方同樣意念單純與美好,磁場自然會和諧「共振」,有利於雙方的身心健康。——教學上曾經提出過「師生共振」理念,自然是有其道理的。師生之間在互動過程中對某一內容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樣和諧的教學氛圍,自然有利於更好地傳授、學習知識、形成與發展能力。

共振,原是一種物理現象,其在聲學中亦被稱作「共鳴」。宋代的科學家沈括就曾巧妙地利用共振原理設計出了在琴弦上跳舞的小人:先把琴或瑟的各弦按平常演奏需要調好,然後剪一些小小的紙人夾在各弦上。當彈動不夾紙人的某一弦線時,凡是和它共振的其他弦線上的各個紙人都會隨著音樂跳躍舞動。沈括不愧為我國偉大的發明家,這個發明比西方同類發明要早幾個世紀。

而生活中的共振或者說共鳴,很多時候未必需要多麼深刻的「三觀」認同,只須達成情感上的和諧即能實現,其前提是,必須發生在同樣善良的人與人之間。

我一向待人從不刻薄、蠻狠、強勢與惡意,很多時候經常主動示好,其實正是打心底裡希望與人形成這種和諧共振的美好境界,覺得於人於己,於身體於精神,均好,正所謂「雙贏」也!

我是個徹底的理想主義者。

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幾乎總是一廂情願,很多時候往往是剃頭挑子——一頭熱,結果,每次事後,情感總是跌到冰冷的低谷。無數次的失望之後,自然也就不再對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振報以希望或者說幻想,算是另一種形式的自我保護吧——希望不大,失望也就不會過多,於是,能量守恆,身心重歸健康。

近一兩年賣房、買房、裝修、搬家,幾乎都是大動作,並且幾乎都是處於一個人對付一群人的勢單力薄,先生只是一旁的一道風景而已,只可作「壁上觀」,既是因為邁入高齡之故,亦是衝淡個性使然。於是獨自處理各種事務的我,處處吃力,也處處吃虧,無論是吃力還是吃虧,為了及時「止損」,又很快會想辦法救場一樣「救心」,讓它變成雲淡風輕,無論如何不會聽憑其進一步傷及血肉。

正是在這樣的境遇下,竟然還是會有那麼一些與人「共振」的佳境,而這些難能可貴的氛圍,大抵都是靠「善良」這一現實中嚴重缺失的東西來實現的,比如昨天:

新房子剛裝修,住進去不到一年,衛生間盥洗盆的下水道居然異常詭異地開裂,每次打開龍頭用水,水會徑直流下,淌滿一地。生怕先生摔跤,終於好不容易找來了正在裝修施工的鄰居家的水電工範師傅。他進門趕忙脫鞋,只穿了一雙薄襪,就拎著工具箱開始工作。原先的管子被膠得死死的,他只能花力氣費時間用鋸子,前後來過兩次,終於大功告成,卻一分費用也不肯收,只是拼命擺手「小意思,不用客氣」,仿佛連這樣的活兒都要收費,似乎在他那兒實在堪稱天方夜譚。

但我心裡知道,這樣的活,再加材料,少則收費二百,心黑點的,斬你沒商量,附上一堆發票,再收起碼三百的工錢,甚至六百也不嫌昧良心。

其實,從他堅持要穿著襪子入室的執著中,我已經觸摸到了他的善良本性。我生怕他堅決不肯收費,微信發給他一百五,心想這已經很少,他至少應該象徵性地收下,我也好心安。但他沒有,那筆錢今天又回到了我的帳戶。

我是一個多思的人。雖然外表也許波瀾不驚,但心底其實早已前前後後將許多事情串成一片整理思緒。這位範姓師傅不肯收錢,我則執意要給他,一推一讓的時候,不知不覺中,人際磁場處於一種無價的美好共振,雙方身心的舒展幾乎可遇而不可求,其對身心的滋補效果,是多少滋補品的力量所達不到的吧!

無獨有偶,前一周安裝窗簾,也遇到過一位本性善良又頗能幹的師傅。其實這些窗簾我早就於一年前選購好,太過提前的弊病是,在計算它們的尺寸時,本就不擅長數字的我,忘了扣除封頂高度、牆壁擺設以及其他一些客觀因素等等,導致有的窗簾過長,有的又過寬。但周師傅始終耐心周到地替我想辦法臨場補救,甚至現場做起了他的老本行——裁縫工作,把他早年在海寧皮革廠工作的絕活全拿了出來。一直忙活到晚上八九點,絲毫沒有任何怨言,最後算工錢,他也只提出了兩百元,我自己實在覺得不好意思,又加他一百,他開心,我也開心,直到他離開了,第二天微信時的對話,彼此還是充滿了一片和諧之聲。


寫到這裡,自然要寫一下本地電腦維修的浩宇小弟。我與先生剛搬到此處時,曾臨時借房,他來安裝電腦時非常負責任地設身處地替我們著想,耐心且周到。這次我重新讓他接通家裡的電腦,身材微胖、易於出汗的他,忙上忙下,熱情服務,一點也不嫌麻煩。甚至,我隨時有問題微信求教,他也總是及時回復,沒有一次顯出不耐煩。「我家的電腦就交給你了哦!」我對著他說出這句話,透著內心滿滿的信任。我知道他本性善良,心裡自然放心。電腦聯繫起來的我們的磁場,振動頻率始終相同吧,因此蟄居此地,大凡只要想到電腦,心裡就特別踏實。

說起善良的年輕人,不得不提那位送大件快遞的海寧小哥。他長得很清秀,大眼睛,白皮膚,消瘦的身材。只記得他的好,至於他姓什麼,那天來送什麼貨的,我真的有點忘了。

那天他送完大件,走到客廳時,聽我無奈地訴說著:為了以防客廳書架過重墜落,我自作主張在網上購得兩個小櫃,想要塞入書架底下以分擔其重量,但苦於無人可以幫助操作。他聽後二話不說就開始嘗試放置,費了些力氣沒有成功,於是他有些無奈地說:「我今天還有貨要送,等過幾天,我有空的話,就拿了工具過來幫你弄好吧!」

其實,我有些半信半疑,因為我一共只額外給過他一百元錢,如果他從住處趕過來,近一個小時的車程,汽油費都不夠。但沒想到,過了幾天,他真的開著一輛舊摩託、拿著幾件笨重的工具,特地從海寧趕過來了。我的確有些驚訝,毫不掩飾地對他說:「我以為你只是說說而已呢!」他笑了笑說:「事情沒做好,我當然要把它做好的。我答應你幫你弄好,自然要弄的!」然後又補充道:「有人總是說我有點傻,但我覺得我首先要讓自己心安,心安就高興。」

我一本正經地對他說:「其實你不傻,相反正是聰明的表現。要不怎麼會有『大智若愚』這個詞語呢!」

人生在世,遇到太多的人,總是非常強勢,一切試圖壓過別人,以踐踏他人尊嚴、佔有別人勞動成果、貶損別人人格為樂,仿佛人生活著最大的事業,就是將自己周圍的人一個個踩在腳底下,方能成就自己,讓自己活得更好。殊不知,地球人何其多,舊的身邊人「消滅」了,新的身邊人又會誕生,如此人生一輩子,何時才能消停?踩別人的時候,磁場效應的結果,傷敵一千,必然自損八百。更何況,即使把所有人都視為假想之敵,憑一己之力,又如何與病毒抗爭?而況地球早已千瘡百孔,一旦發作,任誰也不能倖免!

宋美齡是難得的高壽女性,她晚年曾遭遇過美國一家公司的欺詐,但她說:「世間之物,歷來都是你爭我奪,可是爭到頭來又是如何呢?還不是眼睛一閉,所有身外之物都變成了別人的掌上之物。」

踐踏、佔有、貶損別人的目的,無非為了讓自己更多擁有一些什麼,比如名,比如利,可是,這一切,能與病毒來臨甚至整個地球的毀滅抗衡嗎?「明天與意外,不知誰會先來!」那麼,費盡心機所爭來的一切,又有何意義?既然這樣,何不先從改善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做起,讓彼此和諧共振,以換來身心愉悅,也不枉在人世間走一遭時品嘗一份生命的甘甜,然後,會有動力做些對人對己都有利之事。


專家們早就研究得出結論,優美的音樂的頻率、節奏和有規律的聲波振動,會間接引起人體組織細胞發生和諧共振現象,會直接影響人們的腦電波、心率、呼吸節奏等,使細胞體產生輕度共振,使人有一種舒適、充實、安逸、流暢的感覺。它能活化體內的細胞,加快血液的流動,激活人的物理層面的生命潛能,還可以改善精神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功能,促使人體分泌一種有利健康的活性物質,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振奮人的精神,讓人們的心靈得到陶冶和升華。

我想,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振,其對於身心的效果,一定比優美的音樂更好。

因此,盡力力營造人與人之間的共振氛圍,這才是一個人應該追求的正道。現實生活中,我還真見到了不少「心術不正」者健康狀況欠佳的例子呢!

疫情已經奪走很多人的生命,地球未來不容樂觀,倖存著的我們每個個體與個體之間,乃至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是不是更應多「共振」少紛爭、多互助少攻擊,以共渡眼前難關、更好面對未來呢?









稚吟秋聲:獨立寫作人,溯源教學法首創者


相關焦點

  • 夫妻之間(隨筆)
    男人這時候還算誠實(覺得都有前任,如果不承認明顯說明自己撒謊),所以男人說:有。女人接著問:有幾個?男人:記不清了(這個時候的男人開始有點想撒謊了,但未必是欺騙,有時候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女人接著問:你每談一個女人是不是都跟她們......了?男人這時候已經決心要撒謊了:從來沒有。
  • 高五幸:我那」煩人」的老婆(隨筆)
    的老婆(隨筆)陝西農村網2017-05-13我的老婆肖彩鳳,大我兩歲,個子小,愛乾淨,嘴利素,年輕時臉蛋紅得像蘋果、就是一樣讓我心煩,象開拖拉機的,嘟嘟個沒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福禍。老婆2007年1日15日患乳腺癌做手術後,又於2012年元月「捲土重來」,到現在先後放化療住院57次。在老婆住院治病期間陪護回家來,「進門一把鎖,廚房不見火,屋裡灰塵多,尋啥找不著,家裡空蕩蕩,心裡沒著落。」這個時候我才恍然大悟,屋裡少了老伴這個「嘟嘟神」,家裡會亂得如此「結果?」
  • 心理學:巧用「同頻共振」原理,可以輕鬆撩到你的心上人
    那麼從心理學的角度,我們完全可以完全運用同頻共振效應,來追求你所愛的心上人。我們在這些方面入手,才可以做到與心上人統一步伐。這也是發揮同頻共振原理的前提,融入到對方當圈子裡,與喜歡的人保持相同的頻率,進一步滿足她的需求。在對方的圈子裡尋求進一步的接近,在對方的圈子裡,也能夠找尋到一個相似的步伐。
  • 隨筆集:二體(人、群體),二度(關係度、行為度)簡析
    人只要建立了主體性,按內心說了自己想說的話,不再是人云亦云。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不再是亦步亦趨。那麼不為一些人理解就是常態。偉人尚且如此,況你我他凡人乎?文學、思想、哲學、神學、宗教、藝術、創造性科學、顛覆性技術、真正的教育(非應試)等領域,如果所有人都理解了,也就不用再做了。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第一條客觀規律。
  • 張啟東:人與人之間的能量的流動
    我(張啟東)小時候經常和小夥伴講書本上看到的知識,大家都認為我異想天開,說我思想有問題。每個人的能量和認知都不一樣每個人在每個社會層次、崗位,都有自己的特定的境界,能量不一樣認知也不一樣。環境對人的影響比如住房風水、辦公室風水、甚至是服裝搭配、髮型、天氣方面(這些有點抽象),古代就有孟母三遷的案例。
  • 劉豐老師:情商高的人,能夠跟所有的頻率產生共振
    ,是能夠跟所有能量進行同頻共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徵頻率,如果這個特徵頻率的頻譜足夠寬的時候,就能夠跟所有的頻率產生共振,這個世間的一切事情都會因為同頻共振相互發生關係,沒有同頻共振的能量是各走各的路。
  • 人生隨筆(五)
    比如,教育時,家長往往以孩子不喜歡的方式教育孩子,不惜以武力威脅;戀愛中,一方常常強迫不喜歡他(她)的對方喜歡他,甚至以死相逼。3.堅持讀書你將收穫「氣自華",堅持跑步你將收穫健康,堅持與人為善你將收穫很多明友;堅持熬夜你將收穫的不限於黑眼圈,堅持酗酒你將收穫死亡通知書……因此,堅持到底與堅持什麼同樣重要。
  • 層次,是人與人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深度好文)
    有的人,讓你覺得相見恨晚;有的人,讓你覺得對牛彈琴。有的人,讓你覺得相遇是緣分;有的人,讓你覺得相遇是報應。其實歸根究底,是你們境界不同,層次各異。人之所以走著走著就散了,是因為他們原本就不是一路人。三國時,管寧、華歆(xīn)是一對好朋友。
  • 一夜之間,「打工人」火了!(看完觸動了好多人!)
    「生活裡80%的痛苦來源於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會有100%的痛苦,所以在打工和沒錢之間,我選擇打工!」早安,打工人!」(圖片來源:CNNIC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也就是說,網絡上絕大多數「打工人」,以不到5000元的月收入,卻要解決包括衣食住行,人際社交在內的各種方面的問題,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 《百花吟》系列之一:閒看花開,靜待花落,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世界是一個大花園,每個人的人生,如不同品種的花,各自生長在自己的那塊土壤裡。無論卑微、高貴,只要努力的綻放,那就是精彩。花開花謝,這是生命的常態。花開的時候,熾熱如火,花謝的時候,淡定如佛;花開的時候,風情萬種,花謝的時候,閒靜如鍾。人生如花,儘管短暫,卻很精彩。
  • 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輕看了自己(隨筆)
    我的感悟是,自己做為一名教師,隨年齡的偏大,教書生涯已基本結束,既然不能「教書」了那就償試著開始一段接近退休或退休以後的新生活,即重新「育人」的新徵程,盡力寫一些有教育意義並能給人一些啟迪警示作用的好作品來,那不是在「育人」嗎?
  • 人與人之間,最難的是什麼?(大實話)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多少家庭的和諧毀於理解,多少感情終於理解,多少人因為得不到理解,而跟別人鬧翻了,分開了,在也不聯繫了。人與人之間,如果能夠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寬容,很多事情都能夠迎刃而解,但是人往往就是會從自己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所以,無法去理解別人,還把事情怪罪到別人頭上,覺得是別人害了他,然後覺得自己吃了很大的虧。
  • 祝福生命(隨筆)
    老先生的字畫,雖不是什麼名家手筆,但是每個看過的人,都深深嘆服,我更是欣欣然,陶陶然。在我的心裡,一直覺得老先生是熱愛生活的人。因為一個上了年紀的人,身體不太好,家裡還有一些煩瑣之事,卻能坦然面對,內心一定很強大。
  • 離婚後,找一個與你磁場同頻共振的人相伴一生
    同學們聽了紛紛議論起來:「常言道:多事之秋,沒想到秋天身體容易患病,而人生之秋也分外不平靜」「都奔五的人了,情感應該穩定了!」「孩子剛剛上大學離開家,幸福生活才剛剛開始,怎麼說離就離了呢?」老黃惆悵中帶有些許不舍:「我們三觀不合,看事做事沒辦法答成一致,很痛苦。」聽了老黃髮自內心的話,同學們漸漸沉默下來。
  • 鄰裡之間(9.17)
    再加上畢竟是小縣城,相互一閒聊,彼此都知道老家的位置,更讓人有一種親切感。 我居住在中間,我左邊一戶人男主人老楊在基層某單位上班(因單位無事再加上有病他一直在家),女主人在鄉鎮開了一個商店,因此兩口平常幾乎不在家,在外忙生意,只有上高中的女兒每晚十點多鐘才放學回家,我們很少碰面;我右邊的一戶人是退休老教師老王,他平常的主要任務是給在縣城上小學的孫女做飯,每周星期天就和孫女回老家,將空間讓給在鄉鎮教書的兒子、
  • 想要為你寫首歌(情感隨筆)
    一朵花一根草, 看清楚雕刻的人 。一棵樹一隻鳥 ,被刻進某個黃昏。一顆心一雙手, 記下了生命木紋。一個人一段情,撰寫的脈脈情深。歲月長河裡人的渺小和天真從不影響某段感情的刻骨銘心,於緣份的天空下寫下無悔,每一個故事都是經典,都讓人讀得認真!
  • 心境隨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人與人之間一定有差距。很多人都想公平,事實上這是不可能,只能說相對公平。坐在同一間辦公室房間裡,做差不多工作,得到同樣的薪水,但是卻的家庭背景、心理和認知水平肯定不同。我和許多同事之間有很大的差距,我同事的父母和祖父母大多是在職公務員或退休幹部,他們的家庭背景取決於幾代人,一個孩子要照顧六個甚至八個老人,最好的幼兒園和最好的食物和衣服都是最好的,我的同事小時候基本相同長大,他們學識淵博,看待同樣的問題,他們會有獨到的見解,遇到問題,會有大量的支持。
  • 共振不是共生共鳴{稿}
    筆者看國內的影視劇,給人的感覺,是想引起各種各樣的共鳴。情懷的、情感的、願望的、家長理短的······。想共鳴,其實成了共振。因為還不是依據真正的真知真智。這些共鳴是想討巧,結果成了共振,沒有長久的價值回憶。還有,所謂的流量明星咧、高檔明星咧······之類,完全是因為人們愚昧愚蠢的所謂的「對人樣的理解」,其實這樣的氛圍和演員根本沒有什麼好文藝好作品。
  • 相處舒服,是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
    相處舒服,是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硬要和三觀不同的人湊在一起,難免違心遷就,這對彼此都是一種折磨。人生很貴,請把時間留給相處舒服的人,頻率一致,才有最美的共振。夫妻是如此,朋友之間,又何嘗不是如此?相處舒服,是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
  • 性情中人(一)
    性情中人(一) 趨利避害是深層人性,是改變不了的。也不要抱怨,更不要試圖改變。人與人之間沒有義務誰幫誰,樹倒猢猻散,大難臨頭各自飛都是正常現象。 不離不棄一般存在於父子母子之間或者夫妻之間或者兄弟姐妹之間。當然也不是絕對。如果沒有血緣關係而能同甘共苦,危難時刻甚至於是看不到希望的境地能相互扶持,那應該屬於性情中人,有情有義的人!